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逻辑耦合、潜在风险与优化策略

2024-06-25 23:27李娜戴钢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

李娜 戴钢书

摘 要:ChatGPT蕴含的深度学习能力、语言模仿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为思政教育主客体人机互动的精准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土壤,也为高校精准思政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ChatGPT通过信息驱动、对话反馈和场景互动的方式实现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但也存在着铸魂育人方向偏离、立德树人理念淡化、技术自身缺陷不足、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潜在风险。应对风险的优化策略是必须坚守铸魂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坚持制度规训技术的应用原则,以及增强人机互动中主体的情感归属。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思政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2.023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2-0155-06

2022年11月,ChatGPT的发布开启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纪元。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产物,其外在表现形式是聊天机器人程序。但在实践中起决定意义的则是它的工具属性,即ChatGPT是一种应用场景多元化的人工智能工具。它既能够借助跨模态深度学习模型,理解、学习并模仿人类语言,以聊天的形式实现人机互动,也能够针对用户的需求生产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完成文案撰写、代码编撰、翻译等多种工作。[1用户可以通过ChatGPT网页注册登录后直接进入使用界面,在对话框中输入文本即可与之交流。[2ChatGPT通过用户给定的主题或对话中的上下文情境,进行语义解析,推断用户意图,生成逻辑连贯的回复,生产出用户需要的特定内容,完成多样化的工作任务。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ChatGPT展现出更为出色的类人认知与交互能力,已在教育[3、文化4、医学5、金融6等多个领域得到探索实践,显示出巨大的融合应用的潜力。凭借其强大的功能,ChatGPT正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和研究人员学习和科研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ChatGPT强大的深度学习、语言模仿、逻辑分析等能力,也为高校精准思政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但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以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7因此,从高校精准思政实践出发,着眼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ChatGPT的基本特点,积极探讨ChatGPT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逻辑耦合、潜在风险和应对策略,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ChatGPT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逻辑耦合

ChatGPT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在数据分析、信息训练、逻辑搭建与话语表达上展现出超越性的优势。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凭借其自身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通过主体需求精准识别、教育内容精准定制和育人空间精准营造,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为高校精准思政的推进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1.信息驱动:主体需求的精准识别

高校精准思政育人活动的前提是借助客体实践活动留存的信息,在教育范围内了解教育对象并精准识别其需求。ChatGPT正是在获取和占有教育对象留存于网络空间中超大规模数据信息的基础上,以其强大的信息收集整合与关系串联能力,对大数据信息进行相关性连接,精准刻画信息主体“肖像”,塑造出以信息为基础的系统性对象模型,实现对主体需求的精准识别。首先,数字信息时代下爆炸性的数据流动,为精准识别主体需求提供了前提条件。数字化生存是“Z时代”青年基本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活动过程与结果都以“数据信息”的形式存留。其次,ChatGPT具有信息收集整合与关系串联能力的创新性特征。ChatGPT是以45TB的网络公开数据和电子数据,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对话内容作为技术体系的数据基底。它能够收集整合教育对象通过对话形式输入的意涵自我观念的信息,并在占有超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关系串联,通过分析语言元素的契合关系,借助人机问答中的信息补充,聚合起数据框架并输出与主体预期比较一致的文本内容,实现意义向内容的有效转化。[8最后,ChatGPT通过对大数据信息进行相关性连接精准识别主体需求。“在小数据世界中,相关关系也是有用的,但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相关关系大放异彩。”[9而实践主体留存的活动信息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因此,必须借助相关关系的分析。ChatGPT通过对收集到的行为信息进行相关性连接,并“预测”主体行为数据与思想趋势之间的联系,精准刻画信息主体“肖像”,塑造出以信息为基础的系统性对象模型,进而准确把握教育对象需求的深层内容,实现对主体需求的精准识别。多技术组合下的人工智能识别组件已经运用到了包括VR游戏[10、数字内容平台甚至是产业发展中,在与教育的互动中,也必然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知识诉求、情感认同与价值意向,实现教育的“内化于心”。

2.对话反馈:教育内容的精准定制

精准刻画主体“肖像”后,精准定制针对主体需求的教育内容是精准思政的关键。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借助网络空间拓展出更为宽广的生活空间,期望拥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和经验阅历,这也意味着他们拥有更为多元的需求。然而,当前一对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难以实现点对点的教育内容的精准定制。大水漫灌式的教学也无法达到精准供给满足主体需求的教育内容。因此,要实现教育内容的精准定制,就需要在强即时性的工具基础上实现主体与技术的互动,并从中获取和处理各种教育数纹,搭建起一套“及时反馈”人机协同的教育方案。

ChatGPT作为强即时性的工具,对强化教育过程和内容“定制”特征具有强大的助推力。相较于传统教育内容制定过程中的不足,ChatGPT凭借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能够精准识别教育对象需求,实现教育内容定制的智能化。一方面,ChatGPT能够精准识别教育对象内在需求。ChatGPT的人机互动是以对话形式完成,其“诉求—答复”的模式能够模拟出一种现实性的对话场景,问题往往凝结着对象内在需求,问答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需求的“暴露”。教育对象在这种人机互动中,自然充当起了话语互动中的主体,让聊天交流的环节更为自然,实现自然语境中收集整理信息,进而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ChatGPT能够帮助教育者精准制定教育内容。ChatGPT能尝试模仿人工神经网络,通过感知器对数据进行表征逻辑分析。[11相比于以往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ChatGPT的数据资源更为丰富,网络模型泛化能力更强,而且展现出超越其他机器人的“类人”学习,摆脱了以往人工智能的“非人化”特质。[12这种学习能力能够更好的帮助教育者,链接现实与网络空间中的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精准定制满足教育对象内在需求的教育内容。例如,利用ChatGPT辅导学生计算机实践课程时,ChatGPT通过分析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风格,精准生成定制化的实践任务方案,帮助不同基础的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体验。[13

3.场景互动:育人空间的精准营造

营造适宜的育人空间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实践条件的制约,教育者只能在固定的课堂空间内,以一对多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就必须深入到教育过程中,精准细致地向其灌注适宜的教育养料,精准地塑造教育对象的教育过程形态,这是技术发展到当下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漫灌”向“滴灌”转变的规律性呈现。[14

教育对象在使用ChatGPT的过程中,营造了一对一的教育场景,并在语言互动中输出满足自身需求的教育内容。首先,借助ChatGPT技术,一对一教育场景成为现实。同VR、元宇宙等将主体拉入虚拟世界中与其互动的虚拟现实技术相比,ChatGPT本质上仍然是在现实过程中与主体沟通、交流的客观存在。然而对教育对象来说,却是一对一的“输入—输出”场景体验,对问题以及答案的再塑造都由自己来“定制”。其次,在一对一的聊天交互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对象的教学体验感。技术刺激受众进行“再定制”,进行信息的交换与反馈,在多次使用过程中实现教育对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最后,ChatGPT人性化与个性化的语言体系设置提升了服务精准思政的能力。话语表达的质量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因为“对话的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答案的不精准、不稳定感逾越于获得感之上、拟人度的偏差使其可信度和说服力更弱”[15。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对人类思维逻辑和表达的模仿相当成熟,能够模仿出人与人交流的真实的聊天场景。在语句结构与话语表达方式的类人化与话语内容客观真实性的共同推进下,强化客体学习效能,实现精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ChatDOC是以ChatGPT为技术底座的学术阅读平台,以自然语言交互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一对一定制的阅读体验和即时可靠的阅读指导。[16借助ChatGPT,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教育者为受教者提供精准的指导和支持。

二、ChatGPT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潜在风险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下,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互嵌是时代化的必然潮流。尽管ChatGPT以“技术中介”的身份在精准思政中出场,似乎依附着中立客观的外衣,但在实践中可能出现铸魂育人方向偏离、立德树人理念淡化、技术自身缺陷不足,以及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潜在风险。

1.方向迷失:铸魂育人方向偏离

ChatGPT可能导致高校精准思政育人方向的迷失,进而偏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践方向。ChatGPT“技术意志”下的生产,是一套自运行机器体系和既成的机械系统,完全不依赖于教育者的个人意志。虽然教育者能够在学生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监控与反馈,但在进入技术生产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必须服从于其算法黑箱的掌握。一方面,技术的膨胀带来教师的“人的价值”削弱。在使用过程中,ChatGPT针对教育对象输入的文本,借助预先设置好的知识库回答问题。教师只能以技术操作者,而非教育主导者的身份存在。教育对象在与ChatGPT进行人机互动的过程中,充当了主体的角色,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主客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伴随着教育者的缺位,教育对象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不断加深着对技术的依赖与信任,消解着教育者在话语沟通过程中对教育对象的方向引导和价值引领。另一方面,技术的全面性让学生产生技术附魅,堕化自己学习思维与动力。[17目前,国内外都已经出现了许多学生利用ChatGPT代写课程文章的案例,为了反对其滥用,内容检测工具“GPTZero”也随之诞生,可见人对其路径依赖之强。因此,ChatGPT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过程中,教育对象可能产生技术依赖倾向,堕化自我提升的动力,并成为依附在技术中的“持存物”,主体价值和能力不断被消解。并最终导致高校精准思政难以实现精准育人的实践要求,偏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践方向。

2.尾巴主义:立德树人理念淡化

ChatGPT作为一种具有商业属性的技术工具,一味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将会导致教育的“尾巴主义”。尾巴主义是指没有根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放弃领导,以迎合落后分子错误意见的思想和行为。[18“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19ChatGPT宽广的应用场景,使其无法被完全纳入全景式地控制系统之中,资本逻辑可以渗透到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将盈利逻辑裹挟在技术中,ChatGPT则会展现出对用户需求的一味迎合,生成用户所想看到的信息,甚至是产生错误的、虚假的话语内容。在一些研究与实践中表明,ChatGPT创建的文本内容或文章写作,仍存在大量的造假内容。[20例如,都市快报报道,美国一名律师在一起诉讼案件中引用了ChatGPT搜集的六个案例,而法官却发现那些信息全是子虚乌有。[21当代大学生多元化的诉求,决定了其多样化的个人喜好与价值取向,其中不乏与主流价值理念相悖的错误思想。一旦其陷入技术创造的信息茧房之中,将逐渐沉溺于迎合个人喜好的定制内容中,削弱正确判断信息与价值的能力,走向片面化的深渊。此外,学生在自我创设的信息气泡中拒斥与个体诉求无关的一切,屏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必将引发思想认知问题。

3.技术失范:技术自身缺陷不足

ChatGPT作为一种仍未成熟的技术工具存在固有技术缺陷。一旦技术本身就存在着缺陷,将会使测量式暴力愈加作用于人类,不仅无法实现其正面价值,还会带来“技术黑洞”,扩大其负面影响。ChatGPT虽然不断力图在多种信息中弱化价值对于结果的影响,塑造技术本身的中立性色彩,但其缺少划分信源信度的智能部件,无法有效分辨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甚至是有害信息或者违法信息。例如,经典的“DAN”测试,个体通过使用“诱导性”地提问绕过OpenAI的安全审核机制,生成了大量暴力与歧视性话语。[22ChatGPT的深度学习仍然存在容易过度拟合基准数据的缺陷,实现精准后却失去了通用性知识而产生失灵,失灵后的机器无法处理前后数据的矛盾性,就只能重新启动对话。在人机互动过程中,主客体都只能观测到用户输入与文本输出这两个过程,算法黑箱的不可观测,意味着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一旦在对话中客体输入了不恰当的语句或关键词,输出的错误答案,将带来适得其反的作用。总而言之,不完备的技术容易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注入风险性因素,一旦不稳定因素无法控制而发生,反而会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认知。

4.恶意使用: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使用性意向,是技术使用者在使用技术时的意义指向。“技术手段的这种对内容无明确规定的工具性,使它们在方法论上成为中立的,即可以应用于任何特定的目的”[23。但“技术之所是,包含着对器具、仪器和机械的制作和利用,包含着这种被制作和被利用的东西本身,包含着技术为之效力的各种需要和目的”[24。这意味着技术的开发者和使用者,都可以将自我的价值与意识形态偏向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一方面,作为一种西方的现代智能技术,商业资本的内在逻辑可能带来意识形态风险。ChatGPT的训练模型来自于西方国家,包含着资本主义国家内生性的价值观,如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充斥其中。“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5,但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构造,无法实现对数据的监管与控制,技术背后的意识形态“噪声”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引导能力被削弱,消解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算法歧视有可能带来错误思潮的传播。深度学习能力需要采集与处理大量文本信息,但数据并不具有中立性,本身可能蕴含着歧视与意识形态偏见。ChatGPT的内容输出基于前期大量数据“喂养”,而这些数据来自于现实生活社会中,反映着不同人的行为模式,不同社会的文化结构和不同国家的历史习俗,也可能包含着一个文化的偏见与歧视。如果使用这些带有偏见性的数据来训练ChatGPT,那它就会自主训练、扩散,最终输出带有歧视性的文本。目前对ChatGPT的技术监管,还未能完全实现技术黑箱和算法歧视的矫正控制,这使得错误的价值观念可能在人为作用下隐蔽地渗入到技术的话语中,从而影响到精准思政的实践过程。

三、ChatGPT赋能高校精准思政潜在风险的应对策略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推动力,但技术自身的缺陷与技术使用者的滥用也可能带来技术应用的“异化”。要应对ChatGPT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潜在风险,必须从理念、原则以及情感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策略。

1.守正创新:坚守铸魂育人的教育理念

要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精准思政的互嵌与发展,需要依据技术与精准思政各自规律逻辑进行贯通与融合。一是价值目标的嵌合。精准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任何技术的使用都是服务于主体改造世界的进程,帮助主体更好地创造价值,这是技术工具的内在意义。这规定了ChatGPT等类似工具赋能精准思政也必然要坚持铸魂育人的基本价值立场,以技术服务于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二是实践层面的守正。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灌输主导着教育的全过程,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参与,其积极性与创造性无法被有效调动。精准思政在于让学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内容,从供给与需求的匹配上,实现主体教育过程的沉浸式体验。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精准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以铸魂育人为内核,意味着就必须强化双主体意识,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的教育积极性,以多元化多样态的技术使用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了解并积极参与教学课堂;又要强调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引导与纠偏,既重视教师的教育主体地位,又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例如,以ChatGPT和QQ系统为基础开发的人机协同深度探索性学习系统和智慧助教,将“师—生—机”作为有机整体统一纳入系统设计,显著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26三是技术层面的革新。在数据的选择与整理过程中,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等主流优秀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学习与训练。在语言交流与对话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内在诉求,通过人机互动的过程,即时反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现精准的教育内容灌输。要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需要主动规训技术的话语内核,以主流意识形态强化技术的价值导向,主动打破技术黑箱,不断提升对技术的掌握能力,让ChatGPT更好地服务于精准思政的教育过程。

2.未焚徙薪:坚持制度规训技术的应用原则

哈贝马斯指出,“工具理性是交往理性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环节,但要让它回到其合法范围内——用以处理任何自然的关系,用以提高社会行动的效率”[27。尽管ChatGPT还未出现明显的技术风险危害,但技术发展的无限膨胀,可能带来的是工具对人本质力量的否定,最后导致技术异化的风险。制度是一种规范化的行为方式与关系结构规则体系,规约着实践活动的界限与方向,是保障实践活动有序运行的重要建构性和现实性力量。[28这要求我们必须要以制度的“笼子”将技术框定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中。一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顶层制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是以守正为基础,创新为动力,推进技术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需要教育、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度中强化意识形态的安全,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法律制度,推进数据信息、算法技术环节的专项研究,形成与中国国情匹配的顶层技术法律法规,为ChatGPT治理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支撑。二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多方协同的制度体系完善。要实现技术潜力的挖掘,需要各参与主体能够有效合规地参与到教育的全过程中。要创新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培育教育主体技术素养,提高科技信息化技术掌握能力,增强信息推送与数据分析的能力,精准把握数据信息的内在脉络;提升主体智能媒体与技术的运用思维,在教育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智能化、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教育客体需要提升技术使用的基本素养,提高技术安全意识,规范使用技术行为,增强风险识别能力,确保教育过程的安全稳定。技术企业提高核心技术,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研发与本土化进程;夯实ChatGPT技术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数据保护与利用能力;破解ChatGPT的技术局限,增强“算法黑箱”“数据洼地”“数据噪声”等技术问题的破解能力。合理嵌入信息鉴别、流程监管、风险预警相关算法内容,强化数据精度、准度,教育智能化、人性化,以科技向善、服务人民的理念规范技术发展的向度。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为技术制度敞开先行灯,随着有关法律的不断完善,ChatGPT与有关人工智能技术也必将在制度框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情感交融:增强人机互动中主体的情感归属

ChatGPT尽管在努力模仿人类的写作与对话的逻辑,尝试以“类人化”的话语实现人工智能与人沟通的创新性发展,但其始终是以一种技术的方式出场,它能做到“晓之以理”,但还无法完全做到“动之以情”,人类情感与特征表达能力仍旧不足。情感是人类最为深厚和复杂的内在特征,也是人内在价值和外在行动的主要驱动力。[29受教育者是现实的人,满足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人机交互中,就需要调动起受教育者的情感能量,强化情感体验,使其获得情感归属,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一是要补足教育过程的情感要素,强化教育者的育人能力。ChatGPT介入精准思政的过程中,需要教育者为学生注入关心、理解的情感能量,在把握学生情感诉求的基础上以合适合情的话语体系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细腻入微的教师魅力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为技术中介嵌入情感因子,增强人机互动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在技术训练与信息输入过程坚持客观性的情感认知原则,分析与剔除话语表达中的虚假信息,注重真实的话语内容。坚持多元性与约束性的情感表达原则,依据客体的情感需求,坚持以丰富多样的情感话语体系进行互动交流,积极提高人工智能语言表达的情感丰富性,同时又注意克服人工智能话语情感中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张夏恒.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的数字经济发展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5-64.

[2] OpenAI.Introducing ChatGPT[EB/OL].(2024-01-26).https://openai.com/blog/chatgpt.

[3] 卢宇,余京蕾,陈鹏鹤,李沐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与发展——以ChatGPT系统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23(4):24-51.

[4] 魏晓光,韩立新.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中华文化智慧传承——基于ChatGPT的讨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9):13-16.

[5] 徐璐璐,洪贇,叶鹰.ChatGPT及GPT类技术的医学信息学应用前景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3(6):38-42.

[6] 杜庆贤.ChatGPT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探索——基于文心一言、ChatGPT、ChatSonic测试[J].会计之友,2024(4):130-137.

[7] 许佳,周苏娅,王小丁.融媒体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2):150-153.

[8] 王少.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线路、安全风险及防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153-160.

[9] 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71.

[10] 徐丽芳,周伊.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主体研究:故事生成的视角[J].中州学刊,2023(12):158-164.

[11] 李华,范以锦.人机融合智能:一种新型智能网络和可能的信息交互媒介[J].当代传播,2021(3):38-42.

[12] 令小雄,王鼎民,袁健.ChatGPT爆火后关于科技伦理及学术伦理的冷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23-136.

[13] 姜春茂,段莹.ChatGPT背景下的计算机实践类课程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12):3.

[14] 吴满意,景星维.精准思政:内涵生成与结构演化[J].学术论坛,2019(5):133-139.

[15] 张悦.与编辑对话:从《纽约时报》的新闻聊天机器人看数字新闻业的演进——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视角[J].科技传播,2022(14):111-113.

[16] 王卓,马洋珍,杨现民,李康康.ChatGPT类阅读平台对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的影响[J].开放教育研究,2023(6):60-68.

[17] 王立群,杨芸伊.“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生成、风险及应对[J].湖南社会科学,2022(4):166-172.

[18] 夏志有.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尾巴主义倾向及其消解[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10-115.

[19]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

[20] Thorp, H Holden.ChatGPT is Fun, but not an author[J].Science,2023(6630):313.

[21] 都市快报.ChatGPT给资深律师挖了个巨坑,它保证“千真万确”的6个案例全是假的[EB/OL].(2023-12-23).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dskb/2023/05/30/article_detail_2_20230530A097.html.

[22] 陈锐,江奕辉.生成式AI的治理研究:以ChatGPT为例[J].科学学研究,2024(1):21-30.

[23] 拉普·F.技术哲学导论[M].刘武,等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7.

[24] 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孙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6.

[2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

[26] 李海峰,王炜.人机协同深度探究性教学模式——以基于ChatGPT和QQ开发的人机协同探究性学习系统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23(6):69-81.

[27]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84.

[28] 崔聪.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3(3):91-96.

[29] 高晓玲,李后强.情感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18-21.

[责任编辑:孙 皓]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