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
摘 要: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体消费习惯发生变化,严肃、深度、强逻辑的访谈节目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本文以访谈节目的生存环境为背景,分析了媒体融合时代访谈节目的变化方向,提出访谈节目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加强个性化、互动性传播,提高内容时效性和针对性,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访谈节目;新媒体时代;纪实访谈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6-0052-03
一、从《面对面》特质看访谈节目的发展
(一)“新闻播报”时代,《面对面》是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的重大创新
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创办了长篇人物专访节目———《面对面》。在以电视新闻播报为主要形式的时代,它融入主持人与新闻人物的对话,使节目的内容和画面更有张力,是新闻节目形式的重大尝试和创新。一对一、面对面、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无论是倾听、探寻、求证还是质疑,一场对话对于采访者和受访者都会产生深刻且不同意味的影响。也正是这一形式的变化,受众能够透过人物视角,审视新闻背后的故事,直达新闻核心,从而引发辨析与思考。
(二)传统访谈节目在融媒体语境下遇到瓶颈
在融媒体语境下,长篇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正在面临受众流失的挑战,主要原因有:第一,受众的媒体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移动化、碎片化的观看方式不适于长篇访谈节目传播。第二,相较新媒体节目,传统访谈节目的互动性不强,不仅是节目本身的互动,还有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都难以使受众的情绪价值达到预期。第三,部分访谈节目延续往期的制作模式,创新空间有限,很难吸引受众。第四,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对电视节目热点话题和时事新闻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访谈节目由于制作周期较长,节目内容相对滞后,难以及时跟上热点话题。
(三)新媒体时代访谈节目的创新势在必行
当受众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途径增多时,审美观点会随之转变,碎片化接收信息成为主流,受众参与互动、表达观点的意愿也在提高。信息性、公共性、文化性、社会引导性是访谈节目传播的根本属性,在新媒体生态面前,访谈节目想要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保持挺立,创新势在必行。
像《面对面》这样传统电视访谈节目有其优秀特质:一是坚持与受访者深入探讨,挖掘新闻人物的故事、经验、观点和见解,通过长篇人物对话展示新闻人物的个性与思想。二是在强调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同时,主持人凭借专业素养和亲和力与受访者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向受众呈现了真实的对话和信息。那么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下,访谈节目不仅要发挥原有传统电视节目的优势,还必须从内容创新、增强互动性、提升视觉呈现效果、多平台传播、培养个性主持人、加快节目更新频率、灵活运用新媒体元素、关注热点话题、建立节目品牌等多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改变访谈节目的创作思路,促进访谈节目的转型与升级。
首先,挖掘更独特、更深入、更具吸引力的主题,打造差异化内容,吸引受众;其次,实时互动,收集反馈,让受众更有参与感;第三,积极拓展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传播途径,扩大节目影响力;第四,培养有魅力、有个性、有能力的主持人吸引更多受众;第五,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快速变化的需求和注意力;第六,进行联合推广、资源共享等,实现优势互补;第七,利用短视频片段、直播预热等方式,增加节目曝光度;第八,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价值,增强受众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第九,及时跟进社会热点,让节目更具时效性和话题性。第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视听效果,全方位提升受众的体验感。
二、媒体融合时代访谈节目的创新方向
(一)“纪实访谈”的形式为访谈节目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
自2018年后,诸如《锋味》《鲁豫有约大咖行》《今晚九点见》《共同说》等全新的访谈类节目集中出现。独特精良的制作手法、聊天对话的方式、冷淡克制的气质使这些节目风格自成一派,我们把它们定义为“纪实访谈”节目[1]。纪实类访谈节目更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怀、情感、思考等人文元素的挖掘,形成了与热门综艺截然不同的风格,有受众评价是“安静地呈现,有万钧之力”。“纪实访谈”的对话空间不局限于固定的演播室,主持人带着一种体验、感受的态度走进受访者熟悉的环境,做真实的现场记录和跟踪拍摄。一期节目中,可能会有多个精彩交流片段的场景随时切换,形式也不再是严肃、深度、强逻辑一问一答,而是转变为聊天和对话。例如,网络访谈《十三邀》的每期节目都会将话题设置的思考过程,采访场景的选择过程一并呈现在镜头里,让受众深度理解节目内容,并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情绪价值[2]。此外,拍摄手法、节目形式的变化,也让“纪实访谈”更贴近日常生活。
(二)适应新媒体环境,满足受众需求
传统访谈节目注重对新闻时事的解读,强调人物的重量级和影响力,旨在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和多样思考。长篇访谈节目时长往往在30分钟到45分钟左右,传递给受众的内容比较沉重,在快消费环境下,很少有人会耗费大量时间完整观看节目。在网络平台流行的“纪实访谈”力求寻找身边人的故事,与新媒体结合、与短视频结合、与大众碎片化的消费习惯结合,并以轻松简单的对话场景进行记录。人物选择在变,访谈的形式在变,主持人从采访者的视角转换到参与者、观察者的角色,拉近了对话双方的距离。例如,《共同说》《十三邀》《DV计划》中主持人与受访者的沉浸式交流,不仅让自上而下的内容输出变成个体的情感激发,也改变了传统访谈节目以主持人为核心的节目节奏。可以说,它们是完全生长于新媒体时代的访谈节目,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在“变”化中把握不变的核心
时代在变,社交媒体流行,短视频流行,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在变,感应社会价值的能力在变,但是,大众对于深度化的访谈内容需求没有变,大众需要的情绪价值依然是真实的、深度的思考与交流。
2021年,央视推出创新力作《鲁健访谈》,节目以深度的叙事,朴素的风格,融入纪实采访,内容表达严谨中带着活泼。2022年,央视推出对国之大家的挖掘式纪实采访节目《吾家吾国》,沿着时代先锋在学术与理想上的轨迹,展现了“活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国家影像人物志”。《吾家吾国》节目中,受访的“宝藏”爷爷奶奶傲然的风骨、可爱的个性、震撼人心的金句,直击广大年轻受众内心。
目前,众多访谈节目在不断挖掘创新元素,通过一次次的转型与蜕变,满足新媒体时代大众的需求,节目场景化、碎片化、问题化也越来越贴近年轻人的风格[3]。因此,在“变与不变”之间,唯有更接地气,更添生气,更聚人气,才能赢得话语空间,被大众所接受。
三、媒体融合时代访谈节目生存空间的思路拓展
(一)跨平台整合联动传播
如今,受众更倾向于在移动端观看视频节目。对此,在创作节目时要多考虑移动端传播的特点,内容形式选取必须短小、精致、简洁、直观、生动,传播过程也要进行策划。例如,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视频平台进行跨平台整合联动,矩阵式传播。同时,通过“种草”的方式进行话题内容传播,提高受众参与度,扩大节目影响力。例如,《吾家吾国》采用在网络先行传播相关短视频,后以网络与电视平台联动的方式进行组合裂变传播,之后再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公众话题、制造传播热点。2021年国庆期间,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单达47次,总话题阅读量19.2亿;抖音、快手、B站、微信等平台的播放总量达2.5亿;主话题词#吾家吾国#登上热搜要闻榜TOP1,阅读量1.3亿[4]。《吾家吾国》多样化、个性化的整合联动传播满足了不同受众的特定需求,反映了正能量舆论场的引领力。
此外,还要根据受众反馈和数据分析来优化节目内容和制作策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例如,《鲁健访谈》曾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31期节目在各大平台的播放量一度突破1.5亿。鲁健对话李子柒的单期节目播放量超过4000万,相关话题总阅读量突破11亿。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捕捉“信息增量”,打破认知定式,创新采访方式的探索是有益的,并能与受众产生共情。
(二)增强与受众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与受众的互动交流逐渐成为媒体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是要了解受众的需求,话题迎合受众的喜好,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圆桌派》的话题广泛,包含“社恐、内耗、体面”等当下热点问题;《十三邀》主持人在与嘉宾交谈时,会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困惑和偏见,与嘉宾一起探讨交流,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带领受众独立思考。二是要借助多元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机会。例如,在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平台建立互动留言机制、开通互动留言,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并加入讨论,实现多元观点碰撞,了解他们的反馈和意见。三是在制作节目时,要注重内容能够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开展有温度的营销活动等方式与受众建立情感联系,引发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受到节目品牌的温度和人文关怀,以此增强受众黏性。
(三)注重品牌营销
新媒体时代,任何形式的视频节目要进一步发展,都必须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精准地品牌塑造,是对品牌的表层元素进行精心设计与规划,用鲜明的形象识别突出品牌的表征和符号。而访谈节目则需要通过强化品牌概念,明确品牌定位、目标受众以及节目特点等,明确品牌营销方向,提升节目影响力。
在品质营销方面,访谈节目要通过多渠道、多向度的传播营销,找准最佳着力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商业推广方面,访谈节目不仅要利用名称、标识、主持人风格、受访者的名人效应来塑造自身独特的品牌形象,还要与相关品牌或机构进行合作,互相推广,以此来扩大节目影响力,并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建立受众社群,增强受众对节目的归属感。
例如,网络访谈节目《十三邀》将热点议题、品牌内涵自然融入节目,进行高品质传达、延展品牌信息,同时,通过开展创意联合营销,授权节目IP,精巧触及优质人群,引发了社交讨论[5]。《鲁健访谈》《吾家吾国》同样注重品牌的塑造,打造爆款传播。从访谈节目变与不变的角度来说,优质内容依然是吸引受众关注的关键性法宝,内容营销是品牌的营销利器,能助力节目和受众群体的深度沟通与连接。因此,注重品牌推广和品牌营销,可以为访谈节目空间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 语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表示:“‘纪录+访谈的呈现,其实是在降低姿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通过场景的设计,强化生活化,去掉仪式感,是最好的访谈。”纪实访谈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媒体融合时代下访谈节目的转型与蜕变。访谈节目的“变”在于形式、内容、话语、节奏和传播途径等多个方面,不变的是在真实自然的碰撞和交流当中,展现出的思想前所未有的深度。“纪实访谈”的跨平台传播,互动性增强,品牌形象得以塑造,让访谈节目展现出了更大的价值。新媒体时代,访谈节目并没有从大众视野中消失,是因为它的核心价值还在,它的情绪价值还在,它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现着不一样的活力,继续为我们提供着新的价值[6]。
参考文献:
[1] 迟迟.“纪实访谈类节目”的临门一脚,差在哪里?[EB/OL].http://www.chinacmnc.com/detail-462.html,2019-02-23.
[2] 亓嘉欣.《十三邀》作为网络访谈节目的特征研究[J].科学导报·学术,2020:39.
[3][4]传媒内参.宝华早该上热搜!《吾家吾国》如何让“宝藏爷爷奶奶”成为时代“顶流”[EB/OL]. http://www.chinacmnc.com/detail-5895.html,2021-10-26.
[5] 搜狐网.为什么品牌都爱《十三邀》?[EB/OL]. www.sohu.com/a/406462938_117194,2020-07-08.
[6] 豆芽.访谈类节目的另一种姿态[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764105920 780830&wfr=spider&for=pc,2022-07-19.〗
[责任编辑:李慕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