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忠豪 王陈鑫
[摘 要] 以网络电信诈骗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现实主义犯罪题材影片《孤注一掷》,上映至今打破18项中国影史纪录,目前仍为中国犯罪片累计票房纪录保持者。作为一部以反诈宣传教育为主旨的影片,实现了对艺术和商业的双重尊重,达到以真实案例的高还原度为社会大众“敲警钟”的效果,其中离不开申奥导演对电影工业美学的自觉践行。以《孤注一掷》为例,以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为媒,解码其艺术与商业方面成功的要素,剖析这部反诈类型电影中的艺术典范,以期为当下中国反诈类型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 键 词] 《孤注一掷》;电影工业美学;类型电影;电信网络诈骗;社会议题
基金项目:2024年河北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HCCXXM2024014)。
2023年的电影暑期档,于中国电影史亦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与前几年同档期相比,无论从电影类型来看,还是从市场回应而言,都呈现出相当热闹的样态,展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24日,《孤注一掷》的累计票房达38.5亿元,为中国犯罪片累计票房纪录保持者,总观影人次超9200万,成为2023年累积人次冠军。《孤注一掷》作为该档期中的黑马,从点映时“犹抱琵琶半遮面”到“千呼万唤始出来”,其引发的巨大观影热潮没有辜负市场大众。与不断走高的票房一并而起的是电影当时居高不下的话题热度。《孤注一掷》在让观众“心有余悸”的同时,也让网络电信诈骗这个社会大众敏感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2018年,陈旭光提出了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体系,简单地说,电影工业美学体系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侧重于文本、剧本,也就是内容层面。第二,侧重于技术、工业层面。第三,侧重于电影的运作、管理、生产机制的层面。”[1]对照电影工业美学所提出的时代命题,以《孤注一掷》为例,不难发现部分类型电影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工业观念。在商业大潮的影响之下,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的商业属性日渐凸显,电影的创作开始考虑市场与票房的影响,注重获得利益与回报,实现电影市场的资金回流,助力中国电影工业的良性发展,而不是只注重电影的艺术化表达。导演申奥的创作,深谙电影工业美学的理论逻辑。
一、新锐视角:导演在电影工业美学中的角色与影响
“电影工业美学是工业和美学的一个折中,不是一种超美学或者小众精英化、小圈子化的经典高雅的美学与文化,而是大众化、‘平均的、不那么鼓励和凸显个人风格的美学。”[2]陈旭光曾就工业美学下的导演创作风格做出这样的阐释。《孤注一掷》的导演申奥正是新力量导演的代表性人物,从《监护人》到《孤注一掷》,他创作了多部以社会宣传类素材和真实人物为依据的电影剧本,并最终选择电信网络诈骗平台相关案例拍摄了电影《孤注一掷》[3]。最终他不仅实现了美学和产业之间的融合创新,也在美学和大众文化之间达到了平衡。
新力量导演绝不是横空出世,作为影片的监制,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宁浩起着关键性作用,其坏猴子影业可谓新力量导演的“摇篮”,“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孵化了路阳、文牧野、申奥等一批新生代导演。2019年,申奥凭借电影长片《受益人》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孤注一掷》是申奥执导的第二部长片,也是申奥与监制宁浩的第二次合作。两次合作,宁浩都无私地将资金、演员、发行、宣传等影视资源贡献给了年轻导演。从《受益人》到《我不是药神》再至《孤注一掷》,坏猴子正在成长为“现实题材第一厂牌”。
当代电影市场热衷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葆有艺术性的同时一定要包容商业性,申奥深谙电影工业环境下流量为王的道理,《孤注一掷》便是用“流量演员+强社会话题性+下沉市场”一套组合拳打造了这部爆款典范。在阵容配置上,《孤注一掷》由主演张艺兴作为流量男演员,带来了年轻女性增量市场;金晨所饰迷人又危险的美女荷官形象在电影宣传初期充分激发了潜在男性受众的观影热情;最具典型性的人物诈骗团伙的中高层头目陆经理由王传君饰演,其在《我不是药神》中的演技有口皆碑,有利于前期造势;影片将故事发生地设置在东南亚,能够就司法腐败等方面展开大尺度的叙事,便于过审;同时《孤注一掷》结合缅北新闻瞄准了民众对诈骗受害者惨状的恐慌,打出了“多一人观看,少一人受骗”的口号,具有极强的现实关联性、社会话题性和情绪感染力,能够引发社交媒体和线下二次讨论发酵。
相较于前几代导演,以消费为主导、受大众传媒所影响、以弘扬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80后”新力量导演,更容易接受市场大众的需求。他们能以最敏锐的触觉参与建设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发挥其在创作和市场层面的活力,探索如何平衡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实现票房和口碑双赢。他们以更加中立和世俗的态度对待电影制作,从而能更加适应技术化、产业化和网络化的电影行业生存现状。
二、市场共鸣:工业美学下的商业成功与产业循环
电影是一个产业,个体影片的成功必然建立在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中。随着大众观影习惯逐渐恢复,以及受暑期档周期长的影响,电影市场在供需两端做到了有机循环。2023年暑期影视板块的活跃度持续升温,为市场的供需端带来了良性循环。《消失的她》《封神》《长安三万里》等优质影片使各路观众应接不暇,主动加速回归影院,展开对影片内容与艺术价值的讨论。
在供给层面上,电影类型的多样性得到充分保障,其上映规模与节奏正逐渐回归正常水平,这种高饱和的影片供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其中不乏悬疑、奇幻、动画、喜剧、伦理等多种题材,诸如悬疑片《消失的她》、奇幻片《封神》以及国风动画长片《长安三万里》等。国家在政策上进行宏观调控,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更多优质影片在暑期进行排片,极大地提振了电影市场。《孤注一掷》作为后来居上的头部影片,为市场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产业发展也彰显出韧性的一面。
在需求层面上,《孤注一掷》以反诈宣传教育为主旨,力图以真实案例的高还原度来满足观众对网络电信诈骗现状的认知需求,更达到为社会大众“敲响警钟”的效果。影片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在于申奥导演对类型电影有着驾轻就熟的作者思维,更在于他追求个人表达与受众市场二者之间的平衡。“更愿意让观众喜欢,纯粹的表达可能跟我的创作观不那么吻合。”广告片导演出身的申奥认为,作为乙方去听取意见非常重要,拍电影同样如此,“让出品人满意,让观众喜闻乐见,让同行批评雅正”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孤注一掷》以一起程序员高薪应聘事件揭示了误入网络诈骗的前因后果,结合缅北新闻热点事件,以及社会对于警示电信诈骗、赌徒心理的讨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众心理需求,并实现其商业效益。在当前电影工业向产业化模式升级的背景下,商业资本的投入与市场收益之间形成了一个正向反馈循环,这种循环势必促成供需两侧的相互促进和增强,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动态平衡。这一现象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档票房是自2019年后首次重现的百亿级现象,过去几年笼罩于影视行业的寒气终于逐步消散。《孤注一掷》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暑期档后来居上,依靠现实议题与大众期待不断“破圈”,并实现商业上的高回报率,可谓当之无愧的黑马。
三、社会共振:现实议题的公众讨论与艺术内涵
电影工业美学通过类型化策略,积极探索喜剧、青春、奇幻、犯罪等电影题材,实现叙事创新。《孤注一掷》作为一部带有反诈宣教意味的非典型类型电影,能够实现艺术与商业双丰收,背后离不开其对现实议题深刻阐述的内核。现实题材电影是“记录时代更迭与社会变迁的重要载体”[3]。从《坚如磐石》《第二十条》等社会法制议题作品,到《我不是药神》《消失的她》等关注弱势群体与社会热点事件的现实批判题材,现实题材的“新主流电影”正成为工业化电影的中流砥柱。
《孤注一掷》的成功首先是对电影题材的清醒认识,它从始至终就是一部反诈宣教电影,但它也是一部绝对称得上好看的电影。影片伊始就是一个反诈宣教活动的现场,影片结束又回到宣教活动,首尾呼应。笔者认为,电影作为艺术载体的性质决定其蕴含人文思想的属性,宣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当今主流电影市场大环境中,具有“体制内作者”身份的新力量导演如何平衡宣教作用本身与电影的艺术性,成为他们的必修课。而《孤注一掷》就是申奥交给中国电影行业的优秀答卷。它比许多同类题材影片更聪明,没有把宣教藏着掖着,而是以宣教活动这样一种坦荡荡的形式开宗明义,让影片中一些本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变得合理。影片以宣教活动开门见山,反而让其在完成了规定的宣教动作之后,更能好整以暇地进入故事里。另外,导演采用群像叙事,四幕几乎每幕都切换了视点和主人公,这种处理方式使观众在宣教形式自带的询唤机制中潜移默化地将自我代入,自觉发以深省。
当现实题材结合了类型电影的犯罪悬疑元素,作品便是社会话题讨论的一个出口。《孤注一掷》的上映激发了网络上关于反诈骗、反赌博等社会问题的广泛讨论。该片所涉及的主题紧密贴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利益陷阱和生存困境。公众通过观看影片与思考,进而参与到社会问题的反思和解决过程中,这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体现了其审美价值,同时构成大众文化领域中一种集体的审美体验。《孤注一掷》以38亿多的票房成绩,成为内地影史国产犯罪片的票房第一,足以见其在广大观众中引发的强烈共鸣。“在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电影的艺术人文性是其底色,只有在故事内涵和逻辑表达上进行延伸和拓展,才能建构电影的艺术品格。”[4]《孤注一掷》的艺术性从社会话题的深度探讨中来,又应用到具体的文艺创作中去,其作为类型电影的流程化创作,在中国电影市场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为电影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四、跨媒介融合:电影产业升级中的营销创新与多样化路径
电影作为一种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文化产品,其生产和发展始终与工业化进程同步。技术的进步为电影的生产、分发和放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这体现在电影制作的技术创新、传播渠道的拓展以及观影体验的改进等方面。《孤注一掷》在全产业链的运作流程都符合电影工业美学的特征,这是项目成功破圈的基础。另外,《孤注一掷》的商业成功更得益于其在宣发方式上的坚守发力。
《孤注一掷》的抖音热点和大规模点映是这部影片宣发两个最重要的点,二者互相成就之后,影片决定提档上映。宣发的成功仍是建立在影片内容之上的,当每个人或多或少接触过诈骗事件以及“缅北”话题成为社会热点,这部诈骗题材电影在合格的内容之上,就达成了点燃票房市场的事实。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不难发现,《孤注一掷》运用了精准的借势营销和多渠道营销的方式,抢占市场先机,借用“缅北诈骗新闻”“赌博家毁人亡”等话题不断渲染网络电信诈骗与利益陷阱的危害,票房逐势攀升。电影充分利用具有高流量覆盖的社交媒介平台,让影片的信息触达给目标用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到精准定位的同时最大化地节省宣传成本。“精准算法建构的数字化营销,不仅能快速定位目标用户,还能促使平台上的交流互动由‘内容—用户的传统关系倒置为‘用户—内容的新型关系,从而达到快速直观的广告效果。”[5]在宣发过程中,团队利用各大新媒体平台渲染陷入电信诈骗的危险,通过个人的磨难与家庭的崩裂,制作出多个细思极恐、发人深省的文本话题和短视频内容。从抖音宣传物料来看,王传君和张艺兴是传播重点,临近电影上映,抖音上电影话题频率明显增加,从“张艺兴被打”“王传君不像演戏,建议警察调查”再到全网掀起模仿王传君拜佛的风潮,《孤注一掷》成为一部彻底在抖音上火爆的电影。最终《孤注一掷》以38亿多票房超越《消失的她》夺得暑期档票房冠军。
从这些数据来看,影片在数字营销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但在高企的票房势能背后,行业内同样充斥着诸多争议。从大规模的超前点映被认为是破坏了电影市场的某些默认规则,到社交平台尤其是抖音上充斥着电影的桥段戏份,也被一部分观众认定精彩片段早已在电影院之外看过;但从另一方面分析,这些争议最终也化为了更大批的观众进入影院一探究竟的动力。在网络舆情飞速扩散的时代,将具有宣教意味的影片宣发置于舆论这柄双刃剑锋之上又如何保障票房的热度转化,仍然值得业内深思。
五、结束语
通过深入分析,《孤注一掷》作为一部以反诈宣传教育为主旨的类型影片能实现艺术与商业性的成功归功于多方面因素。首先,作为“体制内作者”的申奥导演,其对电影工业美学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使得影片在艺术表现和商业模式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同时影片紧贴现实主义题材,以高度还原的真实案例吸引大众视点引发讨论,既传递了反诈教育的强烈信号,也实现了票房上的突破。其次,影片的叙事结构、角色塑造以及紧张的情节设计都彰显了导演对电影工业美学原则的应用,这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也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从电影市场层面分析,影片的成功也为电影产业的资金回流和良性发展提供了范例,为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贡献了力量。《孤注一掷》无疑是一部对中国反诈类型电影发展具有极深借鉴意义的影片,它向大众证明专注于社会问题的电影不仅能够实现商业价值,同时也能发挥教育与引导公众的功能。笔者认为,未来的电影创作应继续探索诸如此类的结合点,用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回应社会需求,推动中国电影工业朝着更加多元、专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光.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工业美学”:阐释与建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25(1):18-22.
[2]陈旭光.论“电影工业美学”的现实由来、理论资源与体系建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2-43.
[3]李国聪.时代性、人民性和主流化:现实题材电影的价值建构与类型探索[J].电影新作,2022(2):20-26.
[4]周星,黄筱玥.中国电影产业与电影工业观念的认知和实践[J].电影评介,2023(4):1-6.
[5]王战,谢梦格.平台崛起:数字营销时代的中国广告生态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21(6):24-30.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