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新治旧 共护青山

2024-06-30 17:06张中强
资源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整治矿山生态

张中强

时下,走进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鸿昌街道下期城村,站在半架山山顶远眺,坡坡岭岭上、沟沟坎坎里,排列整齐的果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曾经破损不堪、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蝶变为草木葱茏、满山叠翠的绿色矿山,得益于河南省实施的矿山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

为坚决打击矿山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守护好河南省的绿水青山,2023年6月,河南省部署启动矿山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一年来,河南省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坚持“控新治旧”,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多部门协同,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健全了长效监管机制,完成有主矿山整改198个,治理黄河流域矿山29402亩,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健全长效机制   从严从紧整治

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开展暗访检查……专项整治启动后,按照职责分工,河南省各级、各部门精心谋划、迅速行动,扎实有序推进。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通过现场调研、召开会议等方式,了解进展、解决问题,加压推进。省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基础上,坚持“一周一调度、两周一暗访”,定期督促指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时制订方案,明确分工,细化措施,加强监督指导。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分别印发矿山环境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问题整治行动方案,启动三大专项行动。同时,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省各地均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扎实有序推进整治整改,形成上下协同、从严从紧整治态势。

作为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自然资源厅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印发《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明确20项任务,细化62项举措,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矿山监管职责不清等问题,制定《关于深化矿政管理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监管工作的通知》,细化省、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管责任清单,建立完善的全链条日常闭环监管机制,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同时,制定《关于严格矿产资源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明确职责,压实责任,从严开展矿产资源执法。

为全面掌握问题底数,河南省以黄河流域为重点,对全省1268个有主矿山开展逐矿山、逐图斑摸排,建立问题台账,按照“一矿一策”要求,制订整改方案,分类明确整改措施。省级研发运用监测监管系统,实时监测督促各地整治整改。

“整改有主矿山问题198个,完成审计发现的黄河流域矿山修复问题治理29402亩,查处新增违法开采案件213起,严的态势加快形成。”说起专项整治,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专项整治工作已进入集中攻坚、深化提升的关键阶段,要持续强化‘控新治旧,采取有力措施整治问题、补齐短板漏洞,努力以扎实工作成效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河南。”5月22日,在全省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省政府有关领导提出要求。

严格监督管理   着力从严控新

为坚决遏制新增问题,河南省采取强化源头防控、加强过程严管、严格执法查处等“长牙齿”的硬措施,坚持从严控新,严防问题前清后增。

在强化源头防控方面,加强规划管控,不得违反规划设置矿业权,禁止在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及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新设露天矿山;规范矿权出让,严格出让项目生态审查,在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生态环境管理标准,新设露天矿山必须符合生态管控要求;同时,按照生态修复要求,加强矿权审批管理。

在加强过程严管方面,强化常态监管,按照“日常巡查、每月检查、每季度研判”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及各类举报线索核实,不断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秩序;严格执法监督,建立“人防+技防”全覆盖监管体系,完善“天眼”监管系统,综合运用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拍、电子设备监控等科技手段,实现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加强全方位监管,围绕重点环节,开展联合监管,督促矿山企业及时把问题整改到位、把风险隐患消除到位;提升执法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打造一支政治能力过硬、政策水平过硬、业务素质过硬、廉政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

在严格执法查处方面,落实严的要求,严肃查处违法案件,涉嫌犯罪的,第一时间移交公安和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坚决遏制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在健全监管制度机制方面,健全制度标准体系,全面梳理分析,尽快建立和完善矿产“探、采、选、修、管”全流程的科学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完善督察机制,综合采取多种督查手段,强化省级督察,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审计等部门协同,督促各级政

府、各有关部门落实矿山管理工作责任;深化联合监管机制,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及时通报矿山违法违规问题查处情况,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聚焦重点问题   坚持科学治旧

在严控新增基础上,河南省坚持科学治旧,明确分类整治生产矿山问题、有序治理历史遗留矿山、持续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等工作目标要求,加快推进矿山环境修复治理。

在分类整治生产矿山问题方面,紧盯未完成整改的问题,对照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生产“五本”台账,“一矿一策”、分类推进整治整改;对有主矿山开展持续排查,紧盯重点区域、重点类型,明确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确保问题排查彻底、整改落到实处。

在有序治理历史遗留矿山方面,对“十四五”期间尚未修复的历史遗留矿山,创新修复理念和思路,严格落实治理责任和修复要求,运用好国家和省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探索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分类有序实施修复治理,确保高质量完成治理任务。

在持续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分区域、分矿种、分规模制定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建立绿色矿山建设台账,探索绿色矿山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生产矿山逐步建成绿色矿山,新建矿山全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同时,加强绿色矿山名录动态管理,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开展年度核查,确保建设质量。

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方面,深入谋划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加快推进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历史遗留矿山示范工程项目,加强质量管控,确保按期完成工程任务。

“矿山环境违法违规问题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将切实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履职尽责,强力推进,高质量交好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答卷,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作出应有贡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表示。

济源示范区:实施系统修复   守护秀美山川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9000亩,全域范围内露天矿山治理恢复率达到92%以上,位居全省前列。济源示范区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试点工程,下冶煤铝土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入选全国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高位统筹

高度重视。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把矿山环境整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示范区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工作,将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列入示范区十大重点工程,明确市级领导分包联系推动。

专班推进。成立以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为常务副组长,自然资源、财政、公安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涉矿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实施方案,组织召开政策研判、案情分析等专题会议20余次。

建立机制。坚持治理项目不分年度同步实施,严格督查台账管理,实行精准挂图作战,坚持周汇总、月分析、季调度,建立“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坚持系统修复

科学规划。把做好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作为实施矿山修复保护工程的“先手棋”,按照突出安全功能和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原则,编制整体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高标准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论证实施路径,利用无人机航拍等手段,采集地形地貌勘探数据,实现三维实景建模,确保工程修复不破坏原有生态。

精心实施。申请财政资金6.8亿元,融合土地整理、矿山修复、国土绿化等多种生态保护修复手段,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修复废弃矿山26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96平方公里,全域造林6.37万亩,整治河道34.3公里,河流全部达到三类以上优良水质,形成“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修复、一体管护”的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济源模式”。

强化管护。明确项目后期管护人员,与田长制、山长制、河长制、林长制结合,定期开展巡查,做好项目管护和各生态要素动态监测,确保项目长期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坚持严格监管

责任实。注重压实矿山企业生态修复主体责任和属地政府责任,全面查清全域13个有主矿山开采修复现状,建立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生产“五本”台账。

监控强。利用“天眼”监管系统,加强视频监控力度,在露天矿山区域建立电子围栏监管系统,拟开采企业在开工前必须加装视频监控设备,发挥“一网两长”制度优势,建立“人防+技防”全覆盖监管体系。

执法严。将矿山修复治理工作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省委巡视发现问题整改等工作充分结合,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破坏、谁修复”原则,对拒不履行恢复治理义务、超层越界开采、非法开采等行为实行“零容忍”,累计执行各类罚没收入2200余万元,纪委监委处置各类问题线索 28件,立案15人,公安机关刑事立案5起,采取强制措施12人。

下一步,济源示范区将把生态修复与产业导入相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效益,努力把生态修复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打造生态保护修复“济源经验”。

三门峡市:协同联动监管   全域修复矿山生态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三门峡市是一座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力支撑,但长期的粗放式开采也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对此,三门峡市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坚定意志,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坚持“控新治旧”总要求,剑指“全面清零”总目标,先后实施矿山综合整治“清源”“秋风”等专项行动,修复治理矿山12.45万亩,全市矿山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全力以赴抓整改

全域修复矿山生态

坚持高位推动,一抓到底。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问题整改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深入现场、定期调度,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一对一约谈相关企业负责人,压实企业生态修复主体责任。主管副市长坚持召开周例会,对涉矿问题逐一研判、重点攻坚。县(市、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县直单位驻点包矿,干部职工连续数月吃住在矿山一线,全力以赴抓整改。近一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10亿元、人力10万余人次、机械6万余台次,修复治理面积3.43万亩。

专家全程指导,科学实施。实行“领导+专家+专班+专业”工作机制,聘请中国工程院、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的院士、教授,组织60余名自然资源、环保等领域的专家驻点指导,全程参与修复方案制定、审查、实施、验收和后续提升。针对高陡边坡地质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剃头+束腰+垫脚”治理方式,坚持高标准做好

“清渣、填坑、复绿”等工作,优选易成活树种、草种,实施飞播种植、精准灌溉,重塑矿区地形,让废弃矿山重现绿水青山。

注重一体施治,全域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44万余亩,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200万吨。围绕“两大库区、三千沟壑”实施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灵动画卷。

铁腕整治压责任

有力震慑违法犯罪

强化行刑衔接、行纪衔接,开展全域案件排查,持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责任,形成执纪执法高压态势。

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矿产资源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深挖彻查矿山乱象背后的“关系网”“利益链”,从严惩治公职人员收受贿赂、包庇纵容涉矿犯罪等违纪违法问题。一年来,立案查处案件52起,对23名公职人员采取留置措施。

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涉矿涉生态环境犯罪专项行动,抽调100余名骨干力量,组成12个案侦组,精简优化前置程序,快速立案侦查,全力侦办犯罪案件20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8人,移送起诉267人。

协同联动强监管

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全域摸排,掌握底数。推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联动,对182个矿权、39个生产矿山进行大排查、大整治,对排查出的73个问题逐个整改。目前,已全部销号清零。

严格执法,规范生产。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生产“五本”台账,推动存量问题整改销号、解决到位。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管机制,下发督办函、限期治理整改通知书等45份,立案处罚159起,罚款900余万元。

强化管理,织密网络。突出“人防+技防”,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山长制”优势,全面压实乡(镇)、村、组职责;积极推进智慧矿山监管系统建设,完善露天矿山视频监测系统,实现全天候实时动态监测,确保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发现在当时、消化在萌芽。

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制定颁布《三门峡市山体保护条例》,出台《三门峡市山长制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山体保护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三门峡市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导则》《矿山生态修复树种草种推荐名录》,并通过建立“山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为矿山“持续绿、长久绿”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如今,三门峡市空气优良天数连年增长,主要环境指标排名全省前列,域内18条黄河一级支流全部达到二类水质,实现“清水入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获得全域“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小秦岭修复治理经验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2023年,到三门峡市越冬的白天鹅达到1.6万余只,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鹤壁市淇滨区:坚持规划引领   打造示范工程

鹤壁市淇滨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鹤壁市淇滨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绿色转型,纵深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示范工程,“美丽淇滨”建设成效显著。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试点工程,黑山头玄武岩矿矿山环境生态治理项目入选全国首批15个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

规划引领 “一张图”整治推进

全面起底。对标全省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聘请专家团队开展专项调查,全面摸清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清单台账,明确重点整治和修复方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规划先行。抢抓鹤壁市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率先编制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机遇,高质量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规划,制定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从实从细实施保护修复。

高位推动。成立生态保护修复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副区长牵头负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形成上下“一盘棋”推进格局。健全联席会议、督导调度等工作机制,一项目一方案,抓重点、破难点,精准施策,全力保障生态修复力度和治理成效。

标本兼治 “一体化”保护修复

全域整合。探索政府收购、企业退出等矿山资源整合新模式,整合全区20家露天矿山,形成两家年生产500万吨的大型绿色矿区,矿山数量减少90%,行业得到高效整治。

系统治理。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耕则耕、宜林则林,逐环节把控项目修复实施、整形治理、复绿养护等工作。全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工程高质量通过省级验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高标准系统推进,生态质量大幅提升。

创新模式。探索“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旅游”治理模式,利用中央资金,对黑山头玄武岩矿进行修复治理,昔日裸露废弃矿山变身良田林地、景区花海,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打造成火山玄武岩地质科普基地,保护了火山地质遗址,修复了生态景观,形成了集科普教育宣传、地质遗迹保护、文化生态旅游的矿山治理修复“淇滨样板”。

常态长效 “一网式”监管治理

常态监管。一方面,采取“领导+专班+专家+属地”机制,常态开展日常巡查、执法监管。另一方面,推动卫星互联产业与矿山治理深度融合,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全国首个“1+1+N”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运用“遥感监测+实地核查”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矿山整治和耕地保护等工作的全天候、全覆盖监管监测。

严格执法。成立联合执法专班,自然资源、公安、环保等部门常态巡查、联合惩戒,严厉打击各类盗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累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6起,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起。

督导考核。实行周报告、月会商、季督导、年考核机制,把工作结果与年终考评、绩效奖励、评先树优挂钩,定期开展督导督查,层层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持续巩固工作成效。

下一步,淇滨区将积极研究政策,健全责任体系,用足用好上级资金,高质高效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努力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新路径,为筑牢中部地区绿色生态屏障贡献淇滨实践。

安阳市殷都区:聚焦“四个着力”  扎实开展专项整治

安阳市殷都区人民政府

殷都区位于安阳市西北部,辖区面积682平方公里,其中,涉矿面积140平方公里。近年来,安阳市殷都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按照上级部署,大力开展矿山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环境生态化、开采科学化、利用高效化、管理规范化、发展和谐化的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大手笔整合   着力破解

矿山无序开采历史性问题

作为安阳市石灰岩资源基地、生产大区,长期以来,西部矿山开采中存在“小、散、乱”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矿产资源的依法监管和矿山环境的综合整治。殷都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努力在提高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对43家石料企业进行整顿重组,重新规划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矿区3个。目前,已成功完成出让2家,剩余1家正在有序推进,实现矿山开发、监管秩序全面重塑,为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元化治理   着力构建

权责分明的法治化治理体系

围绕矿山治理难点,殷都区建立了权责统一的治理体系,促进治理工作顺利推进。

坚持“谁使用、谁治理”。督促有证矿山企业严格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1家、省级6家。

坚持“谁破坏、谁治理”。严厉打击私挖乱采、破坏山体等违法行为,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追根溯源,不仅行政处罚到位,而且还要修复到位。对已处罚的20余处私挖盗采,责成当事人限期修复,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私挖盗采现象发生。

坚持“谁受益、谁治理”。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矿山生态治理机制,有效破解资金问题。目前,已与数家企业、金融机构达成初步意向。

落实政府兜底治理。对排查出的19处“三区两线”周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开展统一规划设计,成功申报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完成治理8702.4亩。

系统性修复   着力打造

矿山生态修复“殷都模式”

突出重点,优先解决上级督察发现的矿山生态破坏问题。及时对九华山-王家窑矿区开展系统性修复,采取挡墙蓄坡覆土绿化、鱼鳞坑覆土绿化和挂网喷播绿化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修复。目前,九华山-王家窑矿区已投入生态修复资金7亿元,修复面积10平方公里,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提供范例和参考,成功申报国家矿山生态修复典型,创造矿山生态修复的“殷都模式”。

化解难点,全面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修复。细致开展图斑核查,把历史遗留的603个图斑纳入全市太行山东麓红旗渠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涉及治理面积8977.95亩,申报中央专项资金约1.37亿元。

全方位管理   着力营造

平安和谐的矿山环境

注重宣传。把作好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工作常态化开展矿产资源保护宣传活动,对重点涉矿区域群众、钩机师傅、石料企业,发放警示教育“一封信”1万余封。

常态巡查。认真落实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坚持“人防+技防”结合,在涉矿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161处,对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

严格执法。组织公安、交通、林业、水利、矿管等部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数法并处”监管合力。近3年来,共查处各类矿山环境违法违规案件63起,罚没款项236万元,移交刑事立案21起,采取强制措施47人,公诉36人,达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震慑一片的良好效果。

强化涉矿项目管理。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事前严格涉矿项目备案并留存影像,事中开展常态巡查和全天候监控,事后测量地形核对数据,实现项目管理全覆盖。

下一步,安阳市殷都区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谋划,精心部署,高标准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大力度推进矿山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倒排工期,确保矿山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在殷都区全面落地见效,在全省矿山环境整治提升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博爱县:健全制度机制   推进长效常治

博爱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博爱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多元投入、精准施策,种植苗木80万株,完成矿山环境整治33195亩,把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改造成了鸟语花香的“花果山”。

高位推动强化统筹

把机制建起来

领导重视。把矿山生态整治作为县长工程,建立书记督导、县长主抓、定期研判、台账管理工作机制,先后督导调研18次、现场联席办公31次、解决难题87个,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工作格局。

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地理区位、项目资金、工程措施等因素,科学编制矿山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采摘,努力建设“山水相依、绿树掩映、果树飘香”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确保工程治理效果。

精心组织。积极申报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入围国家第三批试点,多方筹措资金5000万元,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施策,建立推进台账、问题台账、督导台账,统筹协调,细化分工,倒排工期,推进工作高效落实。

靠前发力量身定制

把产业引进来

广泛征集民意。组织专家深入调研,结合矿山整治项目区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乡村产业振兴融入项目建设。

坚持因地施策。引导干部群众算清“生态账”、念好“山字经”、唱响“致富曲”,在8个矿山环境整治项目区种植果树8万株、侧柏等绿化树木70余万株,为乡村旅游采摘基地建设奠定基础。

深入总结推广。将“集体充分参

与,村民共同受益”模式运用到违法土地整改、图斑整治、乡村旅游发展等领域,实施项目12个,不仅整治了矿山,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增强了旅游城市生态竞争力。今年一季度,全

县接待游客328.9万人次,增长260%;旅游综合收入5317万元,增长685%。西张赶村把土地违法整治和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成为“网红村”。

坚持共建共享理念

让群众融进来

群众自发参与。在建设过程中,矿山治理区内的12个村党支部、上万名党员群众自发上山出义务工,积极投身项目建设,先后覆土15万立方米。

扶贫济困。果树种植后,村集体设置果树修整等就业岗位,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余人开展后期管护,增加了群众收入,增强了集体意识。

精准施策。坚持“三分建、七分管”,将矿山整治与乡村旅游结合,积极发展林果深加工产业,谋划建设“采山上果、住石头洞、吃大锅菜”微旅游区域,促进项目效益持续提升。经过几年的发展,集种植、采摘、贮存、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50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提高1000元。如今的半架山已成为博爱县及周边的网红打卡地。

进入新发展阶段,博爱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2023年,开展新一轮矿山专项整治,按照“一点一策”要求,为每个废弃矿山制订修复方案。目前,已累计完成图斑治理37个、面积930亩,实现时间与任务同步;对持证矿山建立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生产“五本”台账,确保工作成效。

下一步,博爱县将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多部门协同、多元化投入、高标准治理,持续加强统筹调度、强化资金保障,确保高标准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猜你喜欢
整治矿山生态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生态养生”娱晚年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专项整治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