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国网唐山供电公司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将安全落实到工作的点滴中。近日,本刊采访了国网唐山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梁吉,深入了解了唐山公司如何筑牢安全生产最严防线。
《华北电业》:今年年初,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印发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唐山公司有哪些新部署新举措,保障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梁吉:自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部署开展以来,唐山公司坚持高标站位,积极落实方案要求,研究部署多项举措,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一是注重统筹谋划。各级安委会先后制定细化实施方案12份、专业子方案11份、重点工作清单12份。着力打造形成各业务部门分工协作、照单推进,各基础保障部门主动对接、强力支撑,党建宣传部门营造氛围、凝聚合力的推进格局。二是注重学习宣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五个一”活动,拓展专题宣讲、专业讲解等多种学习宣贯形式,实现领导班子至基层班组全覆盖。三是注重履责监督。围绕员工队伍、电网网架、设备设施等基础关键,分解细化治本攻坚工作内容,分年度明确任务、目标,建立月度通报、定期督办、季度评价等问责机制。
《华北电业》:近年来,唐山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电网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总结了哪些经验做法?应用了哪些科技成果守牢了安全生产“生命线”?
梁吉:
要实现本质安全、长治久安,就必须激发全体员工“关注安全、我要安全、人人安全”的群体意识,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组织修订“两个清单”和全员安全责任清单。建立违章举报机制,引导全体职工参与反违章。积极发挥薪酬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员工“保安全”的积极性。二是织密安全督查网络。在市、县公司(含省管产业)两级组建专职安全督查班,建立起高电网风险和高作业风险现场重点管控。下移安全管理重心,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开展“四不两直”督查和调研活动。三是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编制42条作业工序清单,以防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为重点,建立“两查一到位”工作机制,2024年一季度违章数量同比压降20.11%。同时,加大对各类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频次和违章查纠力度。四是推进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建立市、县两级11家数字化安全管控中心,建成输电线路全景监控平台,实现线路通道隐患自动智能识别。五是打造数智化运检新模式。探索智能化运检新模式,打造唐山首座智慧变电站——君瑞智慧变电站,在曹妃甸海岛地区打造冀北公司首个无人机多专业协同巡检示范区,有效提高线路巡检质效,设备巡视周期缩短50%。六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开年第一会‘议安全、开年第一课‘讲安全”,通过安全大讲堂、富媒体、微课堂等形式,广泛开展安全培训,建设安全文化教育展厅,推动安全文化概念、价值体系、核心安全理念融入安全管理。
《华北电业》:唐山公司一直重视应急体系建设,此前也经常开展各项专项演练,针对当前新形势新变化,公司如何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
梁吉:针对“雨雪冰冻、台风洪涝、地震地质、森林火灾”等极端灾害,我们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下一步,将从五方面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一是强化预案体系建设。动态完善应急预案,将响应触发条件、应急典型举措等内容修订纳入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明确灾害预警量化标准,针对地区灾害特点,开展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综合性应急演练。二是强化应急机制体系建设。每年在各层级定期开展防冰保电、防台防汛等针对性应急工作。探索基于电网及其运行风险、用户及其保障能力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应用企业级气象数据服务中心和电网一张图等手段,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实行精准防范。三是强化应急力量体系建设。按照各地典型停电情景民生用电应急保障所需容量,加强发电车、龙吸水等民生保电装备配置,足量配置“发电、照明、通信、融(除)冰、排水”等装备;打造实战化应急抢修队伍、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提升应对极端灾害的抢修动员能力。四是强化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动态优化应急物资(装备)储备标准,提升储备能力。构建供应商协同网络,建立两级应急物资保障“供应商协同”网络。五是强化应急支撑体系建设。做好灾害监测、灾损分析、物资调配及应急指挥支撑,持续开展电力应急政策分析、电力应急管理咨询等工作。
《华北电业》:当前,正值春季百日攻坚时期,唐山公司采取了哪些举措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梁吉:一是全面发挥保供机制作用。坚持政企协同,集聚各方保供合力,加大煤电机组抽查频次和力度,并加强地方及自备电厂、储能运行管理,落实负荷管理比例不低于最高负荷30%的要求,有序实施城区35千伏变电站、一级开闭站合环倒电。二是加强电网运行管控。对电网运行薄弱环节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春检预试各项技术措施和电网风险预警管控措施,加强对重要用户、重要输电通道的梳理排查。三是提升新能源接入承载力。以“缓解主变反向潮流过载,提升台区配变的光伏接入能力,减少受限制接入台区数量”为目标,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及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四是积极开展技术研究,持续提升配网智能化、数字化、精益化运维水平,有效减少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等事故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