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是一篇独具风格的先秦散文,这篇文章朴实浑厚,句式整齐,全篇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阐明深刻的道理。这篇佳作也开了我国教育史上个人著述的先河,全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学习对于个人的意义,第二部分则着重介绍学习知识的方法。作者告诫学习者:只有遵循正确的方法,才能学有所成。文章字字珠玑,系统阐述了作者的思想,劝诫人们学习应该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在不断积累中丰富自己的学识,在一次又一次的进步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论述的学习观点,知道学习知识是一个积累、坚持不懈的过程。
2.理解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
3.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4.梳理字词,用自己的话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荀子论述的学习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学会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朗读下面的作品吧!
教师借助PPT出示《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这首作品你们熟悉吗?它主要说的是什么呢?
生:我们在小学时学过《长歌行》,作品主要讲的是我们要珍惜少年时光,好好读书,千万不要等到年纪很大了,体力和心态都不如从前了才想到学习,否则只能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悲伤中。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和学习相关的名言或故事呢?
学生根据在预习中搜集到的信息回答。
师:学习知识能让人明理,让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知识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代,你们要抓住机会认真读书,这样才不会荒废人生。
师:知识对于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做才能让所学的知识更扎实呢?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在《劝学》中,作者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说明。今天我们就跟着荀子一起看看,知识基础扎实的人都是怎样做的吧!
教师板书:劝学。
(设计意图:恰到好处的导入方式能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复习旧知识,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条理性。)
(二)小组讨论,分享知识
师:疏通字词是学习古文的基本要求,你们在预习中都掌握了哪些内容?快来分享给你的同学吧!
学生相互分享词类活用知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形容词作名词用,翻译为“善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翻译为“游泳、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与“下”分别是名词作状语用,分别翻译成“向上”和“向下”)
学生相互分享文章中一些词语的古今异义。
博学:在古代指广博地学习,从各个方面涉猎知识,现在的意思为学识或知识渊博。
假:在古代指凭借,现在的意思为虚假的、不实的,与“真”相对。
爪牙:古意为爪子和牙齿,今天主要是指坏人的帮凶。
跪:古代指腿脚,现在的意思是跪下,是一种动作。
金:古代指用金属做成的刀剑,现在主要指黄金或黄金一类的物品。
学生分享文中的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倒装句:
1.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学生认真聆听同伴的分享并认真记录重要的内容。
教师借助PPT出示知识点,其中包括字音、字意、词类活用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再次对基础部分进行梳理。
师总结:疏通字音、词语、句式后,我们再来学习这篇文言文就简单多了。
(设计意图:疏通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子,是学好古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前期做好铺垫学生才能完成文言文翻译,继而了解整篇文章表达的意思和作者流露的情感。另外,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学习,也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分析文本
师:接下来你们需要与同桌互读课文,记住要读准字音,读得抑扬顿挫。在同桌朗读完毕之后,你们要及时帮助其纠正错误。
同桌之间相互分配朗读任务,有的选择轮流读段落,有的选择两人齐读课文,有的选择轮流通篇朗读。
师:从刚才大家朗朗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学习的热情,相信你们也很喜欢这篇文章。你们在朗读后有没有发现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生:我觉得“学不可以已”是中心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后天的学习上,无论是否学有所长,都不应该放弃努力,而是应该继续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有一番成就。
师补充:是的,这句话统领了全文,作者在文中详细介绍了“学习是一个坚持的过程”的道理,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通用,希望你们也能在学习道路上持之以恒。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劝学》的中心论点,接下来请你们认真思考,本文的第1自然段与其他几个段落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几个段落的论点是什么?你们可以结合问题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
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理顺思路,提出自己的疑问、观点,并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生:我们已经知道了文章中某些字词的意思,所以可以先翻译文本,弄清楚每一段表达的意思,这样就能根据字面意思去分析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认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知、深刻体会,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学生认真读的基础上,教师顺势抛出问题,可为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四)合作学习,走入文本
生1:我借助书本和老师提供的注释,对第2自然段的内容进行了翻译,我认为这一段主要是在论述学习的重要作用。
生2: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意思差不多。
生3:第4自然段告诫学习者们,要使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才能成为有学识的人。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看来都在认真学习这篇课文,那么这几个段落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呢?它们与第1自然段的关系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希望通过阅读找到每一个段落的中心论点。
生1: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应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是用比喻的方法说明,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学生也能在将来的某一天超越他的老师。
生2: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句话说明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很重要。
生3:我们觉得第4自然段的中心论点应该是这一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句话中包含了作者的三层意思。第一,学习贵在积累;第二,要学到知识必须持之以恒;第三,学习必须专心,三心二意、偷懒耍滑是不会有成就的。
生4:我综合了你们的意思,所以我认为第1自然段是总说,其他几段分别论述,这篇文章的结构应该是总—分。
(设计意图:在交流探讨中进行合作学习,既能让学生之间共同进步,提高古文学习效率,又能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热情。)
(五)各抒己见,分析特色
师:《劝学》是一篇给千万学子提出学习建议的先秦散文,别的文章几乎都是运用华丽的辞藻说事说理,而《劝学》却用朴素的语言阐述客观事实,全文都体现出了“劝”的含义。你们能再说一说这篇文章还有哪些特点吗?
学生再次回看课文,分析全文的写作特点,再把自己的感想批注在课本的空白处。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各抒己见,教师巡视全班,相机为有疑惑的学生提供帮助。
生1:本篇文章中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阐明道理,使用比喻能让抽象的道理变得简单、易懂,同时也能体现出作者的写作能力。
生2:除了大量的比喻句是文章的特色之外,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也很灵活。在文章的开头,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各个段落分别进行论证。
生3:有时候作者在论证中先正后反,有时候又先反后正,这样的辩证方法比较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理解。
师总结:希望你们今后在写作时,也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支持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仅能深化他们的思维过程,还能锻炼他们的文本概括与总结能力。)
(六)课堂小结,知识迁移
师:这篇《劝学》是荀子的重要代表作,文章主要劝诫人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知识,这样才能成为有学识的人。文章旁征博引、将道理娓娓道来。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吗?
学生回答。
师:希望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努力提升自己的阅读量。
(设计意图: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进行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节奏,合理安排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同时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总结
《劝学》是一篇给学习者提出意见与建议的文章,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阐述的道理,我主动创造了宽松、舒适的自学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观点、相互交流。由于主动权得到了尊重,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积极发言,在思考和讨论中走入文本、解读文本,在潜移默化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第二中学)
编辑:张俐丽
作者简介:安克忠(1978—),男,甘肃永登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