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睛
“仅退款”新规明确消费者可在一定条件下,向商家发起只退款不退货的申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部分消费者利用机制漏洞,把“仅退款”变成薅羊毛的工具,致使商家“钱货两空”。记者通过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商家认为平台纵容买家恶意“仅退款”的投诉超过千条,涉及的平台包括抖音、淘宝、拼多多等。
近日,各地法院对于恶意“仅退款”案件的判决陆续出炉,小编梳理了部分典型案件,一起来看。
烟灰缸or洗脸盆
消费者何某在某电商平台网购了一个烟灰缸,收货后因索要好评返现不成,以“货不对板”为理由,向平台申请“仅退款”,商家对此不予接受,只同意“退货退款”。何某又上传了一张凹陷的洗脸盆作为退款凭证,平台介入后同意了何某的“仅退款”请求,将购买烟灰缸的8.5元退还给了何某。
随后,商家以恶意申请退款为由,将何某起诉至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要求对方赔偿其误工费、调档费、货款合计600余元。
在诉前调解环节,法官要求商家提供烟灰缸实物,要求何某提供洗脸盆实物,以辨别是否存在“货不对板”问题。何某却表示“无法提供”实物,自愿赔偿商家的损失。随后经法庭调解,何某与商家达成调解协议,由何某赔偿商家400元并当场支付完毕。商家随后向法院撤回起诉。
连衣裙引发诉讼
陈先生在某电商平台经营着一家女装网店,有消费者购买连衣裙后向客服反映连衣裙的一侧缺少花边,随后以质量问题为由向平台申请“仅退款”。一分钟内,平台就通过了退款的申请,并完成了退款。
陈先生认为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店铺支持消费者申请“退货退款”,但平台在没有与商家沟通的情况下,直接介入极速退款,有失公平,于是向上海长宁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平台赔偿“仅退款”的损失。法院一审支持了陈先生的诉请。对此,电商平台表示不服,提出上诉。电商平台委托诉讼代理人在法庭上表示,本案适用极速退款,在商品明显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电商平台有权采取部分退款的措施。
二审法院认为,平台没有给予商家合理的时间作出回应和举证,而是直接介入采取退款措施,侵犯了商家与消费者平等处理商品售后问题的权利。平台应根据商家的举证情况以及过错程度,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最终,二审维持原判,由平台赔偿商家损失20元。
网购9.9退货倒赔钱
张某在某平台以9.9元的价格购买了两支中性笔,收货后,张某以质量问题为由向商家提出了退款申请,商家同意了退货退款,但平台介入时向张某发送了“退货退款”“仅退款”等选项,张某选择“仅退款”。
这一行为引起了商家的不满。商家认为,张某在未经沟通的情况下直接选择“仅退款”,且未退回商品,属于恶意退款行为。于是将张某起诉至法院,要求张某赔偿货款9.9元,同时支付因诉讼产生的维权损失500元。
对此,法院认为,虽然消费者在退款过程中有权选择“仅退款”,但这一权利并非绝对。在涉及商品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应与商家进行充分沟通,协商解决方案。如果未经沟通就直接选择“仅退款”,可能会对商家的利益造成损害。
根据网络平台消费规则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张某认识到自己“仅退款不退货”的行为有违诚信。最终,张某同意支付商家货款及商家维权损失共计150元。
自“仅退款”新规出台后,法院收到类似案件的数量在短期内激增。通过梳理可以发现此类案件涉案金额较小,商家维权却要付出较大成本。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表示,目前对电商平台“仅退款”处理政策相关案件的法律适用存在一定争议,需以示范判决明确裁判规则,促使电商平台改善内部规则,缓解平台与商户之间的矛盾,从源头上减少案件数量。
据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向电商平台制发了司法建议书,从规范适用资金限制措施、平台纠纷解决机制及扣罚赔付金管理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收到司法建议后,电商平台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平台处置措施、创新平台纠纷解决机制及发挥赔付金制度功能等,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更好维护交易安全与秩序。
另有律师建议,平台要扮演好居中裁判的角色,当商家和消费者因为“仅退款”发生争议,要具体了解事情的原委,加强客观性、公平性和专业性,作出公正的裁决,不能为了保护消费者,就无视商家特别是中小商家的正当权益。
“电商也要保障商品质量和商家信誉,才能让网购更加安全、放心和满意;消费者也应该学会合理消费、避免贪小便宜,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律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