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图书出版业变革及启示

2024-06-26 19:25尤力
互联网周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

摘要:图书出版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是一个多维度、跨时代的话题。在出版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引发了革命性的变革,不仅重塑了书籍的创作、编辑、印刷和发行流程,而且深刻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和图书出版业的经营模式。本文着重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之于图书出版业的变革,并探讨新技术赋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从而为助力图书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图书出版业;人工智能

引言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在此背景下,数字化和科技创新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更大力度的生产关系调整被提上日程,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面对这样的趋势,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发展,对于图书出版业加快提质增效、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深刻的变革将为图书出版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提供新的启示[2]。

中国的出版业历史悠久,从汉中叶到唐代初期,民间流传的书籍大多为手抄本,直至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图书出版业才开始快速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灵活性和速度,使得文化传播更快、更广。然而,直至近代西方先进印刷术的传入,中国出版业才真正步入工业化阶段。可以说,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工业化起步是较晚的。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持续进步,新质生产力得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本质上代表了时代科技发展产业化的前沿,不仅是工业化成果的延伸,也是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创新的动力源泉[3]。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本文指的是通过引入创新技术、优化管理方法或生产模式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新型生产力。

据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图书出版业的变革,并以这些变革为例,探讨新技术赋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图书出版业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图书出版业的智慧和力量。

1. 出版方式的变革:以数字化与智能化提高出版效率

新质生产力在图书出版业的首要体现是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智能出版方式。无论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抄本还是近代西方印刷技术传入后的书籍,其出版流程都往往耗时较长且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宋代的活字印刷与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的铅字印刷没有本质的区别,产生革命性改变的是20世纪80年代,王选院士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得我国图书出版业产生了一次巨大飞跃,然而这个进步仅仅影响到了图书出版业的末端,对于作者创作、编辑审校等智力密集型环节,还是难以摆脱手稿撰写、编辑校对、排版设计、印刷装订等一系列传统环节的束缚。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出版流程逐渐智能化、数字化,图书出版业可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利用视图识别技术、智能程序编写、机器深度学习等方式,替代传统人工选题、创作、编辑、加工、印发、营销与反馈环节,促进出版行为的数据化、理性化、智慧化,带来多感官、超体验、全场景式的阅读感受[4]。例如,编辑和校对工作可以通过电子文档独立或云协作完成,而图书排版时可以使用最新人工智能软件,设计更加贴切、风格特色鲜明的版面。

当前,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图书出版业的基本范畴和不可或缺的内容,正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目标引领下实现高质量推进。从广义上看,全媒体是指对媒介形态、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整合性应用。从狭义上看,全媒体是指立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媒介运营模式、媒介营销观念等方面的整合性运用。而“全媒体”出版就是一种迎合消费者、强调多渠道同步的出版方式,指的是在出版过程中,图书一方面以传统纸质方式出版,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以数字图书的形式进行同步传播。这样的方式满足了部分人群对于快节奏阅读方式的需求,为出版单位聚集并形成了稳定、庞大的读者群,减少了对物理印刷的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市场流通,而且通过网络的传播,扩大了读者范围,提高了分发效率。

新质生产力依托全媒体体系建设与出版的融合程度不断深化,显著提高出版效率,推动图书出版业朝着智能化转型和升级发展,这不仅为图书出版业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用户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服务。

2. 营销手段的变革:以个性化与参与性赋能出版营销

新质生产力之于图书出版业的变革还体现在营销手段上。在大数据时代,出版单位通过收集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偏好、购买历史和社交媒体行为等网络数据(如在特定网站上停留的时间、点击率,以及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对相关主题的讨论程度),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构建出个性化的读者画像。基于这些信息,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分析确定读者的年龄范围,精准了解不同目标读者群体的需求,实施更为精细的市场细分策略,对读者的阅读偏好进行动态预测,通过精准的广告投放、宣传,提供个性化的推荐,从而增加书籍在特定群体的知名度,提高销售效率,增加读者的购买黏性[5]。

1897年于上海成立的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出版业中历史最久,也始终追随生产力的发展而进步。在纸质书全面发力之时,受互联网大潮的推动,商务印书馆自21世纪初便开启了全媒体出版的探索,其全媒体生产运营平台可以通过精细化、精准化的专业知识服务定位,根据不同层面用户需求提供多形态内容发布、数据中心内容集聚、知识图谱勾勒等向人工智能转化的知识服务,构建一个与商务印书馆现有出版优势高度匹配的融合出版体系。同时,考虑到用户群体对于网络电商的需求增添电商门户功能,构建融学习、出版、购销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型知识服务体系[6]。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出版营销带来了新的活力。作者和出版单位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读者建立更直接的联系,通过内容分享、互动交流等“参与式文化”行为扩大影响力,增加书籍的曝光率和销售量。例如,在小红书这样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消费决策的平台上,就有许多创作者整理出年度必读书单或者成长必读书单等经验分享,为读者带来更多选择。许多出版商也会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和这些内容创作者合作,扩大书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销售数据。目前,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对图书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影视出版业还是图书出版业都在其中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作为影视、图书宣发主阵地的短视频平台,从2023年开年的《狂飙》《三体》到年末的《繁花》,抖音通过数据计算等营销策略,使图书出版业拥抱了更广阔的用户群体,让更多的书籍在优质国产影视剧爆火的同时成为阅读“爆款”。

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社交网络,都为图书出版业带来了新机遇,有效拉动了图书出版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3. 内容生产的变革:以全面人工智能化助推编辑创作

当下,人工智能(AI)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研究热点,“人工智能+”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行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从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一次图书出版业的大变革都伴随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改变图书出版业,为其转型和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为图书出版业带来了内容生产的革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成为继专家生成内容(PGC)、用户生成内容(UGC)、人工智能辅助生产内容(AIUGC)之后的又一种内容生产方式[7]。

传统的内容生产创作门槛较高,不仅需要作者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不断斟酌内容及词句。因此,内容生产环节一般周期较长,且具有不确定性。此时,AIGC就能够充分发挥助手作用,取代部分信息搜集、基础信息堆砌等工作,并为作者提供创作建议,还能根据作者指令提示,按顺序生成有吸引力的书名、目录大纲等,为作者开展创作活动打开创作思路,大大提高创作的质量和效率,缩短内容生产周期。此外,AI还可以帮助作者进行语言校对、风格一致性检查。

以百度公司推出的“文心一言”为例。这款产品基于百度的深度学习技术和海量的数据资源,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优化,已经能够生成自然、流畅且富有情感的文本。为了提升产品的情感表达能力,团队引入了一种情感分析算法,并与多家文学机构合作,输入大量的文学作品,使AI得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语言的细微差别,更准确地捕捉用户情感需求,并在生成文本时融入相应的情感元素。

4. 思考和启示: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挑战与机遇

新质生产力对于图书出版业的推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还是带来了诸多挑战,在营销手段上,这类精准营销策略并不能确保平台完全收获用户的满意度,亚马逊的推荐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8]。2023年8月,亚马逊正式推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品评论摘要功能,在功能推出之初,的确方便了用户在选购时对产品的了解,但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买家和卖家都给出了很多负面评价,他们认为云计算下的词条整合夸大了产品的功能,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很难准确归纳使用者给出的评价,其中的特定条件往往被忽略。例如,一款缓解背痛的产品被描述成“能缓解痛苦的椅子”,这极其容易给人造成误解。因此,图书出版业在使用新质生产力进行此类营销操作时,应该注意到对于信息的筛选整合,注意监管和审查,避免给创作者或消费者带来麻烦。

在内容生产上,人工智能产品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独有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其生成的作品虽然具有高度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但在某些方面仍缺乏人类独特的情绪感知和生命体验[9]。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编辑的主体地位,编辑自身也应该适应这样的变化,利用新技术来洞察市场趋势,提升自己的筛选、把关能力,提高运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以及在全媒体时代对内容的辨别力和把控力,从传统的文本管理者转变为内容创新者和策略规划师。与此同时,编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包括数据分析、数字营销、跨媒体编辑等领域的知识,以此来强化自己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竞争力。

未来,出版流程很有可能是人工智能与编辑共同协作的成果[10]。人工智能负责处理大量数据分析、市场研究,甚至初步的文稿审阅工作,而编辑则可以从较为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策略性的任务,如内容策划、作者沟通和文本深度编辑等。这也要求编辑加强对人工智能伦理、版权法律等方面的理解,确保技术应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类都应该在各行各业中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这是变化的技术下不变的原则[11]。无论编辑的角色如何转变和重塑,都应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在新趋势中找到新位置和新价值,在新时代继续在出版链条中发挥重要的方向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新质生产力作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力,在各行业、各方面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也正在深刻改变着图书出版业,推动此行业的发展动力之变、效率之变、质量之变。图书出版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媒体时代,通过新质生产力中数字化、自动化、大数据、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行业出版效率,也为行业自身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

“十四五”规划时期,这些变化同时也为图书出版业带来了许多挑战,如版权保护、内容质量控制等问题。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其运用在自身的同时,图书出版业要做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把握机遇,利用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加强监管,着力解决伴随而来的问题,以保持其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的竞争力,从而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OL].人民日报,2024-2-2(1).http://jhsjk.people.cn/article/40171526.

[2]张一飞.生产关系视域下的现代化道路比较及其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24(2):19-27.

[3]崔萌.《书籍与社交媒体:数字时代正在塑造纸媒》(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22.

[4]缴翼飞.中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外企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EB/OL].(2024-03-25)[2024-04-25].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03253023226096.html.

[5]刘一鸣.全媒体时代出版智能化转型思考[EB/OL].(2023-03-07)[2024-04-25].http://www.hnrmzy.com/content/646747/ 99/12417426.html.

[6]何慧超.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发展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7]袁慧茹,申苹.浅谈人工智能应用对出版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传播与版权,2024(7):30-33.

[8]范军,邹开元,田静瑶.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实践要求[J].科技与出版,2024(3):90-95.

[9]陈洁.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4(3):16-24.

[10]张馨宇.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出版业的“新”与“质”[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4-04-19(7).

[11]王炎龙,黄婧,王子睿.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业的质态、要素与体系研究[J].中国编辑,2024(4):22-28.

作者简介:尤力,本科,副编审,研究方向:科技出版、互联网出版。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有多重要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