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瑀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倡导以新的教育理念应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构建适应时代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教学回归本质,提升教学质量。现行统编教材在内容编排和结构布局上进行了优化,新增作文单元旨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下文分析了大单元教学视域下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研究基础与基本应用,提出“师徒结对”“情境创设”“体系重构”等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整体设计作文教学思路,聚焦关键探究任务,实现“由读到写”的有效转变,提升评价质量,结合实际探究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大单元教学研究,以推动语文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兼顾,重构大单元作文教学思路
大单元教学在进行课时分布时依托科学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率,充分考验教师对教学规划的统筹水平。教研组集体备课可对大单元作文课时规划集思广益,有效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过渡。从过去的单篇课文备课发展为大单元备课,改变了一课一教、逐字剖析的教学模式,强调根据单元目标和单元编排,串联单篇文章之间的联系,提炼主题、设计任务、聚焦情境、统筹活动、多元评价,实现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统一。
譬如在三年级上第五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体的作文单元主要针对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细节描写方法展开教学。若从过去单篇教学思路看,按照课文顺序依次解读,让学生中规中矩进行学习与仿写训练,这种教育方式足够细致,也能够反复加深巩固知识,但在帮助学生构建作文思路,拓展作文思维方面略显不足。用大单元思路设计本单元教学,在充分分析整个单元语文要素基础上,整合单元内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梳理、对比、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每篇文章关于“细致观察”的典型场景,并从不同的描写中寻找其共同点和行文特色,学作者的观察与叙事角度、手法。已知本单元是围绕“观察”,通过“留心细致”的样态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那么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充分描写的能力就是本单元的作文目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都是为完成单元教学设计的补充,因此无论是分析例文还是主题作文,都要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的原则,逐渐细化、深化知识点,实现对每一部分教学的完美规划。
二、任务驱动,聚焦大单元作文教学关键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任务设计,任务是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多维整合,大单元视域下教学任务的设计应围绕“掌握语文要素”和“运用学科技能”进行教学创新和学法转变,瞄准深度学习,将语文要素视作整体,以“语言构建与应用”为基础,设计探究性任务,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凸显大单元作文教学背景下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在任务的设计和提出过程中,聚焦作文关键点,更能有效把控教学效果,而关键点的确定通常来说是以单元导语和课后题为导向制定的。
仍以三年级上作文单元为例,本单元作文基本要素是“留心观察”,课后练习也是针对读写迁移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说一说细致观察的方法和路径,写一写观察日记。教师根据这些课后题的具体要求提炼教学关键点“观察”,设计“观察生活,描绘生活”的主线,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真实的、切合实际的观察情境,有针对性地设计阶段性学习任务。
本单元作文任务设计了四大项,通过细致而具体的小任务,构建起整个单元的作文框架,其中任务一将课文和自作要求重新打乱重组,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深度学习。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运用已有的语言素材,在有序的观察和思考中,通过整合多重感官信息,紧扣动物特征进行观察、表达和交流。任务二的“观察草地”,将学生经验与文本素材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分析作者笔下草地的变化和原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发现。任务三在学生具备基础的观察方法和叙述技巧之后,实现读写迁移,结合课文和作文要求说一说自己的观察发现,为独立作文奠定基础。任务四“我们眼中的多彩世界”与本单元主要目标相似,根据所读所学的技能,顺利完成观察记录的作文,并借助分层评价分享交流。四个任务环环相扣,拾级而上,统筹整个作文单元的学习活动。
三、兼容并蓄,善用大单元作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策略,首先须解读导语部分,明确要学什么,写什么。作文单元的导语指明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就“阅读”和“作文”进行阐述,表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譬如在三年级上册作文要求中有“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明确了作文的内容是“我的观察所得”,同时强调了“留心”“细致”的重要性,在本单元学习之初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能力;其次是精准把握作文单元的特殊性,作文单元聚焦“表达”,指向作文,目的是在“听”“说”“读”的基础上,完成知识与素养的迁移,实现“写”的教学目标,在整体推进中综合运用“聚焦关键点”“贯穿主线”“知识迁移”和“有效提升”多种措施进行整体推进,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写;再次通过交流与表达,大胆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重读课文,回归教材,对每篇课文中的知识点和表述的异同点,以表演、对话等形式回顾归纳,激发表达和作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躬身入局,自主尝试,为作文学习做好铺垫;最后善于从例文中发现和总结作文技巧与思路,通过“熟读-模仿-创新-自成体系”助力作文水平的提升。作文例文是大单元视域下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在帮助学生积累作文资源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开启作文之路,是学生从学习作文方法到掌握作文技巧的过渡。大单元视域下的作文教学必须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作文主体,设计规划科学的、适用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师的全局把控下顺利应用。
譬如在《金色的草地》中,立足“聚焦关键,兼容并蓄,精讲重点”的教学策略,依据课前导学和课后指导,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为“观察蒲公英的变化,并寻找变化背后的原因”,围绕关键词“变色”,带着任务与问题回到文章内,标注与关键词相关的语句,寻找蒲公英变色的原因,聚焦难点与重点,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文章中的重复语句、感叹句、疑问句等都是相对重要的内容,以此为主线串联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题和情感,找到作者以小见大,以细节见全貌的表现手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善用教学策略。
四、迁移提升,实现大单元作文教学目标
现行教材整合了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编排人文、工具兼顾,读写双线统一的结构,打开了读写一体化的大门。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作文教学需要依托阅读教学,教师应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遵循整体读、试表达、顺利写三个过程,即首先从精读课文中了解到多种写作方式,再围绕单元主题尝试表达,最后按照作文要求,依靠习得的写作方式进行书面表达。三个过程结束,学生从实践中获取作文能力,实现读写迁移。读写迁移教学要利用好教材大单元的编排模式,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建立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譬如在三年级上册作文单元的“四大任务”群中,通过整体规划,安排两次练笔活动,第一次安排在精读文章之后,在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并进行仿写;第二次练笔安排在初试平台中,在学生交流表达之后,记录下表达内容。两次练笔为正式作文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有机结合读写。但须注意的是无论“读”还是“写”,“表达”始终贯穿活动全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和平台,搭建作文进步的阶梯,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成长发展。
五、遵循个性,优化大单元作文教学评价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策略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大单元教学评价融合于教学之中,体现为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整体评价、分级评价等形式,确保教学目标、内容、策略和评价的一致性。以“个性”为底色的多元评价体系必须反映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现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程状态;另一方面是反映教学成效,为教学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单一的评价逐渐消磨学生作文的自信心,模糊作文的学习目标。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作文质量,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语言表现力、语言情感和作文态度等,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评价改革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根据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法”“评”一致性理念,在作文前、中、后期,要让评价贯穿其中,教师要有效干预学生的作文全程状态,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科学的评改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焦点化”评改原则,聚焦作文要求和作文中的问题进行评价,反映作文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二是“精准化”评改内容,抛却泛泛的评价标准,为每一个单元的作文设计出个性化定制评价内容,尤其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评改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词句的修改润色上,还要引领学生“笔写我心”,用文字表达情感与态度;三是“科学化”评改策略,通过归纳、总结、分析、演绎等,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评改前后的变化,能够总结出自身作文的不足之处,明确提升的方向,有效进行自改互改。总而言之大单元视域下的作文教学评改,其主体应多元化,开发自评、他评、互评、匿名评、线上评等形式;频率应实际化,根据具体情况调节不同评价的使用频率,避免单一评价方式连续使用;其内容应具体化,避免泛泛的“你真棒”“词句优美”等评语,要具体准确地指出高质量作文具体的优点;注重个性发挥,适应学生发展规律。譬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进程中,安排三次评价任务,既有不同的目标指向,又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既反映了学生在某一阶段概念性理解达到的程度,又推动了概念性理解的持续深入。三次评价任务内嵌于单元学习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能获得即时的、有效的教与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与学的进程,调整教与学的方向,最终实现“教—学—评”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