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铭
摘要:现代化企业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容易产生经营风险。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应选取科学的风险控制方法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不要单一化地将全面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而应把全面预算管理视作稳固企业市场地位的一种方式。全面预算管理,即企业管理者对现有的一些经营活动加以科学控制,体现经营的全面性。企业应了解经营成果和预算结果的差距统筹问题,巧妙地处理现有的发展困境,规避经营风险,加快稳步发展的步伐。本文旨在研究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策略,希望为企业提供实用的建议和经验,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全面、合理的预算。
关键词:全面预算;企业管理;经营风险
DOI:10.12433/zgkjtz.20241420
全面预算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细致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然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全面预算的实施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一、全面预算概述
(一)基础内涵
全面预算将企业的各项预算整合,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预算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全面的预算计划,使企业在运营中能够更加高效地运用资源,提高经营效益,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在全面预算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市场情况、行业发展趋势、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等。全面预算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系统性。全面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投资预算、现金流预算等多方面的预算,可覆盖企业的方方面面。二是综合性。全面预算不仅包含各项预算的总和,还充分考虑了预算之间的关联和影响,确保各项预算之间协调一致,达到整体最优化。三是灵活性。全面预算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以应对市场环境、竞争压力等外部因素的变化。
(二)构成要素
预算目标:全面预算的制定需要明确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指标,以便衡量预算的实际效果。
预算时间:全面预算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周期和发展阶段规划,分为年度预算、季度预算、月度预算等不同的时间段。
预算计划:全面预算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经营活动,包括销售计划、生产计划、投资计划、成本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形成全面的计划体系。
预算控制:全面预算需要进行控制和监督,及时调整和修正预算计划,确保预算计划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实施。
(三)关键指标
销售预算: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预估销售收入。
成本预算:根据企业的生产活动,预估各项成本支出,包括直接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投资预算: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市场情况,预估投资计划,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市场推广投资等。
现金流预算:根据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预估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确保现金流量处于可控状态。
绩效评估指标: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预估绩效评估指标,如销售增长率、毛利率、净利润率等,用于衡量经营绩效。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战略目标落实
把全面预算管理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内容及范围更加具体化,不管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局性特征,还是统筹性特征,都可以为企业的高效发展提供支持。全面预算管理需要相关人员整理管理流程,做好事前研究和风险判断,从战略目标入手,明确经营管理的实际内容,事先开展资源调配项目,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经营风险
明确全面预算方案,基于业务板块确切分解相关目标,把目标分发给多个责任部门。相关人员需要把经营风险进行多层次划分,逐步分解经营指标,管控经营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效果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性有利于得到员工思想上的认可和行动上的贯彻执行;全面覆盖性可以促进各项业务、信息、资金及人力资源的整合;全过程管理性可以保障经营目标的合理分解、资源配置、经营指标落实、过程控制、绩效考核等的有序实行,最终达到综合管理的目的,提升企业运行的效率与效果。
(四)促进企业运行和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中,每一个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认可和肯定企业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全面预算管理综合分析经营目标,可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增强管理质量,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
从风险产生的源头看,企业经营风险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一)外部风险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治和法律、经济、社会、科学技术、自然方面的影响因素。
(二)内部风险
相较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可能更深层、更隐蔽。由于管理者长期处于企业的内部环境中,对内部环境隐藏的风险敏感性相对较低,容易导致某些风险被忽略,所以,管理者需要加强深入剖析。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影响内外部风险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信息不通畅。
四、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可行性
(一)服务主体相同
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建设中,不管是全面预算管理,还是风险管理,均有相同的服务主体,以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为前提开展工作,便于实现战略目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可实现效益最大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资本价值。风险控制是管理的组成部分,具有减少经营风险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将存在交互性的交流模式视作企业管理的重点形式,整体上规划多种类型的经营项目,由此巧妙地规避和管理现有的风险;风险管理能够凸显企业的市场地位,使其保持一定的增值状态,结合实际调整风险管理方案,提高现金流的利用率,节约税收等资金,从而减少经营成本。
(二)便于防范风险
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市场。企业在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市场交易,因此,管理者应重视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过程性地落实预算管理,基于市场导向性,展现抗风险优势。抗风险优势能够促进企业发挥潜能,管理者要在处理风险时投入积极态度,不仅要学会接收风险,还要学会控制风险;将预算管理视作降低经营成本的一个媒介,预判在后续发展中面临的经营问题,科学规避风险;管理者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参照预算方式的灵活性,应主动处理突发事件,并顾及预算管理的优势和不足。若突发事件的处理形式不具备科学性,便会影响企业提高竞争力水平;管理者围绕全面预算管理处理风险,权衡全面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关系,可以及时应对风险,采取规范性处理风险的方式,为企业的长久经营奠定基础。
五、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一)形成风险控制意识
每一个企业在经营中都会面临一些风险。管理者应科学控制风险,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条件支持。管理者要对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进行有效传递,让员工懂得风险控制是经营资产安全保障和企业效益提升的前提。合理的风险控制应发挥所有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源上提高风险控制效果。另外,企业及员工应共同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建设需要员工积极付出,员工的自我成长也应依托企业平台实现,二者构建命运共同体,充分实现共赢。
(二)健全风险控制结构
健全风险控制结构是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点,每个企业都应结合具体情况,搭建与之相匹配的风险控制机制。管理者应对多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定位:第一,形成治理结构,形成完整的风险评估小组,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前提,渗透风险控制思想,具体统筹风险控制结构,整体把控风险。同时,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激励方案等,从编制、组织等多个维度上降低风险。同时,完善内部审计监督的工作过程,具体识别和判断审计风险,巧妙应对与归纳风险,从而给企业经营创设良好的环境。第二,分析工作职责,研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风险,判断风险管理层级,细化风险管理岗位职责,让每一位员工都拥有责任意识,以免产生风险管理问题而无法落实责任,或避免出现工作推诿的现象。
(三)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如果企业能够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视角下,完善现有的风险控制体系,明确风险类型,挖掘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则可以更好地落实风险控制工作,从整体上规避企业管理风险,利用奖惩方法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使企业拥有长久运行。
第一,正确判断内外部风险,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相关人员在编制全面预算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综合预判收支活动及风险,并合理制定经营指标,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开展提供参考方向,以免发生盲目控制风险的问题。在外部风险的判断上,外部环境具备一定的宏观性特点,不能确切预测风险,如果被动地处理一些问题,将会给今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管理者要研究外部环境,了解风险变化趋势,尽快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动,使企业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抓住机遇和控制风险,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建设。在内部风险的研究中,企业要借助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预测财务管理结果,科学配置财务资源及非财务资源,同时综合识别相关的运营风险,完善实际的财务管理指标,从而规避战略风险。
第二,选取应对企业风险的有效方法。首先,编制预算。面对多种项目业务的收支及预算过程,管理者要确切识别风险,学会取舍,匹配与此相对应的融资方案;其次,实施预算。企业围绕经营性质加大力度进行风险控制,关注成本效益的获取,准确监督运营风险,从根源上降低风险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预算归纳。预算归纳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明确预算实施和计划的不同,明确经营风险的处理对策,妥善优化预算管理过程,更好地落实风险控制。
第三,进行风险考核。要研究风险管理的考核,不仅要顾及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还要考虑处罚制度能否从根本上落实。实际的风险管理考核中,企业要重视考核准备、考核优化、考核改进等多个环节。管理者还应从风险考核的结果出发,整合管理项目,把风险控制的实现情况和员工的绩效结合,体现风险管理的约束效果,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
(四)重视风险控制信息化建设
如今,企业以全面预算管理为视角进行风险控制,相关人员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重视风险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作用,实现风险控制的高效管理。
第一,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共享。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都会生成大量的数据信息,应用信息库可对每一个项目的数据进行集成化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的有效性。管理者要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视角出发,研究多个业务模块,把业务单位及职能部门相关的信息数据保存在模块中,同时对跨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按照具体需求调整和加工,延伸共享的范围,使每个部门都能落实风险控制责任,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
第二,进行风险研究和测试。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为此,管理者应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监测数据,加强风险控制的质量。结合风险管理系统的运算数据,以事先明确的流程为前提,按照可视化图表的模式统计测试结果。和人工操作的过程相比,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能够加强风险预测的效率,促进预算方案的科学实施,客观评价预算目标是否能实现。
第三,进行风险监督。管理者要结合战略方针,及时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先进的诊断工具,研究经营风险的潜在问题,实时共享数据信息。同时,全面重视风险预警,利用可视化的指标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判断,为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做好铺垫,进一步落实风险管理目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具备的抗风险能力决定了其盈利水平。如果无法合理减少或规避风险,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企业要全面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有效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利用先进的方式和技术降低经营风险。管理者在具体的预算管理中,应关注编制流程,实施考核流程,合理识别风险,判断风险的类型,在全面预算管理视域下开展风险管控工作,完善长久经营和管理的风险评估机制,真正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思.全面预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财经,2018,6(1):45-50.
[2]王涛.全面预算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评论,2019,31(6):82-87.
[3]刘明.全面预算在企业绩效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商业研究,2020,2(1):112-118.
[4]张明.全面预算的概念、特点及实施方法探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1,43(1):78-83.
[5]赵敏.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4(2):64-69.
[6]曹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J].对外经贸,2021(6):97-99.
[7]李黎娥.试论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J].知识经济,2020(1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