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1—4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5.7%,按美元计价同比增2.2%。应该说这是基于2023年前四个月,即疫情政策优化初期对外贸易反弹带来相对高增长基数上实现的,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回归到正常发展态势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正常态势”下的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已出现大幅优化,尤其是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面板和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崛起。这也引发了西方国家众口一词指责中国“产能过剩”的风波。
有趣的是,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遭遇“产能过剩”的批评。上一次还是在2008年到2009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期间,后来批评声浪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逐渐消退。如果说上一轮所谓的“产能过剩”风波是因为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供求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不匹配,本轮风波的缘起与逻辑则完全不同。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国际能源署(IEA)曾预测,在净零排放的理想状态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2030年应占全球汽车销量的65%左右,而在2023年这一占比大约只有18%,说明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存在较大需求,需要供给侧尽快提高产能。这也才有了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大举出海,前往东南亚、欧洲、拉丁美洲投资建厂的消息。
从这个意义而言,所谓“产能过剩”其实是个不存在的命题。就新能源汽车而言,它有着全新的成长空间,不仅存在颠覆全球传统汽车行业的可能性,其效应将会波及各方。例如,新能源汽车在供电方面对电网形成了新的需求,在零部件方面对车载电脑、电机和软件方面形成了新的需求,在动力电池上形成了从采矿到循环回收的新需求。这还不用提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总体上而言,新能源汽车从新产品上升到“新物种”,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乔布斯对传统手机行业的颠覆。
与此同理,在太阳能、风能以及其他推进全球制造业升级换代的产能方面,当前全球市场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在相应的产业链全球布局进程中,唯有各方协力同心,才能承接这一巨大需求,进而催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是一个伟大的、不容错过的战略机遇,不能被固步自封和因循守旧耽误。但这也是一个竞争到极致的领域。技术革新与市场变化无时不刻不在给参与者施加强大的压力,带来淘汰出局的危险。如果西方以“产能过剩”对华限制或关闭市场,不仅有违市场经济规律,有悖于世贸组织推动自由贸易的精神,更将导致其市场更新迭代落后于全球。实际上,一些西方企业家和政界的有识之士已意识到,通过合作,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要素配置优化,提升全球布局的效率,共同做大蛋糕才是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