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物理学基于观察与实验,建构物理模型、应用数学等工具,通过科学对立和论证,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实验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的能力,是现阶段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分析
“简谐运动”属于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机械运动”的内容,可大致分为弹簧振子、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简谐运动三部分内容。教材列举多个实例,引导学生从运动学的角度认识弹簧振子,通过实验得出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是正弦曲线。基于此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可促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对比与迁移,掌握“从简单入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并提高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定律等物理知识,参与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掌握了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及探究物理原理的基本技能。此外,高二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基本掌握了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具备用函数公式、图像抽象物理模型的潜力。
三、目标设计
物理观念:形成对弹簧振子的基本认识。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理解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
科学探究: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掌握图像法、位移—时间图像获得法等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掌握简谐运动的特征。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弹簧振子,参与简谐运动实验,形成重事实、讲逻辑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重难点设计
重点:简谐运动的概念、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
难点:弹簧振子的位移概念,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弹簧振子在各个不同时刻的位移,论证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应用对话法、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出“简谐运动”实验教学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师:如图1所示,使悬挂的铁球、气垫导轨上的滑块、钟摆内的钟摆运动起来,它们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生:铁球与钟摆左右摆动,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循环往复地左右滑动。
师:像这样,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在某一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被称为机械振动,这个“位置”被称为平衡位置。如取一根轻弹簧和小球就能组成一个简单的振动系统(见图2)。注意观察,当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处的位置就是平衡位置。将小球向外拉一段距离后放手,小球围绕平衡位置左右水平移动,小球所做的往复运动就是机械振动。忽略这个振动系统的空气阻力、小球质量,可以将这个系统视作弹簧振子,系统中的小球被称为振子。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出“机械振动”这一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借助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演示,指导学生在直观观察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感悟,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做铺垫。)
(二)实验探究
【问题1】用一根轻弹簧、小球组成简单的振动系统,将小球沿弹簧轴线方向拉离平衡位置一小段距离,然后由静止释放,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怎样记录并分析它的运动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振动系统,观察弹簧振子的位移特点、振动特征等,并在合作讨论、交流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下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弹簧振子所在的不同位置(见图3)。
方法2:描图记录。由一名学生匀速拉动一张白纸,另一名学生沿与纸运动方向相垂直方向用笔往复画线段,观察得到运动图像(见图4)。
【问题2】用频闪照相、描图记录的方法得到了弹簧振子的运动图像,这个图像可能是什么有规律的曲线?
(通过提问使学生提出“弹簧振子运动图像符合正弦函数规律”的猜想,驱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猜想
生1:验证这条曲线是否符合正弦函数规律,实质上是验证这条曲线上的各个点是否满足正弦函数。
生2:验证每一个点太困难了,能否只验证某几个特殊的点?
生3:正弦函数具有对称性,我们只研究周期。周期以内比较熟悉的特殊点,如等,如果在正弦曲线上的对应位移与实际位移相吻合,则证明我们所得到的运动图像是正弦函数。
▲设计表格及测量计算验证
▲结论:弹簧振子运动图像符合正弦函数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弹簧振子运动图像的记录、分析过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驱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等,指导学生经历物理实验的全过程,并得到“简谐运动”的概念及特征。)
(三)练习巩固
第一,布置实验装置组装任务。要求学生如图5-1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其中,细线悬挂的漏斗可被视作单摆,漏斗可被视作摆球,使悬挂的漏斗在固定的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使其做简谐运动。
第二,布置观察任务。要求学生如图5-2所示,使漏斗在一个固定的竖直平面内摆动,沿垂直于该平面的OO′方向匀速拉动薄板,观察从摆动的漏斗中漏出的细沙在板上形成的曲线。
第三,布置解题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探究以下问题。
(1)摆动沙摆,保持木板静止,细沙的分布特点如何?中间的细沙多还是两边的细沙多?
(2)匀速拉动木板时,细沙落在木板上形成怎样的曲线?这曲线符合什么规律?怎样验证曲线规律?
(3)实验中,可以不匀速拉动木板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物理、数学知识观察实验现象,学会以OO′表示时间轴,垂直于OO′的坐标x表示摆球在不同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获得沙摆做简谐运动时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巩固“简谐运动的图像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的实验学习成果。)
(四)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教学习得的内容。
师:这节课围绕弹簧振子的运动展开,我们做了哪些实验,用了什么方法?
生:围绕弹簧振子的运动图像、弹簧振子运动图像的规律展开实验,应用了频闪照相描点法、描图记录法等。
师:你有哪些感悟?
生:遇到复杂物理问题时,可基于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比、迁移,找到问题探究的切入点。物理实验要讲究大胆猜想、小心求证,需综合应用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进行实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驱动学生回顾课上所学内容,一方面巩固学生关于简谐运动概念、实验教学内容的学习基础,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实验学习感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和熟悉物理实验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
六、作业设计
(一)书面作业设计
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平衡位置即振子能静止的位置。
(2)简谐运动的运动轨迹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4)只能用频闪照相机捕捉简谐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
2.选择题。
(多选)下列关于理想弹簧振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随便选择弹簧、小球即可构成弹簧振子。
B.弹簧的弹性限度决定了弹簧振子中小球的振动范围。
C.弹簧振子中,不能忽略空气阻力。
D.弹簧振子中,小球一旦振动起来就不会停止。
3.分析题: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否为简谐运动?与匀速运动相比,简谐运动的速度有什么不同特点?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相关实验原理、操作教学内容的印象。)
(二)实验作业设计
用玻璃珠、弹簧等生活中常见的工具组装弹簧振子,用手机代替频闪照相机记录振子运动轨迹,绘制振子的时间—位移图像。
(设计意图:驱动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锻炼学生实验装置安装、实验操作、观察及图像捕捉能力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水平。)
七、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二高级中学)
编辑:常超波
作者简介:王升(1981—),男,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