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现存古塔建筑艺术与历史人文价值研究

2024-07-01 04:24:00刘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0期
关键词:建筑艺术许昌研究

刘静

摘 要:许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着辉煌灿烂的上古文化、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等。许昌历史上古塔凌霄,盛时曾有372座古塔。时光荏苒,风雨变迁,许多古塔已残毁,仅剩遗址。现有四座古塔卓然屹立,其中三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座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许昌塔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许昌;现存古塔;建筑艺术;历史人文价值;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0.030

众所周知,建筑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最引以为豪的文化之一,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诸多文化因为凝聚在建筑上而得以留存。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塔是唯一从域外传入,并与中国传统建筑融为一体且自成一系的建筑类型。塔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建筑,于公元1世纪随佛教东渐传入我国,与中国特有的本土建筑形式—亭台、楼阁等结合,采用木、砖石、金属、琉璃等多种建筑材料,又融汇中华民族历史人文、宗教思想、社会经济、建筑技术、审美艺术等诸多因素,形成了中国风格的塔。中国古塔是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物,但在民族风格之下,还富有个性极强的时代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自公元1世纪佛塔传入我国之始,到明清时期为止,我国建造了数以万计的古塔,遍布在神州大地上。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现存古塔825座,为全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省份。许昌境内古塔数量最多时也有372座。它们不仅是历史变迁的实物例证,也是建筑艺术交叉融合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昌古塔的建筑艺术与历史人文价值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古塔之林中熠熠生辉,绽放光彩。

1 许昌现存古塔现状

1.1 许昌文峰塔

许昌文峰塔(图1)位于许昌市文峰路与前进路交叉口的许昌塔文化博物馆院内,与许昌市文峰广场比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又名“文明塔”“文明寺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许州知州郑振光为振兴文风而创建。文峰塔为通高51.03米的十三级楼阁式砖塔。分为基台、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基台位于最底部,是整座塔的基础,是由条砖砌筑的八角形,高118厘米。基座呈束腰须弥形,由青石构筑而成,上饰以浅浮雕仰覆莲及卷草花纹等,南砌青石踏步。塔身逐层自下而上稍有收敛,高度均匀递减,略呈抛物线形,各层大部分四面辟有半圆形拱券门。塔内筑盘旋梯道可登至塔顶。一层塔身南向辟有一半圆形的拱券门,门上方镶嵌一块长方形石质匾额,匾额上用阴刻的手法用行书撰文“文笔耸秀”四个大字,右上方竖刻阴文“万历四十三年”。塔檐用仿木砖质斗拱装饰,置石雕龙头角梁,上悬风铎,随风而鸣,远近皆闻。塔刹位于塔顶,塔刹内置青铜镜和铁剑各一件(1994年维修时发现)。该塔结构谨严,挺拔秀丽,独具典型的地方特征和浓郁的中原文化元素,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砖塔中享有盛誉。

1.2 鄢陵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图2)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安陵镇西街社区乾明寺路中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宋代重建。该塔为高38米、六角形、十三级楼阁式砖塔,分为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塔身设拱券门、叠涩门,上雕直棂、方棂盲窗,镶嵌有佛龛、雕砖佛像等。檐部均装饰雕砖斗拱,下置砖雕普枋和阑额。瓦檐挑角,各角置青石套兽,上悬风铎。一层南有塔心室,北有拱形洞门,内设台阶,可旋转登至八层。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重修塔刹。1996年维修该塔时,在塔刹内发现明代鎏金铜佛及纸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等文物32件。该塔犹如一座古塔建筑史(隋建,历经唐、宋、元、明重建或修葺),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1.3 鄢陵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图3)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城南5千米的马栏镇马栏社区兴国寺西侧,以寺而得名(原寺已不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明万历十一年(1583)对此塔进行过修缮。塔高27米,平面呈六角形,为九层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每层均饰斗拱、橼檐、绶花等,塔内中空。一层南门内有塔心室,北门内设台阶,可登至第七层。该塔结构严谨,挺拔崇秀,为典型的五代建筑,历经宋、元、明重建或修葺,对研究古代建筑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4 柏山文峰塔

柏山文峰塔(图4)位于禹州市梁北镇大白庄村柏山峰顶柏山寨内,清乾隆十四年(1749)为昌文学之风而创建。该塔坐南面北,建在一个高6米、周长622米的圆形塔台上。该塔分为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是一座五级、八角形、攒顶楼阁式砖塔,塔内有64踏青石台阶可达顶层。塔身青石门额上题“秀耸钧天”“起巍兴文”“起凤腾蛟”“天启文运”等,嵌砖雕小篆体易经卦象文字“震雷奋长”“巽风赦文”等,共计64字。其额枋图案和匾额题字为诸塔中所少见,富有鲜明、浓郁的地域文化气韵。2006年6月,该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2 许昌现存古塔的建筑艺术特色

2.1 建筑类型

中国古塔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就其平面造型而言,有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二边形等;从空间造型来看,则分为单层塔和多层塔;从组合方式来看,既有独立的塔,也有成对出现的双塔,或成群出现的塔林等。总之,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古塔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但在古建筑学上,通常是按照古塔的空间建筑造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楼阁、金刚宝座、密檐、花塔、亭阁、喇嘛塔、过街式和幢式塔等艺术造型的塔。许昌现存古塔均属于楼阁式塔。这类塔是由北路传播途径传至中原地区的,即由印度经巴基斯坦、阿富汗传至西域地区,公元1世纪,又由西域传至中原,而后从中原传至朝鲜、日本。由于北路传播范围最为广泛,所建古塔数量最多,具有汉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统称为“汉式塔”,也是中国古塔的主流。这种类型的塔为早期印度的窣堵坡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楼阁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我们从许昌现存的四座古塔上不难看出,四座古塔的形体较为高大,塔高均在二三十米以上,许昌文峰塔更是高达51.03米;各层层高较大,均设门、窗、柱、枋和斗拱等;塔内中空,设有楼梯、楼板,以供登临眺览。具有楼阁式塔的显著特征和端庄秀丽的建筑特色。

2.2 建筑结构

中国古塔之所以有不同的结构方式,是因为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木塔用传统宫殿、楼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方法进行建造;金属塔用雕模制范的方法铸造。但万变不离其宗,塔的几个主要部分基本相同,都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从唐代开始,一些规格较高或较重要的塔还建有地宫,用来供奉舍利及其他重要的经典纪念物。许昌现存的四座塔均为砖石结构,由柱梁、枋子、椽子、望板、屋顶等部分组成,用垒砌、发券、叠涩等方法构建。鄢陵乾明寺塔、兴国寺塔和柏山文峰塔均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许昌文峰塔的塔基又分为了基台和基座两部分,不仅增加了塔的稳定性,在结构上起着承托塔身的作用,在建筑造型上对古塔挺拔上昂之势也极尽烘托之美。四座塔的塔身中空,有青石质台阶盘旋而上,可登临远眺。塔身的级数为十三层、九层、五层不等,均为单数。塔刹位于塔的最顶端,是古塔中国化之后,唯一保留浓郁窣堵坡风格的部分。鄢陵乾明寺塔塔刹为二层仰莲承檐,上置金属盘托一宝珠。鄢陵兴国寺塔塔顶用青砖砌出,上置铁质葫芦形塔刹。许昌文峰塔最顶端为塔刹部分,由斜坡状的刹座和刹座上的宝瓶状塔刹组成。此外塔顶的塔檐部还镶嵌着飞龙、雄狮、猛虎、孔雀以及顽童托莲等琉璃饰件,妙趣横生。柏山文峰塔塔顶采用八面叠涩内收攒合的方法收顶,上置生铁亚腰葫芦形塔刹。由此可见,四座塔的塔刹各有特色,略有变化,整体美观大方。

3 许昌现存古塔的历史人文价值

3.1 文化功能

塔自传入中国之始,就全面接受了中国文化的改造,并迅速地中国化。在功能和作用方面,除了保留宗教崇拜的社会功能之外,还发展、衍生出多种文化功能。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功能,是中国古塔有别于他国古塔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印证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塔的文化功能包罗万象、不胜枚举,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众多古塔都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例如,浙江杭州的六和塔,正位于钱塘江入海的转折处,就兼具导航引渡、镇守风水、游览观光、美化山河等多重功能。仅就许昌现存四座塔的文化功能来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宗教崇拜。塔起源于印度,是用来珍藏释迦牟尼舍利的佛教建筑。舍利作为一种佛法无边又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品,被佛教信徒所信奉,藏置舍利的佛塔俨然成为佛陀的象征,也成为佛家弟子顶礼膜拜的对象。那么一座座象征着佛教的佛塔就吸引着无数的善男信女,为传播佛教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塔的第一社会功能。

二是游览观光。塔具有居高临下、视野宽阔等独特优势,成为人们登高瞭望、观光游览的首选佳地。登塔游览、吟诗唱和之风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登高游览之风更为盛行。公元744年,大诗人李白受权贵谗言抵毁,辞别长安东游,途中来到鄢陵,访道乾明古寺,在乾明寺塔下留下了《访道安陵遇盖寰临别留赠》:“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这首五言诗句记录了李白与僧人盖寰结下的情缘。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登文峰塔后留下了古诗《秋日登文明塔》:“州城大如斗,旷野平如席。特耸一浮屠,遥补东南隙。插天文笔峰,星斗势可摘。秋深葭半黄,霜晚枫朱赤。摄衣登其巅,眼界至开辟。周览及幽遐,村落分界画;交町乳禾黍,双流辨河脉。夕阳映西山,隐现堆蓝脊。碧霄排雁行,迢迢万里翮。所陟未觉高,地底渺千尺;凭眺幸勿虚,短吟记游迹。”清代诗人、曾任河南知府的萧元吉也曾登临许昌文峰塔,一览许州美景,留下“七宝凌虚构,文峰大笔悬。慧心同证佛,蹑步半疑仙。绝顶扪星近,腾身见日先。凭分云汉手,题到大罗开”五言诗句,均被保留至今。

三是镇守风水。明清时期,道教兴起,风水学说盛行,和佛教一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在建筑方面,中国古塔与佛教的关系逐渐疏离。甚至发展到后期,塔完全从佛教建筑中剥离,发展为一种独立于佛教之外的新的建筑类型。风水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许昌文峰塔和柏山文峰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造的,均有祈求当地文运昌隆之意。

3.2 审美艺术

塔作为建筑物,其设计者受地域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将自己的审美贯穿其中,塔也就具有了审美功能或艺术价值。古塔的审美功能既有主观的感知,也有客观的表现。

每一座古塔都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或通过轮廓线条,或通过色彩变化,或通过环境美感,或通过雕刻与书法艺术等手段去直观地展现古塔整体形象的美感。

一是轮廓线条之美。中国古塔的轮廓线条有的铿锵挺拔、刚劲有力,有的俊秀轻盈、精巧飘逸,令人回味悠长。许昌现存四座塔的主体轮廓线条直中见圆,方正而有变化,刚中带柔,塔檐挑起,反翘如飞,有向上挺举升腾之势。整体线条呈抛物线形,既有巍峨挺拔之态,又呈现出舒展轻快的韵律。

二是色彩之美。许昌文峰塔、鄢陵兴国寺塔和柏山文峰塔的基本色调为质朴的暗灰色,在质朴的色调中显现出平稳、庄重和典雅;而鄢陵乾明寺塔的塔身外壁粉刷为橙黄色,远望如金塔一般,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颇具华贵之感。除此之外,中国古塔还有以明快的白色为主调,或色彩富于变化的琉璃古塔等,呈现出或纯净圣洁或富丽堂皇的美感。

三是景观之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景观美学讲究自然与人工和谐共生的原则,对中国古塔的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建塔之始就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追求相互衬托、交相辉映、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就古塔所处的自然环境而言,主要有峰峦、山间、水滨和平地等。例如:柏山文峰塔坐落在禹州市柏山峰顶。由于柏山山势较平缓,景色略显平淡无奇,当文峰塔巍然屹立于山巅之后,柏山山势视觉高度增加,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留下一条曲折起伏而又优美柔和的天际线,立于塔顶遥望四野,禹州胜景美不胜收。山与塔相互借景,实现了观景和景观的双重功能,为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风光。

四是雕刻之美。中国古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一枝奇葩,将印度古塔宗教形式与中国古建筑雕梁画栋的美学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雕刻风格。其装饰和雕刻艺术题材丰富多样。许昌现存四座塔亦不例外,雕刻的题材有佛像或与佛教有关的动植物纹样等。雕刻技法娴熟,雕工均匀、细腻,图案装饰线条流畅、明快简洁,富有律动的美感,充分体现了各时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

4 许昌现存古塔的现实意义

塔作为中国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可以说每一座古塔都是一座博物馆,它们无声地见证了历史的转换承接、文化的交流融合,是一部历史兴衰史、科技和艺术发展演变史的立体史料,有着古为今用、固本创新的现实意义。如今,塔已经成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成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阵地。加之古塔本身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多建在名山大川、景色宜人之地,为城市增添了无限的风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观光旅游的圣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不仅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和旅游作用,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它们也正在服务于地方文旅融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由此看出,每一座塔都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好的物证,它涵盖了历史人文、宗教思想、社会经济、建筑技术、审美艺术等的精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现出璀璨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张驭寰.传世浮屠—中国古塔集萃(卷一、卷二、卷三)[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许昌市文物局.许昌“三普”记忆:许昌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Z].[内部资料],2013.

[3]王小兰.建筑文化解读丛书—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罗哲文,柴福善.中华名塔大观[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夏志峰,张斌远.中国古塔[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许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初到许昌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许昌诗群
天津诗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04: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许昌青春诗会
中华诗词(2017年7期)2018-01-22 02:19:56
论湘西侗族传统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18:13
故宫乾隆花园的建筑艺术特征
价值工程(2016年36期)2017-01-11 08:31:27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