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 赵晓冬 王丹 袁昕蓉 郑小溪
【摘要】本文通过对各国药典、法规、指导原则、行业标准和行业指南等文件进行梳理,简要介绍了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对化妆品安全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目前的研究进展、在各领域中已经建立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分析,以及应用前景。研究发现,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在化妆品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控制。本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以确保化妆品的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检测;化妆品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4.03.014
【基金项目】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3JS010)。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Burkholderia Cepacia on Cosmetics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s
LIU Rong, ZHAO Xiaodong*, WANG Dan, YUAN Xinrong, ZHENG Xiaoxi
(Shenya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Shenyang 110122,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mpact of 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 on the safety of cosmetics and its possible impact mechanisms by sorting through various national pharmacopoeias, regulations, guidelines, industry standards, and industry guides. It also outlin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established detection methods in various fields,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detection result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The study found that 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 poses certain risks in cosmetics, and effective detec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needed.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guida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osmetics.
Keywords:Burkholderia cepacia; detection; cosmetic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Bcc)隶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由若干种表型近似但基因型存在差异的菌种组成,代表菌种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最早于1949年由康奈尔大学教授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分离,分离之初被命名为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随着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的发展,1992年该菌被重新分类命名,隶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条件致病菌,临床上会导致囊肿性纤维化,使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甚至威胁患者生命[2-3]。近年来,美国发生了多起因药品和卫生用品污染该菌而被召回的案例。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也因为该菌的疑似污染而发布若干次警告信息[4]。
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土壤、植物和人体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的关注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可能对化妆品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1)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可能存在于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中。这些菌群可能会对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代谢,从而改变其化学性质和功效。例如,某些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可能会产生酶类物质,导致某些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被分解或失去活性。因此,这些菌群可能会影响化妆品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2)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可适应不利条件,并在恶劣条件下保持生长,甚至可以使用某些抗生素作为碳源[5-6]。研究表明,其对许多常见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并能够对更多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由于在生态方面的代谢多功能性以及对各种抗生素和防腐剂的耐药性,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已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机会致病菌[7]。防腐剂是化妆品中常用成分,用于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然而,研究表明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可能会对某些常用防腐剂产生耐药性,从而减弱了化妆品的抗菌能力。这可能会增加使用化妆品后感染细菌的风险,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还可能参与化妆品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菌群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化妆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可能会对化妆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在化妆品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化妆品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以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化妆品行业中,对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检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可能存在于化妆品中。例如,研究发现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中的某些菌株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其生物体在膀胱炎纤维化和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的个体中引起严重的感染[8],它们也对机械通气患者、免疫抑制患者、婴儿、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条件的患者构成了高风险[9]。为了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对其是否存在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检验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已经被FDA明确为不可接受微生物。FDA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从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因微生物污染被召回的26批化妆品中,有8批被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污染,占比达31%。有实验表明,在微生物检测不合格化妆品中进行污染菌分离鉴定后发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检出率远高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要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由此可见国内化妆品被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污染的风险较高。
针对化妆品中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检查,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多种方法。首先,他们会收集化妆品样品,并对其进行细菌培养。通过培养,研究人员可以检测出样品中是否存在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并进一步分离和利用生化手段鉴定其中的菌株。其次,研究人员还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化妆品中的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进行检测。这些技术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等。通过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样品中的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以及其种类和数量。
目前,在各领域现行的标准体系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定性检验方法有3种:SN/T 4684—2016《进出口化妆品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检验方法》、SN/T 4485—2016《进出口口腔清洁类产品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检验方法》及美国药典USP<60>。然而,传统的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检测技术、检测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时间消耗长(通常5~6天)、检测精度不高等。为了改进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检测技术,需要进行新的方法和技术的研发。
首先,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时间消耗长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如PCR技术。PCR技术利用特定的引物和酶,能够迅速扩增目标DNA序列,进而大幅缩短检测时间。通过将PCR技术与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DNA序列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快速、准确检测。
其次,为了提高检测精度,我们可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进行测定。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同时测定大量的DNA序列,进而提高了检测的覆盖度和准确性。通过对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组成和变化情况,为化妆品行业提供更可靠的检测结果。
最后,研究人员还可以对化妆品中的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进行活性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是否具有致病性或其他不良影响。通过这些检测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化妆品中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组成、分布和潜在风险,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并为相关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传统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快速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改进。应用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将显著提高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化妆品行业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多个化妆品样品的检测,我们得出了一系列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检测结果。首先,我们发现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在不同化妆品中的丰度存在差异,某些样品中的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含量较高,而在另一些样品中几乎没被检测到。其次,我们还发现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组成在不同化妆品中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原料和制作工艺有关。
基于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化妆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中。通过监测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含量和组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总之,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检测结果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对化妆品中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的研究我们发现,该菌群对化妆品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将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检测技术纳入化妆品微生物检验项目,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通过分析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检测结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化妆品的影响,并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根据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检测结果对化妆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洋葱伯克利霍尔德菌群在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YABUUCHI E,KOSAKO Y,OYAIZU H,et al.Proposal of Burkholderia gen.nov.and transfer of seven species of the genus Pseudomonas homology group II to the new genus, with the type species Burkholderia cepacia(Palleroni and Holmes 1981)comb.nov[J].Microbiol Immunol,1992,36(12):1251-1275.
[2] MAHENTHIRALINGAM E,URBAN T A,GOLDBERG J B. The multifarious,multireplicon 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J].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05,3(2):144- 156.
[3] TORBECK L,RACCASI D,GUILFOYLE D E,et al.Burkholderia cepacia:This Decision Is Overdue[J].PD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65(5):535-543.
[4] SUTTON S,JIMENEZ L.A Review of reported recalls involving microbiological control 2004-2011 with emphasis on FDA considerations of“Objectionable Organisms”[J]. American pharmaceutical review,2012,15(1):42-57.
[5] TAVARES M,KOZAK M,BALOLA A,et al.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 bacteria:a feared contamination risk in water-bas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J].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20,33(3):e00139-19.
[6] AHN Y,KIM J M,KWEON O,et al.Intrinsic resistance of 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 to benzalkonium chloride[J]. mBio,2016,7(6):e01716-16.
[7] BALDWIN A,MAHENTHIRALINGAM E,THICKETT K M,et al.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scheme that provides both species and strain differentiation for the 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J].J Clin Microbiol,2005,43(9):4665-4673.
[8] HENRY D A,CAMPBELL M E,LIPUMA J J,et al.Identification of Burkholderia cepacia isolates from patients with cystic fibrosis and use of a simple new selective medium[J]. J Clin Microbiol,1997,35(3):614-619.
[9] BECK-SAGUE C M,SINKOWITZ R L,CHINN R Y,et al. Risk factor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surgical intensive-care-unit patient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6,17(6):374-376.
【作者简介】
刘蓉,女,1985年出生,主管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品及化妆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无菌检查。
通信作者:赵晓冬,男,1979年出生,主任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品检验。电话:13080729216,邮箱:mailzxd@126.com。
(编辑:侯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