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程燕芳
一、回顾单元,看清目标与要求
1.看清“单元目标”
师:一起读本单元的习作目标。
生:(齐)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聚焦关键词,明确内容与要求
(1)关键词1:“特点”。
师:同学们,这次我们写“形形色色的人”,有什么要求呢?一起来看课本。请大家关注课本提出的习作要求,有一个很关键的词“特点”。谁来说说什么是特点?
生1:特点就是特长、特征。
生2: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师:“特点”的定义很明确,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同时要特别注意,“特点”指事物内在、外在的独特的地方。而“特征”则侧重指事物外表或形式上独特的象征或标志,二者是不一样的。我们这次写的是什么?
生:人物的特点。
(2)关键词2:“具体”。
师:大家再看第二个关键词“具
体”,你认为具体是指什么呢?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具体呢?
生1:具体就是写得很清楚,很详细,别人一看就明白了。
生2:具体就是从多个方面写,很全面。
师:具体,指的是“不抽象,不笼统,细节很明确”。换句话说正好就是具体的三个标准。(出示)
真实可感、步骤清晰、细致周到
(评析:习作教学,审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明确目标后,快速引导学生清楚审题,何老师精准地抓住要求中的两个关键词进行解读,“特点”是习作内容,“具体”是习作要求。教师通过解释“具体”并简要描述,帮助学生明确要义,避免后期写作偏离方向。从何老师帮助学生区分“特点”与“特征”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他对学情的预判是非常准确的。)
二、巧借范例,分步落实
1.第一步:拟题有讲究,开篇有诀窍
师:写形形色色的人,写什么人,就要有讲究。你觉得,写谁比较合适?
生1:写我熟悉的人,比如我的老师、同学。
生2:我觉得要选择一个很亲近的人,比如家人、朋友。
师:请大家各自确定好一个要写的人。选好人之后,就要拟定题目,这里有个诀窍,我们可以向课文学习。请回顾本单元经典课文《刷子李》,善于粉刷的人叫“刷子李”,那善于雕刻的人呢?
生:雕刻王、雕刻李、雕刻刘……
师:善于炒菜的呢?
生:炒菜王、炒菜程、炒菜黄……
师:真不错,我们从单元经典课文中尝试模仿写。阅读下面这个片段,你觉得作者是怎么写好开篇的?(出示《刷子李》开篇文字及写作方法)
生:(读)开篇就亮出特点——专干粉刷,而且技艺特别高超。
师:非常好,大家根据各自选定的人,以“特点+人”的方式拟题,并写出开篇一段话,亮出最突出的特点。
(生写作)
师: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生:我的题目是《爱看书的弟弟》。提到弟弟,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小身影看书的情景。弟弟会背100多首古诗,爱看各种绘本。他一坐下来,可以一动不动看上大半天,对五岁的小朋友来说,这多么令人惊叹啊!
师:不错。题目能体现人物特点,开篇也集中亮出了特点。
2.第二步:多方选取事例,突出特点
师:“具体”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真实可感,要写出一些和特点相匹配的典型事例,证明人物有这个特点。例如绘本《我家是动物园》中,祥泰介绍自己的特点像“猴子”时,一口气就列举了三样。(出示)
嗨,大家好,我是祥泰,其实......我是小猴子。我最爱吃香蕉,爬树很拿手,还很会模仿。
师:先借助比喻,总体写出特点,再用三个事例,集中写出像猴子的特点。这个写法,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就觉得人物的特点很突出。我们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出示)
要求:加写一段,至少列举三件事,集中表现特点。
(生写作)
师:我们来分享一下。
生:我的妹妹3个月大了,非常爱哭。早上一醒就哭,不小心碰她一下会哭,看不到妈妈还是会哭……一个小小的人怎么这么爱哭呢?
师:大家说说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他抓住妹妹爱哭的特点,举了三个事例,让人印象深刻。
3.第三步:筛选典型事例,按步骤表达
师:列举一系列事例后,我们还要筛选出一个进行具体描写。看看本单元经典名篇《两茎灯草》中的这段描写,出场人物非常多,但步骤非常清晰,你发现了吗?(出示)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生1:先后有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四个人,一人说一句。
生2:我发现都是先写这四个人说了什么,再写严监生的表现,这样一个接一个写。
师:对,作者吴敬梓写得特别有次序,步骤特别清楚。我们来学习有条理地写具体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列举的事件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件事,按步骤来写事情的发展,要特别注意主角在事件中的表现,突出其特点。
(生写作)
师:我们来分享一下写作结果,大家注意听,让我们听一遍就记住人物特点的,就是最为优秀的片段。
生1:我妹妹看书的时候,专注得可以半天不说话。其实她是个非常爱发火的“火药桶”。一次不小心碰掉了她的书,她站起来大吼道:“你走路不长眼睛呀,把我的书都弄掉了,坏哥哥!”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住了,来不及反驳就被妹妹使劲一推,摔倒在地上。妈妈跑过来问:“怎么回事?”“我在看书,哥哥就故意把我的书弄掉。”我明明是不小心,怎么就成了故意了?看着妹妹生气的样子,我懒得解释,只好捡起书还给她。她还理直气壮地“哼”我一下。算了算了,谁让我就只有这一个妹妹呢。
生2:我爸爸是个超级篮球迷,每周都要约朋友打球。有一回台风来了,妈妈让爸爸不要出去了,可是爸爸说:“没事,我们在室内篮球馆。”妈妈拦不住也就随他去了。刚过了一个小时爸爸就回来了,我们都很奇怪,平时打球没有三小时那是不可能结束的。只见他一手扶着墙壁一手撑着腰走路,故作轻松地说:“我刚学了一种新式舞步,复习复习。”妈妈看他腰都直不起来了,就知道肯定又受伤了,嘴上虽然唠叨但还是帮他上了药。
(其余学生分享略)
师:听完几位同学的分享,谁的片段让你印象深刻呢?
生1:第一位同学的让我印象比较深,这一段出现了三个人物,妹妹,“我”和妈妈,三个人写得非常有次序;事件很典型,妹妹的一系列表现,从责怪到推倒哥哥,最后还生气地“哼”,仿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妹妹,也是这样可爱。
生2:我对《篮球迷爸爸》印象深刻。爸爸打球受了伤,回来后怕妈妈批评,一手扶着墙壁一手撑着腰走路,说是学了一种新式舞步,这里的动作描写太搞笑了。从侧面体现出爸爸为了打球可以不顾一切。
4.第四步:聚焦事例片段,细致描写
师:写具体是个技术活儿,只做到步骤清晰还不够,还要有方法才能让整个描述具体起来。大家继续从课文中学习,阅读《刷子李》片段。(出示)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生1:有动作描写、声音描写还有色彩描写,非常具体。
生2:同时还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效果,这是对事件的结果进行了交代。
生3:作者还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刷过的墙面比作雪白的屏障,很生动,更能说明刷子李的技术高超。
师:请各位在已写的事件上增补。突出写主角的动作以及各种表现,同时注意写出过程中可观察的声音、色彩、变化等。看谁修改后的片段更具体、细致。
(生增补细节)
(评析:习作针对人物特点的描写,提出“具体”的要求。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实在“如何写具体”上。这是学生习作的能力生长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化解难点,本环节教学中,何老师从单元课文中引导学生获得写“具体”的方法,并在片段写作中运用。让学生在经历具体写作任务时,有参考,有依据。)
三、回扣单元,再次落实
1.回顾“交流平台”,追写片段
师:“交流平台”为我们梳理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一起来看,哪些方法我们刚才已经用了,哪些还没有用呢?
生1:“选用典型事例写人” 和“用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我们都用了。
生2:“从周围人的反应表现人物特点”没有用。在《刷子李》中,借曹小三来写刷子李,就是从周围人的反应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师:最后一个习作要求是,请各自增补或者另起一段,通过其他人来写主角,突出其特点。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写进去,选材的优势,这时就用上了。
(生增补段落)
2.现场仿真评点,加深理解
师:最后一次的当堂点评,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有请作者李向东出场。你写的是谁?
生(李):写的是王利明。
师:有请主角王利明出场。全体同学都是评委,一边看着小王同学,一边听着作文,感觉写得像,就说明写作很成功。
生(李):说起我们班的同学,真是性格各异,最让我佩服的还是幽默大王王利明。他看上去大大咧咧的,但是你可千万别被他的外表迷惑了,他可古灵精怪着呢。他最爱讲笑话和脑筋急转弯,自己不笑,可把我们都笑岔了气。大家都说,心情不好就找王利明,专治各种不愉快。这一点连老师都知道。有一次,我们在接力赛上输了,同学们都闷闷不乐的。这时,王利明往讲台上一站,大声说道:“来来来,我来给大家变个魔术。”接着冲大家做一个鬼脸,大家难过的心情马上得到了缓解。李小萌刚刚还埋着头,挂着泪,一听王利明要变魔术就来了兴致。只见王利明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硬币:“看清楚了,我只要吹一口气,它立马消失。”“你这个魔术我们都会,换一个吧。”“就是,你上次也变了这个。”同学们七嘴八舌,短短几分钟就让整个教室热闹起来,大家脸上堆满了笑容。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她摸着王利明的头说:“我正想着怎么给大家鼓气呢,没想到,咱们班的开心果已经把大家治愈了,你们都是好孩子。”
师:哪位评委来点评?
生:他选用了事例进行描写,
写得很像,但是人物的语言有点不符合。王利明平时不说完整话,总是说半句,如果修改一下会更好。
师:小王,你平时说话是这样吗?
生(王):有时候是,我觉得卖个关子才好玩。
师:得到本人亲自认证,是个好建议。小李,那你一会儿再修改下。
生(李):好的。
师:其他评委还有要发言的吗?
生1:他在文章中加入了老师
的赞扬,我觉得非常好,因为老师的评价很有说服力。
生2:不仅写了老师的评价,还写了李小萌等同学的反应,这是从周围多个对象进行侧面描写。
师:今天,我们尝试从单元课文中学习,逐步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希望今天学习的内容,在以后的习作中可以用得上——写得越具体,特点越鲜明。
(评析: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教学时就要注重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资源进行统整与借鉴。另外,本环节在延续上几个环节的评价中再次进行仿真评价,充分调动了写者、被写者、读者三方的互动交流,教师为学习而评估,对促进学习非常有利。)
教学评析
习作单元的教学怎样设计,才能更好地挖掘教材资源,实现写读统整;课堂上又怎样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何老师的课堂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一、挖掘教材写作点,实现写读统整
习作单元课文、例文和最后要完成的习作是“强关联”,何老师立足单元教学内容,注重从单元选文中提炼写人的基本方法,精心提取达成写读互促——阅读促进了习作,习作回应了阅读。这样的设计,既有效调动了单元中的教学资源,又减轻了学生的认知负担。同时,从读到写也完成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闭环。
二、拆分过程,轻重分明,全程伴写
这次习作的核心知识点就是写“具体”。如何写具体?何老师将这个大点分解成“真实可感、步骤清晰、细致周到”三个标准,并将这三个标准无形地渗透进拟题、开篇、选例到聚焦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全程写作中,将每个知识点逐步拆解,层次分明。过程中注重细节描写与侧面烘托,可谓轻重分明。即学即练,即练即评,即评即改,真正实现全程写作指导。
三、目标视角下教与学活动的设计
有些课设计的活动多,如果缺乏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更感兴趣的也许是活动形式而不是从活动中去学习。用心观察不难发现,这堂课教与学的活动是非常高效的,每一次的学习活动至少有这两个特点:一是目标的指向性非常强,教师每开展的一次学习,每推动的一个环节都在紧紧盯住目标展开。二是学生专注思考及交流运用。活动流程紧凑,教师的语言简洁利落,指令性强,课堂节奏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及形式上的纷呈。
(作者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乐平市第十小学)
责任编辑 吴丽萍
简 介
何 捷 首届“十大青年名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福建省教育厅认定的“福建省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