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廉政文化如何养成?

2024-06-30 12:31邓苗苗
廉政瞭望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加坡政府李光耀儒家文化

邓苗苗

“有个好的制度非常重要,但许多时候只靠制度是不够的。要取得成功,需要有个利于运作的整体风气。”在回答新加坡为什么将肃贪做得那么好时,新加坡贪污调查局前局长蔡子益曾如此表示。当廉洁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反贪的举措自然如虎添翼,获得公众的支持。风气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新加坡廉政文化的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两次儒家文化复兴

不少人认为,作为华人国家,新加坡处于儒家文化圈,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难免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在新加坡廉政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并非顺理成章,而是时有起伏,经历了不少曲折。

早期远渡重洋来到新加坡的华人移民,大多数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工,他们对儒家文化没有系统的认知,但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儒家的道德教义,正如李光耀就曾说过,“他们具有的,是从父母和亲人那里学来的、水平比较低的文化或民间风俗”。

新加坡历史上经历过两次规模较大的儒家文化复兴。第一次是在1899年,爆发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这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化复兴史称“新马孔教复兴运动”。此时,新加坡华人社会出现了分化,一边是在清朝驻新加坡领事官员等努力下形成的认同和思慕中国文化的移民阶层,一边是受英国殖民政府所推行的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支持和倾向英国的海峡华人,以林文庆等人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为唤起华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情感回归,发起了孔教复兴运动。他们倡立孔庙、创办报纸、出版儒学读本,积极传播儒家文化。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1900年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相继来到新加坡,在不同层面上高扬儒家文化,使得这场复兴运动被附着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20世纪中叶,新加坡政府基于内政外交的特殊形势及发展经济的需要,对儒家文化持打压态度。尽管1956年南洋大学这所华文大学的建立为儒家文化传播注入了活力,但很快,南洋大学就在打压之下改制为以英文为教学语言的大学,并最终与新加坡大学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名为合并,实为关闭”。

林文庆在新加坡有“海峡华人三杰”之一的称号,他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华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随着一些西方价值观和不良风气的进入,新加坡社会出现了令人忧心的精神危机和社会问题,道德滑坡、犯罪率居高不下、腐败横行等等情况,成为新加坡政府立国执政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发起了第二次儒家文化复兴。这次文化复兴的主要体现是新加坡政府主导在中学教育中设置儒家伦理课程。新加坡政府对这一课程十分重视,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吴庆瑞还特意到美国纽约,邀请著名的华裔儒家学者杜维明等人到新加坡进行考察研究。多名儒家学者在新加坡期间,除编撰课程大纲外,还多次进行专题报告和公开演讲,轰动一时,被学术界誉为“群儒会狮城”。此外,为对儒家伦理课程提供学术支持,新加坡政府成立了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院,进一步扩大了儒学的影响。1985年,中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出版,在新加坡全国中学中普遍使用,1986年,英文版的《儒家伦理》也出炉,推动了儒学在新加坡的传播。

儒家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人格修养,其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忠诚”以及“廉耻”等,为新加坡廉政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底蕴。李光耀将儒家“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归纳为“八德”,提倡并把这八字化为新加坡的具体行动准则,并以身作则一一赋予新的涵义。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就曾称赞李光耀说:“您先后作为总理和内阁资政,已经以自己的行动阐明了儒家的教义。”

八德中,“廉”就直接与廉政建设相联系,它要求新加坡政府官员廉洁公正,这是为官的基本道德规范。新加坡政府认为,唯有贯彻这一道德规范,官员公正廉洁,政府才会有威信,人民才会有信任。

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1991年1月,新加坡政府颁布《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五大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实际上是将儒家思想的部分精华与新加坡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新加坡廉政文化。

于伦理层面,儒家文化强调义务、自律、修身、廉耻,这对提高国民道德品质、丰富国民精神生活有促进作用,但为更进一步在社会各阶层进行廉洁意识的灌输,将廉洁意识内化为政府官员和广大民众的价值理念、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追求,新加坡政府认为仅靠儒家文化的浸润是远远不够的。1988年,新加坡第二代领导人吴作栋就曾提出,“儒家基本价值观应升华为国家意识……制定国家意识是人民行动党面临的下一个挑战”。白皮书的出台,意味着儒家文化经历了一次“大手术”,“随着环境和挑战二次转变”,从而成为一种各个民族都可接受的、可向全国民众倡导的国家意识。

具体而言,“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强调处理好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从而培养全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国家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强调家庭是国家稳固的根基,从而增强人们的孝道亲情和家庭责任感。“关怀扶持、尊重个人”强调以人为本,让社会更加公正公平、更富人情味。“协商共识、避免冲突”强调尊重民众的多元文化和多元诉求,用互谅互让、友好协商的精神化解矛盾、消除分歧、凝聚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强调和谐共处是各族群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同种族要和睦和谐,不同宗教信仰要包容宽容。

有学者认为,“如果国家意识比较强烈,反腐的社会氛围就比较浓厚”。因此,在统一的国家意识下,出于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清廉意识的灌输教育也就顺理成章,正如李光耀所言,“冒着生命的危险争取权力,是为了改进社会而不是发财致富”。在政府官员和知识阶层的引导下,新加坡营造了廉洁的社会文化气候,公众广泛参与廉政建设,培养反腐责任感。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努力,新加坡可以说实现了廉政教育早期化、廉政教育人情化、廉政教育全民化,“贪污腐败可耻,廉洁奉公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普遍清廉的社会氛围。“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贪污腐败已难以立足。”民众嫉恶如仇,把担任公职贪污受贿的人看成社会公敌,自然主动监督,勇于告发。

对君子执政的推崇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句出自《论语》的典故意思是说,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在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强调了领导做好垂范表率的重要性。

新加坡向来推崇“君子执政”“贤能执政”,1985年出版的《儒家伦理》这一教材中,就专门有《君子的含义》一章。君子执政的理念伴随儒家文化的影响,根植在新加坡政治之中,它所强调的是领导者应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深远的智慧和始终为民众福祉着想的责任感。

在很多现代政治哲学家看来,儒家“君子执政”思想过于理想化,对执政者的要求极高,但新加坡多名领导人认为,“有好领袖才会有好政府”,都身体力行地阐释君子执政的内涵。

君子的诚实是廉洁之本,君子的正直是廉洁之源,在执政层面则是对贪污舞弊行为的否定。针对新加坡早期的腐败,李光耀认为反腐必须从领导层做起,“高层政治领袖如果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贪污之风就可以铲除”。

国家发展部原部长郑章远案是新加坡历史上著名的贪腐大案。郑章远与李光耀私交深厚,二人一起为争取新加坡独立而并肩战斗,对新加坡发展也立下卓越功劳。1986年11月,郑章远被贪污调查局调查,贪污调查局指控他涉嫌在1981年和1982年各收取50万新元贿款。李光耀痛心疾首,他曾披露,贪污调查局介入调查后,郑章远要求见他,但他拒绝了,甚至电话也不接。最后,自感罪责难逃的郑章远服毒自杀。

李光耀对同事的腐败行为不徇私情,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他曾说:“我是政府总理,我可以造就出许多个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我自己绝不能成为富翁。如果我要贪污,没有人可以阻止我贪污,但是其代价是整个制度的崩溃。”李光耀在执政期间不免受到政敌的攻击,但很少有人在贪污腐化这方面对其进行指摘。

1996年5月,新加坡国会举行了一场辩论,持续了整整三天的时间。辩论的主题是资政李光耀和副总理李显龙购买个人房产时,享受到的折扣是否存在猫腻。此前,时任财政部长胡赐道收到报告说坊间流传李光耀及其亲属在某房地产项目中都购买了房产,其中涉及一些“特殊”的安排。在听取胡赐道汇报后,时任总理吴作栋经过几天反复的思考,还是决定按照程序对李光耀父子进行调查。

作为李光耀的继任者,吴作栋深知,即便李光耀父子是清白的,一旦启动调查,不仅会损害自己与李光耀父子的关系,还会破坏他们以及人民行动党、新加坡政府的声誉,但“没有任何个人或政治代价会比人们对政府的正直性失去信心更为重要”。

吴作栋认为,“没有任何个人或政治代价会比人们对政府的正直性失去信心更为重要”,反复权衡后决定调查李光耀、李显龙父子。

通过调查,吴作栋、胡赐道等人认为,李光耀父子的购买行为不存在非正当交易,所谓优惠力度较大的折扣是开发商“一视同仁”给予其他购房者的,只是因为发生了复杂的定价程序而产生了误会。尽管如此,李光耀和李显龙仍然要求吴作栋安排二人在国会辩论中进行公开解释,并接受他人质问。针对这一事件,李光耀说:“我们有一个值得骄傲的传统。每个人买了屋子,就必须随时准备站到这里来问心无愧地面对,就像我这样。”后来,李光耀向政府上交了这笔折扣,捐献给慈善机构。

回顾新加坡廉政文化的发展,不难看出,反腐败是一个永远的斗争,在不断完善的制度下,无形无声的文化同样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94年10月,李光耀在北京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仪式上说:“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年到1969年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在文化熏陶之下,形成廉洁社会风气,反腐效能自然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猜你喜欢
新加坡政府李光耀儒家文化
维珍老板拒绝新加坡死刑辩论邀请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新加坡政府用机器人解决养老问题
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观念中的李光耀图谱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图说“智慧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