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休墓壁画图像赏析

2024-07-01 07:21崔晓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0期

崔晓娜

摘 要:韩休墓壁画是唐代墓葬艺术的重要代表,其人物屏风画不仅展现了精湛的绘画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宗教信仰。文章对韩休墓壁画的布局和人物屏风画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概述了墓室壁画的布局特点,指出其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接着深入探讨了人物屏风画的描绘内容和艺术特征,其中涉及构图方式、人物形象与服饰特征、图式演变与象征意蕴三个方面;最后通过对人物屏风画的分析,揭示了唐代墓葬壁画中的审美趋向和文化价值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和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韩休墓;壁画布局;人物屏风画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0.008

0 前言

墓室壁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集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信仰、技艺和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墓室壁画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死后世界的理解,也体现了其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图像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探讨韩休墓壁画的布局及人物屏风画图像的特色和内涵。通过对壁画的构图布局、人物形象塑造、色彩运用等内容进行分析,期望能更全面地理解墓室壁画文化遗产的价值,理解唐代绘画艺术的基本风貌和人物画的审美特征。

1 韩休墓壁画布局概况

韩休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庄村,于2013年被发现,该墓葬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墓室中的壁画描绘了大量的唐代生活场景、人物形象以及精美的装饰图案,为研究唐代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韩休墓的壁画主要分布在墓室四壁和顶部。其中,顶部描绘了日月星象图,东壁主要描绘了侍女、乐舞等生活场景;南、北两壁则绘有山水图和朱雀玄武图,西壁绘有人物屏风画,充分展现唐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风格。

2 壁画赏析

2.1 东壁《乐舞图》

东壁《乐舞图》(图1),高233厘米,宽396厘米。该图生动地描绘了14名男女乐舞伎,其中女子都是汉族人,男子除了一名持竹竿者可能是汉人外,其余均为胡人,反映了当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画面中央有一对男女舞伎相对而舞,展现出和谐而优美的舞姿。女舞伎左侧的方毯上有4名女乐伎,分别在弹筝、拍板、吹笙和弹奏竖箜篌;方毯最左端站立的女子是歌者。女乐伎和歌者神态自然,栩栩如生。男舞伎右侧的方毯上则有5名男乐伎,分别执角形竖箜篌、弹曲项琵琶、吹排箫、执小铜钹及吹奏筚篥,服饰和乐器都能反映出胡人的特色。画面的左右两侧,原本绘有一男童和一兔子,可能用于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和平衡性,但男童后来被持竹竿者遮挡,兔子则被方毯遮挡。补绘的元素可能是后期为了恢复画面的完整性而增加的。人物背后的四棵树,可以辨认出芭蕉和柳树,以及两侧各有一丛竹子,这些植物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自然感,也提供了一个宁静的背景,与前景的活跃乐舞形成对比。画面下部的花草和石块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增加了艺术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2.2 南壁《朱雀图》

南壁描绘了一只朱雀的形象(图2)。朱雀整体用黑彩勾勒,形象生动,展现出展翅东飞的状态。朱雀的头部绘有火焰状的羽毛,翅膀翻转向上翘起,尾部羽毛则用黄、红彩色描绘出波浪形状,尾梢则用黑彩描绘出火焰的形状。此外,朱雀的腹部绘有鱼鳞纹,腿部细长且绘制了锋利的爪子,一腿弯曲前跨,一腿挺拔直立,呈现出奔跑起飞之势。朱雀壁画的空白处还添加了简洁洗练的如意云纹。

2.3 北壁《玄武图》和《山水图》

北壁绘有《玄武图》和《山水图》。其中,《玄武图》位于西侧(图3),毁坏严重,经过修复后呈现出壮硕的龟和细长的蛇,两者相互环绕形成圆形环状,具有梦幻、神秘的色彩。《山水图》位于东侧(图4),高193厘米,宽214厘米,是唐代墓葬中面积最大、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画面外围用红彩作为方形边框,框内中上部绘有一轮透出云层的红日,下方左右两边各绘有一座高圆台、四面敞开的茅草亭,亭边绘有一汪蜿蜒流淌的溪水。东西两侧绘有怪石山崖,崖缝中夹有浓郁的树木翠竹等植物,图中线条均以黑线勾勒,整体和谐均衡。

2.4 西壁《人物屏风画》

韩休墓的西壁屏风画布局体现了古代墓葬艺术中的一种典型布局手法。画面共六幅,呈现了树下高士图的统一主题,这是古代文化中崇尚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艺术表现。尽管有两幅画已失窃,但剩余的四幅仍按照原有的顺序排列(图5),从南向北,每幅间以红彩绘制的边框相隔,创造出规整而连贯的视觉效果。

图5左一的人物屏风画呈现了一幅树下高士的生动场景。画中松树郁郁葱葱,使用黑色线条勾勒树干和枝叶,而叶子则用绿色晕染,增加了生命力。树上细致地描绘了两只飞禽,推测为鸿雁,为画面添增了动感与自然氛围。高士的形象描绘得极富表现力,他戴着羽毛形状的高冠,脸颊圆润并略带红晕,目光炯炯有神。衣着是宽松的大翻领阔袖长袍,颜色为庄严的黄色,腰间束有蹀躞带。双手隐于袖中,合十于胸前的姿势显得恭敬而内敛。在人物脚下,用黑色彩绘出大小不一的石块和细碎的草叶,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也与高士的形象形成了和谐的对比。整个画面的线条流畅而洒脱,人物形象精神焕发,充满了力量感与生机,体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把握。

图5左二的人物屏风画以一棵摇曳的柳树为背景,树上两只南飞的鸟增添了动感。画面中央树下是一位耄耋老者,侧身北望,体现了人物的深邃和沉思。老者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细致:高髻由帕巾包裹,面庞清瘦而神情庄重,颧骨突出,眼窝深陷,鼻梁高挺,嘴唇紧闭,上唇有短须,下巴留有稀疏的银色长髯,穿着宽松的大镧黄色长袍,腰间束宽带,足蹬软底履,站立姿态端正。双手前伸并拢,掌心向下,似在做着某种手势,仿佛在向人传达信息或表述见解。前方的大石以黑彩勾勒,层次分明,显示出画工的高超技艺。虽然画面有轻微损失,但整体描绘仍生动传神,展现了老者的威严与智慧。

图5左三的人物屏风画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高士和其所在的自然环境。画面右上角的松树直立而繁茂,树干和枝条以黑彩简洁勾勒,无需多余修饰,树叶则用黄绿两色晕染,显示出自然界的生机,松树顶部飞翔的鸿雁象征着远大和自由。高士高68厘米,侧身微躬,回首北望,眼神锐利,透露出对远方的关注或深邃的思考。头戴羽状高冠,显得高贵而神秘,浓眉高鼻及留有胡须的面容,增添了高士的威严与智慧。高士身着黄色的曳地长袍,左衽阔袖,服饰飘逸,右手高举如意,左手半握,表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状态。画面前方和周围散布着草叶和顽石,用黑彩点缀,增加了场景的自然质感。整个画面布局宁静而简洁,使高士的形象显得更加突出和生动。通过这幅画,可以窥见古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

图5左四的人物屏风画了一位高士在槐树下的形象。画面右上方的槐树枝繁叶茂,以黑色线条勾勒树干,树叶则用黄绿两色晕染,体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树上两只南飞的大雁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高士高66厘米,站立姿态,侧身面南,目光直视前方,似乎在向画面外的某人致意。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头戴黑色高耸的羽状头冠,银发被梳理整齐地束于冠下,宽阔的额头、浓密的眉毛和大眼、高挺的鼻梁和络腮胡须一起构成了一个威严而精神抖擞的老者形象。高士身着翻领左衽的曳地长袍,淡黄的衣身内衬圆领衫。双手合于袖内,姿态恭敬,袖口加上红色宽镧,为服饰增添了一抹鲜明色彩,衣袍的线条流畅有力,色彩典雅内敛,反映了唐代壁画的艺术风格。

3 人物屏风画的艺术特征

韩休墓人物屏风画的艺术特征反映了唐代墓葬壁画的典型风格,以其精湛的艺术技法、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图式演变中的重要地位,被赋予了深刻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3.1 构图方式与表现特色

韩休墓人物屏风画的构图方式与表现特色充分体现了唐代墓葬壁画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点。在构图上,壁画通常采用单一的中心主题,以强烈的视觉焦点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例如:人物被置于画面的中心,其姿态、表情和环境设置都是精心设计的,旨在表达一定的文化理念或道德寓意。在表现特色方面,韩休墓人物屏风画展示了唐代绘画中的写实主义风格。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细节处理精细,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衣物纹理,都力求真实再现。同时,画家在描绘人物时注重表现其内在的精神面貌,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细节传达人物的性格与情感状态。例如:高士们的眼神炯炯有神、衣着飘逸,展示其超然物外的气质。此外,壁画在构图上也显示出精妙的空间布局能力。画家们通过树木、石块和飞禽等自然元素的合理安排,在保持画面统一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和深远的空间感。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加强了画面的美感,也反映了唐代人物画强调和谐与秩序的美学观念。同时,韩休墓人物屏风画在颜色的使用上也极具特色,画家们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和协调来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如高士服饰的黄色、树木的绿色和飞禽的灰白色,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也强化了画面的情感表达。

3.2 人物形象与服饰特征

韩休墓人物屏风画在人物形象与服饰特征上展现出唐代壁画的典型艺术风貌。首先,人物的形象细腻而富有表现力,根据其社会地位和性格特征进行了精确的描绘。画中的高士形象通常表现为神态从容、身姿挺拔,既显示出超凡脱俗的气质,又彰显了高度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在面部刻画上,画家们注重细节的真实呈现,如眼睛的神采、鼻梁的立体感、嘴唇的轮廓以及胡须的质感等,都被精心勾画,体现了唐代绘画的写实追求。特别是对老年高士的描绘,更是通过额头的皱纹、眼角的鱼尾纹和络腮胡须等细节,传递出他们经历沧桑、智慧深邃的个性特征。在服饰方面,韩休墓人物屏风画精确捕捉了唐代服饰的流行特点。高士们通常着装华贵,长袍曳地,衣襟宽大,色彩鲜艳,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色彩的喜爱和对服饰的讲究。服饰上的纹饰、领口和袖口的设计以及腰带的装饰,都极具时代特色,显示了高度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力。颜色的选用也不是随意的,如黄色和淡黄色常被用来突出人物的尊贵和圣洁。此外,服饰上的线条流畅而有力,衣纹的勾勒既表现了唐代服饰的飘逸感,也增加了人物动态的表现力。细节之处,如衣袍的皱褶、腰带的垂坠感以及鞋履的造型,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体现了画家们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观察的敏锐度。

3.3 图式演变与象征意蕴

在探讨韩休墓人物屏风画的图式演变与象征意蕴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是图式的历史沿革及其在唐代的变化;二是图像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图式演变是指绘画主题和样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韩休墓的人物屏风画表现了从汉代到唐代,中国墓葬绘画风格和主题的演变。在汉代,墓葬壁画多以神话故事和日常生活为主题。到了唐代,随着佛教和道教思想的流行,壁画的主题更加注重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追求超脱的理想状态。在韩休墓中,高士图和乐舞图的频繁出现,正体现了唐代人对于精神生活与文化追求的重视。此外,图式在表现形式上也趋向写实,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服饰细节更加精致,反映了唐代绘画技艺的进步和对现实生活描绘的深化。

象征意蕴是指画面中所隐含的深层次文化和哲学意义。在韩休墓的人物屏风画中,高士与树木、飞鸟等元素的结合,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对高士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的象征。例如:松树象征长寿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槐树则代表着清凉和庇护,而飞鸟则象征着自由和超越。高士的服饰和姿态也充满象征意义,如宽大的衣袖和曳地的长袍象征着地位和学识,手中的如意则代表着吉祥和权威。

4 结语

通过对韩休墓人物屏风画的细致研究,可以发现,韩休墓壁画是唐代绘画艺术技巧和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珍贵资料,也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观念的理解。人物屏风画的构图巧妙、形象生动、服饰精细,图式与象征意蕴的分析更是深化了人们对唐代文化复杂性的认识。韩休墓壁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跨越时间的艺术对话,使人们得以窥见一段辉煌文明的精神面貌。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持续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春苗.韩休墓壁画研究现状综述[J].丝绸之路,2019(2):67-69.

[2]王雷.论唐韩休墓壁画山水图与佛教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9,32(1):168,185.

[3]徐华.以韩休墓室壁画印证唐代山水之变[J].美术,2016(6):118-121.

[4]郑岩.试析唐代韩休墓壁画乐舞图的绘制过程[J].文物,2019(1):76-83.

[5]王惠东.唐韩休墓壁画山水图与重深山水空间观念:论墓室空间方位与山水构图之间的关系[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