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炀
2023年,一张普通却意义非凡的增值税发票存根,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开出的首张发票存根。这张发票存根还入选了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一张发票存根的背后,不仅展示着川渝两地相向而行的创新探索,也见证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税收征管服务一体化改革成果:政策执行同标、征管同频、服务同质,裁量“一把尺”、争议“一站式”解决等新的税费征管服务方式,让两地纳税人、缴费人“不跑路”“少跑路”。
2024年3月12日,走进川渝高竹新区,四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宽敞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8条生产线上的发泡材料经过打包后,当天就可运送到15家客户手中。
渝兴宇新材料公司总经理殷光华介绍,此前公司产品原材料供应商主要聚集在重庆市渝北区,而公司在川渝高竹新区的客户就有15家,约占公司客户三成。“考虑到物流成本和产业链发展,2022年我们公司整体搬迁到川渝高竹新区。”殷光华说,如今公司的面积和员工人数都增加了一倍,发展态势良好。
“成本就低、政策从优。”谈及公司从重庆市江津区整体迁移到川渝高竹新区的原因,殷光华道出了其中关键因素。在川渝高竹新区,企业在税费政策上可以“从优”适用两地标准,在土地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适用两地较低的标准。“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关心我们企业的发展。受益于新区各项税费政策的叠加优势,我们公司去年累计获得税收优惠近200万元。节省下来的‘真金白银,成为我们扩大生产的关键助力。我们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底气和信心了!”殷光华开心地说。
“之前川渝两地税费标准不一,两地税务部门积极推行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后,入驻新区的企业可以从优选择适用自己的任何一地税费政策标准,在涉及土地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选择较低的一地作为缴纳标准。”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主任潘缙生介绍,以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城镇的税率为5%。此前重庆市渝北区的税率为7%,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的税率为5%。为促进政策协同,两地税务部门推动地方政府在川渝高竹新区范围内的渝北区域,将7%的城建税税率降低至5%。“同时,我们会定期到企业宣传新区的税费政策,进行‘一对一服务,让企业能够安心在这里扎根发展。”潘缙生说。
如今,在川渝高竹新区这块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热土上,川渝两地税务部门正加速推进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大局,已有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扎根这里。数据显示,目前新区已累计入驻企业20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7家,经营主体“量质”双提升,发展活力充分显现。
“伴随着新区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我们的税费服务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拓展。”潘缙生介绍,中心对应新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特色,分行业细化对企业的专项管理和服务,通过“一业一策”形式,促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等税收优惠政策迅速落实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新区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