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诚诚 杨覃
摘要:本文结合安徽省互联网监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地图”,明确“问题地图”的种类、数量,探寻出现“问题地图”的原因,分析目前互联网地理信息监管需要注意的问题、危害,最后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地图;地理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监管;地图管理条例
DOI:10.12433/zgkjtz.20241323
所谓“问题地图”,是指那些传递错误或具有误导性空间信息的媒介。当前,传统纸质地图的应用领域正逐步扩展至互联网监管下的地图服务以及网络电子地图范畴。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地图已然成为信息时代国家版图表达的重要形式,不仅体现了国家在主权层面的坚定立场,也反映了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外交策略。鉴于互联网地图所具备的科学性、政治性及法定性,并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加强对其的规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提升互联网地图编制与服务的标准化水平,保障地理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相关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加大对互联网地图的监管力度。这一举措对于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有效监管,确保互联网地图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有利于维护国家地理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本文通过深入总结和分析互联网监管系统实践工作发现的问题,论述了主要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旨在为互联网的监管以及管理平台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深入图书馆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并利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权威学术平台进行系统性的文献回顾,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地图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并深入探讨“问题地图”的相关理论与文献。同时,本研究也着重关注了国内学者在出版物及互联网“问题地图”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与科研成果。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细致整理与深入分析,本研究不仅可为后续的论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二)调查研究法
对安徽省互联网监管“问题地图”的现状进行了大量分析和调查,了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问题地图”检查工作所要面对的新情况、新难点、新困境。同时,对笔者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结合其他省份、省内各地市范围内的“问题地图”检查工作,形成笔者个人的总结数据。
(三)实例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近年来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地图”检查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由此及彼的推理,进一步论述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解决方案,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二、互联网地图审查内容、问题情况及分类
互联网地图一般有20多个显示级别,显示尺度从几米到2000m,显示尺度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目前互联网地图不仅包括中国地图,还有世界地图;不仅包括二维地图,还有影像地图、街景地图、三维模型、DEM等。审查工作是最终的产品,每个显示级别都要审查,特别是国界、省级界和重要岛屿,显示尺度大于10km时,不表示界线。不论什么地图什么内容,如果表示就要符合公开地图内容表示的有关规定。笔者对近年来在互联网监管系统检索出的“问题地图”情况进行分析,将存在问题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领土表达不完整或欠准确
在审视我国地图绘制现状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领土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所欠缺,诸如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赤尾屿及南海诸岛等关键岛屿在地图中或被错绘,或被遗漏,同时国界线的描绘亦存在不容忽视的误差。此外,南海诸岛的呈现方式未能遵循既定标准,对于国家重要岛屿的命名标注亦未能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引。
(二)涉密信息的不当披露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地图中不当融入了涉密信息,此类情形在实践中并不鲜见。包括军事禁区、军事设施、国家安全要害部门以及未经公开的港口和机场等敏感信息在内的内容被标注在地图上,这无疑会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三)地图表示违规及监管缺失
除此之外,地图的表示方式亦频繁违反地图管理的相关规定。具体而言,地名标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存在显著问题,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表示方式与既定规范相悖;有相当数量的地图未经正式的审核程序即投入使用,或在地图上未能在显著位置标注审图号,这均反映了监管的缺失。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承担地图编制任务的单位并不具备从事地图编制或提供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必要资质,这进一步加剧了地图市场的乱象。
(四)地图没有标明审图号
此类情况大多源于官方微博,这类微博主要通过图像来展示专题的定位信息,使用的地图多为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天地图等公众地图,但是没有标明审图号,进而导致问题出现。
三、互联网“问题地图”的危害
(一)政治性危害
“问题地图”由于表达不正确,会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给地图浏览者造成不正确的认识,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害社会,或变成国外敌对势力利用的把柄。
(二)安全性危害
互联网地图中若标注了涉密或敏感的地理信息,一旦公开出版,将对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部分互联网“问题地图”不慎标明了禁止公开的地物,这些敏感信息未经处理便直接在互联网上公布,极大增加了国家安全风险。
(三)误导性危害
互联网的“问题地图”重要表现形式即为“版图”有问题,这种表达的不严谨、不正确会误导公众对版图、对地图的认识,必须准确、完整、及时传递国家版图信息。错误的互联网地图会慢慢改变公众对国家版图的认识,对青少年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危害。
四、“问题地图”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与深入分析,互联网上出现“问题地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权威标准地图意识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认知不足
尽管当前基础测绘成果的获取已相对便捷,然而公众可免费使用的地理信息数据依然有限,这导致大量互联网用户对于获取权威地理信息数据或地图的渠道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
(二)地图编制专业知识匮乏与发布流程不规范
地图编制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要求编制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许多人员对于国家公开版地图的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在编制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哪些信息是可以发布的,哪些是不可以发布的。
(三)版图意识宣传和教育力度不足
从实际效果来看,公众对于国家版图相关知识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这表明当前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创新方式方法,让地图版图意识真正“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从而提高公众对国家版图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四)统一监管力度不够
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官方微博、公众号都有可能会使用地图,因此“问题地图”涉及的部门可能比较多。2015年9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地图监管工作的意见》(国测图发〔2015〕3号),也加大了对互联网监管的重视度,明确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地图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完善互联网地图管理法规政策;不但要健全互联网地图监管工作机制,加强互联网地图日常监管,更要强化互联网地图服务审校把关;推进互联网地图监控能力建设;提升地图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等八个方面。
五、互联网中“问题地图”的解决措施
近年来,互联网地图出现错误的频率呈上升趋势,且错误类型愈发多样化,部分错误甚至涉及政治性敏感问题,这不仅损害互联网媒体形象,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互联网用户应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地图相关的生产机制、传播机制、监督监管机制以及问题应对机制,以确保互联网地图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从而有效避免“问题地图”的出现。
(一)不断完善互联网地图生产机制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选用权威来源地图,比如,标准地图服务系统(mnr.gov.cn),这是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最权威的参考底图来源;标准地图是基于严格的国界线画法标准,结合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规范精心制作而成的。其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不仅可为广告、书刊报纸、新闻宣传、工艺品设计等多个领域提供高质量的背景图或插图支持,同时还可作为编制公开版地图时的重要参考底图。这些标准地图可供社会公众自由下载和浏览,但在直接使用时应注意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必须清晰标注有效的审图号,以确保合规性。各省份所发布的标准地图通常采用EPS、TIF两种数据格式,以满足不同需求,同时地图幅面也多样,包括64开、32开、16开、8开等多种规格。当需要编辑EPS格式的地图时,Adobe Illustrator软件因其强大的编辑功能而成为推荐选择。若需对地图内容进行编辑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放大、缩小、裁切等改动,则在公开使用之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将编辑后的地图提交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所指定的地图审核部门,接受其严格的审核。
目前安徽省发布的标准地图包括:安徽省示意地图、安徽省地图(政区版)、安徽省地图(基础要素版)等各幅面地图47幅,在下载使用时,应注意标明审图号。需要说明的还有,地理数据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在使用地图时应及时更新,维持地图的现势性。
互联网地图编辑、校验人员应不断提升地图素养,必须具备敏锐的洞悉时事和应变能力、极强的地图版图意识及坚定的政治立场。地图制图编辑人员应持续致力于增强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全面提升制图素养,这是确保编制和出版高质量地图出版物的关键途径和有效举措。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地图制图编辑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地图制作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提高地图制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为地图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地理信息。
(二)建立健全互联网地图监管机制
应加强互联网地图使用者的自我监管和政府测绘主管部门外部监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地图使用者要提高对地图作为配图的特殊性重视程度,配备专门的互联网地图审核人员、安全审核员,做到专人专岗。为确保互联网地图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应持续构建并优化互联网地图的审查流程与规范机制。对于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发布的地图,应进行严格的内部审核。同时,在工作监管过程中,必须高度警惕,以防止出现重大政治主张问题以及常见的地图制图规范失误。互联网地图的使用者也应主动联系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及时将需要进行审核的互联网地图送审,通过这种合法的途径取得地图审图号,再公开发布。
(三)进一步提升地图公共服务水平
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的公众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能够正确表示我国国家版图的系列地图,实时对外提供无偿的下载服务,并针对新闻媒体需求,制作适用于媒体发布的地图产品以及服务。各地要积极组织编制好服务性的公益性地图,积极推进“天地图”在政府部门的公益性的广泛应用,积极引导社会大众使用具有正确国家版图的互联网地图。
(四)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
常态化深入开展针对重点人群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让正确的国家版图意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进机关。每年举办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探索编制国家版图知识课件,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国家主权的宣传教育公益宣传。继续组织开展互联网地图安全审校人员、测绘成果核心涉密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国家版图意识、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意识。
六、结语
本文深入剖析了互联网“问题地图”存在的核心问题及其潜在危害,强调互联网用户在地图使用与出版方面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编辑责任制和地图审查机制,确保互联网地图的内容和质量达到法定标准。同时,文章还呼吁探索互联网地图使用的基本规律,重视建立“问题地图”的发现与应对机制,以持续净化网络环境,杜绝“问题地图”的传播。此外,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肩负起文化和社会责任,致力于创作高质量的互联网地图出版物,以提升整个行业的规范性和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昕薇,张小霞,白凤文,等.公益性标准地图服务设计研究[J].测绘通报,2013(04):68-70.
[2]周鸿昌,吕雁华.国外地理信息安全政策和法律建设研究[J].测绘通报,2015(11):115-118+128.
[3]赵晖,龚丹丹.美国网络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探讨,2015(04):139-143.
作者简介:胡诚诚(1985),女,江苏徐州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通讯作者:杨覃(1973),女,云南泸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