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锐
摘 要: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以之为题材的电视剧已经成了当今社会一种常见的创作形式。探讨将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所面临的问题,从经典文学与现代影视艺术的碰撞和融合的视角,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进行艺术分析,探讨其在传承文化遗产、艺术表现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电视剧改编;艺术表现;文化传承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内容,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视剧以经典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改编。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成为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题材,电影、电视剧让这些经典文学作品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以此吸引观众的关注,并赢得良好的口碑[2]。本文将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艺术为研究方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
一、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视觉文化转型。在当今社会,看电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与原版文学作品相比,文学改编影视剧在传播上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其不需要观众具备太高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任何学历和文化程度的观众都可以轻松地接受。其借助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适合现代人的接受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3]。因此,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可以使经典作品变得更加通俗和娱乐化,扩大经典作品的传播范围,有利于对经典作品的传承[4]。
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可以使沉寂于喧嚣的大众文化中的文学经典重新走入公众的视线,不仅能够向观众展示原著的魅力,还为当代观众提供了重温经典的机会,从而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承与发展。这就要求改编者在创作过程中,尊重原著文学作品的核心精神和主题,努力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无论是在故事情节的改编上,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改编者都要努力保持原著作品的精髓和特色。通过对原著作者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的理解,更好地表达原著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使观众在观赏中感受到原著作品的魅力[5]。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引起了学术界对文学经典的关注。这些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批判分析和探讨,包括提高电视剧质量、丰富电视剧内涵的可行办法。比如,新版《红楼梦》播出后,学术界对这个电视剧进行了评论,并发表了很多相关的观点,促使更多的人了解“红学”的研究成果和真正的原著精神[6]。
经典文学作品的电视剧改编,可以使经典原著得到更多的关注。电视剧制作方会通过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新闻事件,使改编电视剧成为热门的话题,经典文学作品也因此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电视剧的情节内容往往会引起其对原著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原著的热情,掀起重温经典文学热潮[7]。比如,新版《红楼梦》播出时,图书市场就掀起了一股“红学热”,不仅《红楼梦》原著受到很多的关注,与《红楼梦》相关的解读书籍也相应受到了热捧。当下,电视剧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经典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对经典作品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经典文学作品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追逐眼球经济,炒作现象严重
过分追求眼球经济而造成的明星炒作,在很多经典文学改编电视剧中都有出现。从电视剧拍摄开始,相关人员会在各大媒体上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包括投资情况、拍摄进度、明星阵容、剧照、片花等,甚至还会制造绯闻,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样的宣传手法对电视剧的品质造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观众只关注作品表面的宣传,而忽略了作品的故事情节、情感表达、制作技术,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虽然明星炒作会引起观众的注意,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如果不能将一部有深意的经典文学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就会影响整部电视剧的艺术水准。改编者要注重内容的传递,切忌盲目追求明星阵容或表面造势,演员也要注意演技,对角色进行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经典人物,使经典文学得以传承与弘扬。
(二)重视特效制作,忽略作品文化内核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剧的拍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以景观特效为主的制作转变为更纯粹的感官享受。许多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都大量使用了影视特效,利用电子合成技术创造出眼花缭乱的镜头,制造出一个个视觉上的奇观。这种特效制作能够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直接抓住观众的眼球,获得较高的收视效益。许多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制作方不惜成本地制造景观特效,忽视了声画的独立价值。这种特效冲击会让观众在感官诱惑下忽视对文化内涵深层次的反思。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特效镜头能够为观众带来短暂的快感,但也限制了人们的思考,使文化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娱乐和消遣,忽略了作品的质感和深度,使作品失去了深层次的内涵。
(三)过度改编原著,弱化原著文化价值
近些年,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引起了比较多的激烈争论。有些观众认为,这类电视剧纯粹是为了商业、为了娱乐,以改动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来吸引观众,弱化了原著的价值,一些改编者甚至在内容中夹杂一些毫无逻辑的现代符号以及荒诞的情节。这样的改编缺乏对原著的理解和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尊重,从而损害了原著作品的文学内涵,扭曲了原著作品的精神[8]。在改编的过程中,改编者要以尊重和理解原著为前提,重视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表现以及场景的还原。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得到观众的认同,更是对原著的尊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编的质量,提升作品的影响力。
三、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电视剧改编艺术探析
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在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在对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过程中,改编者要寻求独特的创新性,充分利用现代影视语言和技术手段的优势,通过音乐、演技等方面的呈现,力求在传达文学故事情节的同时,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上的盛宴,让经典原著之美焕发出新的艺术光辉,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引发观众的共鸣。
(一)视听觉呈现
电视剧是视听媒体,通过创作动态的画面来表达文学作品的内涵。在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视觉、听觉要素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改编者一般都会运用现代摄影、美术、服装道具和化妆等技术方法,刻画原著中所描述的场景、人物和历史背景,营造出与原著相符的文化和情感氛围,力求还原文学作品中的年代背景和人物形象,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音效上,改编者要挑选与场景和情节高度匹配的音乐主题和背景音乐,增强故事的情感色彩和氛围,通过特定的音效,强化观众的情感体验,带动观众的情绪。通过视觉呈现再现文学作品的文化氛围,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原著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创新性改编
要想将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改编者必须深入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文化背景,以把握经典文学作品的核心精神。改编并不是单纯地照搬照抄,而是在忠于原著精神的前提下,融合一些创造性的元素,达到提高视觉效果、丰富文化底蕴的目的。这就要求改编者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敏锐的艺术鉴赏力,以及对原著和读者的敏锐洞察,只有这样才能用新的角度、新的创作方式来重新诠释经典文学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改编的时候,还需要将原著的特点与当代观众的喜好相结合,重新安排故事的结构,添加更多的细节。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尊重原著作者的意愿,保留原著的特点。这种改编不仅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有益探索与精彩演绎,更是对原著的一种致敬,还是对现代美学的一种回应。
(三)美学呈现
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都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媒介语言重现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从而使观众了解和接受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髓。电视剧在叙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形式丰富,能够为经典文学作品注入新的活力,使经典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在视听上更具冲击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观众以全新的视角关注和了解经典文学作品。
(四)时代背景的呈现
在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时,改编者要在讲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时代发展的变化,以故事人物叙事为主线,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民生问题进行综合反映。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改编的叙述视角,使电视剧的社会现实意义更加深刻。剧中所展现出来的历史年代感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其与当下社会发展的对比,能够让年轻观众更加关注当前社会的问题。因此,改编者在改编的过程中要紧随时代的变迁,对原著的社会背景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五)表现手法的重建
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学意蕴与哲理性,很多经典作品的结尾都带有一种批判、悲凉的色彩,这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在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当今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接受水平,以及商业市场的需要,适当减少作品中的悲剧成分,提高其文学性。比如,《白鹿原》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人性的复杂,在对其进行电视剧改编时,就要兼顾当下观众的审美情趣,淡化其悲凉色彩,加入一些通俗的情节,从而扩大受众面,使文学作品流传得更广。
(六)凝聚时代特征,凸显奋进精神
电视剧在保留经典文学作品中质朴的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要更多地融合新时代特征。不同时代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不同,因此在电视剧改编中,创作者可以根据时代背景对人物进行塑造,展现具有生命力的、有活力、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人物形象。比如,在小说《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中,高加林的形象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突出了农村青年改变命运的决心、勇气和毅力,通过对人物从不满现状到决心改变的刻画,展现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回到乡村后,高加林被赵飞的事迹所感动,撰写报告文学并获了奖。成为记者后,高加林更加沉稳,踏实追求人生的理想。在电视剧中,创作者在高加林的故事中融入现代元素,向观众传递积极的正能量,鼓舞年轻一代不放弃追求,反映了现代青年为事业和理想坚持自我的原则、追求人生道路的精神,体现了奋发进取的现代元素。
(七)对文学中的自省意识采取理想化处理
在电视剧《人生之路》中,高双星父子因当年的顶替案主动投案自首接受法律制裁;高加林当年抛弃巧珍,到后来两人上海相聚轻松化解过往;等等。这些电视剧的改编都是为了凸显当下的时代精神,但是这种改编难免会有理想化处理的痕迹。
四、结语
将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为电视剧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对原著文学作品的再现与传承。改编者要顺应当前时代的文化审美趋势,深入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尊重经典文学作品,充分利用电视剧这一媒介的优势,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伟.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时代性阐释:由小说《人生》到电视剧《人生之路》[J].东方论坛,2024(1):119-127.
[2]贾宝玲,王志敏.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如何重塑经典[J].文学教育(下),2016(3):59.
[3]丁颖.经典消费与经典传承:以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13.
[4]郭瑞雪.返观与重构:新世纪以来文学经典重拍的思考[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5]张妍婷.从小说到电视剧: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与小说《红楼梦》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6]周柯岑.文学作品的影像传承:电视剧改编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59-60.
[7]石海琳.影视化发展对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影响[D].延吉:延边大学,2016.
[8]崔亚娟.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改编动画电影中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改编为例[J].电影文学,2019(19):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