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成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有效地栽培花生、全面增加其产量成了农户和农业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关键议题。因此,推广高效的花生栽培技术,并通过农业部门的有力措施扩大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农户规范栽培方法,还能够提升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一、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1、春花生+晚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花生属于豆科植物,与水稻进行轮作,不仅能优化土壤养分的使用,还能显著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其物理及化学特性,这对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具体来说,水稻对氮的需求较高,而对磷、钾的需求则相对较低;花生通过其根瘤菌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并且主要从土壤中吸收磷、钾,对氮的吸收相对较少。水稻的根系较浅,主要吸收耕层的养分;而花生的根系较深,能吸收更深层次的养分,并且它能将一部分固定的氮留在土壤中,供下一季的水稻使用。花生的残根、落叶和茎叶还田,能够有效地提升土壤的肥力。水稻连续种植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孔隙度减少和渗透性差。然而,水稻与花生轮作可以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孔隙度增加,从而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物理化学特性。此外,花生和水稻各自可能遭受的病虫害不同,轮作可以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病原体的宿主和杂草的生长条件,显著防止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春季种植的花生与晚稻进行轮作,可以使二者的产量和质量都表现得很好。观察发现,这种轮作方式下的花生和水稻比连作区域的生长情况要好,叶色更绿、秸秆更粗壮,且病虫害显著减少,特别是花生的青枯病和黄化病发生率极低,几乎没有死苗现象,产量也明显更高。这说明,春花生与晚稻轮作不仅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改变由于长期连作导致的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保肥能力弱等不良条件,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同时,因为大田环境的变化,能大幅降低花生和水稻的病虫害发生,进而提高它们的产量。
2、花生高垄双行高产栽培模式
在传统的花生种植方法中,一般是在平整好的土地上直接划沟进行播种。这种方式虽然让种植密度保持一致,但也带来了光照不足和肥料竞争激烈的问题;同时,因为耕作层较薄,土地的保水和保肥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没有设置排水设施,导致排水能力较弱。相对而言,高垄双行栽培技术就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难题。它通过建立较高的土垄来增加耕作层厚度,从而提升土壤的保水和保肥性能;双行种植模式,即在每个土垄上种植两排花生,能够优化种植密度,缓解因光照和肥料争夺导致的问题;此外,土垄之间留有排水沟,不仅能够促进排水,还有助于病虫害的防治和杂草的清除。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这种高垄双行种植技术能够使花生的产量相比传统种植方法提升超过10%。
二、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花生种植地选择
选择合适的花生品种对于种植的成功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实际经验告诉我们,挑选成熟且优质的种子是实现花生丰收的基础。因此,推荐选择开花周期稳定、果实充实,以及具备较强病虫害抵抗力的花生品种。在选种时,还需考虑到本地的种植环境因素,比如当地的气候条件、气温范围,以及土壤类型等。为了提高产量,种植前可以采用高温促芽技术,这一技术有助于加快花生种子的萌发速度,进一步促进其生长。尽管花生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为了确保最佳的种植效果,应选择深层的沙质土地作为种植地。这样的土质有利于土壤的透气性和松散性。同时,需要事先清除种植地的病虫害、杂草和其他杂质,保证土壤的健康状态。此外,确保土壤的pH值处于适宜花生生长的范围内,也是播种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2、花生种子处理
为了确保花生种植的土地达到最佳状态,秋季进行深耕是关键步骤,推荐耕深达到25—30cm。完成深耕之后,进行2次轻压作业,以平整土地并形成顶层疏松而底层紧实的理想土壤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应控制压实力度,以防止土壤过度紧实而形成板结。秋季深翻的同时,进行起垄并施肥,优先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以降低对化肥的依赖。如果秋季错过深翻的最佳时机,春季也可以进行,此时应注重保持土壤湿润和低温条件,以促进花生产量的提升。在地块准备就绪后,精选外形完好、饱满的花生种子。选好的种子应在晴好的天气下平铺晾晒2—3天,可以激活种子的生命力,提高其发芽率。晾晒过后,进行去壳并按照大小形态进行分类,淘汰干瘪、外观有瑕疵、发霉或已经发芽的种子,以确保苗期生长的均匀性。在播种前,使用如卫福、多菌灵等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预防苗期的病虫害问题。
3、合理密植与适时播种
花生的种植密度是决定其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安排播种计划时,必须根据具体的种植方式和选定的播种季节来调整种植密度,是为了最大化地利用可用空间。一般而言,对于早熟品种的花生,每公顷推荐种植密度是8000个种植点;对于夏种的花生,则增加到9300个种植点。选取适当的播种时间对于确保花生的高产和高质量至关重要。在设定播种时间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状况。春种花生的最佳播种期通常落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初。如果农户采用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播种时间可以适当提前,但提前的幅度不宜超过15天。对于采用穿膜播种的方法,播种的时间段可以定在每年的3—4月之间。
4、花生田间管理方法
首先,地膜覆盖直接关系到花生生长环境的温度控制。应确保地膜铺设得平整且稳固,可以有效避免温度流失,为花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幼苗期管理,这一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地膜的完好性和花生种苗的发芽情况。如果发现地膜破损,应立即修补,同时进行杂草的清除工作,保持田间整洁。在花生的生长期,管理的重点是控制种苗的生长速度,对于生长过快的植株,可能需要适时施用调控药剂。此外,确保植株能够接受足够的阳光,并根据需要补充有机肥料,以促进健康成长。最后,水肥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合理安排灌溉计划和肥料的施用,是保证花生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
5、药剂控旺
在土壤营养丰富的区域,花生通常展现出强大的生长势头,但这可能导致枝叶过于繁茂,进而妨碍结荚下针的过程,导致结实率下滑,从而影响整体产量。为了抑制这种过度生长,可以采用两种策略:首先,调整种植策略,如适当减少肥料施用量,并相应降低灌溉频率,以保持适度的土壤湿度。其次,利用植物生长调控剂来管理花生的生长态势。这类药物如多效唑或壮饱安,能够有效地控制徒长现象,同时激发花生的增产潜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早熟倒伏的风险。一般推荐每亩使用多效唑30g或壮饱安20g,需将其溶于水中均匀喷洒。
6、把控花生施肥要点
在花生的成长周期中,应适时且正确地施肥。尤其是在花生的花期,对于氮、磷、钾这三种关键元素的需求分别达到了整个生长周期需求的42%、50%和66%。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施肥不足,可能会导致花生的果实入土较浅;相反,及时施肥不仅能加深花生的根系,增强植株稳定性,还能确保花生在开花和成熟期间获得充足的养分,促进其健康成长。如果发现种植的土壤中基础肥料不足,施用磷酸钙或者包含磷、钾、钙的三元复合肥是一个好选择。合理的施肥量应控制在每亩15—25kg之间,以保证花生的顺利生长和果实发育。对于土壤中缺氮的情况,导致花生叶片变小并发黄时,每亩可施用6—9kg尿素来补充氮素;如果是缺磷,可每亩施用8—10kg的磷酸二胺;而土壤缺钙的情况下,每亩施用大约55kg的生石灰,不仅可以补充钙元素,还有助于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从而提高花生种苗的品质。
7、把握收获时机
在花生的收获阶段,应把握收获时机。过早收割可能导致预期产量未能实现,经济效益大打折扣,直接冲击农民的经济来源。相反,如果收获过迟,不仅会面临花生果实萌发和脱落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产品的市场价值,对农户的收益构成威胁。无论是采取何种高产种植策略,适时收获的原则始终不可忽视。当花生荚果表面呈现出明显的网状纹理且壳质坚硬,表明花生籽粒已充分饱满,此时是进行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机。
三、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花生苗期防治手段
①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选择专用拌种剂,如地衣芽孢杆菌,将其与花生种子按照1∶60的比例拌种,或结合种子量添加适量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后拌种,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②花生播种后的化学除草。通过科学的除草措施也能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可以选择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300g/hm2或25%农思它乳油2L/hm2兑水喷雾防治。③花生叶部病害防治措施。通常情况下,每年7—8月是叶部病害的高发期,病叶率达10%—15%,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g/hm2,兑水后间隔10d喷洒1次,防控效果良好,可以降低叶部病害的发生概率。④加大对花生茎腐病和根腐病的防治。在花生苗期会出现茎腐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部位会腐烂,之后逐渐扩散到茎基部,出现明显的黄褐色病斑。随着病情扩散,病斑颜色逐渐变为黑色,造成植株枯死。为此,应及时用药喷洒防治,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选择4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连续喷洒2次。针对根腐病,要做好选种和晒种,合理搭配肥料,避免田间积水,做好排水工作。出现病害后可喷施50%的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⑤花生蚜虫和蓟马防控方法。通常情况下,每年5—6月是蚜虫高峰期,我国许多花生种植地都会出现。可以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在防控蓟马的同时还能够防治金龟子。
2、花生荚果期防治策略
花生荚果期主要害虫有蛴螬和第3代棉铃虫,主要病害有花生叶斑病。①防治花生蛴螬。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在成虫盛发期和产卵前选择药剂和人工捕杀相结合的方法防治。荚果期是花生结荚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该时期的治虫保果工作,可以使用40%辛硫磷乳油4500mL/hm2防治,也可以在幼虫孵化开始时期和盛期阶段进行喷药防治。②花生棉铃虫防治方法。在第3代幼虫之前做好第2代幼虫的消灭工作,使用50%新硫磷乳油750mL/hm2兑水后在产卵盛期喷雾防治,每间隔7 d再喷洒1次,效果显著。种植户也可选择杀虫灯、粘虫板和性诱剂等诱杀害虫,每年6—7月选择杀虫灯灭杀金龟子和棉铃虫等害虫,在地形复杂的地区悬挂30盏/hm2杀虫灯;地形相对平整的地区悬挂15盏/hm2杀虫灯即可。③花生叶斑病防治措施。叶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发病率达10%—25%,可以使用70%戴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g/hm2兑水喷雾防治,每间隔7d喷洒1次。为了避免花生过早出现脱肥、早衰,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控制花生徒长,保证花生产量和质量,可以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如50%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后均匀喷雾防治。
四、花生栽培技术应用方向
1、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产业链
优化资源配置并充分发挥产业链的集体力量,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策略。通过整合产业链内部的信息和资源,龙头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和技术进步,进而更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具体到花生产业,推动深加工是关键一步,可以将花生变身为高附加值的多样化产品,比如花生油、花生酱和花生蛋白粉等,还有将花生壳和渣作为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既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也能显著提升产业的经济收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联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这种做法能够将种植者、加工厂和销售网络紧密结合起来,共享资源、交换信息,共同承担风险,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政府也能通过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财政补助、税务减免和提供技术培训等,支持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鼓励更多农户参与到花生的种植和加工中来,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
2、提高花生深加工水平
花生不仅是受欢迎的美食原料,还是重要的食用油源。但是,受限于传统加工技术和设备的限制,这一部分潜力未能充分挖掘,逐渐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当前,关键的挑战在于如何提升花生油料的深加工效率。加工行业需着力研究提升花生的出油率,并充分利用花生中的蛋白质等营养价值。依托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努力增加花生产品的经济价值,并通过打造品牌,有效提高花生产品在市场上的收益。此外,花生的食品深加工也为其经济价值的增长开辟了新途径。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和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花生产品在保留其天然营养成分的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并通过多样化的销售方式,激发了市场对花生产品的积极消费。
3、加大研究力度,扩大宣传范围
为提升花生种植的经济效益,科研工作者需持续致力于研发创新且高效的花生丰产栽培技术,以此为花生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相应地,农业机构应强化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例如增加宣传投入,制作并分发技术手册,以拓宽技术传播的覆盖面。关键在于,农业部门需下沉到基层,派遣专家解答农户的技术疑问,具体阐述技术的操作流程。农户在理解了丰产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后,会更积极地参与技术推广和实践,进而提升花生的产量和经济价值。
总的来说,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花生生产的潜力,关键在于持续改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策略,这样才能为确保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效益提供坚强的支持。花生种植行业需要紧密跟随科技进步、努力提升花生的产量与品质,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466144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邓城镇村镇建设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