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相关性

2024-06-26 21:59:39徐阳华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14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财政资金税收

徐阳华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实际作用,其重要性无可替代,内部财政部门管得好,事业单位才能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审计的良好运营,内部财税资金绩效审计与财税相关工作与社会事业息息相关。本文将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重点和原则进行简要概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后有针对性地分析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和税收的相关性,期望在探究的基础上,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部门有效性的发挥。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税收

DOI:10.12433/zgkjtz.20241438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是社会事业的统筹者和协调者,在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相较社会中的其他企业和团体,事业单位具有的公益性质,意味着在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是社会现代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

根据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财政拨款的比例,可被划分为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其中,全额事业单位的员工薪酬与其支持社会事业建设的资金支出,主要来自上属政府机关的财政拨款,不具备盈利和核算的职能;差额事业单位则按照一定比例,由政府和事业单位共同承担资金支出,如医院等机构。无论是哪种类型,事业单位都要承接政府财政拨款,并通过利用该项资金,致力于推进社会的平稳运行。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从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工作手段的革新出发,科学规划资金的支出性质,确保支持社会事业的有序进行,推动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一、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

绩效审计发展历程长,且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审计总体方向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绩效审计并不是单一的工作,其与配套的评价机制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资金绩效效率的提高,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部门的建设,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稳步行进。

(一)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定义

许多国际组织和绩效审计领先国家均对绩效审计有不同的定义。一般来讲,绩效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这个定义突出了绩效审计是以“3E”为核心的,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就我国发展情况来看,根据《审计法》“真实、合规、效益”的规定,把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将绩效审计寓于财务审计之中。从范围上讲,绩效审计主要以国有企业为审计对象,开展微观经济领域的效益审计,且较多地集中在财务成果的分析上,以评价审计对象的经营效益和财务指标。

放眼国外,美国的绩效审计工作开始较早。美国通过不断完善立法、建立审计机构,将审计和监督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均以内部审计为核心,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的作用。尤其是随着《1978年监察长法案》的出台,建立并逐步完善、统一了内审机构,即监察长办公室。从绩效审计相关举措可知,美国将绩效审计的重点放在内审方面,通过组建专门的审查部门,推动审计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重点和原则

关于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重点,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绩效审计可具体划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及事后审计。其中,事后审计是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相应地,对事后审计的评价也是评价重点。但是,从资金绩效审计和考核的全过程来看,其缺乏对事前审计评价和事中审计评价,也无法从源头和审计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此外,从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来看,是在保障财政资金有效支出的基础上,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以及确保财政资金管理的健康发展。

关于评价原则,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直接对政府部门负责,行使政府财政管理的一部分职能。事业单位要通过内部财务部门的建设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和威信力,首先就要从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入手,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机制。在众多配套机制中,审计评价机制是与资金绩效审计关系最密切的机制,其与绩效审计工作相承接,间接决定了绩效审计工作结果。简而言之,事业单位要加强审计评价工作力度,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并始终坚持从事实出发的评价原则,此处体现了审计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审计评价前,工作人员对影响审计工作的各种要素、财政资金运用的实际情况、审计结果等进行全方面考察,则体现了全面性原则,这也是开展审计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评价工作始终坚持在事实清晰、分析透彻的基础上进行,坚持谨慎原则,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指导。

此外,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工作要始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审计和评价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这意味着,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要始终坚持客观性原则,克服主观性偏差。

二、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中的问题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与审计的其他工作环环相扣。要发挥绩效审计的实际作用,将绩效审计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财政管理中,配套机制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包括评价机制、监督机制等。当前,工作的开展并不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忽视了对绩效审计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监督手段较为落后,监督部门职权行使缺乏针对性;绩效审计机制不健全,审计范围较小,评价工作缺乏科学性,忽视了现实性原则,以下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为后文的相关性研究做基础。

(一)财政审计监督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一阶段财政审计取得的成效已经与当前阶段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不符,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加之,财政审计工作的进行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未明确审计监督和审计服务之间的关系,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割裂,导致领导者对审计监督的认知片面,认为审计监督会阻碍其晋升,从而对审计监督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审计监督工作无法落实到具体的财政资金管理中。

(二)绩效审计机制的问题

事业单位要发挥绩效审计工作的实际作用,就离不开绩效审计机制的构建以及配套机制的完善,它可为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以全面的绩效审计机制为绩效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使事业单位不断完善内审工作,并将一部分重心放在外审上,使之与内审工作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效率。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问题

财政税收是以获得财政收入为目的而进行的税收工作,以税收政策的适当调整,平衡政府财政支出和收入。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目的与政府税收目的一致,直接对政府的收入负责,在政府行使社会职能。在进行财政税收工作时,需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建设需求制定税收计划,以下将从票据管理、预算编制以及风险机制三方面对税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收费和发票管理的问题

就目前发票管理的工作情况来看,票据管理虽已进行了技术化和信息化改革,但以电子票据代替纸质票据尚未实现大规模普及,纸质票据的保存问题堪忧。加之电子票据系统的稳定性较差,缴税主体缺乏良好的体验感,在核实缴税情况时,部分工作仍依赖纸质票据。

除了纸质票据的稳定性差、保存性不良等问题外,还存在税收票据种类不全面的问题,给事业单位缴纳税收带来了严重影响。此外,现有的发票类型和发票抬头,与各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衔接不当,给后期财政核算和绩效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例如:政府为了扶持小微企业,规定其可在纳税前实行利润扣除,扣除部分用于绿色发展和新能源方面的资金支出,但事业单位为其提供的税收发票未对其进行准确标注,后期在审计社会效益方面缺乏明确的依据。

(二)预算编制标准不统一

预算编制主要是指对预算收支计划的拟定、确定及其组织过程,以前期的预算编制作用于税收过程,有计划地进行税收工作,以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为社会事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事业单位的税收工作来看,预算编制在税收之初,对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预算标准不统一引发的问题尤为明显。相关部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往往会按照预算标准审计,但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按照统一的预算编制标准,并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导致审计结果存在较大的片面性。

(三)缺少纳税风险机制

风险控制是事业单位开展财政管理和接受绩效审计的前提。当前,在征收税金的过程中,对风险控制工作较为忽视,缺少完善的纳税风险预警机制,导致实际效果堪忧,尤其是在寻求不正当避税手段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未借助纳税风险机制的力量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或钻了政策漏洞和空子,导致税收数额减少,间接影响了政府财政收支平衡。

四、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相关性

事业单位财政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促进资金绩效管理和财政税收的有效结合,这是优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激发财政管理的活力和动力,推动社会事业的稳步运行,推动区域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财政资金的使用影响财政税收支出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分职权的行使者和政策的落实者,对本领域的社会事业进行调控,并向上申请政府资金,对地区的整体发展作贡献。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将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平衡情况,政府要保持收支平衡,就要从税收支出和收入入手,积累一定的资金量,以保持活力和生命力,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流,防止财务问题的产生。

(二)财政资金的使用影响财政公共预算的规模

财政资金的支出总量和使用率将直接决定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支出预算,在支出总量一定但使用率不一的情况下,使用率高将相应地增加财政公共预算总量,在最大程度上支持社会事业的建设,并对资金支出的全过程进行细致的预算计算,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关键的公共事业上,发挥财政支出的实际作用,并通过使用率的提高减少资金支出总量,从支出端减少成本投入,增加资金总量,调节政府的收支情况,保持收支平衡,以支持现代化建设。

(三)审计对象的纳税主体是财政税收主体

从经济社会的建设和税收政策的对象来说,事业单位税收的主体即纳税人,是经济社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事业单位作为主要的审计对象,其资金支出主要为人民服务,增加社会与民众、民众与政府之间的黏性,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事业单位的纳税主体既是政府税收的主体,也是政府服务的主体。比如:国家为了解决看病难、就医难、就医环境差的问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医疗体系的完善,以政府注资的方式优化医院环境,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国家支持医疗体系内部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众,同时又以服务水平的提高反馈于民众。在社会公共事业面前,每一位民众都是出资者和成果享有者,有同等的权利享受社会公共体系的服务。

(四)促进财政税收与绩效审计的有效结合

事业单位和政府要以稳定的形式保持财政平衡,就要着重关注税收工作,将税收与绩效审计工作有效结合,提高现有资金的利用率,减少无效资金支出,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将资金的利用落实到具体的社会事业中。财政税收与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结合,需要事业单位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将资金绩效提高到一定水平,提高绩效和工作效率,将绩效审计的结果和绩效效率反馈至税收工作,便于政府适当调节税收政策,以增强政府财政的稳定性和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加大内审工作力度,提高资金绩效效率。同时,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事业单位要通过实施监督机制、评价机制,促进财政税收与绩效审计的良好结合,提高政府支出资金的利用率,推动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霞.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J].大众投资指南,2021(12):71-72.

[2]段雪梅.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问题分析[J].财经界,2021(06):6-7.

[3]张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相关性探究[J].商业文化,2020(31):110-111.

[4]唐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探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19):113-114.

[5]杨晓春.关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探究[J].山西农经,2019(21):161-162.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财政资金税收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财税(2021年4期)2021-07-15 08:40:32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08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0:22:06
税收(二)
新少年(2016年4期)2016-11-19 14:22:49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2:59:43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8:12:04
税收(四)
新少年(2016年6期)2016-05-14 11:59:22
税收(三)
新少年(2016年5期)2016-05-14 03:37:16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