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堃鹏
痛风性关节炎,是指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过高,造成单钠尿酸盐结晶析出,继而在关节以及关节周边的软组织中沉积,并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作为痛风的主要表现之一,痛风性关节炎在急性发病期,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情况,尤其是在午夜时分或者在清晨时分,这种疼痛感会加剧,出现撕裂样、虫咬样以及刀割样的疼痛,其程度让大多数患者都难以忍受,通常在两周后或者在数天后,这种疼痛症状就会持续减弱。若痛风性关节炎迁延不愈,会逐渐病变成慢性关节炎,导致患者出现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关节畸形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
痛风性关节炎的典型症状主要体现:(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在下肢关节,会累及单关节,受累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等明显表现。(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相对缓和,会出现关节不规则肿胀、关节疼痛等表现。此外还有伴随症状主要有肾脏病变症状。另外,还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乏力、寒战、发热等。
在临床诊断上,医生主要采取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如超声、X线、核磁、双能CT等。其中,超声检查能较准确检查出病人是否存在尿酸盐肾病或者尿路结石,还能观察患者病变部位是否出现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变特征,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超声检查可以在患者的远端关节及皮下软组织层内观察到双轨征、痛风石、暴风雪征、云雾状高回声、骨质侵蚀及滑膜炎等征象,具体如下:
(1)双轨征。因超声检查具有各向异性,仅当入射声束垂直于关节软骨表面时,才能清晰地在声像图观察到正常关节软骨表面的一条较薄且均匀一致的高回声线。行超声检查时,声束在任意方向均可观察到关节软骨表面呈不规则增厚的条带状高回声,与软骨内侧骨组织表面的高回声带共同构成两条轨道样征象即双轨征。是由于透明关节软骨表面的尿酸盐晶体沉积所致,在痛风早期即可出现。
(2)痛风石。亦称之为痛风结节,是大量MSU晶体微粒在组织中反复诱发炎症反应后形成的异物肉芽肿。痛风结节多位于外周关节、耳廓背侧及肌腱等浅表部位,适合行高频超声检查。其声像图可表现为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外围的低回声晕与组织学外层疏松纤维血管区紧密相关。部分痛风结节在超声声像图上可见强回声伴声影,与部分脂质在炎症反应中被分解为脂肪酸后,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的钙化灶有关。
(3)暴风雪征。尿酸盐结晶暴风雪征,多发生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指关节液中的MSU过度饱和结晶后,在关节液中形成凝集体,用力晃动关节,使关节内的凝集物悬浮于关节滑液中,随后行肌骨超声检查,可在声像图中观察到针尖样高回声,形似“暴风雪”,即暴风雪征。
(4)骨侵蚀。关节内和(或)外骨表面的连续性中断,边缘不规则,基底不清晰,呈虫蚀样改变。
在受累关节还可形成骨侵蚀、关节滑膜增生及关节积液等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均为痛风性关节炎的非特异性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关节炎性疾病均可形成,并且痛风患者是否存在滑膜炎及滑膜炎的严重程度与血清尿酸盐的严重程度均不存在相关性,因而痛风的诊断并不具有特异性。
2016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疑似痛风患者,可考虑使用超声检查受累关节及周围肌腱与软组织以辅助诊断。
许多患者血尿酸升高与疼痛发作不匹配,即血尿酸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而关节疼痛、炎症症状明显,此时若超声有典型表现,则可协助临床更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
X线、CT对肌腱及软组织的显示欠理想,不能早期诊断痛风性关节炎;MRI因检查费用昂贵不易被患者接受。而高频超声便捷、无创、成本低、分辨率高、无检查禁忌,且可反复动态观察关节内及周围软组织中的尿酸盐结晶、痛风石及继发的滑膜炎和骨侵蚀等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中,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协助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成为临床医生的另一只眼睛。
(作者单位: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