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2024-07-03 21:04刘淑元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喷水池灌木丛生活化

刘淑元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其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尤为重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注重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堂提问设计更应重视生活化、趣味化、层次化和启发性,以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以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

在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中,设计生活化问题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思想认知偏差,导致学习中问题频繁出现。如果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问题,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他们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轻松理解轴对称图形相关概念。教师提问:“同学们,现在低头看看自己的裤子,或者是看看同桌的衣服,是否可以发现衣服外形上的特点?它们与轴对称图形是否一样呢?”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认真观察。一名学生回答:“老师,我的裤子是对称图形,在家里叠裤子时,我只要沿着裤子的中线进行对折,就能将裤子的两条腿重合在一起。我想裤子的中线就是轴,裤子是轴对称图形。”另一名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我同桌的衣服是轴对称图形,将两只衣服袖子重合,衣服上出现的折痕就是轴。”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回答了教师的问题,这样,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概念时,学生也将更容易理解。

可见,生活化问题设计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实践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设计趣味化问题

在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中,设计趣味化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时,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认识水平的趣味数学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直停留在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上,不断进行自主探索思考,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化问题,吸引学生对具有一定难度知识的关注,引导他们从整体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出问题的解决路径。教师设计并提出趣味化问题:“长方体与正方体是生活中常见物体,比如各种礼物包装盒、保鲜盒、行李箱等,如果想要给这些物体装饰一下,大家知道应该如何做吗?”学生思考后回答:“需要买包装纸,然后一点点包起来,每一个面都包上就可以了。”教师继续说:“如果想要为长方体样式的箱子涂抹颜色,需要准备多少涂料呢?如果你是刷涂料的工人,你会如何做?是随意准备一些涂料还是先进行计算知道一共需要多少涂料以后再进行涂抹工作呢?如果可以快速涂好涂料,又不造成浪费,可以获得额外奖励。”教师以激励手段设计具有挑战趣味的数学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方案。学生经过思考后,一致认为应先计算出需要多少涂料,然后进行涂抹操作。于是,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计算呢?”学生回答:“需要涂几个面,算出每个面需要多少涂料就可以了。”

教师设计的趣味化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行实践练习,进而找出有效的方法,得出结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将得到有效培养。

三、设计追问式问题

在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中,设计追问式问题更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其系统化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小学生因认知水平及认知规律所限,还未形成知识迁移理解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无法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运用到新知识的理解学习中,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基于此,教师应重视设计追问式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以问题促进学生成功构建数学模型,进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追问式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探索新学知识,形成系统知识脉络,构建数学模型。教师先设计并提出“25÷5=?36÷6=?32÷8=?41÷5=?77÷8=?22÷5=?”等数学问题,学生对乘法口诀应用已经非常熟练,可以轻松且快速地计算出“25÷5=5,36÷6=6,32÷8=4”这三道除法计算题目的答案。但是,在计算“41÷5=?77÷8=?22÷5=?”时,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些算式与他们背诵的乘法口诀不同。这时,教师进行追问式提问:“32÷8是如何计算的?40÷5又是如何计算的?那么41比40大了1,是否可以思考40÷5的计算方法,然后分析41÷5的计算方法呢?”学生在教师的一连串问题引导下进行数学思考,最终明白“41÷5=8……1”。学生依据此计算思路,成功地解答出“77÷8=?22÷5=?”的计算结果,并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计算思路,明白只要找到计算式子中除数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即可从中发现计算规律,进而得出计算答案。

设计追问式数学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进而联系已有知识进行未知知识探索,最终成功理解掌握新知识,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四、设计启发性问题

在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中,设计启发性问题更有助于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成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抽象学科,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将问题思考视野放大,进而发现被忽视的已知条件与隐藏条件,成功做出正确答案。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设计启发性问题,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拓展其发散性思维。

例如,教学“圆环的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圆的面积知识,探寻出圆环面积的解答方法。教师设计问题:某广场建设了一个圆形喷水池,为了保护行人安全,决定在喷水池的周围再种植一圈宽为1米的灌木丛,已知这个喷水池的半径为3米,请问灌木丛所占位置的面积是多少?

师:此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

生:喷水池的半径、灌木丛的宽度,还有灌木丛是围绕喷水池建立的。

师:喷水池与灌木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灌木丛在喷水池的外围,形成一个圆环形状,与喷水池有共同的中心。

师:是否可以将喷水池与灌木丛的关系以平面图的方式表示?

(学生思考后画出平面草图)

师:可以从平面图中看出什么?

生:用灌木丛形成的大圆面积减去喷水池的面积,就可以求出灌木丛所占位置的面积了。

在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圆环的面积”计算过程有了清晰的认知,这样学生在面对同样复杂且有一定逻辑性的数学问题时,会养成先梳理已知条件再分析条件找出关系式的学习习惯,进而成功地解答数学问题,发展数学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教师必须从多元角度切入,促进有效研究,从而达到以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目的,最终助力学生数学素养有效提升,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责任编辑金灿)

猜你喜欢
喷水池灌木丛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灌木丛篁图》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二次根式”单元测试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月亮掉进了灌木丛
美丽的喷水池
作文36计之动静结合
会说话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