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和控制银行系统风险,但另一方面又容易增加技术操作风险,具有两面性。为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优势,应对金融科技冲击,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从风险管理、风险传染和经营效率三方面,研究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重点探究了金融科技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为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DOI:10.12433/zgkjtz.20241301
我国金融体系当中,银行业占据主要地位,其资产规模达金融资产总量的80%以上。银行中,大量金融资源聚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金融风险,做好风险防控,对银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业中的重要一部分,其风险防控是维护银行业稳定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键。近年来,为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利用金融科技促进银行数字化转型,降低交易成本,避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但金融科技的应用同时也伴随着新的科技风险,因此,加强风险影响分析至关重要。
一、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现阶段,正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实施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加大金融科技发展投资力度,可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截至2019年,实现了将近62%的普及率,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从商业银行发展角度,目前上市银行都更加重视互联网服务的升级和完善,加强对互联网服务的应用。互联网企业和技术公司均在吸引客户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商业银行也因此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利用技术优势,在风险防控、客户服务、共享客户群等领域进行高度合作,加强了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2017年开始,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陆续与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完善,也助力了金融科技持续发展。
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一)风险管理方面
金融科技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管理方法、模型构建、管理制度和流程等方面的优化,降低银行信贷风险。首先,风险处理能力提升。大数据作为金融科技之一,在商业银行中的引入能够有效对TB级数据进行处理,使数据结构发生改变。在此背景下,数据来源扩展,信贷风险数据库中增加了市场数据、互联网网页、交易微观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提高了数据库风险预测和防范功能的准确性,可以对用户进行多维度考察和分析,对其信用进行评级,降低来自客户的信贷风险。其次,风险管理模型完善。扩充数据模型,为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理论基础。通过分类模型,精准分类客户,进而针对性营销,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通过预测模型,预测客户风险,做好风险评级,可加强风险识别,降低信贷风险冲击。再次,风险管理流程优化。通过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可对客户识别认证,保证用户数据安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将金融科技模型引入信贷模型当中,能够有效对风险进行提前预防,并对各贷款办理明确负责人,保证信息记录完全,以此提高风险管理效果。最后,内部系统完善。银行内部系统的完善,能够提高银行内部控制实力,提高其信息处理水平,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加以优化。利用计算模型和处理单元,以更高效的运算方式,优化商业银行风控模型,可有效保障信贷风险管理。
(二)风险传染方面
商业银行在与金融科技结合的过程中可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为信贷风险管理筑牢基础,但同时也难以避免由于技术的引入带来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首先,引入新系统,使得银行操作风险增加。金融科技能够更新商业银行系统,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但若工作人员不能充分掌握新系统,对业务操作不够熟悉,很容易降低经营效率,进而增加风险和损失。尤其若不能及时对大数据模型和交易系统加以更新,未能采用最新用户贷款,很容易造成信贷风险。其次,利用金融科技,构建风险防控系统,若技术不够成熟,也容易引发风险问题。技术本身带有风险性,若不够完善,容易受病毒攻击等影响,进而无法劝返给监管新交易模式,使得商业银行面临更多未知的信贷风险。此外,在引入金融科技过程中,涉及商业银行产业升级,需要资金支持。比如,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持续升级,商业银行资金给予农村发展更多支持,但农村金融环境并不发达、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科技产品落后等问题都给农村信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对于金融业已经相对发达的第二、第三产业,过度增加服务内容,扩充客户群,都会严重影响信贷风险。最后,金融科技在风险评估方面能够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比如,通过准确预测通货膨胀,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筛选优质客户,把握优质业务,减少风险业务,或利用金融科技进一步强化核心业务,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贷风险。
(三)经营效率方面
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促使商业银行使用底层技术更新其服务理念,实现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金融科技作用下,商业银行的信息处理能力得以提升,服务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能够带给客户更高质量的服务体验,而相关成本投入又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经营模式升级可更加高效地进行。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机构升级转型,商业银行通过提升技术应用,优化升级客户服务,信贷管理能力也势必得到提升,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在此过程中,要想技术升级,人才引进是关键,而人才引进过程,又促进了银行控制机制的优化与完善。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助推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商业银行在融资、支付等服务上更具优势,互联网企业则具备更多长尾客户,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先进的合作经营模式,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激发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力,促进互联网企业业务能力提升,实现合作共赢。而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势必能够有效改善其信贷风险管控水平。随着经营效率的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加强,内部审核更加完善,客户风险有所降低,信贷风险也因此下降。但与此同时,在经营效率提升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率得以提高,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银行的多元引入增加了风险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业银行信贷的风险有所增大。
三、金融科技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科技对促进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而言,既有着正向影响,也有一定的负面挑战。为促进商业银行优化发展,应当积极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冲击,并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一)促进数字化转型
商业银行使用金融科技能够在诸多方面降低信贷风险。银行要想提高自身经营实力和竞争力,就应当积极利用科技创新,不断拓展自身客户群体,利用数字化转型,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对此,商业银行可转变线上信贷模式,加强风险核查,严格规范客户准入,将科学技术应用于风险核查和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客户群拓展方面,应当加强用户精准定位,以政策为导向,充分考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按照客户需求,优化创新产品类型,优化商业银行的个性化服务。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期间,存在大量数据信息,可利用科学技术分类管理碎片化数据,设计高效的数据模型,利用优化算法,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指标。另外,商业银行还可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建立数字化风控机制,实现全流程高效管理,将金融科技融入贷前调查、贷中跟踪、贷后审查等,全方位实施高效管理,及时发现信贷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明确客户产品定位
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在技术升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竞争不断加剧,金融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竞争格局的转变。在金融科技的冲击作用下,商业银行不仅要强化信贷风险管理,还应加强各环节金融科技的合理应用。对此,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消费提升经济的发展建议,在金融科技中融入信贷业务,提高自身产品的创新发展能力。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绿色消费、购房贷款、房屋土地抵押、建筑商业等,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贷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企业和公民,公民客户地位更加突出。所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明确客户和产品定位,积极在日常生活消费当中融入信贷,扩大信贷业务的覆盖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信贷业务。
(三)加强合规风险防范
在当前社会格局下,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模式,使其信贷风险不断加大,促进数字化转型,持续开拓线上业务,是商业银行目前抵御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利用金融科技可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为突出风险防范效果,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合规风险防范,建立线上生态圈,更新和完善已有平台的功能版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场景,创新优化线上信贷产品,加大线上信贷的投放力度。在此过程中,考虑到金融科技应用带来的技术风险问题,商业银行还必须加强技术操作合规等风险防范。一方面,商业银行可建立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将金融科技使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强化内部控制效果。另一方面,分析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科技风险防控不足的原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断优化银保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完善,加强监管政策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四)构建数字监管模式
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方面来看,在数字化发展模式下,还应建立对应的数字监管模式,健全监管机构,构建大数据平台,对商业银行的重大风险进行有效应对,降低突发风险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在各银行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开放数字信贷资源,在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之间打造良性循环的数字资源,促进各商业银行都能实现以数字为基础的信贷管理,转变传统的银行信用体系和经验主义管理方法,实现跨区域高效授信,以此防止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等不良问题。在数字监管模式构建中,还应注意监管职能的有效分配,保证监管协调性。对金融机构的职责加以明确,采取责任制度,对风险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做好明确分工,保证二者的相互协同配合,提高风险监管成效。此外,还可实施差异化风险监管,适当对中小银行放宽监管力度,并在其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技术不成熟、资金有限等问题时,对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加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监管,规范其数字化转型行为,促进中小银行持续性发展。监管机构还应在各银行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既要促进各银行交流,又要引导大型银行帮助中小型银行,带动其不断优化完善,实现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全面提高。
(五)强化技术人才管理
基于金融科技,商业银行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技术操作还是业务发展,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所以为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优势作用,商业银行应加强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方面,可使用先进技术,加强挖掘和追踪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加强数字金融人才的引进,打造优秀的技术团队。同时,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定期培训信贷业务、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提高技术人才综合实力。为保证信贷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的衔接性,还应加强内部人才交流,为人才提供信息共享和经验分享的平台,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银行还应利用先进技术,构建信息屏障,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严格按照金融监管要求采集数据信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注意隐私加密处理,利用加密手段存储数据,防止隐私数据泄露。不断加强先进技术的关注和研究,与人才培养同步进行,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四、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金融科技发展初期,市场竞争激烈,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较高。对此,应采用动态性假设方式进行预测,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活动进行研究,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领域管理的冲击。首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信贷风险预警、管控体系,一旦识别信贷风险,系统立即发出警报,并将信息共享。技术人员通过实时监控,能够有效避免商业银行业务过度竞争导致的利润边际效应问题。结合风险偏好特征,对信用风险管理加强管控,实现商业银行的智能化升级,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鉴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严重的信用风险,政府与企业应加强监管,加速金融科技规范性发展,为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创造有利空间。另外,采用异质性假设的方法,延缓大型商业银行面对科技冲击的速度,提高信用管理水平,提出假设,为后续实证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构建金融科技指数,结合构建经验,对金融产品功能进行划分,打造互联网金融数据库,使用爬虫的方式构建金融科技指数。另外,科学选取变量,包括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等。将变量信息按照逻辑进行设计。最后,对样本数据来源进行佐证,并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作出分析。结合变量中的名称与信息,对商业银行所在地、经济水平、风险因素进行了解。通过平稳性试验进行检验,保证信贷风险检验质量,发挥金融科技的管控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降低运行风险,但同时也伴随着技术风险。为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还应促进数字化转型,加强合规风险防范,构建数字监管模式等,促进商业银行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分析[J].商展经济,2023(22):71-74.
[2]刘刚领,王超.内外部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23(27):106-109.
[3]孙文芊.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3.
作者简介:黄梦涵(199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中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贷、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