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英
摘 要:区县级博物馆拥有优质的文化资源,如何发掘并有效利用好馆藏资源及周边文化遗存,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属性,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参与度与认可度,需要社教工作者从中提炼出优质的教育信息,策划多元化社教活动,守正创新,传承、发扬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吴地特色;周边资源;多元社教;展教并重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0.022
0 引言
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文化中心南区,是具有吴江特质和江南韵味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在文化强国、中华文明探源等大背景下,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发挥吴江文化太湖湾区的中心资源优势,着眼于“展、课、集、创、剧”的文化矩阵搭建,创新打造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多元文博社教品牌,拓展公共教育的社会传播力和影响力。
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四楼“吴韵江南”历史文化陈列展厅,依托吴江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讲述吴江历史的发展脉络。展厅分为“史前与先秦时期”“王朝国家时代”“走进现代社会”三个展区,上启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时期,下至明清及近现代,展品包含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青铜器、丝绸、书画等类别,展示吴江历史的发展及重大历史事件,吴江人民在历史上的生存状态及其演变,以及吴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通过对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的梳理及吴江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展现,呈现吴江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吴江文明发展的轨迹。
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结合吴江地方特色,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注重“展教并重”,策划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市民群众、老年人等群体的社教活动,定期组织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将历史文博知识有机融入社教活动,便利市民群众有效利用博物馆学习,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公众的“第二课堂”。
从懂吴江的文化到爱吴江的文明,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以公众教育为导向,依托自身馆藏资源,深挖传统文化和吴江地域文化内涵;衍生博物馆主题展的文化特色,研发趣味通识课与现实互通的文博新体验,引领公众回到时间里学习新知识。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作为吴江历史记忆和社会情感的保存者和讲述者,立足讲好吴江故事,聚焦丝绸文化和运河文化,开发具有江南韵味社教系列活动。
那么,如何围绕地方特色策划开展优质的社教活动,如何让社教活动贴近公众的生活,让市民在活动中收获价值,具有良好的体验感,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主要有以下做法。
1 立足馆藏文物,焕发文物价值
江南丝绸文化发展源远流长,自四千多年新石器时代开始发轫,到唐宋时期获得显著发展,明清江南丝绸业更是蒸蒸日上。吴江的丝绸质地优良、引领时尚,远销海内外,创造出“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辉煌。马可·波罗曾对吴江丝绸给予高度赞誉:“这是一座工商繁华百姓富庶之大城,这里产的绸缎质量最好。”
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结合吴江本地特色,开发“江南丝韵”社教课程。课程设计及开发中以馆藏蚕纹壶(图1)、“金字塔”牌丝经、缂织龙袍等作为主题文物,充分结合吴江盛泽、震泽两大纺织重镇文化遗存,挖掘文物的魅力,策划开展“丝绸诞生记”“丝绸变形记”“丝绸漫行记”系列社教课程,引领学员参观、认知文物展品,了解吴地丝绸历史,领略丝绸发展工艺,体验养蚕、缫丝、织布、制衣的全过程,激发他们对丝绸产业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2 挖掘历史遗存,彰显吴地魅力
吴江以水为带,倚岸而生。从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春秋吴越文化,到明清大运河畔的江南市镇,再到近代以南社为中心的新文学运动、著名的江村调查,直至今日近现代乡镇工业兴起,在历史的洪流中,吴江用它独有的气韵为时代注解。
结合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吴韵江南”历史陈列及吴江现存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了“吴地风韵”系列社教课程。课程由“博物馆穿越记”“平行时空侦探记”和“时光不老探秘记”三部分构成,旨在帮助广大观众及中小学生了解吴江历史发展的脉络及进程,引导他们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吴江地域特色。社教课程以课堂、手作、展览、研学的形式四环嵌套,通过“土与火之歌”“居住的秘密”等体验活动让学员系统了解吴地的史前文明,以“垂虹探秘”“运河八景”等研学活动来探秘吴地的历史名胜,以倾听“南社”之音、“江村经济”课堂来领略吴江近代的重要历史,引领学员了解吴地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体验吴江非遗技艺,了解时空变迁,传承吴地风韵。
3 探寻吴地名人,诠释人杰地灵
吴江襟太湖而望长江,自古繁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作为江南风流之地,江城也引来诸多文人骚客在此留驻赏玩,留下许多历史往事。历史人物不只有一面,他们在不同的时代各领风骚,从家国情怀到儒雅风骨,是不同时代关于人生最好的注解。由此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结合吴江历代名人的陈列展示,策划开展“博学雅韵”系列社教课程,通过解读古今吴江先生,读懂更鲜活的吴江人文。系列课程由“吴江有大家”“吴江保卫者”“客从江上来”三部分组成,主要解读吴江籍院士、吴江历史名人、吴江革命先驱及与吴江有渊源的名人典故等,通过专题化、多维度的解读,探寻名人故居,跟随名人脚步丈量吴江,在知行一体的社教活动中走进吴江名人的历史往事。
3.1 小小讲解员,解读“吴江有大家”
江南儒士闪耀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是各个领域的大师,如范蠡、陆龟蒙、张翰、计成、孙云球等古代人文科技大家,又如陈去病、费孝通、程开甲、汪集旸等近现代人文社会学家、科学院士等。举办“江小豚”小小讲解员活动(图2),分期讲述名人故事,探寻名人足迹。
3.2 寻访革命遗址,铭记“吴江保卫者”
吴江籍革命先辈柳亚子、张应春、钱康民、钱涤根等,他们在时代和民族的号召中,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燃尽青春和生命保卫江南,保卫祖国,用生命诠释对故乡热土、山水乡邻的热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铸就了吴江的风骨和脊梁。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以革命人物为主题,引领学生探寻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
3.3 追溯历史渊源,连线“客从江上来”
吴江江湖贯通、文风纯朴,依太湖运河,连贯中国南北,是古今文人骚客的精神栖居地。吴江留有诸多历史名人的诗书字画和典故往事,如颜真卿、李白、苏轼、杨万里、唐寅、吴昌硕等文化名人。选取相关历史文化名人,寻找他们的吴江足迹,引导学员换一种视角,探寻不一样的吴江风景。
课程还以“我眼中的吴江名人”为题,以对名人故事、历史材料、时空线索的个人感悟和致敬创作为展览内容,举办小型展览和分享沙龙。
4 结合临展社教,发挥专题特色
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结合临展“舟车丝路”“芥子须弥—云冈特展”“虎鎣—新时代 新命运”“御见江南”等特展,策划“丝绸路上的中国范儿”“云冈的微笑”“青铜器总动员|熠熠吉金,一探究竟”“宫廷美学慢时光”等系列特展社教,旨在让吴江的市民和青少年学生领略千年文化的一脉相承,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及发展。
以“舟车丝路”特展社教活动为例,2023年年初,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集合甘肃省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等国内10家博物馆之力,举办“舟车丝路”特展,展览以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沿岸的出土、传世文物为主要展品,通过古道、商贸、交融、通达四个单元,呈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与域外、江南与漠北的社会文化交流,讲述丝路运河上的城市兴衰、经贸往来、风土人情故事,再现文明共生下的光辉岁月。
从丝绸之路沿线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和遗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古老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贸交流,透过历史的尘埃,从器物中我们能更清楚地感知中华文明的演变过程。基于此特展,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深挖展览资源及信息,推出“丝绸路上的中国范儿”系列社教课程。首先,注重学术引领,策划与展览内容相关的学术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开展“骏马贸易与丝绸之路”“新疆模戳印花布图案特色及再生”“丝路上的多彩丝绸”等专业讲座,从考古学角度诠释了丝路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感知当时的风土风情、文明的交流汇聚。其次,注重体验展示,策划“丝绸之路上的汉唐生活礼仪课”,引导学员通过汉唐服饰妆造体验来了解当时社会政治气候。汉唐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包容不同文化的特点,服装及妆容才得以蓬勃发展,在历史书页上留下了深刻印记。课程从彩绘女仕俑等文物入手,引导观众欣赏汉唐时期的服饰妆容文化,了解汉代与唐代不同时期的服装制式及妆容,体验古典美学精华。最后,注重感官互动,通过张掖都尉棨信、“驿使图”画像砖等文物展品,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邮驿知识,知道古代文书在信息传递方面必须具备保密性,从而了解并亲自体验中国古代封检工艺,制作一封汉朝木牍文书(图3)。无论是知识获取型的讲座倾听,还是体验互动型的社教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宗旨,那就是让观众在参与社教活动中具有更好的获得感,能从中体验、收获、感知丝绸之路上可爱的中国模样。
5 馆校协同,创设优质课堂
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与吴江当地的中小学校携手,共享馆校优质资源,馆校协同创设适合学生实践的“第二课堂”。博物馆与学校达成馆校合作的共识,结合吴江特色文化,积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2023年新学期伊始,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联合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土与火之歌”课程,同学们走进博物馆,通过参观“吴韵江南”吴江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认识吴江史前文明的发展脉络,了解古代先民的制陶技艺,并引导学生亲手仿制陶器,将开放式的博物馆课堂融入吴江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实践。同时,为了科学有效地开展馆校合作课程,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社教部与吴江区鲈乡实小课程团队一起围绕“吴江垂虹文化”主题,共同研讨课程内容、形式,通过研讨、执教等方式,锻造优质的教育内容。通过“垂虹桥与运河八景”“从垂虹倒影读懂江南”等课程解读垂虹文化,这对于增进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及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图4)。
6 联动社区周边资源,推广传统美学文化
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围绕“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美学精神”主题,走进社区、乡镇、企业开展非遗传承体验活动,为广大居民及职工子女送上传统美学文化课程。
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走进吴江区江陵、顾家荡等社区以及乡镇企业举办传统美学文化传承活动,将拓印、剪纸、唐调吟诵、活字印刷、篆刻等非遗技艺的传承历史及文化内涵展示给社区居民及暑托班的学生,并组织他们体验铜镜拓印、印刷、篆刻等技艺,让居民及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今人的创造,激发他们了解过往、传承历史的愿望。传统美学文化传承活动让青少年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作为江南文化多元互动新空间的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打造的每一场主题社教活动,让每一场文明的交汇都聚焦成可以走进的时空体验场,形成系列化的人文美学课程,增强博物馆社教内容的丰富度和新鲜度,持续推进公众文博教育。通过文博课堂、手作体验、研学探访、快闪展览等多元化、多层次的社教图景,打造沉浸互动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社教新空间。通过开展“江南丝韵”“吴地风韵”“博学雅韵”等具有江南韵味的社教课程以及灵动的临展社教,维护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黏合度;融合馆校共生的合作理念,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学生思维的文博课程;与周边社区资源互动联合,向居民群众传播文博知识与非遗技艺。持续引领公众探索吴江文化、主动与历史人物对话的热情,实现个体情感记忆与吴江历史文化情感的多维交互,沉浸式启蒙,通过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传统文化、文化遗产回归日常生活。
同时,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也延续原有的社教传统,将其融合到现有的社教新局面中,守正创新,继续与吴江本地区各学校、社区建立深度合作机制,通过把吴江文物藏在口袋书中的“吴江口袋宝”、与吴江历史对话的“科博微课堂”、与古代钱币文化零距离接触的“币海拾贝”、与时间同在的“我们的节日”等系列社教互动项目,让博物馆走进课堂,走进社区、企业,拓展博物馆社教边界,让社教活动成为吴江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搭建文化的桥梁,与时间互动,与文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