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春华
玉米是湖北省巴东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占全县粮食总产量1/3左右,是当地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玉米栽培中,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能够实现玉米增产增收,并能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玉米科学栽培技术覆盖从选种到收获的全过程,通过加强选种、整地、播种、施肥、防倒伏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生产环节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影响玉米高产的不利因素,如此方可为玉米高产丰收提供技术保障。
一、玉米科学栽培技术
1、种子准备
(1)优选种子
种子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当地的温度、光照、土壤养分、降雨量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种子,这样才能为高产打下基础。在优选种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优选通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审定的农作物品种,不能选用未经过审定的种子,要求种子具备良好抗性,这样可减轻病虫害发生危害。当选择本地未种植过的玉米种子时,需先进行试种,根据试种情况再确定该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环境。尤其在推广新品种时,不应全部种满种植地,需在少部分玉米田内试种。
②优先选择株型紧凑、适合密植的品种,此类品种的产量高于平展型的玉米品种。平展型玉米的果穗较大,但是种植密度要求低,且产量偏低,需要谨慎选择这一类型的种子。
③购买种子时需要从正规种子公司购买,不得选购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单位、无生产日期的种子。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后需要保留好凭据,一旦在栽培期间出现种子质量问题,可及时联系种子公司进行处理。
(2) 晒种
选在晴好的天气进行晾晒种子,将种子平铺到网袋上,不得将种子直接放在水泥地上,避免因水泥地受阳光直射升温后造成种子损坏。晒种时长为3—4h,经过晾晒的种子能够在播种后提高吸水率,这样可促进种子早发芽,有助于出齐苗,培育壮苗。
(3) 浸种
对未采取包衣处理的种子进行浸种,准备好清洁干净的口袋,将种子装在袋子里,放置到清水中浸泡,水温保持在30℃左右,浸泡时长为8—10h;对已经采用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可免于浸泡环节,只需要在播种后浇足水分,满足种子发芽所需水分即可。
2、整地
玉米种植地的土层厚度在20—40cm左右,土层越厚、疏松透气性越好,越利于玉米植株根系伸展,保持良好的长势。在玉米播种前进行整地,疏松土壤,根据土壤墒情确定耙地深度,重耙深度为12—15cm,轻耙深度为8—10cm。整地后达到上虚下实的要求,尽量将土层耙平、耙碎、耙透,打碎大土块。可以在年前冻融交替时整地,拖平地表缝隙,轻压耕层,可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以利于次年玉米播种与生长。
3、施基肥
为改善土壤养分结构,可根据玉米植株生长周期内的养分需求特点科学施入基肥。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500kg玉米籽粒,需吸收纯氮、磷、钾元素分别为12.5kg、5.5kg、13.8kg。在整地期间,可施入腐熟农家肥,适当增加有机肥料用量,控制化肥用量,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为1500—2000kg,配合施入复合肥50kg。将肥料施入耕作层,可提高有机质含量。当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以上时,有利于满足玉米高产要求。
4、播种
(1)播种期
在气温稳定在10℃时播种,通常为春分前后时间段,在实际播种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天气特点适时抢晴播种。当春分前后遇到低温寒潮时,可适当推迟播种期。
(2) 合理密植
玉米种子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科学栽培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品种特点、玉米品质、病虫害、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不能过于追求产量而盲目增加种植密度。针对不同品种玉米的耐密度特性来控制种植密度,具体包括:
①紧凑型品种。此类品种的耐密性较强,种植密度越高,玉米产量越高。但是,巴东地区具有温暖多雨、湿润多雾的气候特点,当过于密植玉米时易增加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率,所以巴东地区紧凑型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4500株。
②平展型品种。此类型品种的耐密性较差,当增加种植密度时反而会导致减产,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不超过2800株。
③中间型品种。此类型品种属于中早熟玉米品种,具有一定的耐密性,主杆与叶片的夹角介于紧凑型与平展型品种之间,适宜的种子密度为每亩3200—3500株。
④考虑土壤肥力。在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时,要充分考虑土壤肥力水平,对肥力较好的地块应适当密植,对肥力较差的地块应适当稀植。
5、田间管理
(1)补苗
在玉米播种后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地块及时补栽玉米苗。在补苗过程中要采用带土移苗的方式,这样才能提高补苗的成活率。
(2)水分管理
玉米植株生长期间对水分需求量较大,要保证土壤持水量不低于70%。浇水关键期为拔节期到抽雄阶段,此阶段玉米植株生长旺盛,营养体快速增大,促进雄雌穗分化。在抽雄前10d和后20d查看田间土壤持水情况,如果遇到干旱缺水天气,则要及时浇足水分,以避免延迟抽雄时间,导致玉米结实率下降。
(3) 追肥
①拔节期。玉米植株生长至拔节期时,外部叶片达到6—8片,内部分化雄雌蕊,在拔节期追肥有助于增大玉米果穗,增加粒数。在追肥时考虑底肥施入量、植株生长情况确定追肥量。对长势不良的玉米种植地追施拔节肥,对土壤养分较好的地块可适当晚追肥。
②大喇叭口期。在此期间的玉米植株生长旺盛,需肥量大,一般需要植株生长总施肥量的60%—70%。如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没有施足肥料,则会导致玉米穗小、植株早衰。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25—30kg,对采用密植的玉米地适当增加尿素用量,每亩控制在35—40kg。分2次追肥,可以采用随水施肥方式,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③粒肥。玉米花粒期的营养生长处于结束期,为避免玉米出现早衰迹象,促进玉米灌浆,需提早施入粒肥,以增加玉米粒重,每亩施入5—7.5kg速效氮肥。在施入粒肥的过程中,还要配合叶面肥,喷施液态钾肥,以保持叶片健壮。
④追肥方法。采用穴施覆土法追肥,施肥时使肥料与玉米根部相距8—10cm,防止根系受到肥料灼烧。在施入氮肥时适当掺入钾肥,待施肥2d后浇水,使肥料能够溶解在土壤中,便于玉米根系吸收肥料。
(4) 防止倒伏
玉米植株较高,受自然环境、施肥量、品种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玉米植株倒伏现象,可降低当年产量。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玉米防倒伏措施。具体包括:
①在风力较大的种植区调整玉米行向,使玉米行向与主要风向保持一致,利用较大的行间距提高行间通风能力,降低大风力对作物的影响。
②在迎风口处种植抗风性良好的树木,降低玉米田区域的风速。
③在迎风口将2—3株玉米用绳索扎在一起,以提高玉米抗风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风力造成的倒伏伤害。
④在大喇叭口期进行化控,以有效控制玉米株高,增强玉米作物的抗倒伏能力。每亩喷施1包健壮素兑水30kg,可控制玉米徒长,增加玉米产量。
(5) 除草
在除草时选用无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控制化学除草剂的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冬耕后,会萌发出一些杂草,待次年栽培玉米时可以选用90%乙草胺乳油或40%丁·莠悬浮剂除草,此类除草剂不会对玉米植株造成药害,并且除草剂的药效时间较长,乙草胺乳油控草时长为50d左右,丁·莠悬浮剂控草时长为80d左右。如果在玉米种植前期未能及时除草,则可以在玉米植株中后期喷入20%百草枯除草剂除草,在玉米行间定向喷药,减少对玉米籽粒的影响。
6、收获贮藏
玉米成熟经历3个阶段,分别为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其中完熟期是最佳的收获时期,能够保证籽粒饱满,提高产量。完熟期的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呈干枯状,果穗包叶松散,呈黄白色,籽粒为坚硬状态。选在晴天收获,因巴东地区阴雨天较多,所以在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将玉米水分降至安全含水率,即不超过13%。对玉米脱粒后贮藏,要求贮藏环境干燥,做好防虫措施。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1、纹枯病防治
(1)发生规律
纹枯病的病原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湿度较大时,植株上的病斑会长出担孢子,通过风力传播,产生再次侵染。该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块内发生比较严重。
(2) 防治技术
①在田间玉米全部收获完毕后,应将所有的病残体从大田内彻底清除,随后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使带有菌核的土层从表面转换到地下,以此来消灭藏于其中越冬的菌源,减少侵染源,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②对田间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实行倒茬轮作,采取间作套种的栽培方式,改善田间的通风和透光条件,以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增强抗病能力。要足施底肥,多施农家肥,避免氮肥的用量过大,适时追肥。利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减少丝核菌与植株茎基部的接触,这样可以起到预防纹枯病发生的作用。
③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将玉米基部作为重点防治部位。效果较好的药剂有多菌灵、退菌特、代森锌、井冈霉素、菌核净等。用药时,要控制好浓度和剂量,避免产生药害。同时,要经常轮换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2、大斑病防治
(1)发生规律
大斑病的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植株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繁殖,并侵染玉米植株。病斑会在气候适宜时产生出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和雨水传播,造成再次侵染,持续的阴雨天会增大该病的发生几率。
(2) 防治技术
①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播种前,应当将田间的秸秆清除干净,对土壤做深翻处理,以此来消灭表土层的病源。要适时早播,使玉米提早抽雄授粉,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控制好氮肥的用量,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②加大田间管理力度,发病初期及时将下部的叶片摘除,若是病情严重,则应将病株拔除,带出大田后烧毁,减少病原菌。
③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大斑病发生的初期阶段,选用适宜的药剂,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以喷施的方式给药,用药2—3次,每次间隔7天。
3、穗腐病防治
(1)发生规律
穗腐病的病菌会在玉米种子或是病残体上越冬,从玉米吐丝开始,直至玉米收获的整个过程穗腐病都可能发生。通常情况下,该病害多发生在玉米生长的后期阶段,如果玉米收获后未能及时晾晒脱粒,则可能导致病情继续发展。穗腐病的病菌会从伤口处侵入,或是经花丝直接侵染。玉米品种、天气、穗期虫害的发生情况等因素,都会对穗腐病的发生程度产生影响。
(2)防治技术
①玉米种植的过程中,以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作为首选,降低穗腐病侵染的几率。玉米收获后,及时深耕,用阳光暴晒土壤,将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杀死。秸秆还田前要消毒,这样可以消灭残留在其上的病原体。
②播种前,对玉米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选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将种子浸泡于其中,时间控制在24h,取出后用清水洗净即可播种。
③加强穗虫防治,包括玉米螟、金龟子、棉铃虫等,可以选用辛硫磷乳油或是毒死蜱乳油进行防治。
4、灰斑病防治
(1)发生规律
灰斑病的病原为尾孢菌,病菌会在田间的病残体上越冬,待到翌年春季时,病菌会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造成再侵染。玉米进入抽雄期后,叶片是灰斑病的主要侵染对象。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的关系较为密切,高温、多雨季节发病率较高,玉米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的地块,会加重该病的发生程度。
(2)防治技术
①以抗病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作为首选,并在种植过程中加大栽培管理力度。田间玉米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深翻处理,以此来减少侵染源。玉米播种时,足施基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采取倒茬轮作的方式,并实行间作套种。
②灰斑病发生的初期阶段,可以选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药剂,以喷施的方式给药,每间隔7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可以见效。
5、地老虎防治
(1)发生规律
地老虎是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当气温回升后地老虎开始活跃,低龄幼虫取食玉米幼苗的叶苗,造成叶片残缺。地老虎白天躲藏在幼苗根系部位的土壤内部,夜间对玉米茎基部造成危害,使茎基部丧失养分输送功能,幼苗逐步枯死。
(2) 防治技术
①用0.5%溴氰菊酯乳油、20%除虫菊酯乳油或50%辛硫磷拌入细沙,制备成毒土,采用条施法将毒土撒施到玉米行间,每亩撒施30kg左右。
②针对地老虎喜好在夜间活动的习性,用敌百虫拌入切成小段的青草,在傍晚时将其投放到玉米苗旁边,可以有效诱杀地老虎。
6、玉米螟防治
(1)发生规律
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心叶,在孕穗期时,玉米螟会蛀入到雌穗生节处,阻断营养物质输送,影响籽粒灌浆。玉米螟成虫昼伏夜出,具有喜光习性,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植株对玉米螟的抵抗力较差,一旦发生虫害,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产量损失。
(2) 防治技术
①在玉米螟化蛹前2周左右,用150亿/g的白僵菌粉兑水,比例为1:50,制备成菌液。将菌液喷施到玉米秸秆垛上,以有效灭杀虫卵。或者采用100亿/g孢子白僵菌粉均匀拌入到土、炉灰渣和砂子中,制备成白僵菌颗粒剂,将其撒入玉米心叶中,每株玉米撒入1—2g。
②利用玉米螟趋光性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也可以在田间安装有性诱剂的诱捕器,诱杀成虫。
③在玉米心叶期,使用2.5%敌百虫或3%呋喃丹进行防治。在玉米穗期,喷施80%敌敌畏乳油600倍液、2.5%溴氰菌酯乳油或者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向雌穗顶部喷施,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巴东县要科学发展玉米种植业,应采用科学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在选种环节以紧凑型品种为优先选择,通过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打下高产基础。在玉米全生命周期中,要重视纹枯病、大斑病、穗腐病、灰斑病、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防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减产减收风险,保障玉米种植实现增产目标。
(作者单位:444300湖北省巴东县种子质量检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