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与汉语反义同词现象的对比研究

2024-06-28 10:52:39罗佳妮
今古文创 2024年24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韩语

【摘要】反义同词这一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多种语言中,韩语和汉语同样不例外。从事件域认知模型的视域出发,韩语与汉语的反义同词现象可分为四个小类:兼具始末之义、因果之义、施受之义、正反之义的反义同词。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韩语与汉语反义同词现象,深入剖析其各个类型,以期能为韩语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加精准地掌握这一独特的词汇现象,从而丰富其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反义同词;正反二义;事件域;韩语;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4-0133-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041

一、引言

反义同词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多种语言中的客观现象,在韩语和汉语中也时常出现。它指的是同一词汇在其词义系统中包含了两种相互对立或截然相反的意义,这种现象在一词多义中尤为独特,凸显了词汇意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汉语学界,反义同词现象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如王玉鼎(1993)从历史变迁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汉语中反义同词现象的起源、演变及消亡过程;师璐(2008)则从认知语言学的维度,探讨了英汉语中反义同词现象的认知机制;而张静(2014)在ECM理论框架下,运用事件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俄语中的反义同词现象进行了详尽的阐释。相比之下,韩国语学界的关注相对较少,仅有???(2010),???(2011),??(2015)等为数不多的学者进行了探索。???(2018)虽然从类型学的角度将英、汉等语言中的反义同词现象和韩语进行了对比,但并未单独进行韩语与汉语之间的对比。由此看来,对韩语与汉语的反义同词现象进行对比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本文中涉及的韩语与汉语单词的释义来源于韩国国立国语院《标准国语大词典》(1999)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反义同词的概念界定

目前,在韩语和汉语中,对于“反义同词”这一特殊现象,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称呼,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且被广泛接受的术语。在韩语方面的研究中,???(2011)为了明确阐述一个能指中共存着相互矛盾的所指的现象,称其为“???(矛盾词)”;??(2015)则将处于对立关系的同音异义词定义为“??? ???(矛盾性同音词)”;而???(2018)则采用了“?????(同缀对立词)”这一称呼。这种术语的“不一致”不仅出现在韩语中,还出现在汉语的研究中。汉语中对此现象使用的术语主要有:反义同词或同词反义、反训词、正反同词、一词两反义、词义极化等。①尽管韩语与汉语中对这一现象的称呼各异,但它们所描述的语言特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从不同层面审视反义同词现象,则可将其细分为“历时反义同词”与“共时反义同词”两大类别。鉴于历时反义同词在历史的演变中词义发生了变化,其相互对立的义项并不处于同一时间维度,本文将聚焦于共时反义同词的研究。举例来说,“??”在中世纪和近代韩国语中主要表示“值钱”的意思。然而,随着“???”一词作为“??(高价)”的含义出现,现代韩语中“??”的意义则转变为“??(低价)”。同样地,古代汉语中的“祝”包含“祝愿”和“诅咒”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义项,而到了现代汉语中,仅有“祝愿”这一义项得以保留。像“??”和“祝”这一类词,尽管具有两个相反的义项,但是在词义上发生了历时性的转移或者缩小,故被排除在外。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那些在同一时间维度上展现出相反意义的共时反义同词现象。

另外,本文所探讨的反义同词和反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2010)的观点,反语作为一种关键的共时机制,能够生成新的对立意义。以“???(干得好)”和“???(好看)”为例,这两个词的基本义是肯定,但在某些情境中,它们也可以被用来传达否定的意义。②并且???(2011)将“??(太)”也视为反义同词,理由是“??”在“??? ?? ?????(饭菜味道很好)”中传达了肯定的意义,在“?? ?? ??? ??? ?? ???(过于激烈的运动反而对身体有害)”中却传达了否定的意义。汉语中的“有意思”在词典中的释义为“有趣,耐人寻味”,然而如果是在两个人为琐事争执不休的场景中,一句“太有意思了”可能传达出的是对争吵场面的无聊和乏味之感。这些词义的变化都是源于上下文语境的差异,而非词汇本身所固有的对立意义。因此,尽管反语能够在特定语境下创造出对立的意义,但它并不等同于反义同词现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若某些词汇在长期使用中,其讽刺或对立的意义被广泛接受并收录进词典,那么这些词汇便可被视为反义同词。例如,汉语中的“好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便包含了褒贬两个义项:“脸上有光彩;体面”和“使人难堪叫做要人的好看”。

三、韩语与汉语反义同词的类型分析

对于反义同词现象,王寅(2007)提出可以通过“事件域认知模型(ECM)”来进行深入的认知解读。ECM的核心观点在于,人们习惯将“事件域”视作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并把这些认知成果以知识块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事件域主要由行为(Action)和事体(Being)两大核心要素构成。其中行为是由一系列具体的子行为(A1,A2...An)所构成,而事体则是由多个不同的个体(B1,B2...Bn)所组成。此外,无论是行为还是事体,它们都承载着大量显著的特征性和分类性信息。③而反义同词现象实质上就是行为过程或事体不同侧面的体现。它涵盖了一个事件或过程的起始与终结;事物发展的原因与结果;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和接受者;概念或事物中的正面和负面的属性等等。王寅(2007)将这些处于不同的相互矛盾关系中的反义同词分成了四种关系,即始末关系、因果关系、施受关系、美恶同辞。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探讨这四种类型的反义同词在韩语和汉语中的出现情况。

(一)兼具始末之义的反义同词

事体自身内在地包含了一种时间的流动,即“起始”与“终结”的交替与循环。起始作为事件的开端,其存在必然伴随着终结的到来,而终结的到来又预示着新一轮的起始。起始与终结之间,在互为支撑的同时又充满矛盾,它们共同构筑了事体在时间链条上的两个端点。由于二者的紧密联系,表示“起始”的词汇在特定的事件域内,也会被用来指代“终结”的概念。那些在同一认知范畴内,既能够表达行为或事体的开端,又能够描述其终结含义的具有双重义项的词汇,便是我们所说的兼具始末之义的反义同词。

韩语中的典型例子为“??”和“??”,“??”既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产生、出现”,例如“??? ??? ??(裙子起皱)”,又能表达事物的“消失、消退”,如“?? ??(污垢洗掉了)”;同样,“??”在“? ??? ??? ?? ??(这棵树长了很多枝杈)”中表示“出现、生长”的意思,而在“???? ??(收拾垃圾)”中则表达了“消灭、清理”的含义。虽然始末反义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颇为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尽管如此,现代汉语中仍有一些词汇涵盖了始末反义的特点,它们既可以表示通过外力或工具使物体附着于另一物上,也可以表示使其从另一物上脱落。④“附着”和“脱落”就代表的是一个行为动作的“始”与“末”。比如,“刷”既可以表示“用刷子清除”,又可以表示“涂抹”的动作;而“涂”则一方面表示“使油漆、颜色等附着在物体上”的起始动作,另一方面也蕴含着“抹去”的终结意味。“刮”既含有“把物体表面上的某些东西去掉或取下来”的意思,又含有“在物体表面上涂抹”的意思。

(二)兼具因果之义的反义同词

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着因果的交织,因果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深刻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因果关系和始末关系在某种层面上具有共通之处,即它们都按照一定的时间脉络展开。因在前,果在后,这种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顺序性是两者的共同特征。在某种角度上,因果关系可以被视为始末关系在线性层面的一种扩展,它描绘了一个动作过程的两个紧密相连的阶段,即动作的发生与随之产生的结果。而当这种因果关系的对立性体现在同一个词汇中时,便形成了兼具因果之义的反义同词。换言之,某些词汇既能够表达动作的开始或起因,又能体现其引发的结果或终结,这种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正是因果反义同词的生动体现。

因果反义现象在韩语与汉语中出现得都较少。在韩语中,可以找到诸如“??”,“???”这样的例子。根据韩国《标准国语大词典》,“??”有“追赶”和“驱赶”这两个相互对立的义项。比如,在“???? ??? ?? ?? ????(母亲跟着儿子进了屋里)”这句话中,它表示的是“追赶”的动作;而在“??? ??? ??? ?? ??? ???(黄牛摆尾巴驱散背上的苍蝇)”中,它则描述了“驱赶”的情景,这里的“驱赶”可以被视为“追赶”行为的一种结果。对于“???”等词,学者???(2011)指出,它们是由于因果共存导致的词义模糊性。它既可以指“泻药”,又可以指“止泻药”。

在汉语中,“瘥”有“病”和“病愈”两个意思,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义项的读音虽然不一样,但是拼写一样,所以属于本文所探讨的反义同词现象。另外,“摆治”在词典中的释义包括了“侍弄”和“折磨”这两个互为因果的动作。过度的“侍弄”有时可能演变成“折磨”,而“折磨”之后又可能需要通过“侍弄”来恢复。又如,“扒”有“抓着(可依附的东西)”和“剥;脱掉”两个相对的义项,实际上,“脱掉”的行为正是建立在“抓”的动作基础上,前者可视为后者的一种结果或延续。“夺”也有“强取”和“失去”两个相反的意义,正是因为有了“强取”的行为,才可能导致“失去”的后果;而一旦“失去”了,又可能激起新一轮的“强取”行为,二者互为因果。此外,“负”同样拥有两个对立的含义:“依仗”和“背弃”,它们之间也隐含着一种因果关系。

(三)兼具施受之义的反义同词

施受反义同词,即一个词中融合了施予与接受的双重含义,它不仅可以表示行为的发起者,还能表达行为的接受者。换言之,一个事件域模型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动发起动作的施事者,另一方面是被动接收动作的受事者。尽管施事者和受事者在角色上是对立的,但他们却是通过一个共同的动作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统一体。

韩语和汉语中均存在施受反义现象,这种现象在诸如教学、租赁、借贷以及比赛等情境中尤为常见。比如,韩语中的“???”一词就具备双重含义,既可以用来指称“债主”,即债权的拥有者,也可以表示“债户”,即债务的承担者。同样地,“????”这个词也具有“出租”和“租用”两层意思。在“???? ?? ??? ??? ?????(房主把整栋楼租给了银行)”这句话中,“???(房主)”作为出租方,即施事者被凸显出来,此时“????”的含义为“出租”。而在“??? ?? ??? ?? ??? 1?? ?????(公司承租了一层楼作为办公场所)”这句话中,“??(公司)”作为承租方,即受事者被强调,此时“????”的意思则转变为“租用”。汉语中与之对应的“赁”也是如此。“??”的情况和汉语中的“上课”一样,涵盖了“讲课”和“听课”这两个相反的动作。如:“????? ?? ?? ??? ??? ???(老师抱病上课)”强调的是“施教者”的行为,即“讲课”,而“???? ???? ??? ?? ??(学生们正在教室里听课)”则侧重于描述“受教者”即学生们的状态,意为“听课”。再如,“??”(或者说“??”)和汉语的“败”,既可以表示“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又可以表示“使失败;打败”。在这个动作的两端,分别是“胜者”和“败者”。若是从“胜者”的角度出发,这个词汇便意味着“打败”;而站在“败者”的立场上,它则代表着“失败”。

另外,还有汉语中的“差”“赋”“纳”等等。“差”既可以表示“派遣”的动作,比如“立刻差人去取”,也可以表示“受派遣”的状态,如“兼差”“出差”等等。“赋”则有着“征收”和“交纳”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在“赋银”和“赋粟”中就是“征收”的意思;而在“赋金”中就是“交纳”的意思。而“纳”,既可以表示“接受”的动作,如“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等等,也可以表示“贡献”的行为,如“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等等。

(四)兼具正反之义的反义同词

正反反义作为反义同词现象中最为普遍且显著的一种类型,在意义表达上呈现出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体现在,同一个事件域内往往包含了正面和反面两种相反或对立的性质或状态。在特定的语境中,这些词可能彰显出明显的褒义色彩,而在另一语境下则可能带有贬义意味。这种现象的核心在于词语所承载的情感色彩具有鲜明的对立性。对于同一事件或场景,不同的主体可能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情感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和认知参照点不同。一些人可能从中看到的是其积极的一面,如美好和善良;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感受到其消极的一面,如丑陋和邪恶。从Langacker的“优越视点”理论出发,我们可以理解为,说话者在描述或理解某个场景、事件时,会依赖于一个特定的认知参照点。无论说话者的实际视角如何,他都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理解客观事实,从而准确地描述同一情景的不同方面⑤。这种多角度的观察和理解方式,使得同一词汇在不同情境下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力。

韩语中的反义同词现象也大部分属于正反反义同词。举例来说,“?”在“??? ??? ??(即将到来的未来)”这样的语境中,传达的是“未来”的含义;然而,在“??? ?? ? ????? ?? ?????(我们比先出发的人早到)”的情况中却是“以前”的意义。又如,“??”包括了“端正”和“轻浮”正反两个义项,这是因为对于同一事物,人们的观察和判断角度各不相同。在某些人眼中,它可能是端正正直的代名词;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却可能显得冒失轻浮。这种认知上的差异,正是由于人们的优越视角不同所导致的。再如,“??”和汉语的“回报”既有“报答”的积极含义,也有“报复”的消极含义。“????”既有“????(搬来)”,也有“????(搬走)”的意思。若以原点作为参照,则产生了“搬走”的义项;而若以终点为参照,则产生了“搬来”的义项。这种意义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移动方向的不同视角。再者,“??”用在别人身上时就是“???(尊称)”;用在自己身上时就是“???(谦称)”。值得一提的是,???(2018)提出“???”和“??”等名词同样属于正反反义同词的范畴。尽管这些名词在词典中的解释通常呈现出积极的含义,如“教养”和“财运”,并且只有在与“??”或“???”等否定成分结合使用时,才会表现出否定的意义。然而,由于语义的传递和感染效应,这些词汇即便没有明确的否定词修饰,也往往能够蕴含否定的意味。类似地,“???”兼有“固定选票”和“浮动选票”之义;“??”兼有“彩色”和“无色”之义;“???”兼有“无价”和“不值钱”之义;“??”兼有“主见”和“盲动”之义;“??”兼有“数量较多的钱”和“数量较少的钱”之义等等。

汉语中的例子就更多了。以“去”为例,它和上文的“????”类似,既可以强调“到某个地方去”的动作,又可以强调“离开”的动作。再来看“行货”一词,它同样蕴含了正反两种意义。在“货物”这一事件域中,人们的主观判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倾向。当持肯定态度时,“行货”意味着“正品”;而表达否定态度时,则指“次货”。又如,“雅号”既可以指“高雅的名号”,又可以指“绰号”。再如,“亏得”也含有“多亏”和“反说,表示讥讽”两个相对的义项。此外,“祥”兼有“吉兆”和“凶兆”之义;“酤”兼有“买酒”和“卖酒”之义;“过心”兼有“知心”和“多心”之义;“屏”兼有“保护”和“摈弃”之义;“药”兼有“用药治疗”和“使中毒”之义等等。

四、结语

以往的语义学研究中,反义关系通常被理解为具有不同拼写形式的词汇间的语义关联。然而,反义同词现象则表现出独特之处,它指的是同一拼写形式的词汇承载了相反的两个义项,这在传统意义上的反义词中是不常见的。本文首先对反义同词的概念范畴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出发点,依据事件域认知模型中的四种关系,对韩语与汉语反义同词的不同类别进行了对比分析。韩国语中的反义同词现象存在一类特殊情形,其中的汉字词反义同词,如“??”虽然是在韩文拼写相同的前提下含有两个相反的意义,但是标记的汉字却不同,分别是“連霸”和“連敗” ⑥。类似的情况还有“??(覇者/敗者)”“??(授業/受業)”“???(不動票/浮動票)”等。这种现象在韩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中并不多见。对于韩语与汉语反义同词现象,未来的研究仍需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注释:

①张雅洁:《ECM框架下俄汉动词反义同词对比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6页。

②???:《?? ???? ??》,????? ???2010年,第160页。

③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40页。

④黄兵:《语境视域下英汉反义同词的语义解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42卷第3期,第169页。

⑤师璐:《同词反义的认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34页。

⑥???:《?? ???? ??? ?? ??? ????? ??》,《?????》2018年,第62页。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张雅洁.ECM框架下俄汉动词反义同词对比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3]王玉鼎.反义同词的产生、发展和消亡[J].古汉语研究,1993,(02):22-27.

[4]师璐.同词反义的认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01):31-34.

[5]姜淑珍.中英文反义同词现象的相似性研究[J].文教资料,2010,(05):42-44.

[6]孟晓琦.汉法反义同词现象的认知识解[J].法国研究,2020,(01):105-112.

[7]黄兵.语境视域下英汉反义同词的语义解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3):168-

174.

[8]纳米尔,马吉德,唐雪梅.汉阿英语反义同词对比研究[J].西部学刊,2020,(02):151-158.

[9]李静文.反义同词的词典释义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2):20-25.

[10]???."?? ???? ??."???????? ????? ???,2010.

[11]???."??? ???? ???."??? 61, ????,2011:265-289.

[12]???."?? ???? ??? ?? ??? ????? ??."?????,2018:37-66.

作者简介:

罗佳妮,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韩国语言文化。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韩语
韩语称赞及应答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7:06
中外应用技术类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对比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2:30
不同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25:13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51:46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06:19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