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古代的品饮方式,有“唐煎”“宋点”“明清泡”之说。如果说唐代的煎茶法和茶圣陆羽的出现使茶文化在达官贵人和士大夫阶层繁盛一时的话,那么宋代伴随着点茶和斗茶的兴起,从天子到庶民,从朝堂到茅舍无不饮茶,无不以茶事为乐为俗。
从目前的考古研究及文献资料来看,点茶的出现时间不晚于唐末五代,盛行于两宋。宋人嗜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一例外。“艺术皇帝”宋徽宗更是一生爱茶,他常在宫廷设立茶宴,有时兴致来了也会亲自动手烹茶取乐。正所谓“上行下效”,宋人上下品茶之风的盛行和宋徽宗对茶的推崇不无关系。
点茶是宋朝时期朝廷官场待人之礼,宋徽宗《大观茶论》云:“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王国维《茶汤遣客之俗》云:“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宋代,茶已经与米、盐相同,是百姓日常不可或缺的生活物品。王安石《临川集·议茶法》云:“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和唐代的煎茶不同,点茶的具体做法是:先用瓶煎水,而后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黏稠为度。
南宋开庆年间(1259年),点茶技艺漂洋过海传入了日本,逐渐演变为当今日本风行的茶道。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中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浙江径山寺的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下诏令:“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昭告天下废团茶兴叶茶,从此散茶成了主流,点茶就此在中华大地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