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希清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和世界粮食来源之一,一直是农业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更是农业科研的热点话题。而不同的栽培方式能够影响到玉米产量和品质,通过试验系统比较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玉米种植的最佳栽培方式选择,给出一些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方式。
关键词: 栽培方式 玉米 产量 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9-3567(2024)02-0089-03
The Influence of Maiz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n Maize Yield and Quality
YU Xiqing
(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in Hewan Town, Nanling County, Wuhu, Anhui Province, 241315 China )
Abstract: Maize as one of the main crops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worlds food sources, has always been a topic of concern 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 How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aize is a major topic of concern.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can affect maize yield and quality.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on maize yield and quality through experimental systems, and analyzes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method selection for maize cultivation, providing some ways to improve maize yield and quality.
Key Words: Cultivation methods; Maize; Yield; Quality
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产量和品质一直是农业领域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科学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选取合理有效的栽培技术来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是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最基本需求。要想完成这一目标,科研人员将目标放在研究不同的栽培方式上,选取合理有效的栽培方式,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1]。
1.1 试验采取的栽培方式
本试验采用五种栽培方式,通过对五种方式进行试验,观察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一种栽培方式为常规栽培方式,这组栽培方式作为对照组;第二种栽培方式为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方式;第三种栽培方式为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方式;第四种栽培方式为大垄3行栽培方式;第五种栽培方式为大垄双行折线栽培方式。具体见表1。
1.2 试验采取的方式
选取当地被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作为种子来源,种植时选取复合肥、有机肥、氮磷钾肥以及尿素作为肥料来源,将区块分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大小形状完全一致。通过这种试验设计,帮助试验人员更准确地评估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3 试验调查的内容
为避免不良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选取生育期的玉米进行调查,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苗进行观察,观察其拔节期、成熟期等玉米的株高等参数进行测试。此外,还着重关注玉米生长过程中遭受到的病虫害情况,记录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最后,试验人员对不同的分区内的玉米穗长等参数进行测量,记录对玉米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参数,能够帮助试验人员更好地分析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预估。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形态的影响
根据定期调查,发现在每隔20 d的观察期内,行间覆膜处理的玉米在株高和茎粗这两个形态指标上表现优于其他栽培方式,由于行间覆膜处理使播种时间提前,生育期延长,因此植株发育状况相对较好,在相同生长时期内,其株高和茎粗均显著增加。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行间覆膜的栽培方式能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2.2 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速度的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玉米生长时间的不断加长,玉米叶子面积不断增大,且变化趋势呈现抛物线曲线形状,在玉米开花时期叶子达到最大值。并且在灌溉生长周期内,各种灌溉方式下玉米叶子的生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内的玉米叶子,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方式的叶子最大,大双行折现栽培方式玉米叶子面积最小。由此可知,在选取栽培方式时,可优先选择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玉米的生长速度。
另外,试验人员对玉米的根干重进行测量,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方式下的玉米的根干重最大,大垄3行栽培方式下的玉米根干重最小。因此,在种植玉米时,优先选择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玉米叶子生长速度,并且促进玉米根部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玉米的整体生长情况,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3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生育期与子粒含水量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采用行间覆膜处理的玉米在收获时子粒水分比对照组低1.67%,而其他各处理组的子粒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行间覆膜的栽培方式能有效降低玉米的水分含量,从而提高玉米的品质,有利于玉米的储存和运输。在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生育期及子粒含水量的影响时,发现行间覆膜处理具有显著的优势,该技术能有效控制玉米的水分吸收和分布,提高玉米的耐储存性和抗病能力,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2]。
2.4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成熟后,科研人员对各栽培方式的玉米产量进行了严谨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在产量上占据明显优势,平均每公顷产量高达11 298.1 kg,较对照组高出13.21%。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模式紧随其后,每公顷产量为10 068.9 kg。而大垄双行折线栽培模式的产量稍逊于前两者,为11 049.1 kg。值得注意的是,大垄3行栽培模式的玉米产量在五种栽培方式中最低,仅为9 138.2 kg。
3.1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选取合适的栽培方式,有效促进玉米叶子生长速度和根部生长速度,并且帮助提高水分利用率,以及提高玉米品质和质量。在进行覆膜处理前,农民可适当进行翻耕处理,帮助玉米根部获取更好的营养和生长环境,帮助玉米根部处于水分较好的环境下,保证玉米植物最大程度获取土壤养分和水分,实现土壤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效果[3]。此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有效拦截和收集早春的微雨,就地渗入玉米根部,改善土壤耕层水分状况,满足旱地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一般比半覆盖玉米增产20%~30%。
3.2 覆膜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
根据多次试验和调查结果,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和露地相比,全膜覆盖的玉米根长和根干重最大,其次是半膜覆盖,最后是露地。双垄沟播和常规种植相比,双垄沟播的玉米根长和根干重最大,其次是常规种植。等行距种植和撮苗种植相比,等行距种植的玉米根长和根干重最大,其次是撮苗种植。此外,根干重所占总根干重的比例在垄沟显著大于垄中。
深层土壤根系比率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根系能够深入到土壤中,从而更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有助于提高玉米的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4]。因此,下层根量相对比重的增加有效提高玉米的抗逆性能、促进养分平衡和产量提高、增强土壤改良作用等。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结合等行距种植处理显著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能够有效地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在寒冷季节,能够减少土壤温度的下降,防止玉米受到冻害。
4.1 改良土地质量
灌溉是保证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保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不缺水,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在灌溉时,要根据玉米的需水规律和土壤的湿度确定灌溉时间和水量。一般来说,由于玉米生长前期是玉米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进行大量水分的灌溉,能够形成强大根系,为后期玉米稳固生长提供支撑。而在玉米生长后期,玉米已经趋于成熟,不需要太多的水分,适量减少蓄水量,减少灌溉频率和灌溉强度。
翻耕不仅有效打破土壤的硬结层,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玉米的生长,还能够将地表的杂草和残茬翻入土壤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定期翻耕能够破坏土壤中的杂草和害虫,避免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影响[4]。在进行翻耕时,要根据土壤的状况和玉米的生长需求确定翻耕的时间和方法,一般建议秋耕,能够有效保证玉米种植前达到最好的效果。
4.2 改良种子选择方式和种植密度
在提高玉米产量的过程中,除了土地改良之外,改良种子选择方式和种植密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是至关重要的。优良的玉米品种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好、产量高且稳定等。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充分了解品种的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另外,为了保证种子的纯度和质量,选择信誉良好的种子供应商,并严格按照种子生产的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
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有效保证玉米个体和群体的协调发展,使玉米植株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光照和水分竞争,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可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品种的特点确定种植密度,对于生长势强、茎秆粗壮的品种,种植密度需要设置相对较小值;而对于生长势较弱、茎秆较矮的品种,种植密度可设置相对较大。
4.3 预防病虫害
在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田间残留的玉米秸秆、杂草等,并集中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场所和寄主。同时,在玉米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和晾晒,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数量和繁殖速度,降低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充分了解品种的特性和抗病虫害能力,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特别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在选择玉米品种后,严格按照种子生产的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对于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如玉米螟、蚜虫等,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浓度,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喷洒[5]。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备受关注,如何提高玉米生长时的产量和品质成为研究重点,本文对不同的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并从改良土地质量、改良种子选择方式和种植密度以及预防病虫害等角度给出一定建议,希望对后续玉米种植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洁.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北农机,2023(4):151-153.
[2]徐发刚.农业信息化在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5):77-78.
[3]张宏静,曹源,李悦,等.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19):36-38,41.
[4]孙向南.山东郯城玉米绿色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7):102-104.
[5]石林花.新疆阿勒泰地区玉米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