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华
弟子冉伯牛生重病,孔子去看他,站在窗外握住他的手与之诀别。归后,孔子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一般的解释是,孔子惋惜伯牛其人其才:“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没了。这都是命啊,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病!”痛心疾首状呼之欲出。
但在我看来,孔子虽是性情中人,却不一定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以其凡事问心的态度,或可理解为:“没了就没了吧,这都是命。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什么样的病,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什么样的病!”
孔子一生并不提倡所谓的抗争,他更愿說天命。冉伯牛虽贤良,若回天无力,也只好尊重自然规律。
高中时与同学师晨钟在医院门口闲坐,见人急匆匆送来一个满脸是血的幼童,医生宣布人已死亡,无抢救必要,举家嚎啕。原来,孩子好好地在路上走着,忽然落下一根折断的粗树枝,砸在他的头上。
我悄悄说,这都是命啊。晨钟说,别吱声,人家听见,会跟你拼命的。
好事落在头上,说他命好,他多会笑着默认;祸事降临,说是命,就好像说活该一样,任谁都不会接受这样的说法。只有温言安抚之,才是人之常情。
但孔子说“命”,貌似强调因果,后世多从此处做文章,乃至天有异象,灾荒频仍时,皇帝便要下罪己诏。但细究之下,圣人也许强调的是规律——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得了这样的病或那样的病,亦属不可避免。如果死了,节哀顺变就是了。
不跟命较劲,不跟规律较劲,很多事情就风轻云淡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