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心理品质培育策略

2024-06-30 00:32龙霄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古诗词人生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积累成语、词语、汉字、古诗词等,增强语言积累,形成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训练;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鉴赏文学作品,且能够借鉴文学作品进行文学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等,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深刻理解优秀文化的意蕴与内涵,以文化启迪自身思想、心理,传承优秀文化。

一、教学基础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第三单元共由3个篇章组成,共包含8首古诗词作品,包括《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该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诗词名作,旨在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基本方法的同时,体会、感悟古诗词的当代价值,从古诗词中获取心理启发、思想感悟、情感启迪,发挥古诗词对人思想、心理的教化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人文思想、情感观念等。

教学难点: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不同人生哲理、思想、情感、观念等,启迪心灵。

(三)教学目标

通过带领学生鉴赏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从古诗词中获取思想启迪、心灵启发,进而培养学生坚韧、宽容、大度、乐观、向上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具体教学方法

(一)实施小组探究活动,深挖课文故事背景

小组探究法旨在让学生合作、分工探究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与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教师引导下获得心理启发与思想感悟。与此同时,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知识时,能深入探究与理解诗词作品,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第一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作品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小组探究任务,即阅读思考作品,探索作品中传递了什么样的人生理念。

第二步,教师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小组成员围绕探索任务,充分利用手中的语文资料进行思考,必要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上网查询资料的渠道。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做好知识总结与答案整理,并在课堂上分享探索任务的成果。

第三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讲台上使用多媒体设备代表小组成员进行探索任务的分享与讲解,阐释小组成员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获取的思想感悟、心理启发,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现了苏轼对个体命运的探寻。苏轼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不仅接受了儒家积极入世、救济天下的人生理念,还有道家超然物外、逍遥无为的处世之道,正如苏轼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当人们面对生活挫折、残酷现实的情境时,更应具备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像苏轼一样不畏困苦、积极处世、及时行乐。

(二)注重课堂提问互动,课文启发学生思考

课堂上,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及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鉴赏与感悟单元中的古诗词作品,获取心灵启示。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学习互动、交流时,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理念、情感与思想等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一步,教师采用提问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带领学生厘清《梦游天姥吟留别》作品的脉络,提问学生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获得了哪些心理启示、人生感悟。

第二步,学生应对课文认真品读与思考,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经历不难发现,整首诗通过李白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表现出他自由、豁达、热爱生命、无畏未来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这首诗表达出李白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李白面对不同人生处境的心境与精神,引导学生互动感悟,意识到:平坦道路上,李白是洁身自好的御用文人,不慕奢华,不惧谗谤,为自由而生;弯折小径上,李白是求仙问卜的隐士高人,看清隐患,追求理想,随浪漫而去。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李白身上豁达、自由、乐观的心理品质,看破人生真相,一生就像一场逆行旅程,需要不断向上进取,才可能拥有美好结局,也不要因琐事而烦忧,每个人都是世间的行者。

第四步,提问延伸,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除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外,还有哪些诗能够体现李白豁达、乐观的心理品质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五步,学生在提问延伸与思考下,选择更多的作品去佐证与感悟,如李白《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人生的短暂旅途中,我们应该珍惜每个美好的瞬间,享受人生的喜悦和快乐。

(三)选择比较教学方法,健全学生心理认知

比较教学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某一话题进行思考、对比,从正向、反向的不同角度去思考,在思考与比较中,获取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悟与心理启发。与此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比较与分析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一步,教师可以将曹操的《短歌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两首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带领学生对这两首作品中蕴含的思想、人生态度进行对比思考、分享。

第二步,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先是厘清两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内容主题,感悟两首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对比分析曹操的“雄心壮志”与陶渊明的“消极避世”。

第三步,学生在深刻理解两首作品蕴含的丰富思想、哲理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见解与人生思考,对比分析两首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心理感悟,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教师应告知学生人生如逆旅,生命很短暂,无论是选择曹操一样建功立业、气格高远、雄心壮志,充满昂扬向上的人生,还是选择陶渊明一样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安贫乐道的崇尚自然、自由、简朴的生活,均是一种人生态度,无论是选择哪种人生道路,重点是要学习诗人身上豁达、乐观的思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积极前行,远离焦虑、忧郁等心理,追求人生的乐趣,珍惜生命与时光。

(四)妙用辩证分析引导,引导学生感悟人生

辩证分析引导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学习辩论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不同观点的碰撞,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引导学生多方位感悟人生,启迪心灵。

第一步,在教学《琵琶行并序》这首作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厘清作品中的字词障碍,带领学生熟读与掌握作品内容的基本意思与主要传达的情感,让学生对作品有效鉴赏。

第二步,在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了解与初步感知的情况下,教师抛出辩证思考话题:《琵琶行并序》中一共体现了几种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对你的心理启发是什么?

第三步,开展辩论会,让学生思维碰撞,互相探讨与交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不同的观点与思考结果,启迪学生心理。《琵琶行并序》中告诉人们不要沉迷于贪图享乐,要远离贪婪、不劳而获等不良心理,为什么这么说呢?想当初琵琶女那可是多少姐妹羡慕嫉妒,多少少爷争相追随,可是由于自己的“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倘若当初能少享乐,多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或许也不会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处境了。作品告知人们不要有嫌贫爱富的心理,应学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理念,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五)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合理拓宽人文视野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课堂上可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实施影视教学法。影视教学法便是运用影视的功能进行教学的活动,主要将电影、电视、动画等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影视传播知识,启迪影视观看者的思维,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形象化的文学作品赏析,培育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一步,带领学生学习第三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对单元所有古诗词学习的总结与进一步思考、感悟。依据单元中《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8首不同形式的古诗词作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前收集与整理了8首古诗词对应的视频、音频类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在电脑上制作至少8个且对应每首古诗词主题的影视素材,影视片段控制在10~15分钟,用于后续影视播放。

第二步,课堂上,教师将准备好的影视素材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观看,重点去鉴赏与思考影视画面中对作者、古诗词内容的哲理呈现。

第三步,课堂上,学生每观看一个视频,教师就引导他们对单元各篇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情感理念等进行广泛探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折射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体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热烈向往,充满战斗的激情,这启发学生向辛弃疾身上那种爱国精神、勇武之气、心怀天下、民族气节等优秀精神看齐,从而从心理上意识到国家、民族存亡的重要性,学习古人优秀的思想品质,塑造自身面对挫折时义无反顾的勇气,坦荡磊落,保家卫国。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学生的终身成长与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想认知、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形成,都由心理状态去反映,也由心理认知去决定。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课程,具有对学生心理品质培育的功能,诸如语文课文中有关优秀文学家的故事,是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榜样先锋,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情感元素,是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发展的驱动因子,教师挖掘语文课程中哲学、文化等资源,启迪学生思想,有利于学生坚韧、积极向上、包容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除了重视语文课程中相关资源的挖掘外,还需要注重心理育人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结合,在采取小组探究法、课堂互动法、比较教学法、辩证分析引导法等开展教学时,在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暗示、引导,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屯镇中学)

编辑:温雪莲

作者简介:龙霄(1986—),女,彝族,贵州兴义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心理品质培育的策略。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古诗词人生
踏青古诗词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古诗词中的新年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