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丰源 秦勇 王秀琴 杨娟 张国维 郜晓瑜
摘 要:为更好地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恢复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种质资源,在刘家峡水库开展了人工网箱养殖厚唇裸重唇鱼的试验研究,放养苗种平均体质量150 g/尾左右,经过三年养殖,结果显示:厚唇裸重唇鱼平均规格500 g/尾,成活率90%以上。
关键词:刘家峡水库;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网箱养殖
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又称“重唇花鱼”或“麻鱼”,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重唇鱼属[1-2],是一种优质的土著鱼类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岷江、嘉陵江、汉水等水系及黑龙江流域各水系中[3-4],在甘肃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上游水系及洮河等主要支流。其生长缓慢,生活栖息在海拔较高气候多变的高原地区,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5]。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非法偷捕行为时有发生,再加上涉水工程的影响,导致其种群数量稀少,甚至面临濒危状态[6-7],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8]。本文总结了在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厚唇裸重唇鱼技术,旨在为厚唇裸重唇鱼种质资源保护、人工驯养繁殖、增殖放流等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环境条件
厚唇裸重唇鱼属冷水性鱼类。刘家峡水库为黄河上游大型水库,周边无工业污染源,水质清澈,年均水温11.5 ℃,冬季最低4 ℃,夏季最高28 ℃,5—10月平均水温15 ℃,水库水体为弱碱性,溶解氧为10 mg/L。非常适合冷水鱼养殖。
1.2 网箱设置
网箱采用金属框架,为双层长方体结构。网衣为聚乙烯材料,网目为3.0 cm,规格为6 m×6 m×6 m,网箱入水深度为5.5 m,水上高度0.5 m。网箱提前7~10 d下水,使其附着藻类,以免鱼种入箱后不适应,擦伤鱼体。
1.3 鱼种来源
从玛曲有资质渔场引进厚唇裸重唇鱼鱼种2 000尾,苗种平均全长为(15±0.6)cm,平均体质量150 g/尾左右。选择具有保温层、带氧水车运输,以保证运输途中溶氧充足,水温变化小。
1.4 鱼种投放
鱼种投放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鱼种5~10 min。投放时将鱼种缓慢放入网箱,投放密度为30~40尾/m2。
1.5 饲养管理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蛋白含量≥45%,每天投喂2~3次,最初每天投喂量是厚唇裸重唇鱼体重的4%~5%,后降至其体重的1%~2%。定时投喂,同时根据残饵、天气、鱼体健康状态等实际情况每周调整一次投饲率。
1.6 日常管理
1.6.1 勤观察 每天观察网箱内鱼的活动、吃食情况,特别注意检查网衣有无破损情况,防止逃鱼,同时注意及时清理网箱中的各类杂物和死鱼,保持水质清新。控制水体氨氮<0.5 mg/L,亚硝酸盐<0.1 mg/L,溶解氧>5 mg/L。
1.6.2 勤洗箱 网箱易附着藻类或其他附生物,一方面堵塞网眼,影响水体交换,引起鱼体缺氧死亡;另一方面易败坏水质、滋生病原菌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故要常洗网箱,保证水流畅通。
1.7 病害防治
病害防控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在鱼体运输过程中造成的鱼体机械性损伤,若在食盐水消毒后还不能康复,应及时隔离,以免感染其他健康鱼体。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拌饲投喂中草药、VC等药物预防病害发生。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网箱养殖,厚唇裸重唇鱼平均规格达到500 g/尾,成活率达90%以上。
3 讨论
适应环境能力差、涉水工程影响、非法捕捞等外界因素导致厚唇裸重唇鱼种群数量明显减少[3]。此外,厚唇裸重唇鱼本身分布范围狭小,种群数量少,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在局部适宜生存的水域中分布范围越来越小。另外,厚唇裸唇重鱼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6龄,体重雌鱼达750 g以上,雄鱼500 g以上,在不适宜的环境中极难繁殖[9],因此,开展厚唇裸重唇鱼的人工养殖尤为重要。
经过三年网箱养殖,厚唇裸重唇鱼均重500 g/尾。这一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因为其为高原大型冷水性鱼类,本身生长速度缓慢[10];另一方面,刘家峡水库网箱冬季水温0 ℃左右,过低的水温影响鱼类新陈代谢,进而导致生长缓慢。另外厚唇裸重唇鱼喜栖息在质地坚硬,底质主要以沙石、砾石为主的河流中,网箱不具备此条件,这也是影响其生长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开展厚唇裸重唇鱼人工养殖试验,可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保护方案。此外,人工养殖可降低对野生鱼类的非法捕捞,同时为增殖放流提供鱼种,从而实现资源的恢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 乐佩琦.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47-351.
[2] 李柯懋,高桂香.厚唇裸重唇鱼生物学特性及保护建议[J].河北渔业,2012(6):18-19+25.
[3] 杜岩岩,史小宁,宋福俊,等.黄河上游甘肃段厚唇裸重唇鱼资源分布现状调查[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15):124-126.
[4] 王宏,王庆龙.厚唇裸重唇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J].中国水产,2021(6):66-68.
[5] 刘乐乐,刘海平,王纤纤,等.藏双须叶须鱼年龄与生长特点研究[J].生物资源,2020,42(6): 617-628.
[6] 苏军虎,张艳萍,娄忠玉,等.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黄河上游厚唇裸重唇鱼种群遗传结构[J].生态学报,2012,32(13):4191-4198.
[7] 姚昆,张存杰,何磊,等.雅砻江中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及预测[J].国土资源遥感, 2020,32(4):199-20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物种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31.
[9] 娄忠玉,秦懿,王太,等.厚唇裸重唇鱼繁殖生物学[J].水产科学,2012,31(1):32-36.
[10] 吴青,郑曙明,王振吉.高原麻子--厚唇裸重唇鱼[J].水族世界,2010(3):128-129.
Technology for cage culture of 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in Liujiaxia Reservoir
DING Feiyuan, QIN Yong, WANG Xiuqin, YANG Juan, ZHANG Guowei, GAO Xiaoyu
(Gansu Provincial Fish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rationally develop, utilize and restore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artificial cage culture of G. pachycheilus at Liujiaxia Reservoir. The stocking size of the fingerling was 150 g/ind.. After 3 years of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verage size of G. pachycheilus reached 500 g/ind.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above 90%.
Key words:Liujiaxia Reservoir; 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cage culture
(收稿日期: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