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营
正如诗句“依阶疑绿藓,傍渚若青苔”“溪山适兴且闲行,绿藓苍苔任点裳”所言,苔藓植物的主色调是绿色,但是我们总能见到一些苔藓呈现红色、紫色或褐色,或体现在茎和叶,或体现在孢蒴或蒴柄,要么天生如此,要么随季节或环境而变。为什么有些苔藓会天生或后天呈现红色呢?
神秘的花青素,植物变红的基础
苔藓变红,和红叶、红花有着相同的物质基础——花青素。
稻垣荣洋在《红叶为什么会变红》一文中提到:一方面,秋天低温,叶绿素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另一方面,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往外运输被阻断,便在叶内产生花青素。
花青素是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常分布于植物的茎、叶表皮细胞、花和果实细胞的液泡中。花青素的颜色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会随着细胞液的酸碱度改变颜色,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呈碱性则偏蓝,呈中性时则偏紫。
为了生存,而不是取悦人类
苔藓变红,并不是为了取悦人类,而是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
从物理学原理来讲,我们看到红色,是因为红光被反射。红光的热量是自然光中最高的,植物呈现红色则可减少热量,避免被太阳暴晒造成灼伤。从物质基础来讲,植物茎和叶中的花青素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细胞。
因此,在高海拔处的苔藓会呈红色,或变红色、红紫色,一些容易被光照射的苔藓和其蒴柄会呈红色或红紫色。
如小羽藓属的蒴柄推着孢蒴伸向空中,这时虽然幼嫩的绿色孢蒴还藏在蒴帽中,但是蒴柄已经变成了红色。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孢蒴急需光照开展光合作用,使自身逐渐成熟。而蒴柄则保持红色,启动保护机制,避免晒伤。
再如葫芦藓、双色真藓等的孢蒴,在生长期需要光合作用,因此呈现绿色;在成熟后不再需要大量光照,则变成红棕色,避免孢蒴中的孢子被过度灼晒。
当天气变冷时,植物会增加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细胞质溶液的凝固点(溶液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这样可以防止细胞液凝结形成小冰晶对叶片产生伤害,保障植物叶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有的苔藓会在秋季干旱和气温降低时变红,这时可溶性糖转变成花青素,会保护苔藓不受水分不足和严寒的伤害。
如南亚紫叶苔,在相对湿润的环境是绿色,在干旱、光照强的环境则呈红紫色。
再如钝鳞紫背苔,在野外强光照的情况下,也会呈紫红色;而在室内养护,全年都保持绿色。
花青素还具有抗菌活性和抗氧化的功能,可以抵抗病原菌的侵袭。匍匐生长的叶状体苔类腹面产生紫红色的鳞片,匍匐生长的东亚拟鳞叶藓呈红色,可抵抗土壤中的病原菌。
以粪为家的并齿藓,巧妙利用色彩
花朵因花青素呈现从红色到紫色的不同颜色,可以吸引昆虫前来帮忙传播花粉。和其他植物一样,苔藓植物也是固定在某处,不能像动物一样活动。但是,它们一生中有两次可以动起来的机会:一次是精子的运动,另一次则是孢子的运动。为了后一次可以动起来的机会,苔藓很巧妙地借助了色彩的帮助。
有研究表明,苍蝇喜欢黄色,蜜蜂喜欢蓝色和紫色。在自然界中,有一类苔藓——并齿藓,便是靠苍蝇来传播孢子,繁衍生息。
罗宾·沃尔·基默尔在《苔藓森林》中有一段诙谐的描述:“鹿一边在蔓越橘旁吃红色果实,一边排泄粪便。粪便中释放氨和丁酸的气味,飘散到空气中,向其他动物发出邀请信号。尽管甲虫和蜜蜂对这信号无动于衷,但是在整个沼泽地上四处漫游的苍蝇停了下来,因为它们的触角收到了邀请信号。于是,它们纷至沓来,聚集在新鲜的粪便上舔食正在结晶的含盐液体。”
而壶藓科便通过巧妙的进化,适应了这种情景。它们的孢蒴呈现和粪便相近的黑褐色,而蒴盖打开以后会露出黄色的、黏黏的孢子。这种又黄又黏的孢子正投其所好,吸引来来往往的苍蝇在孢蒴和动物粪便之间飞行和停驻,把孢子传播到更多粪便上安家。
另外,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4 种色素,它们分别呈现蓝绿色、黄绿色、橙色和黄色。我们看到不同的苔藓在绿的主基调上,有的偏蓝,有的偏黄,就和这些色素的含量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