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沂 张霜
[收稿日期:2023-10-16修返日期:2023-12-23
作者简介:何青沂(1999-),女,彝族,贵州六盘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张 霜(1966-),女,汉族,四川西昌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主题案例项目:“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机制,项目编号:ZT-221061907;西南科技大学优秀专业学位教学案例,项目编号:22zsal07。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动荡,国际关系日益复杂严峻,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知识资源匮乏落入技术“追赶-落后-再追赶”的恶性循环。本研究基于双元学习理论,采取探索性单案例的研究方法,以成都欧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究其作为后发中小企业在资源匮乏情况下通过双元学习实现资源整合,从而突破技术追赶落后陷阱的过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后发中小企业而言,新资源的获取难度大、成本高、渠道受限。因此,通过双元学习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是实现快速技术追赶的有效途径;(2)伴随企业发展的深入,其资源整合进入下一阶段,由此双元学习呈现出时空分离式-情境式动态平衡过渡的特点;(3)探索式学习是实现技术追赶突破的关键,其对资源杠杆化的整合是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突破口。据此,本文构建起双元学习-资源整合理论模型,提出后发中小企业通过双元学习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技术突破的过程及演变路径。研究对于后发中小企业走出技术追赶陷阱,构建动态竞争优势具有启示价值。
【关键词】双元学习;资源整合;技术追赶;后发企业
【中图分类号】C93-03; F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60(2024)03-0032-09
作为后发经济体的主要代表,中国企业正在实现快速追赶。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正处于突破技术“追赶-落后-再追赶”陷阱的关键时期[1],力图通过技术追赶摆脱现有技术轨迹的制约,超越现有技术追赶轨迹,最终谋求革命性创新。然而,后发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技术壁垒、市场准入门槛等限制,难以在激烈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2]。
资源基础观认为,持续拥有稀缺、不可复制且难以转移的有价值的资源并创造新价值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3]。知识和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资源,是后发企业进行核心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石。通过双元学习,企业可以对现有知识和技术进行有效整合[4],同时为企业研发与应用扩大知识储备,以帮助企业快速进入市场,构建核心竞争优势。一方面,后发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式学习对行业领军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等进行引进、模仿和学习,消化吸收的同时对现有企业知识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形成自身的企业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探索式学习,后发企业可以吸纳和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帮助后发企业抢占新市场。后发企业的双元学习能力越强,其对各项知识资源的整合协同效应也就越强[3],也就越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最终帮助企业完成技术追赶,实现自主创新。
在已有研究中,少有探讨双元学习对知识资源整合的机制和作用,对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路径也未形成系统化研究。鉴于此,厘清后发企业如何利用双元学习对知识资源进行整合、编排、重组的过程及路径,构建双元学习-知识资源整合模型,对后发企业走出技术追赶陷阱,实现专精特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文献综述
(一)双元学习文献综述
双元学习的概念最初源自组织学习,指的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以期实现知识积累、机会识别、资源获取、组织构建等目标的学习行为[4]。1991年,March[5]将双元理论与组织学习研究相结合,认为双元学习包括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指的是对现有知识进行利用和强化以达成现有能力的改善,主要表现为选择、执行、实施、应用等学习活动;探索式学习是指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与创新,主要表现为变革、实验、冒险、创新等学习活动,重点在于寻求新的知识与市场来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或尝试进入新领域,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构建,能够有效避免“锁定效应”和“能力陷阱”。
随着研究的深入,双元学习的动态平衡和演变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议题。目前,学术界大致包括四类理论:第一类是时空分离平衡理论[6],主张组织应该以一种时间循环的方式来进行双元学习;第二类是结构双元理论[7],主张组织应采用各自独立且不同的单元进行两种学习;第三类理论是情境双元理论[8],主张双元学习的平衡不需要通过组织结构的分离来实现,而是通过在组织内部构建情境,由个体来完成双元学习的过程,组织只需要提供支持性环境;第四类理论是外化理论[9],主张将双元学习“外包”或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盟的方式达成双元学习平衡。
(二)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文献综述
Gerschenkron首先提出“后发者”概念并将后发定义为缺乏在较先进国家作为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的因素。Mathews和Cho则提出,后发企业是初期缺少资源,通过发挥后发优势进行追赶模仿和快速学习缩短其与追赶目标差距的企业。由于科技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产品更新迭代为后发企业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但是,由于缺乏创新资源、获取资源成本高、渠道受限等因素导致许多后发中小企业无法实现从“0”到“1”的跨越。
与此同时,陆亚东[10]提出了“复合基础观”,认为企业在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时,可以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创造性整合,使企业形成独特的路径或竞争优势,以追赶和超越拥有稀缺资源的企业,实现逆势成长。与资源基础观不同的是,复合基础观强调企业对现有资源的独创性整合,从而达到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市场和规模范围经济。
有学者进一步地将双元学习引入并认为,不同的双元学习模式会促使企业获得不同的资源整合结果。如孙锐和周飞[11]基于资源基础观提出,企业的成长和创新需要不断地整合现有资源和寻求新的资源,最终实现资源的持续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科学技术才能形成技术创新。资源整合是企业创造性地利用和绑据相关资源以形成和改变企业能力的过程,通过双元学习,企业可以实现知识资源的获取、吸收、转化和应用[3],这对于后发企业进行技术追赶可以说是必要条件。因此,参考Sirmon等[12]的研究基础,本文将后发中小企业的资源整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资源结构化、能力化和杠杆化。
(1)资源结构化阶段,企业主要是通过利用式学习对已有技术和知识进行学习、吸收和消化,再通过探索式学习对所掌握的知识资源进行二次创造。这一阶段企业通常采取购买资源、开发资源、剥离资源等形式获取知识资源组合。结构化方式包括横向资源结构化、纵向资源结构化和双向资源结构化[13]。(2)资源能力化阶段,企业在第一阶段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并开展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转化和应用,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创造活动,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企业通常会对资源进行稳定性、丰富性和开拓性的重组活动[14],以构建其相应能力。(3)资源杠杆化阶段,企业会对双元学习的实现方式进行调整,不再局限于单一平衡,而是通过对双元学习平衡的有效组合和交互来完成最大学习效用的获取。一方面企业为了适应动荡的环境会采取情境式双元学习;另一方面企业会将学习进行“外包”或者“分离”,实现结构式双元学习或学习外化[15]。例如,设立单独的技术研发中心进行学习与知识创造活动,或者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盟等进而实现价值创造。
对于后发企业而言,知识和技术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优势所在,同时也是走出技术追赶陷阱的突破点,而后发企业在进行技术追赶时,却常常面临知识资源匮乏或混乱等问题,导致技术创新困难或中断。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知识资源以提升创新绩效,构建核心竞争优势,成为摆在后发企业面前的现实困难。
二、研究方法
(一)案例选择
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探讨双元学习对资源整合的作用过程及路径,出于以下考虑:首先,案例研究更适合于企业现象到理论的挖掘和凝聚,有助于回答“HOW”类型的研究问题[16];其次,纵向案例研究更有利于划分企业关键事件,帮助厘清构念间的逻辑关系[17]。
选取成都欧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欧康医药”)作为案例企业,主要遵循理论抽样原则。欧康医药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注于天然维生素P类植物,从规模化专业种植到提取、纯化、合成及运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且于2022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04—2009年,欧康医药稳步发展,模仿学习国外先进植物提取技术知识,同时增地改建厂房,完成从植提行业上游植物粗提取向中游原料制造的转型,走上技术追赶的第二阶段;2010—2020年,欧康医药依靠自主研发,大力开展探索式学习与创新,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先后获得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创新型培育企业等多项称号,累计获得技术专利27项,成功布局海外市场;2021至今,依托产业链优势,欧康医药布局上下游,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与同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上下游双循环互补的技术创新“发电”系统,成功进军国内市场,完成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战略布局。
(二)数据收集
遵循“三角验证”原则,为保证研究的信度与效度,采用文献资料、公开年报、调研访谈等多种数据收集方法。(1)外部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行业统计报告等;(2)内部资料:企业公开年报、宣传资料、技术专利证书等;(3)调研访谈:研究人员从2019年开始,先后多次与欧康医药董事长、总经理、采购部负责人等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及线上会议,多次实地参观欧康医药厂房和原料种植基地,访谈时长合计2 466分钟,访谈文字整理6.15万字。
(三)数据分析
第一,阶段划分。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中的关键事件,将欧康医药的发展分为路径生成期、路径创造期和竞争力提升期。2004—2009年为路径生成期,欧康医药采用模仿学习积累技术经验,对知识资源进行结构化,占领了一定的海外市场;2010—2020年为路径创造期,欧康医药依靠双元学习对资源进行能力化,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稳定海外市场;2021年开始,欧康医药走出技术追赶陷阱,成功进军成品市场,构建起国内外双循环的动态竞争优势成为国内领军企业。
第二,数据编码。参考Gioia等[18]提出的归纳式主体分析法对原始数据编码,其中,将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分别编码为US和XS,将纵向资源结构化和横向资源结构化分别编码为SRS和HRS,将资源稳定性、资源丰富性和资源开拓性分别编码为RS、RV和RT,将联盟资源撬动、平台资源撬动和国际资源撬动分别编码为AR、PR和IR。针对上述一手访谈资料以及二手的官方网站、内部文档所得到的资料,整理成文字文档的形式来进一步地分类编码。首先根据数据来源进行分类和一级编码如表1所示。
第三,将所得理论范畴提炼为聚合构念,将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整合为“双元学习”(表2)。资源整合方面,将纵向资源结构化、横向资源结构化整合为“资源结构化”,将资源稳定性、资源丰富性和资源开拓性整合为“资源能力化”,将联盟资源撬动、平台资源撬动和国际资源撬动整合为“资源杠杆化”。然后,凝练出双元学习影响资源整合进而促进追赶成效的过程框架。
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论式二阶主题和最终的聚合维度(图1)。
三、案例讨论与发现
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和关键事件,将欧康医药的技术追赶路径划分为生成期的路径模仿与跟随阶段、建设期的路径创造阶段和发展期的竞争力提升阶段(表3)。
(一)路径生成期(2004—2009年)
Tushman[19]认为,双元学习对于后发企业的追赶成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追赶初始会采取以模仿、学习和吸收为主的学习方式,旨在快速缩小与行业领导企业的差距。与此同时,多数后发企业会采取构建战略联盟等企业网络来进一步丰富现有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此外,彭新敏等[20]研究发现,在二次创新动态追赶的过程中,中国后发企业的组织学习会从间断式平衡向双元性平衡转变。
2004年,赵卓君成立欧康植化,从事天然植物的粗提取,以化学方式进行初级植物提取(原料),技术含量不高。彼时,随着国内外“回归自然”潮流的到来,国外植提行业进入整合发展时期,国内植提行业也快速发展。欧康植化坐落于植物资源丰富的中国西部,借助自身地域优势,成立初期便已建立起自身的枳实类、槐米类种植基地,行业的发展红利和政策的支持给予欧康植化充足的成长时间。这一阶段,欧康植化不断吸收行业知识,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知识(表4)。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出现许多上游的植物粗提取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上游市场集中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中下游企业由于技术含量更高成为“空白”,缺乏高端企业,而欧康植化如果一直缺乏核心技术与研发能力,则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基于此,欧康植化当机立断放弃现有市场,由初级的植物提取向原料提纯和制造转型,由此进入技术追赶的第二阶段。
(二)路径建设期(2010—2020年)
进入路径建设期,后发企业的资源获取渠道变宽,其市场影响力也更大。相应地,后发企业会根据业务和产品的拓宽来适时调整自身的资源整合方式。不同于初期的纵向资源整合,此时后发企业开始注重对横向资源的整合,并开始依托平台开发更多资源。吴晓波等[21]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后发企业需要在不同领域调整探索和利用的分配,以保证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如Rothaermel等[22]发现,随着新产品从开发到上市,企业联盟由探索性联盟向利用性联盟演化,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他们会从外部联盟转向通过垂直整合来发现、开发和商业化有前景的研发项目。
由此,2010年1月,欧康植化正式更名为欧康医药,将其95%的粗提取业务陆续转成了原料制造,并制定了企业“三步两横一纵”的发展规划,围绕天然维生素P类进行研发、生产与销售,专注枳实类和槐米类两大原料进行纵向研发和深耕,并对厂房进行改建,确保产品生产达到海外市场准入资质,为技术突破创造孵化条件。将工厂占地扩展至30 000m2,新建了一条2 000吨的提取生产线、3条精制及纯化生产线、2条合成生产线;专门建设有200m2的中试专用车间,用于将技术实验工艺放大、推进新技术的工业化量产等。
欧康医药逐步从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和战略合作伙伴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其技术创新的“发电”系统,开启了以探索式学习为主的创新道路(图2)。自主研发方面,赵卓君带领团队耗时3个月进行地奥司明的调试,最终取得技术突破,实现地奥司明的多项工艺创新,拿下多个技术专利。对于科研人才,欧康医药采取“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的双重联动模式,广纳人才,积攒科研力量。同时,凭借产业链优势,与上游企业形成联盟,建立柚果基地,稳定原料供应,对原材料的提取工艺进一步创新和改进。下游方面与同行企业、成品产品类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借助下游市场降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科研与创新,确保技术转化成切实的生产力,以技术作为纽带,链接下游市场。
此外,欧康医药十分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沟通,确保掌握前沿科学技术,并逐年加大研发费用,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由此,围绕欧康医药为核心,掌握深厚技术的同时,上游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和工艺创新来源,下游有市场导向的先进技术研发和信息资源,互惠互利的循环互补产业链结构使得欧康医药有源源不断的研发动力。
与此同时,欧康医药逐渐布局国内市场,分别于2019年1月和3月成立欧康美迪萃、欧康名品,再次与玉树科技等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下游借助CHPI展会进入国内市场视野,与行业优质企业强强联手,初步形成了业务市场双驱并进的战略布局。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欧康医药通过探索式学习对资源的不断整合,枳实系列和槐米系列分别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和突破,与此同时也宣告进入技术追赶的第三阶段(表5)。
(三)竞争力提升期(2021年至今)
双元构建模式选择面临着外部环境与内部组织的双重驱动,当后发企业完成了初期的资源积累和整合后,其双元学习模式会受到外部情境和内部变革的双重影响,进而重新调整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学习的比重。与此同时,对资源的整合方式也更趋向于内外部协同、供应链协同。如Simsek [23]在其提出的组织双元性构建机制的理论框架中,认为组织内部因素中的双重结构、行为情境和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是决定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中的环境动态性与环境复杂性则是重要的调节变量。
2022年,欧康医药按照计划对公司新厂区进行智能化生产线的改造扩能,助力欧康医药的上市,完成国内外双循环的战略布局的同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以产定销”、货比三家的采购和生产模式,销售则是贸易商与生产厂家相结合,环环相扣,构建起稳定的核心竞争力(表6)。
四、结论与启示
基于案例研究发现,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后发企业通过双元学习促进资源整合,从而实现技术追赶突破的动态演变路径(图3)。
观察案例企业的技术追赶过程发现,后发企业的双元学习模式先是以利用式学习为主,待吸收后将其转化为产品或具体的业务能力,进入以探索式学习为主的第二个阶段,在该阶段完成技术知识的二次创造,从而实现产品改进、工艺创新、技术突破等,这一阶段也是走出技术追赶陷阱的关键阶段。(2)不同的双元学习模式影响其资源整合效果。观察案例企业可以发现,发展初期案例企业以利用式学习为主,侧重于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吸收,主要通过战略联盟、战略合作等方式获取资源,并学习和模仿领导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进入下一阶段时,案例企业侧重于探索式学习的进行,大力投入研发,该阶段的资源整合呈现出上下游双循环互补的环环相扣模式,凭借牢固的双循环,对企业进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大大降低技术追赶失败的风险。进入第三阶段时,企业的双元学习模式完成了从时空分离式平衡到情境式平衡的过渡和演变,实现同时开展两种学习的动态平衡。对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由此产生动态竞争力,进而维持企业的持续良好发展。
基于此,本文提出实践启示:(1)对于后发企业而言,通过双元学习整合现有资源是实现有效发展的方式。以利用式学习为主,积累足够的技术经验和企业实力后,才能拥有将现有资源转化为核心产品或技术的能力。(2)探索式学习是后发企业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也是走出技术追赶陷阱的重要钥匙。后发企业应注重对人才、科研环境和创新网络的基础构建,为后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以欧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构建其双元学习-资源整合理论框架,探讨了通过双元学习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技术追赶的路径及过程,梳理并总结了不同阶段的资源整合方式和特点。但本文仍然存在以下局限:(1)本文采取探索性单案例的研究方法,普适性不足,且选取的企业属于医药行业,对于其他行业的参考价值有待考量。下一步研究可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2)本文侧重考虑其双元学习对资源整合的影响,对于其动态平衡机制的演变未做深入探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讨论驱动其进行动态演变的综合影响因素与内在演变机制。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 付亚男, 吴东, 等. 后发企业如何从追赶到超越?——基于机会窗口视角的双案例纵向对比分析[J]. 管理世界, 2019(2): 151-167+200.
[2] 苏芳, 毛基业, 谢卫红. 资源贫乏企业应对环境剧变的拼凑过程研究[J]. 管理世界, 2016(8): 137-149+188.
[3] 江旭, 杨薇. 双元学习、联盟管理实践转移与联盟成功[J]. 管理评论, 2021(6): 213-223.
[4] 彭新敏, 郑素丽, 吴晓波, 吴东. 后发企业如何从追赶到前沿?——双元性学习的视角[J]. 管理世界, 2017(2): 142-158.
[5] 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2):36-42.
[6] TUSHMAN M L, ANDERSON P.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6(3): 439-465.
[7] LAVIE D, STETTNER U, TUSHMAN M 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within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2010(1): 109-155.
[8] GIBSON C B, BIRKINSHAW J. The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47): 209-226.
[9] 张振刚, 李云健, 余传鹏. 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的平衡及互补效应研究[J].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8): 162-171.
[10] 陆亚东, 孙金云, 武亚军.“合”理论——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战略理论新范式[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6): 3-23.
[11] 孙锐, 周飞. 企业社会联系、资源拼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研究[J]. 管理学报, 2017(12): 1811-1818.
[12] SIRMON, D G, HITT M A, IRELAND R D. 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 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 32(1): 273-292.
[13] 韵江, 赵宏园, 暴莹. 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资源编排动态演化机制——基于猎聘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21(6): 1-10.
[14] 闫妍, 叶广宇, 黄胜, 王鹏程, 赵文丽. 整合关系网络和资源编排视角下新兴市场后发企业国际化的加速机制研究[J]. 管理学报, 2021(10): 1462-1472.
[15] 奉小斌, 陈丽琼. 探索与开发之间的张力及其解决机制探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12): 19-26.
[16] 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 Thousand Oaks: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14.
[17]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4): 532-550.
[18] GIOIA D A, CORLEY K G, HAMILTON A L. Seeking qualitative rigor in inductive research:notes on the gioia methodology[J].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2013(1): 15-31.
[19] TUSHMAN M L, OREILLY C A.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evolutionary and revolutionary Change[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6(4): 8-30.
[20]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平衡模式演化——海天1971—2010年纵向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11(4): 138-149+166+188.
[21 吴晓波, 黄娟, 郑素丽. 从技术差距、吸收能力看FDI与中国的技术追赶[J].科学学研究, 2005(3): 347-351.
[22] RAFFAELE P, STEFANO U, ROSINA M. Innovation clusters in the European regions.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6(9): 1235-1263.
[23] SIMSEK Z.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towards a multilevel understanding[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9(4): 597-624.
A Case Study of the Technological Catch-up Path of Latecomer
Enterprise Based on Dual learning
HE Qingyi, ZHANG Shu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turbulent,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seve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faces the problem of core technology "bottleneck." Due to the lack of knowledge resourc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fall into a vicious cycle of technology “catch-up, backwardness, and catch-up.”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dual learning theory and adopts an exploratory single-case research method. Taking Chengdu Ou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s an example, it explores the process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rough dual learning as a latecom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 face of resources scarcity, thereby breaking through the trap of technological catch-up and backwardnes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have been drawn from the study: (1) For latecom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btaining new resources is difficult and costly, and channels are limited. Therefore, integrating existing resources through dual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rapid technological catch-up; (2) With the deepening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ts resources integration enters the next stage, resulting in a dynamic balance transition between spatiotemporal separation and situational dual learning; (3) Exploratory learning is the key to achieving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it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 leverage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for achieving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Based on these,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 dual learning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eoretical model, proposing the process and evolution path of latecom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egrating existing resources through dual learning to achiev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The research has enlightening value for latecom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break out of the technology catch-up trap and build dynamic competitive advantages.
Keywords: dual learning, resources integration, technological catch-up, latecomer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