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0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备注:null
作者简介:郭东展(1999—),女,硕士在读,无职称; 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指导运动康复方向。
普通作者:null
作者简介:郭东展(1999-),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指导运动康复方向
摘要:研究以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后背屈功能受限的效果分析。踝关节扭伤后往往会伴随踝关节背屈功能受限(例如无法下蹲等),对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及运动员的运动水平都有影响。列举一例曾经踝关节扭伤后背屈功能受限的病例,通过五步定位即一看、二问、三触诊、四动静态评估、五影像学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经过7次理筋正骨手法和针法治疗及康复功能训练,与治疗前后测量踝关节背屈度数确定理筋正骨手法结合针法使踝关节扭伤后背屈功能恢复正常。理筋正骨手法结合针法治疗脚踝扭伤临床效果显著,对治疗相关损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理筋正骨手法 针法 踝关节扭伤 背屈功能受限
Analysi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nkle Sprain by the Combination of Tendon and Bone Manipulation and Acupuncture
GUO Dongzhan
(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Shandong Province,252000 China)
Abstract:To study the effect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ankle sprain and back flexion function limitation with tendon-setting manipulation. Ankle sprain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limited ankle dorsiflexion function (such as inability to squat, etc.), which has an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sports level of athletes. A case of ankle sprain with limited back flexion function was listed. The diagnosis was made by five steps of positioning, namely one look, two questions, three palpation, four dynamic static assessment, and five imaging examinations. After seven times of tendon-boning manipulation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as well as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training, the diagnosis was made. Measure the degree of dorsiflexion of ankl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o confirm that the function of back flexion can be restored to normal after ankle sprain. The combination of tendon and bone manipulation and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nkle sprain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treatment of related injuries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Manipulation of tendons and bones;Acupuncture manipulation;Ankle sprain;Limited dorsiflexion function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主要以外侧副韧带损伤为主,引起踝关节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踝关节扭伤与踝关节自身的结构密不可分,踝关节是坚强且脆弱的,它是全身负重最多的关节,几乎承担身体所有重量,同时它又很纤细,没有强壮肌肉在其周围包裹,踝关节主要由腓、胫骨远端及距骨镶嵌构成,其两侧由韧带包绕,形成前后宽松,两侧活动范围较小的结构。其中主要以分布较疏松,长度较长且较薄,固定踝关节的力量较弱的外侧副韧带,及内侧结构紧密,长度较短且较厚,固定踝关节的力量较强的三角韧带为主。踝关节的结构弱点也决定了踝关节扭伤多以内翻损伤为主。踝关节扭伤涉及年龄范围广泛,其中主要以中青年、运动员、体育运动爱好者多见。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部位,既起支撑人体作用,又承担了大部分生命活动,坐、卧、立、行走都需要踝关节的参与[1]。一般来说,2周左右踝关节扭伤的肿胀就会慢慢好转,疼痛也会逐渐好转。但是很多“崴脚”并不是真的好了,很多人会感觉崴脚之后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行走后踝关节酸胀不适,有些人还容易反复崴脚,甚至有些人脚踝的背屈能力降低。踝关节扭伤后背屈功能受限就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因为扭伤后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手段不恰当并且没有及时进行功能训练导致的,这也是现在最具有代表性的踝关节扭伤后遗症,它带给人们的不便更让人苦恼,比如不能蹲下,不能勾脚,小腿肌肉僵紧等诸多问题。
本研究是以一例曾经踝关节扭伤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针法治疗前后分别量取背屈活动度数,来观察其疗效。希望能够替踝关节扭伤的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治疗选择。
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人,男性,20岁,大二学生,在上羽毛球课时扭伤脚踝。
1.2治疗方法
先用五步定位来评估患者踝关节扭伤的情况。第一步看诊,可以看出患者应该是外侧跟骨和腓骨、距骨和腓骨之间肌肉部分损伤,导致气血於堵肿胀并且伴随疼痛,脚不能放置地面行走。脚趾出现俯指现象,说明脚的稳定性很差,容易崴脚。第二步问诊,通过问诊得知患者是因为打羽毛球时内翻扭伤的,并且崴脚时听到响声,有可能韧带撕裂再有就是关节瞬间的滑移所以腓骨会有向下向前的滑移。在问诊后知道患者的确经常崴脚。第三步触诊,首先一定要先检查有无骨折的问题,患者平躺,轻轻抬起患侧小腿敲击胫骨,患者无痛感,后敲击足底后部,无痛感,说明骨头没问题,无骨折现像。第四步动静态评估,患者脚踝趾屈背伸和旋转能力都降低并伴随疼痛,静态下脚踝呈内翻位。第五步影像学检查,无x光片。在以上检查都做完后开始进行治疗。
1.2.1理筋正骨手法
在进行治疗前先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对受伤部位进行一个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处理。
(1)理筋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肢踝关节,对患足扭伤部位周围软组织施以较为柔和的指揉法,施术时以患者自觉轻微酸痛感为限。局部肿胀处,做手法时要按而不揉,防止加速充血肿胀,把肿胀的地方按住加压,把气血向上挤压让其扩散。踝关节扭伤后还会影响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腘绳肌甚至臀肌,除在踝关节周围施术外,还应根据经筋辨证,沿经筋循行部位进行治疗,对应肌群寻找相应的条索和筋节,进行手法操作[2],放松肌肉。
(2)正骨手法:骨正筋柔,气血以流。通过正骨手法整复错位,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肢踝关节,双手握住患脚固定,医者将患足拔伸并用一个抖力正好错位部[3]。让患者进行几次勾脚把距骨推进摆正。患者俯卧位,抬小腿到与大腿呈九十度,左手向前推腓骨小头,右手向下压脚掌,让背屈能小于90°,把腓骨小头摆正。
(3)梳理:用推法、揉法和拨法放松小腿后侧和前外侧肌群,轻轻敲击小腿后侧肌肉。
正骨理筋手法是中医“筋骨并重”治疗理念的重要体现,而理筋正骨手法结合针法对踝关节扭伤的治疗疗效之显著[4]。
1.2.2针法
通过筋骨针对浅层和深层筋膜进行逐步松解,释放局部高压高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性水肿,促进炎症吸收,加速新陈代谢,使机体经脉气血通畅,从而使症状得到控制和缓解[5]。
1.2.3主被功能训练
(1)主动运动:进行趾屈背伸的训练,做简单的单腿站立训练和闭眼站立训练,之后可以练习在不平的地面或者柔软的地面站立,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能稳定后,做单腿支撑的八个方向的平衡练习即前后左右和各个45°的灵活度练习。
(2)被动运动:把弹力带固定在患侧脚踝处,做患侧脚在前的弓箭步,用弹力带对其施加一个阻力。
(3)PNF拉伸:PNF拉伸是以人体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为基础,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主动肌与拮抗肌的交互收缩与放松,可以有效地扩大关节活动范围。PNF拉伸可以用于运动康复中,恢复关节活动度。
第一次治疗需要用弹力绷带和棉球对患者进行八字包扎,包扎的脚指与健侧脚指颜色没有明显区别说明压力适中,包扎两天可拆除。回家后对患侧肿胀部位冰敷,每次25分钟到30分钟,冰敷两到三次,中间间隔2小时左右,防止进一步肿胀。
2治疗效果
踝关节背屈度数在0°~20°之间,表1所示,患者仰卧位状态下治疗前后量角器测量踝关节的背屈度数。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坐位时膝关节屈曲90°),踝关节处于中立位。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踝中点下约2.5cm;固定臂与腓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第5跖骨平行。测量起始位时,固定臂与移动臂的夹角为90°,故测量后需再减去90°以获得正确的ROM。图1所示,仰卧位量角器摆放位置。图2所示,坐位量角器摆放位置。
在治疗四次后背屈能力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第四次后都起到了巩固踝关节背屈灵活度的作用。
3讨论
陈旧性的、没有很好的治疗的踝关节扭伤会导致背屈能力降低,它表现为下蹲的时候腿无法全蹲,脚的灵活性降低并且容易崴脚,运动能力降低。导致这种情况需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软组织,二是硬组织。从软组织思考,前后肌肉必须都有柔韧度才能背屈,从硬组织思考,距骨和踝穴之间,距骨在踝穴里面才能背屈,这二者缺一都不能让踝关节有好的背屈能力。
(1)软组织导致背屈功能障碍:①腓肠肌僵紧短缩②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僵紧短缩③支持带、韧带紊乱④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和第三腓骨肌紧张
(2)硬组织导致背屈功能障碍:①距骨和踝穴之间错位②距骨和前面的足舟骨与骰骨之间关节紊乱错位③腓骨前移、向下和向前移动错位④距骨和跟骨之间错位
(3)软组织与硬组织结合:崴脚是因为脚内翻位突然的旋转下拉,导致腓骨向前向下的一个运动,因为腓骨小头向下移动错位,所以踝关节背屈能力受阻。在生活中大部分治疗脚扭伤的方法就是贴膏药,自然恢复,可能不疼了,但是功能并没有得到恢复,在这个过程中,骨头之间没有很好的复位,支持带、韧带也会有紊乱,大部分治疗都没有把它们归顺,腓骨小头的错位没有真正的解决。这也就导致了一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疼痛长时间不敢运动,肌肉组织屈伸功能弱化并且肌肉僵紧没有弹性。因为背屈功能障碍,后群的肌肉呈短缩状态,它们之间有的时候有粘连,前群肌肉即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和第三腓骨肌因为脚扭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以脚的内翻和外翻也出现了障碍。其实在这些肌肉僵紧有筋节条索的时候,针法其实可以更好的,快速有效的放松肌肉。
在知道是因为什么导致崴脚后,我们在去检查的时候首先检查腓骨是不是在正常的位置上,距骨和踝穴之间位置关系,距骨、足舟骨和骰骨之间的位置,然后再检查后群肌肉和前群肌肉是不是短缩粘连。八字包扎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扭伤的脚是内翻位、外翻位还是正常位,如果是内翻位,弹力绷带包扎时用一个向外的拉力拉紧绷带进行八字包扎,如果是外翻位,弹力绷带包扎时用一个向内的拉力拉紧绷带进行八字包扎,如果是正常位,弹力绷带正常八字包扎。棉球是用来在肿胀部位加压。把这些治疗做完后还没有结束,因为扭伤之后肌肉的力量稳定性还不好,这时候就需要后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训练脚踝的稳定性,主被运动都要做。从整体观讲,脚踝扭伤后带来诸多问题是因为最初的治疗没有考虑骨骼这些层面的问题,没有考虑到除脚踝以外的对小腿肌肉、大腿前侧肌肉、膝关节、臀肌甚至脊椎的影响。对于普通人来说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对于运动员来说还会影响运动成绩甚至会导致职业生涯结束。
4 结语
通过对踝关节解剖结构的深入探讨,让治疗过程变得更加的准确且有效,除了理筋正骨手法结合针法的治疗外,还要做踝关节及其腿部的康复功能训练,加强踝关节的稳定,锻炼腿部肌肉力量,使趾屈背伸功能更灵活,让普通人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让运动员能够重返赛场。
参考文献
[1]范雅文,陈娇凤.黄廷翼浅针治疗踝关节扭伤后遗症验案举隅[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7):42-43,47.
[2]金祥雨,陈朝晖,江雨等.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5):14-18.
[3]王生宝,包莉,李彬彬,等.微针刀结合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损伤疗效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2,36(6):107-109,113.
[4]陈文晓,商桃英,柳占元.自拟畲药活血舒筋方熏蒸联合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3,30(13):12-13.
[5]徐海楠. 刺络拔罐法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