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
现在进了书店,迎面便是一摞摞“励志书”。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过去我还真不知道有所谓的“励志书”。之所以开了眼界,是因为书店专为它们开辟了一个专柜,所有“成功人士”的传记、秘诀、心得、经验、奋斗史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等等统统归在“励志”名下。
读“励志书”的最低也有高中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这样看来,他们在高中、大学里就很少甚至没有受过“励志”教育,没人激励过他们志气,以至于出了校门还需补这堂课,这立马就暴露出我们“应试教育”的缺陷。“励志”,本应该是包括家庭在内的所有教育者最主要的一个任务。要不,学了一身技能却胸无大志又有何用?何况有没有技能还是个问题。
是什么支撑我熬过艰难的日子呢?别无其他,只是我早年读过《孟子》的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此而已。
“文化”“文化”,“文”能“化”人之谓也!学了一身知识技能,却没有经过“文”的“化”,再大的本事也不过是块粗糙的毛坯。进入社会知道生活的艰难,应付不了而垂头丧气,怎么办呢?只好赶快去买“励志书”,看看“成功人士”是怎样成功的。其实,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其不可复制性。如果一个人小时就读过这句话,还需要什么话再来“励”呢?
选自《一分钟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