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叙事的主体姿态及其呈现

2024-06-25 05:33:05刘雪玲
文化产业 2024年13期
关键词:姿态新闻报道工作者

刘雪玲

在新闻报道领域,每一则报道都承载着叙事者的主体姿态,这不仅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更深刻地反映了媒体对事实解读的角度与立场。新闻的叙事绝非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经过精心构建的文本,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境、观点和态度。新闻叙事主体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叙事方式,不仅为受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更在无形中引导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认知。现主要探讨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具体表现和呈现方式,归纳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新闻传播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支持。

新闻叙事主体姿态是新闻报道中的关键因素,它与信息的传递、媒体的态度紧密相关。在阐述新闻事件时,叙事主体的姿态往往通过文字的组织和语气的运用得以展现,从而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选择与运用不仅关乎新闻的质量,更是对受众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直接体现。通过精心构建的叙事姿态,新闻报道能够更好地履行其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职责。

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具体表现

客观中立的报道者姿态

这种姿态下的新闻叙事者始终保持对新闻事件的客观中立态度,他们严格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避免个人主观评价,也不被外部因素所左右。在报道过程中,叙事者注重对事实的呈现,用准确、客观的语言描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力求为受众呈现一个清晰、真实的新闻画面。这种姿态的叙事者更像是信息的传递者,他们让受众自行判断和理解新闻事件,从而确保了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客观中立的报道者会注意核实信息来源,所引用的数据和事实都会经过严格审核和把关,他们的报道语言平实、准确,不会使用夸张或情绪化的词汇。同时,报道者也会注重报道的平衡性,充分体现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尽量呈现多方观点和声音,让受众能够全面了解事件的真相。

积极引导的舆论领袖姿态

积极引导的舆论领袖姿态,与客观中立的报道者姿态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姿态的叙事者更加注重对受众的引导,他们在传递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精心选择的报道角度和深入的分析解读引导受众的思考和行动。这种姿态的叙事者往往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事物的深刻见解,能够准确把握新闻事件的核心要点和社会意义,并通过自己的报道和分析引导受众深入理解新闻事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较高的判断力。

积极引导的舆论领袖姿态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叙事者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独到见解,为受众提供了深度思考的方向。同时,他们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较为频繁,能够及时回应受众的疑问和反馈。在新闻报道中,这种姿态的叙事者会运用各种报道手法和技巧强化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采用对比、举例、引用权威观点等方式增强报道的说服力。此外,报道的时效性和深度也是他们的重点关注要素。

引发情感共鸣的人性化姿态

引发情感共鸣的人性化姿态则是一种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的报道方式,叙事者不仅关注新闻事件本身,更关注事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通过对新闻事件中的情感元素和细节进行充分挖掘与探讨,可以让受众感受新闻事件的深刻内涵。具体来说,叙事者能够让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故事,从而让受众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具体实践中,叙事者可能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显著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他们也会注重与受众的情感交流,通过制造共鸣点引发受众的深度思考。

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呈现方式

语言风格的选择

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重要手段,语言风格在新闻报道中可以大致分为客观冷静和感性渲染两种类型,它们对受众的感受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其一,客观冷静的语言风格以简洁、准确、中立为特点,力求避免个人情感的影响,从而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种语言风格在传递信息时更为直接和高效,它能够将新闻事实以最接近原貌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和失真。例如,在报道自然灾害、政治事件等严肃话题时,客观冷静的语言风格能够确保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让受众更加信赖所接收的信息。其二,感性渲染的语言风格更加侧重于通过语言的情感色彩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运用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方式,受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新闻事件带来的情感冲击。在报道社会温情、人间大爱等主题时,感性渲染的语言风格能够更好地触动受众的内心,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不同的语言风格选择体现了新闻叙事主体对新闻事件的不同理解和处理态度,客观冷静的语言风格彰显了新闻叙事主体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而感性渲染的语言风格则展示了新闻叙事主体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在具体实践中,新闻工作者需要根据新闻事件的具体内容和传播目的,灵活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从而更好地传递信息。

句式结构的运用

句式结构的运用不仅能够影响新闻报道的节奏和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闻叙事主体的观点和态度。在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包括并列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等。具体来说,并列句结构简洁明了,适用于列举事实或描述细节,它能够帮助受众快速把握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复合句主要是通过主从结构展现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引导受众深入思考新闻背后的深层含义。并列复合句则结合了并列句和复合句的特点,既能够从多个角度呈现新闻事件,又能够揭示事件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同的句式结构在新闻报道中各有用处,如在报道一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可以采用复合句深入剖析其成因和影响。

句式结构的巧妙运用还能够体现新闻叙事主体的立场和态度,新闻工作者通过调整句子的重心、语序和修辞手法,可以隐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倾向,从而影响受众的认知和判断。例如,在报道争议性话题时,新闻工作者通过选用不同的句式结构呈现出各方观点,既能够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又能够引导受众进行深入思考。

视觉元素的辅助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文字描述,图片、图表、视频等视觉元素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从而直观地向受众展现新闻事件的全貌,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真实感。同时,它们还能辅助文字叙事,共同构建新闻的整体意义。例如,在自然灾害报道中,震撼的现场画面能够让受众直观地感受到灾害的严重性和救援的紧迫性,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闻报道的主旨。不仅如此,视觉元素还能为新闻报道提供更为丰富的背景和细节补充信息。例如,在数据新闻报道中,图表的运用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复杂的数据关系,充分揭示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趋势,让受众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是,视觉元素的选择和运用需要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叙事主体必须确保所选视觉元素真实反映新闻事件的原貌,避免夸大事实。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和认知习惯,选择恰当的视觉元素辅助文字报道,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叙事视角的切换

不同的叙事视角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感受。新闻叙事主体通过灵活切换叙事视角,可以从多个层面揭示新闻事件,从而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报道。

当新闻叙事主体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报道时,受众能够直接通过叙事主体的眼睛“看到”新闻现场,感受他们的情绪。这种视角的运用在特写报道或个人见闻类新闻中较为常见,它能够拉近受众与新闻事件之间的距离,有效增强报道的真实感。而第三人称视角则更为客观、全面,它能够让新闻叙事主体从更为广阔的视角观察和报道新闻事件,这种视角的运用在社会事件报道或政治类新闻中更为常见。

除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外,还有其他多种叙事视角可供选择。例如,新闻叙事主体通过受访者视角呈现新闻事件,能够让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参与者的想法和感受;而通过专家视角解读新闻事件,新闻叙事主体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加权威、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叙事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和认知习惯,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呈现新闻事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受新闻事件,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情感体验。

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影响因素

新闻媒体的性质与定位

新闻媒体的性质与定位对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媒体机构因其背后的所有权、政治立场、社会功能以及受众定位的差异,会采取不同的叙事姿态。例如,官方媒体承担着宣传国家政策、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需要充分体现其公信力和影响力,其叙事姿态通常较为严肃、正式,语言风格偏向权威、专业。这类媒体在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时倾向于采用宏观性、全局性的视角,重点强调事件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

与此相对应,商业媒体或地方媒体会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受众反馈,其叙事姿态相对轻松、活泼,语言风格也更加生动。这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一般会从微观角度切入,关注与报道个体的命运和故事,从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例如,某地方媒体在报道某一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时,不仅详细介绍了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和成果,还通过现场采访和图片,将志愿者与居民之间的温馨互动充分展现出来。这种温馨热闹的场景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的关注,也能充分激发受众对社区服务的参与热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闻媒体的性质与定位对新闻叙事主体姿态具有显著影响,但在具体实践中,这种影响并非绝对。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受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许多媒体也在尝试转变传统定位,探索更加多元化、创新性的叙事方式。

新闻报道的题材与内容

不同新闻题材的报道重点和叙事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报道社会新闻时,为了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新闻工作者往往会采用一种较为亲切、感人的叙事姿态,注重对事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与报道。而在报道科技新闻或经济新闻时,新闻工作者往往会采用一种较为客观、理性的叙事姿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同时,新闻内容的具体性和时效性也会对叙事姿态产生影响。新闻工作者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进行报道时,需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影响以及受众的关注点,选择合适的叙事姿态。例如,在报道一起突发事件时,新闻工作者为了及时传递重点信息、稳定社会情绪,可能会采用一种简洁、明快的叙事姿态。而在进行深度报道时,他们会采用更为细致、深入的叙事姿态,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社会意义。

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价值观

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价值观与新闻叙事主体姿态息息相关。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不仅涵盖了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更体现了其对职业的敬畏与对真实性的不懈追求。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新闻工作者在报道复杂或争议性事件时,会凭借其专业的判断,选择恰当的叙事角度和方式揭示事实真相,而不会被表面现象或个人偏见所左右。

同时,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也深刻影响着新闻叙事主体姿态,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工作者在选择和呈现新闻时的侧重点和倾向性。新闻工作者需要秉持公正、真实、客观的价值理念,在新闻报道中要将新闻事件的全面性和多元性充分展现出来,尊重并呈现各方的声音和观点,而不是仅仅传递自己的看法或迎合某种特定的舆论导向。这有助于维护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引导受众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和判断。

社会文化背景与受众需求

社会文化背景为新闻叙事主体提供了丰富的语境和背景信息,新闻工作者在叙事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受众的接受能力。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受众对新闻的期待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新闻工作者需要尊重并深入了解这些差异,以更加贴合受众的方式进行叙事。同时,新闻工作者要详细了解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根据受众的需求对叙事的重点和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在报道社会热点问题时,新闻工作者需要准确把握受众的关切和疑问,通过深入调查和客观分析及时回应受众,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事实或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此外,社会文化背景与受众需求之间也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会引导受众需求的转变,而受众需求的多样性也会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创新。基于此,新闻工作者需要敏锐地捕捉这些变化,并及时调整叙事策略以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满足受众需求。

综上所述,新闻叙事主体姿态在新闻报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客观中立的报道者姿态、积极引导的舆论领袖姿态以及引发情感共鸣的人性化姿态。这些姿态可以通过语言风格的选择、句式结构的巧妙运用、视觉元素的辅助以及叙事视角的灵活切换呈现出来。同时,新闻媒体的性质与定位、新闻报道的题材与内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价值观,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与受众需求等都会对新闻叙事主体姿态产生一定影响,新闻工作者需要对上述要素进行合理运用和把握,从而为受众呈现出最佳的新闻报道效果。

(作者单位:安丘市融媒体中心)

猜你喜欢
姿态新闻报道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攀爬的姿态
学生天地(2020年3期)2020-08-25 09:04:16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全新一代宋的新姿态
汽车观察(2018年9期)2018-10-23 05:46:40
跑与走的姿态
中国自行车(2018年8期)2018-09-26 06:53:44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