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基层机构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研究

2024-06-26 13:57:12曾帆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13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商业银行

曾帆

摘要: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内,除信用风险之外,操作风险已然成为影响银行机构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这种风险不仅在财务层面对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严重损害了银行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客户信任度。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是银行日常运营和交易的重要部门,有效管理和控制操作风险对于机构的长远发展来说十分关键,因此,有效化解这一风险成为银行管理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操作风险入手,寻求商业银行基层机构预防柜面操作风险的有效措施,为银行基层机构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柜面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DOI:10.12433/zgkjtz.20241309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运营时须警惕的八大风险之一,在这些风险中,柜面操作风险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深入分析近年来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不难发现,绝大部分问题都源于柜面操作的失误。因此,探寻有效的措施,降低柜面操作时的风险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每家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努力方向,也是确保银行运行安全、提高服务品质的关键之所在。

一、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操作风险概述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指的是因内部流程、员工、系统的缺陷或故障,以及无法预料的外部事件引发的损失风险。在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操作中,柜面业务不仅全面展示出银行业务操作的各个方面,也是触发操作风险的关键点之一。因此,柜面操作风险成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领域。具体来讲,柜面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在执行前台柜面业务过程中,可能因为内部管理流程不够完善、员工操作失误、信息技术系统的不稳定以及不可预知的外部事件,而导致其内在风险的表露。这些风险不仅危及银行的资产安全,也直接影响着银行的运营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

针对柜面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降低其对业务运作的影响。首先,对内部流程进行持续优化与改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此举能够确保业务操作的流畅性和效率。其次,增强员工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个关键。通过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风险意识,可以有效预防操作失误的发生。再次,银行还需投资于信息技术系统的更新与升级,利用先进技术减少由系统故障导致的风险。最后,对于不可避免的外部事件风险,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紧急应对方案,减轻潜在的损失。虽然外部事件带来的风险难以完全控制,但是通过细致规划和管控,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对银行运营的不利影响。总之,柜面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不可忽视的一个操作风险范畴。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持续改善内部管理流程、加强员工的能力培训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预案,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控制并降低柜面操作风险的发生率,从而保障银行稳定健康运营。

二、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柜面操作风险的形式

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面临的操作风险形式多样,这些风险主要来自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层。这些风险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

第一,权力性操作风险。一方面是某些个体可能会为个人利益而滥用权力,进而触犯法律;另一方面是有的人可能会利用其职权违背规章制度开展活动,导致经营上的错误判断,并带来严重的后果。

第二,执行性操作风险。首先,工作方法不严谨,制度执行不到位;其次,对规定的指令和禁令执行不力;再次,一些员工可能因过度依赖领导的指示,而缺乏必要的警觉性,导致盲目操作;最后,不及时、不全面的信息交流导致规章制度的执行出现偏差。

第三,系统风险。信息系统的故障问题很有可能会对银行造成经济和声誉上的双重损失。随着技术的发展,系统相关的操作风险日益增加。

第四,人员风险。一是员工面对新业务时,可能因为缺乏及时的培训而操作不熟练;二是在不同的层级、部门和岗位之间,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存在差异。当前,有些商业银行缺乏针对不同岗位和层级员工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评估机制,难以把适合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第五,监督性操作风险。一是缺乏有效的岗位评估机制,这将给机构进行岗位职责的定位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其没有统一的标准为所有岗位调配适宜的人才;二是监督管理不足,缺少全面性和针对性,潜在的风险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柜面操作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深化员工法治教育

采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来教育和装备银行的员工,是基层机构深化法治教育、强化法律意识的重要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培训班,以及定期召开的分析会议等形式,不断加强对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位员工都能精通如何控制风险,同时提升他们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意识,并以此来规范其自身的操作行为,使其自觉遵守岗位职责。除此之外,基层机构还要致力于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其业务学习应该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尤其是对新兴业务和新知识的学习应当更为深入。通过增强这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团队内部的互相监督和制约机制,可以杜绝任何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坚持“尊重、关心、培育、发展”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员工。此举不但可以增强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能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只有在这样一个相互尊重和相互关心的环境中,员工才能真正感受到银行像家一样温暖,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中,为银行发展贡献力量。

(二)形成专业治理机构,提高业务流程的科学性

在专业治理机构建设中,首先,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进行培养的人才,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流程改造。要求基层机构能深入分析哪些环节是业务中真正重要的部分,仔细核查这些核心环节的具体流程内容。其次,要对流程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以此为基础优化整个业务流程。这个过程涉及对现有流程的重新思考和调整,目的是使核心业务流程更加高效、更加协调。再次,基层机构需要换一个视角,将客户放在中心位置来思考问题。深入了解不同客户群体的具体需求,识别不同场合下客户的特点,据此设计出多个版本的业务流程。通过这种方式,基层机构可以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实现业务流程的多样化。在实际经营中,要求基层机构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流程,以确保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特殊需求。最后,基层机构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本部门管理进行规范化和集成化的系统改造。通过建立起一套集成化的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帮助基层机构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利用,还能够促进业务顺利开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与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从而实现整个机构的高效运行。

(三)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的建立健全中,不仅要狠抓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还需要根据银行基层机构的实际情况,将这些规章制度具体细分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岗位中去。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每个部门和员工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和工作流程,确保责任人在工作中有明确的指引和依据,不仅有助于优化工作流程,还能大大降低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部门机构就能迅速找到责任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扩散和恶化。同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增加检查的频率和改进审核方法,基层机构可以有效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处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设立严格的惩处机制,一方面可以立即纠正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也能起到警示作用,防止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问题,力求在问题还未造成较大损失前就将其消除。这种前瞻性的管理方法,能更好地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各类风险发生率。

(四)做好内部控制

在银行业,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防止操作风险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有效控制这种风险,首先,要提高执行力并严格政策和规章制度执行。在将银行的规章制度向下层机构推广时,往往会遇到执行力逐渐减弱、原有规章制度被曲解或者变形的问题。因此,在基层机构中特别需要加强执行力,通过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等级,规范每个操作步骤,坚决杜绝违规操作和重复性错误的发生。为了有效预防操作风险,银行基层机构应倾力打造一个既严密又科学的监控体系。通过结合定期和随机检查、上层领导与审计监察部门的双重检查,以及外部监管机构和内部控制部门的联合努力来实现。检查的重点应涵盖银行账目、日常经营活动,以及规章制度执行等方面,特别是对于关键的岗位、流程环节、单位、特定时段的监督与管理,应该予以加强。加大对安全性和业务流程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及时识别并消除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是非常必要的。其次,银行基层机构应当致力于实现每一层级的监管,并确保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制衡,互相监督。这种层层递进、相互制衡的监管结构,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也可以增强银行整体操作的安全性。再次,加强培训和意识提升也是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方面。员工应定期接受关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培训,以确保其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了解如何正确执行银行的规章制度。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培训,员工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防范风险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银行基层机构还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工具和方法来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来自动化某些检查和监控过程,可以有效减少人为错误,提高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整合这些技术解决方案,银行能够更加灵活地管理操作风险,确保自身稳健运营和长远发展。

(五)创建风险损失数据库

为构建一个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必须创建一个详尽的风险损失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作用是归档记录所有已知及潜在的风险事件,无论是已经发生的还是可能发生的。这一过程要求基层机构在整个组织范围内统一收集更为详细和广泛的损失数据,并遵循新的协议要求来进行分类,确保数据归纳的全面性和精确性,避免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间发生任何数据上的重复和交叉。在积累大量的内部风险数据后,将行业整体的数据引入进来作为补充。此举在执行的过程中,应注意基层机构内部的数据信息收集,还要将行业的整体趋势和案例纳入考虑范围,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预测可能的风险。对于这种补充数据,应建立一套客观完善的审计和监督标准,以确保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对于管理操作风险,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工具至关重要。通过对操作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风险控制的精度,同时增强风险预测的能力。此外,引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操作风险识别系统,可大幅提升风险控制的效果。这样的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快速响应风险事件,避免因操作失误所导致的风险损失问题出现。通过这种高效的技术手段,可以使风险管理趋向科学化、系统化的发展,保障银行运营的安全性,助力银行稳健发展。

(六)加大权力制约力度

为确保银行的运营安全、高效,银行需要对基层实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加大权力制约力度。首先,实现职责分离和岗位制约,这是为了确保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得到适当的监督,减少因职权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避免个别员工的权力过大导致不当行为或决策错误的发生。其次,完善授权体系也是银行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银行需要根据业务流程的具体环节,明确不同层级下授权的具体权限。对于那些关键的业务和环节,需要细化并分配具体的办理权限,确保每一个关键点都有相应的人员负责,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和安全性。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潜在风险,还能保证业务流程的顺畅和高效。最后,针对关键岗位的人员实施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策略。通过定期的人员轮换,可以保证每个关键岗位上都有新的员工接替,而新来的员工可以更容易地发现并指出前任可能留下的问题。同时,强制休假不仅能够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还能在员工休假期间由其他人员接管其职责,可以有效对关键岗位的员工形成监督和约束,增强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员工将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会被后来人检查和评估,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监督机制,有效防范和减少不当行为。

四、结语

本文对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在管理操作风险时遇到的诸多挑战进行探讨,并指出其中一些问题并非基层机构能够独立承担和解决的。特别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基层机构往往是处于执行规定和政策的一方,对于某些高层次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无太多的决策权。制定一套既符合总体风险管理原则又能贴合基层实际操作需求的管理方案,要求管理者拥有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样的方案能帮助基层机构更有效地识别和预防潜在的操作风险,也将促进整个银行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单鑫.商业银行加强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6):99-101.

[2]付亮.商业银行智能柜面业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以黑龙江省××银行为例[J].黑龙江金融,2023(05):60-63.

[3]黄翔.中小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防控探究[J].会计师,2023(08):128-130.

[4]任文康.如何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控的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3(08):28-30.

[5]冯诗榆,袁翠翠.浅析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其防范[J].河北企业,2022(12):131-133.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2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电子制作(2017年20期)2017-04-26 06:58:02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略论股权众筹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山西农经(2016年5期)2016-02-28 14:24:41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