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的形神交汇

2024-07-01 20:54:52王喆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不变变形记异化

王喆

摘 要 谈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变形”一词就成为阅读教学的聚焦点。就“变”的角度展开深入思考,在思考“变”与“不变”形神体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格里高尔“求变”却“未变”的过程,揭示《变形记》所探讨的人心失落与社会异化主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变形记》 “变” “不变” 异化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是压抑的、痛苦的,最终其在“变”与“不变”的夹缝中走向了毁灭。本篇在探讨“变”与“不变”在文本情节体现的基础上,尝试在教学中挖掘格里高尔本人是否存在“求变”的情况,在分析最后其“未变”结果的基础上,解读作者卡夫卡最终想要表达的深层“不变”的主题,以激发学生对自身及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一、变:身体形态与人生境遇

首先,发生在格里高尔身上最直观的“变”的体现就是外形。文章在开篇第一句话就简单地交代了格里高尔的变形过程:“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这就说明他是在毫无准备和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下被动地接受了变形。从文章中也可以归纳概括虫形的格里高尔的状态(见表1)。

所变成的“甲壳虫”的形态也别有深意:坚硬笨重的外壳和纤细的腿脚的反差是那么荒诞可笑。格里高尔完全失去了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行动不便,翻身困难,下床困难,开门困难,这些行动表现都指向他无法掌控自己、无能为力的一种状态。而从他失去人类的语言开始,就注定了变形的不可逆,他已经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只昆虫,失去了人的种种特性。

格里高尔由人变成虫,失去了做人的权利,身体形态的变化也导致其失去了谋生的能力,导致其人生境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格里高尔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他经常外出,赶着早早的火车,只为了偿还家中如山般的债务,现在却只能蜗居在家,每天在空间有限的房间里艰难爬行。失去了经济来源,父母和妹妹都不得不开始改变养尊处优的姿态。慢慢地,格里高尔成了最大的累赘,最终一个人在房间里孤独地死去。可家里人不仅不感到悲伤,甚至认为是“卸掉负担”,终于摆脱了一个麻烦。由此看出,在变形的过程中,格里高尔的人生境遇可谓是一落千丈。

二、不变:亲情异化与压抑环境

在探讨发生在格里高尔身上不变的地方时,学生认为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诚然,在格里高尔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时,父母自然会更重视和在意格里高尔,反观像个孩子的妹妹,因为没有赚钱的能力而遭到家庭的嫌弃,认为她是一个没什么大用处的女孩子。但是当格里高尔变成了甲壳虫,家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父亲握起拳头,一脸敌意,大喊大叫,把格里高尔赶回房间;母亲是一脸惊恐,瘫倒在地大喊“救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格里高尔的厌恶更加严重,不再认同格里高尔家人的身份,妹妹葛蕾特甚至认为格里高尔已经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不应该留在家里,是全家生存的威胁。这时的妹妹,恐怕早已忘记格里高尔曾长期是家庭生活的唯一经济来源,还努力支持她到音乐学院学习的梦想。从家人180度大转变的态度来看,这的确是一种很残酷的“变”。

但是,如若教师从“真正的亲情”视角去看待格里高尔对家人及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就可以鲜明地看出,格里高尔一直爱着家庭的每一个人,即使变为虫形亦不例外;反观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本质上并没有变化:他们一开始重视格里高尔,只是因为他是个源源不断生产金钱、保证他们生活的钱罐子,“儿子在这家公司里干活儿,一辈子生活都无须忧虑的”的认知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从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去关心格里高尔,没有把格里高尔当作真正的家人看待。格里高尔的工作很辛苦,长年奔波,操心劳累,睡眠不足,精神不佳。他的人际关系也十分糟糕,缺少朋友,不受同事尊重,协理到他家中催他上班时甚至还说“而您在公司里的地位并不是最靠得住的”。种种一切都证明了格里高尔饱受职业压力和社交压力的困扰。在家中,格里高尔也没有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在家里待了八天,除了和家人坐在一起静静地看报,就是查看火车时刻表,明显缺乏与家人的日常沟通。由此可见,格里高尔和家人的所谓亲情关系,纯粹靠金钱来维系,是一种对其价值的无情榨取,所以这就是为何格里高尔一旦失去了赚钱的能力,亲人对他的态度产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

三、求变却未变:人心失落与社会异化

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壳虫,从而遭受了家庭和社会的排斥和孤立,最终孤独死去。格里高尔在最开始变成大甲虫时,似乎也没有对自己的变化产生多大的恐慌和惊讶。但其实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分析格里高尔在为人形时候的一些心理表现和行为举止,就可以发现,其实格里高尔内心是很有想法的人,他没有完全被资本主义异化成为傀儡。他的悲剧,其实是在于求变却未变的过程,我们可以从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看出格里高尔求变的体现(见表2)。

从文章中的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其实格里高尔并不是彻底被社会同化,成为只会被资本压榨价值的奴隶,相反,格里高尔有自己的小爱好,他追求生活的精致,他也深知现在工作环境的不容易,厌恶反感现在的工作和身边的同事,甚至还有辞职的念头。然而他最后没有反抗,没有改变自己的处境,是为了还清父母欠的债务。格里高尔的内心想法是十分丰富的,是有属于自己的人格思想的,但是他的思想却被家庭负担、生存压力等种种因素束缚了,所以他没有社交,没有朋友,活得压抑而孤独。他的情感从没有得到父母的抚慰和认可,他的处境也没有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当他变成一只甲壳虫时,他甚至没有考虑过自己还能不能变回人类,优先考虑的是家人的处境,担心因自己的变化影响工作,影响家人的生存。所以格里高尔的求变和未变,也是完全丧失自我意识的表现。拥有自我意识,却始终不关注自我,内心想法更是不被身边最亲近的人关注,这是格里高尔最大的悲哀。

对《变形记》“变”与“不变”的分析是多样的,格里高尔的形态、境遇、心理等,都处于“变”与“不变”的交融中,值得学生深思。可能很多人都和格里高尔一样,同样处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焦虑中,拥有真实而痛苦的内心世界。通过《变形记》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新的认识:如果想要克服现实的苦痛与困难,消弭内心的异化,就需要建立深刻的批判性思维和勇敢无畏的人生信念。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人心的异化,活出精彩的人生。

[作者通联:安徽亳州市蒙城县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不变变形记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变形记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去”字变形记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逝去的菲德尔,“不变”的哈瓦那(观察家)
环球时报(2016-11-28)2016-11-28 08:38:54
学术编辑在“互联网+”转型中的变与不变
出版广角(2016年11期)2016-09-29 16: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