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博物馆生态文明教育功能与实践研究

2024-07-01 07:32屈红军李秋玲宋玉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0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博物馆森林

屈红军 李秋玲 宋玉英

摘 要:生态文明教育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自然博物馆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博物馆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在展陈中,从坚持特色发展、提升文化素养,聚焦数字转型、推动文化宣传,创新科普模式、拓展文化体验,弘扬传统文化、倾力文化育人,服务教学科研、践行生态文明,服务社会公众、广泛开展合作等方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和教育的有效阵地。

关键词:森林;博物馆;生态文明;教育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0.020

1 博物馆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

博物馆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特别是自然博物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担负着收藏自然历史的见证物,研究自然界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机制,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使命,与生态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培养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提供科学研究基地,为社会进步积累物质和精神财富①。在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博物馆展陈涵盖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和人类学等方面标本和内容,这种自然知识的教育和传播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十分契合。这种博物馆教育具有开放性、大众化的特点,可以与学校教育互补,与日常生活融合,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例如地质博物馆,其展陈包括天文、地理、古动植物,以及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藏品。在传播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③。湿地博物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立足湿地博物馆功能,全面做好湿地原生态保护和文化挖掘工作;建立的中国湿地植物数据库,涵盖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2000余种中国湿地植物的分类检索。通过开放贝壳馆、蝴蝶馆、螃蟹馆、蜗牛馆、中草药馆等,推动博物馆科普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④。古茶树资源展馆通过茶树标本、图片、茶文化史书等,展示古茶树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科普观众对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并用相关的科研调查数据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有力支撑,以此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⑤。

2 森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森林。人类文明的发展首先经历了由森林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和生存环境的原始文明,然后是砍伐林木、种植作物获取基本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农业文明,但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这种改变没有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文明发展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工业文明阶段。此时加快了对森林及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和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生态文明出现倒退。

工业文明使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文明建设得到空前发展,但随着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人类生存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反思,在合理利用森林的同时,重视对森林的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人类进入生态文明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森林与人类文明密不可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森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森林的生态效益方面,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杀菌消毒等。

3 森林博物馆展项对生态文明的诠释

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是一家以森林为主题的专题类高校博物馆(简称“森林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内设7个常规展厅、1个临时展厅。森林博物馆展品涵盖化石、动物、植物、土壤、种子、昆虫、木材、毛皮、家具、大型真菌、林下经济产品及民俗等。从森林与自然界、森林与人类两方向诠释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科研资源,也成为学校服务社会公众、普及森林文化和倡导生态文明的文化育人阵地。

3.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华文明也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要遵循自然规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在“走出森林”和“走近森林”展项中,展示人类从直立到走出森林创造的灿烂文化,说明森林孕育了人类,人类文明离不开森林,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千丝万缕,密不可分。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几乎是所有文化的起源,森林开创了原始文化,长久地影响农业文化,同时也是工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今需要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平衡法则,呼唤人类关注森林,走近森林、向往自然、回归森林,进入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3.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在阐明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方面十分辩证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和生产力的关系,指明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新路径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在“森林-文明之路”和“森林-危机与挑战”展项中,展示森林在农业、建筑、交通和家居等方面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不仅从森林中获取天然经济资源和生活资料,还通过培育大量人工林、经济林获得工业原料、木本粮油、果蔬、药材等。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对森林的依赖不断加重,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通过展示直接与间接破坏森林的方式,反映我国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以及经过努力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的恢复。同时,还利用电子地球系统显示全球森林总面积、覆盖率、蓄积量、生长量、消耗量的变迁。

3.3 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人类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生态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这就要求必须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度掠夺式消耗资源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要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生态阈值内开展经济活动和进行人的行为,使自然生态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在“知识森林”展项中,展示森林的八大功能,以及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森林不断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反映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宣教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行动起来,挖掘减排潜力,共建绿色生态家园。

3.4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们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既相对独立、各有特征,又彼此依存、紧密联系,共同维持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人类要运用系统论的思想,从系统的和全局的角度来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在“森林生态系统”展项中,从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运行、功能及特征。采用声光和多媒体技术,模拟池塘、溪流、田野、湖泊、沼泽、草地等多种生态系统景观,充分展现森林是与其他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

3.5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在体制、法治、制度、执行、惩处等方面尚存在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制度化、法治化之路,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在“保护森林”展项中,展示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以及党和国家在保护森林、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方面取得的成就。

4 森林博物馆生态文明教育实践

4.1 坚持特色发展,提升文化素养

森林博物馆坚持科普活动“长期化、规范化、品牌化”理念,积极开展各类形式的科普活动,以主题科普活动为载体,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哈尔滨市科普体验行、网络科普讲堂等多种科普教育活动,倾心打造“雷锋月”“走入残联,奉献爱心”“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茶会”等主题特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活动中积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参观加强参观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参观者近距离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把生态文明教育宣传与文化育人有机结合,传播生态文明与森林文化,发挥高校博物馆的公益服务教育功能。

4.2 聚焦数字转型,推动文化宣传

森林博物馆加速与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的联动发展,推动博物馆游览方式升级,积极建设智慧化博物馆,实施藏品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展示,完成线上展厅系统的服务器校内迁移,提升网络访问速度和安全性,为手机客户端开发奠定了基础。对部分馆藏品进行调整和优化,逐步完成数字虚拟展厅线上参观,以360度全景形式展现,使观展体验得到显著提升,为学校实践教学拓宽了科普知识面。依托手机微信平台打造线上“智慧导览系统”,向参观者提供智能化的云参观服务,更好地助力森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积极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发布科普小视频,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和知识服务作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选送5件野生动物标本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中宣部举办的“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成就展”,为展示龙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贡献力量。

4.3 创新科普模式,拓展文化体验

森林博物馆积极拓宽服务思路,丰富科普教育途径,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开展科普教育。携手东林研支团,定期为支教学校举办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挥科普育人功能。扩宽森林文化传播渠道,以“云直播”“云科普”等多种形式辐射更多受教育者,增强森林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线上传递东林声音。森林博物馆还开设毕业生专场,通过毕业季活动使毕业生珍藏属于自己的东林记忆,升华对母校的情感。每年为新生家长开设专场,让新生及家长们更好地感受东北林业大学的特色校园文化,为新生家长的东林行增加一份特殊的回忆。在博物馆醒目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宣传展板,建设志愿者服务站和休闲文化空间,完善场馆服务设施,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营造文明、健康、整洁的参观环境,为师生提供学习休闲体验。

4.4 弘扬传统文化,倾力文化育人

自2013年开馆以来,每年九月为全校4000余名新生提供专题教育活动,强化林业特色,讲述东林故事,让东林学子了解学校历史、秉承东林精神、感受森林文化、领悟生态文明。从大学文化的视角搭建各种交流平台,让大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大学文化,提升学生的个人追求。举办“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森林文化”系列专题展,如“感知森林生物群落 感悟植物文化魅力”“弘扬工匠精神 增强民族自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暨昆虫文化”“保护大象,重任在肩专题展”“妙匠用妙具,妙具出绝品—传统木工工具及卯榫结构主题展”等展项,以传统文化为媒,从思想和行动上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学生,架起东林学子多元文化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高校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作为涉林专业学生的第二实践教学课堂,通过实践教学课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普活动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参与度和课堂效果,为学校师生走进博物馆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提供多元途径。

4.5 服务教学科研,践行生态文明

一方面,森林博物馆为学校相关学科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教学科研的专业课堂和实践基地,如林学、森林保护、生态学、动物学、自然保护区学、家具设计等,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有效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优质的辅助学习资源,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校教师利用森林博物馆展陈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相结合,在直观明晰的视觉感受下,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生动深刻。开设有《植物学》《树木学》《昆虫学》《木材学》《家具设计》等实习实践课程。同时,博物馆借助2.6万余公顷的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和0.7万余公顷的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自然教育优势,将室内和野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的生态文明教育科普基地体系。近年来开展了“小兴安岭生物多样性探索”“探秘原始红松林”“原始红松林昆虫科考”“森林防火演练”“森林动物学科考”“育苗试验”等活动。

4.6 服务社会公众,广泛开展合作

森林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从陈列讲解、服务理念、服务质量等方面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馆校合作,共同开展社会公众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以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搭建理想的平台。森林博物馆配合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开展“龙江学子走进高校博物馆”主题系列参观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走进高校博物馆,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育人作用,增强中小学生保护森林、爱护自然意识。许多中小学和社会组织与博物馆建立了长期科普教育合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目前,森林博物馆已成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2023年首批入选),全国林业科普基地,黑龙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科普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青少年林业教育示范、校外教育实践基地,黑龙江省公共文化场馆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首批示范基地。

5 结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重要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大基本理念⑦。“溯源古今、筑梦华夏”是高校博物馆育人主题与宗旨,森林博物馆秉承“森林文化凝聚中华上品自然情,生态文明彰显中国强盛美丽梦”,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礼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规划发展,丰富馆藏和宣教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宣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方针,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科普基地的重要作用,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和教育的有效阵地。

注释

①李迎化.生态文明与自然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01(4):14-18.

②胡芳,李益民,罗德燕.浅论自然博物馆如何发挥生态文明教育职能[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24(1):45-46.

③赵瑜.地质博物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J].华北自然资源,2019(2):132-133.

④[佚名].中国湿地博物馆以生态文明为基调打响自然科普品牌[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2,18(3):1-2.

⑤李法营,宋琴,石明,等.自然博物馆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西南林业大学世界古茶树原产地资源展馆为例[J].农业考古,2021(2):250-254.

⑥何冰,吴立红,马丽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5):51-53.

⑦彭先兵,陈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大基本理念[EB/OL].(2019-02-14)[2023-10-07].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9-02/14/c_1124113741.htm.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博物馆森林
博物馆
哈Q森林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哈Q森林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哈Q森林
哈Q森林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