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番茄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科学有效防治建议和措施

2024-07-01 15:36:44王东侠胡林发张峰王丽
种子世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王东侠 胡林发 张峰 王丽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陕西省城固县番茄生产品质,探索绿色、安全、高效的番茄种植模式,本文通过连续四年实地走访调查及总结大量技术文献资料,整理出城固县菜农在种植番茄过程中,常见的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规律,并针对不同发生病害本文给予科学有效的防治建议和措施,以期为种植户开展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番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发生特点;防治方法

城固县地处陕西省汉中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资源教养地,常年气候温暖润湿,生态环境良好,为番茄种植及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城固县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受栽培技术、栽培品种、栽培环境等综合因数影响,加之复种指数持续提高,导致番茄病害加重,直接影响到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如何有效防治番茄病害,提高城固县蔬菜的产量,增加菜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番茄青枯病

1.1 发生规律

番茄青枯病为土传细菌性病害,该病由细菌青枯假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病果及带菌肥料传播,田间越冬的带菌病残体成为初侵染源[1]。在高温、高湿及微酸性土壤条件下易诱发青枯病,感病最适温度为22-36℃,最适ph值为6.5。实验证明,常年连作、排水不畅、管理粗放、田间湿度大及土壤粘性高、偏酸的田块发病较重。

1.2发生特点

该病菌主要为害番茄的叶和茎。在番茄坐果初期最易感病,先是顶部叶片先萎蔫下垂,然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会出现一侧叶片先萎焉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感病初期,病株阳光下萎蔫,阴天或傍晚可恢复如健株,病叶褪绿色。在气温偏高,土壤干燥环境下,病株2-3d即可凋萎,若遇连续阴雨,气温偏低且土壤含水量高,病株5-7d后枯萎,叶片呈青枯病状不脱落。茎感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状,后期逐渐变为暗褐色,茎中下部增生不定芽、不定根。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呈现褐色,用手挤压较嫩病茎,从维管束切面溢出白色菌液,这是青枯病的典型症状[2]。

1.3 防治方法

1.3.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青枯病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如选栽中研红一号、康青108、新星101、赣番2号等经过现代育种技术培育的抗病品种,抗病力强。

1.3.2合理轮作

采取轮作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番茄青枯病发病率。在生产中,可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蔬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避免与其他茄科、葫芦科及豆类作物轮作[3]。据研究发现,韭菜根际分泌物能够有效抑制青枯病病原菌活性,降低青枯病发病率,因此在生产上也可选择与韭菜实行轮作或套作。

1.3.3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一是播种前15天在田间施撒生石灰1120-1300 kg/hm2,进行深耕翻晾晒7d后再进行播种,可以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也能起到灭菌效果;二是采取高畦栽培模式,田间开好排水沟渠,及时排出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三是及时中耕除草,发现病株时,应立即带土清除出大田进行深埋,用生石灰或草木灰对病穴进行彻底消杀处理;四是施足底肥,减少氮肥使用量,科学合理使用磷、钾肥,同时在番茄生长的关键期,配合喷施叶面肥,达到壮株促根目的,提升植株抗逆能力。

1.3.4 药剂防治为辅助

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在发病初期对整株进行喷雾防治。实验证明,选择3,4,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防治青枯病,可有效破坏青枯病病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病菌的糖酵解,减少部分代谢酶活性,对番茄青枯病防效显著;也可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全株喷施。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重病田块视病情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2番茄晚疫病

2.1发生规律

番茄晚疫病又名疫病,由半知菌亚门致病疫霉真菌侵染所致。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株会产生大量病原菌孢子囊,借助气流、灌溉水、雨水等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造成番茄感病面积增大[4]。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及土壤粘重瘠薄的田块易感病。适温高湿是诱发晚疫病的主要条件。当连续数日白天温度在16-23℃,夜间温度在10℃左右,相对湿度保持85%以上,遭遇多雨、多雾、连阴雨天气,易引发晚疫病大流行。

2.2 发生特点

病菌以厚垣孢子、卵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后借助雨水、气流或农事操作传播到植株上,由表皮或气孔侵入,经过3-4d潜育期即可发展为中心病株,条件适合时,病菌随雨水等介质迅速扩大侵染。幼苗和成株均可感病[5]。主要为害番茄的茎、叶和果实,尤以成株期的叶片和果实受害较重。幼苗感病,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由叶片向主茎侵染,叶柄、株茎变细伴随出现黑褐色病斑,后期植株萎焉倒伏,湿度大时在病斑上生出白色霉层。幼茎基部感病,形成水渍状缢缩病斑,幼苗萎蔫。成株叶片感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逐渐扩大呈现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变脆易破[6]。茎部感病,初呈深绿色凹陷状病斑,后转为黑褐色湿腐状,易导致病茎以上枝叶萎蔫或折倒。青果感病,病斑部位初呈油渍状暗绿色后转为黑褐色,病斑部较硬且轻微凹陷,边缘呈明显的纹状结构,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白霉,后期迅速腐烂。

2.3 防治方法

2.3.1严把源头关,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城固县气候特点及土壤环境,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抗病品种,幼苗挑选株形直立、茸毛多、叶片厚小的健株栽培。

2.3.2培育无病壮苗

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进行育苗,选择穴盘、营养钵或营养袋培育无病壮苗。

2.3.3轮作换茬,防止连作

在生产上,番茄与其他非茄科蔬菜类作物实行轮作换茬可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如可与白菜类、甘蓝类等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4年以上轮作,避免与马铃薯相邻种植。

2.3.4 加强田间管理

根据不同品种生育习性,合理进行整枝、打杈、摘心,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实行配方施肥,避免过量贪施氮肥,科学増施磷、钾肥。

2.3.5做好病情监测调查与防治

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出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并实施封锁喷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进行防治,如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7]。

3 番茄早疫病

3.1发生规律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由真菌病害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病原菌随病残体在田间土壤或带菌种子上越冬。病菌从表皮、气孔或伤口入侵,在适宜条件下2-3d就能形成病斑,3-4d病部会产生大量分生袍子,借助风、雨水或昆虫等介质传播再侵染。当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80%以上,容易造成番茄晚疫病的重发生。

3.2 发生特点

该病菌主要侵害番茄的叶、茎和果实。最先为害的是叶片,随后是茎和果实。叶片感病,初为针尖大小的黑点,后期逐渐扩大为中间灰褐色、外面深褐色的同心轮纹状病斑,边缘伴随黄色晕环,空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病害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侵染蔓延,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全部枯死。茎部病斑多发生在分叉处,病斑呈灰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也为同心轮纹状,严重时造成断枝。果实感病,常发生在初果期,尤以盛果期最重。病斑多在蒂部周围和有裂缝处,呈近圆形褐色或黑褐色同心轮纹状,有凹陷,病果易脱落。

3.3 防治方法

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在栽培时,应选择早疫病发生较轻的窄叶、早熟抗病品种。其次,合理轮作倒茬。与非茄科蔬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再次,实施健身栽培。一是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二是及时除草,适时培土促生根,尤其在坐果期适量浇灌,为果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三是做好田间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四是清除病叶、病果及脚叶;适时整枝、疏叶、疏花,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使用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最后,药剂防治。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配合使用对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显著,一方面能够提升番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可减少化学药剂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确保城固县番茄产业绿色健康持续发展。实验证明,代森锰锌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配合使用,防治效果显著。

4 番茄病毒病

4.1 发生规律

该病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番茄病毒病喜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最适感病温度为20—35℃。最适感病生育期为五叶期至座果期,感病潜育期达10—15d。蹲苗过度,偏施氮肥或土壤贫瘠的田块利于番茄病毒病的发生。

4.2 发生特点

城固县番茄感染病毒病主要有三种表现类型。一是花叶型: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所致。症状表现为:叶片由心叶开始出现斑驳褪绿,叶片逐渐变小且呈明显的花叶状,不能正常开花结果。二是蕨叶型: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感染所致。症状表现为:叶片由心叶开始逐渐变硬卷曲,呈带状或丝状,严重时仅为一条粗叶脉,植株矮小,不能正常开花。三是条斑型:也称为条斑病毒病,通常由两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症状表现为:植株上部叶片初为花叶或黄绿色,后期叶片上出现茶褐色病斑或云纹,叶柄、茎、果柄上生出黑褐色条形坏死病斑,果实表面有凹凸、僵硬、失绿斑块,呈“花皮脸” 状,不能正常膨大成熟,切开果实,表皮以下可见发黑。果实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

4.3 防治方法

4.3.1严把植物检疫关,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从外地调入城固县的种苗必须进行严格检疫,确保不携带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方可调运,农业相关部门做好蚜虫、蓟马、烟粉虱等传毒害虫的虫情监测预报,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

4.3.2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病毒病的重要防控措施。如选栽抗病性较强的金棚 8 号、浙粉 701、丽红等番茄品种。

4.3.3进行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清水浸泡种子 3-4 h后置于0.1%高锰酸钾溶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30min,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水分后催芽播种,可清除部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毒。

4.3.4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在生产上,与非茄科蔬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控制氮肥施用量,増施底肥。在田间操作时勿损伤植株,避免因农事操作造成人为传播病毒。

4.3.5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如在田间悬挂蓝色和黄色粘虫板,诱杀白粉虱、有翅蚜、蓟马;选用 0.5%苦参碱水剂或 0.3%印楝素乳油等生物药剂,防治烟粉虱和蚜虫;喷施1.5%三十烷醇﹒吗啉胍、植病灵或氨基寡糖素等药剂防治番茄病毒病。

5 番茄叶霉病

5.1发生规律

该病由真菌性病害黄枝孢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带菌种子表皮内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附着在带菌种子表皮上越冬。来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借助气流、灌溉水、雨水等介质进行传播侵染。喜温暖高湿环境,据监测发现,该病菌温度在5-34℃之间均可生存,而感病最适温度为20-26℃。当气温在23℃左右,相对湿度达90%以上易诱发此病。若遇连续阴雨天,光照较弱、通风不畅、相对湿度大和栽植过密的田块易感病。

5.2 发生特点

该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花、茎和果实。叶片感病,初期叶正面出现椭圆形淡绿色或微黄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而后在叶背对应病斑部位生出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转为灰紫色。由中下部叶片开始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感病严重时叶背布满霉层,叶片由下至上卷曲为黄褐色干枯状。果实感病,在果蒂附近或果实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色病斑,病斑部位凹陷硬化,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5.3 防治方法

5.3.1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

在生产上,建议与非茄科蔬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数,同时,挑选适合本地种植的抗病品种,严把育苗关,培育无病壮苗。

5.3.2 实施健身栽培技术

及时做好田间排水处理,降低田间湿度;清除植株下部老叶、黄叶及枯叶,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发现病株应立即挖出田外集中销毁处理;及时中耕除草、采用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性。

5.3.3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

番茄叶霉病病菌如果侵染出现病斑,只要条件适宜会快速蔓延,因此,生产上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番茄叶霉病的发生,可选择喷施百菌清预防。发病早期,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药剂,如选用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异菌脲等药剂进行全株喷雾,重点喷施叶背面及中下部叶片。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6 结束语

总之,在番茄整个生育期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开展防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科学合理管理各个生产环节,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促进番茄稳产、增产,提高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宝庆,谭子辉,魏元甲.鲁南地区番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1,(17):110-111.

[2]张晓梅,王秀芝,李杰等.赤峰市设施番茄生产情况调研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1,(22):30-31+34.

[3]牛义岭,商丽敏.番茄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23,(12):100-102+108.

[4]国艳春,李素英,林桂玉等.生物农药协同化学农药使用对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3,(02):75-78.

[5]李英梅,刘晨,王周平等.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识别特征与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143-145.

[6]谭学留,赵杰,周生刚.越夏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22,(21):118-121.

[7]蒋明库.番茄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7):91-93.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鸡球虫病诊断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杨树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探讨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初探
清原地区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