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清
长城始建于战国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止匈奴入侵,下令修建一座西自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自然毁损,秦长城已大部不复存在。然而,历朝历代也有局部修建,特别是明代的大规模的修建,使得这座历史遗产并未完全消失。长城不仅是世界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毛主席的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报道了该报和北京八达岭特区等单位发起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得知此事后,立即表示“这是一个好的活动,是个大好事”,并应邀亲笔书写了“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登载于7月6日的《北京晚报》。不久,《北京晚报》又登载了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亲笔题词。在北京掀起了社会力量赞助修复长城的爱国主义热潮。
邓小平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
我当时在天津任副市长,后来又兼任天津市委外经外事工委书记。由于我家在北京,并有长期订阅《北京晚报》的习惯,非常关注北京的这一活动。1984年9月,为推动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出口商品加工生产,我在天津蓟县(现在的蓟州区)召开对外经济贸易系统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的一个周末,我问蓟县的同志:当地有没有可以参观的文物古迹?有一位叫李纯琳的同志说:有呀,有唐代建的寺庙独乐寺、辽代建的白塔、乾隆皇帝的盘山行宫,还有北齐和明代的古长城。听到说天津有长城,不但我才疏学浅不知道,就连天津市区来开会的同志们也都感到意外,同时我立即联想到邓小平、习仲勋这两位中央领导同志“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题词,以及北京正在开展保护修复八达岭长城的爱国主义活动。我便追问“大老李”(当时李纯琳同志是县文化局副局长,我见他长得高高壮壮的,无意中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后来大家也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现在那座长城还看得见吗?他说能看见。我对他的话虽然有些将信将疑,但仍抱着好奇心说:好吧,今天我们就去看天津的长城。接着我们与会代表在“大老李”的带领下乘车来到长城附近的一个叫小平安村的村落。下车后,“大老李”指着远处的山顶说那就是长城。我们聚精会神地望去,确实能见到一些断断续续的长城遗迹。这时“大老李”开始讲述天津长城的故事。他说:蓟州长城始建于公元6世纪北齐时期,后历经数百年已逐渐残破消失。明代朱元璋灭元称帝后,担心退居北方的元军残部入侵,开始重修长城。公元1569年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总辖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练兵备战。他认为倭寇虽暂时来不了,但北方敌军的进犯不可不防,此前所筑长城过于单薄,工事过于简单,不足以抵御来犯之敌。他上奏朝廷建议对原有长城改建加固。当时由于长年修筑长城耗资巨大,朝臣对此举颇有争议,幸好重臣张居正鼎力支持,隆庆帝准奏并拨库银20万两作为工程款项。戚继光在练兵同时,组织官兵参与修筑,仅用了3年,不但用城砖加固了原有长城,还加建了大量屯兵戍关、可攻可守的空心敌楼等防御设施。据说还将节省的一半银两上缴朝廷。戚继光镇守蓟州16年,蓟州边防固若金汤,抵御了来犯之敌,使百姓得以安宁。清兵入关后,虽然长城的军事使命不复存在,但也并未遭到故意破坏,用康熙皇帝的话说:“留得胜迹壮山河”。近代以来,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也留下了许多与长城有关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听完“大老李”的叙述,我不仅对天津有长城深信不疑,也为他对长城的研究所感动,我问他:到长城脚下有路吗?他说没有正规的路,但步行可以去。我又问他远吗?他说,不太远。我说:走,去看看。但走着走着还未到达,我问“大老李”还有多远,他总是说快到了。在大家的坚持下,终于走到了古长城的脚下。我对“大老李”说:你说不太远,其实还是挺远的。他笑着说:我要是说远,你们可能就不来了嘛。这时大家抬头仰望,长城遗迹清晰可见。我又问“大老李”:能爬上山去看吗?他说可以,还说他曾上去过多次。我对大家说: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怎么样,上不上?大家虽有些疲劳,还是大声回应:上!于是大家跟着“大老李”当“好汉”向山顶攀登,然而攀登到一半时,大多数同志已累得不行,掉队了,登到山顶时,只剩下“大老李”和我等寥寥数人了。虽然眼前的古长城只是残垣断壁,但在群山斜阳的映照下,还是甚为壮观,更能引起“赤壁怀古”之遐思,我即兴说出“群山重叠,银蛇蜿蜒,橙碧交辉,气象万千”的感言。接着,“大老李”对我们说,他曾来过多次,每来一次,都感到心疼,由于无人保护,这些残垣断壁的城砖(当年戚继光修长城时,城砖上还刻有制砖者的印迹,也是文物)也因被盗窃而越来越少了,如果再不保护,有朝一日恐怕连残垣断壁都没有了。这时我对他说:好一个“大老李”啊,你把我们“骗”来是向我们呼吁保护长城,保护文物,真是用心良苦啊!“大老李”也调侃地说:您是天津第一位来此的“大官”,机不可失,只能把您“骗”上来亲自看看,向您呼吁呼吁啊!我想天津也有长城,作为天津的中华儿女也应当对保护修复长城有责啊!于是我进一步问“大老李”:关于当年的黄崖关长城的全貌有确切的史料吗?他说有,并进一步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情况。
回到市里后,我又把《北京晚报》的有关报道仔细翻看一遍,被北京市民修复长城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我利用假日回北京的机会,找到研究长城的专家罗哲文先生,向他请教了有关蓟州古长城的情况和有无修复的可能,罗先生证实了“大老李”所说大体属实,并表示可提供有关史料供修复参考。有了专家支持,我心中有了底,便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汇报蓟州古长城的情况和保护修复的想法,并得到他们的充分肯定。记得当年9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天津蓟县境内古长城,并成立“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指导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为主任、市委和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为副主任,其中包括我,这项工作本不属我的分工范围,这是给我增加的一项任务。9月底,市里召开动员大会,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宣布响应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在天津开展保护修复蓟州段长城的爱国主义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
热烈响应,有300多家单位参与发起倡议。
习仲勋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
根据史料记载,蓟州境内的长城虽然按古代的建制级别不如北京的长城,但各种防御设施多样复杂,修建的工程量不小。据有关专家估算,至少需要100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的资金,市财政根本无法承担。经研究决定,考虑到天津实际情况,由在津企事业单位自愿赞助为主,不强调市民个人捐款,更不得强行摊派,能筹款多少筹多少,先起步修复,分阶段进行。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准备召开一次认捐大会。10月2日,利用国庆假期,我和300多位赞助倡议单位的代表来到长城遗址参观考察,随后在蓟县人民礼堂召开保护修复黄崖关长城赞助捐赠大会。记得与会代表们排着长队,争先恐后地登台讲述对“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感受,以及保护修复长城的迫切性,他们慷慨解囊,踊跃捐输,当场确认的赞助款额超过预期,高达700多万元,解决了起步资金问题。市里决定设立“长城基金”,要求工程款项精打细算,严禁挪作他用,账目公开由审计部门严格监督。
由于修复古长城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文物保护工程,所以必须认真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我们首先抓了四件事:一是聘请罗哲文先生等长城专家为顾问,指导论证保护修复的设计方案。我记得罗先生曾强调,修复工程要做到“修旧如故”,古长城遗迹必须保护,没有遗迹的必须按史料修建,尽量恢复明长城原来的面目。二是组织工程指挥部。由蓟县正、副县长同志任正、副指挥,李纯琳同志也任副指挥。为便于市政府和赞助方沟通衔接,经研究,李纯琳同志改任县外经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同时考虑到李纯琳同志对古长城历史比较了解,对保护修复长城有强烈的责任心,由他兼任长城主体施工现场指挥部指挥。三是解决道路问题。由于从公路边的村落到长城遗址都没有路,不解决道路问题,施工人员、建材等统统上不去,根本无法施工。当年我曾好奇地问过“大老李”,戚继光修长城时,城砖是怎样运上去的?他说是每只羊背两块赶上去的。当然我们现在也不可能用羊来运输,必须先修路。我想,当年戚继光在练兵同时还组织士兵参与修建长城,我们附近也有驻军嘛,而且是机械化部队。他们虽不擅长古建筑的施工,但修路总可以吧。于是找到当地驻军的领导,他们非常支持,表示他们不但有技术有能力,而且对部队也是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动用部队他们没有权力,需请示军委总参谋部。经过他们请示和市里帮助向总参沟通,当地的驻军部队担负了修路的任务,解决了一大难题。四是仿制城砖,准备修建材料。为保证城砖的质量,还派人去苏州学习制砖的非遗工艺。
修复工程设计经过严格的评估审定,工程分三期进行,三年完成。大家认为,当年戚继光修建蓟州长城也只用了三年,我们也应当可以。经过紧张而认真的前期准备
工作,1985年7月,第一段古长城现场全面施工,一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大会战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过所有参与者(包括前期工程参与者)近一年的共同努力奋战,1985年10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又经过一年的继续奋斗,1986年10月,第二期工程竣工。两期工程共修建明长城墙3025米、关城环城860米、敌楼20座、关城、城楼、角楼、门洞、水门、水关等项目,长城本体修复工程基本完成,还新建了黄崖关博物馆和长城管理所。接着继续筹划进行第三期,包括黄崖关城、牌楼、城里的八卦街、戚继光石雕像等项目。由于当时捐赠款项已经用完,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拨款完成第三期工程,戚继光石雕像由团市委组织制作捐赠。第三期工程开始时,我已调任到对外经济贸易部工作,没有再参与了。
天津蓟县黄崖关古长城得以快速保护修建,首先是由于邓小平、习仲勋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号召,当时市、县各级领导、各单位、广大群众大力支持,进一步激发了渗透于中华儿女思想基因中的“长城精神”。一线施工人员的奋斗和现场热火朝天的施工会战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就拿我比较熟悉的李纯琳同志为例,他不仅是呼吁保护修复黄崖关古长城的“吹哨人”,也是保护修复工程的现场指挥,记得他当时的誓言是:“就是累死在长城,也要把工程全拿下来!”在施工过程中,他始终与其他施工人员一样,吃住在工地,起五更睡半夜,常常几个月不下山,即使下山办事,也常常是过家门而不入。由于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任务十分繁重,他几次累成重病,高烧不退,嘴上起泡,满脸红肿,他还要求同志们为他保密,不要告诉家人,仍坚持在工地指挥施工。当时为保护修建古长城作出贡献的人很多,也留下许多“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感人故事和难忘记忆。蓟县古长城的保护和修复,是与所有参与者的辛劳和汗水分不开的,他们的奋斗和努力,不仅抢救了一处行将消失的珍贵古迹,也为天津增加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
黄崖关长城保护修建工程全部完工后,蓟县的同志们常捎信希望我回去看看,当时由于工作忙去不了,后来终于找了一个假日约请了谷牧等老一辈领导同志一起去参观了一次。当这段历经400多年时代更迭和风雨沧桑、濒临消失的古老长城再现眼前时,这位十分关心文物保护的老人家兴奋不已。多年后,有一次我出差到深圳,去迎宾馆兰园看望在那里休养的习仲勋同志,聊天中还提起当年天津保护修复黄崖关古长城往事,我说:当年要不是小平同志和您亲自号召,也许这段长城就消失了。当他听到现在黄崖关长城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景点时,非常高兴。
黄崖关长城
1987年我国的长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使这一享誉全球历史文明奇迹的金色名片,更加闪耀。回顾40年前保护修复古长城的往事,我深切缅怀邓小平、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他们发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号召,开始了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长城保护修建工程,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玉门关,全国各地尚存的和行将消失的“万里长城”,都陆续得到必要的保护和修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将各地长城的保护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使这一宝贵世界文化遗产更加光彩夺目,以更高的姿态屹立于神州大地。“不到长城非好汉”具有丰富内涵的“长城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攀登的步伐从未停歇。新时代全面小康的中国,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前进!前进!进!
(写于2024年2月26日)
作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