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花木兰的改编看中外电影的制作与审美

2024-06-25 22:37彭佳禾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花木兰迪士尼文化

一、文化背景与审美

花木兰的故事来自一个古老的中国传说, 它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深受中国人 民的喜爱和尊重。花木兰故事融合了中国古代 的军事文化、家庭和民族情怀,体现了传统社 会中女性的价值。在中国文化中,花木兰被认 为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她的勇气、忠 诚和孝心深受人们的敬重与赞颂,代表了崇高 的品德和对家国的无私奉献精神。花木兰形象 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与中国版《花木兰》(2009)相比,迪 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MuLan,1998) 则更多地注入了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审美标 准,以适应西方观众的审美。在这个版本中, 花木兰被描绘成一个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的女 性形象,她的冒险和成长过程更强调个体价值 和自我实现的意义。迪士尼对花木兰形象的 重塑,更符合西方观众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认 知。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两个版本 故事的表现形式、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观众的 认知与理解。在不同的文化传播背景下,这种 差异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审美体验,丰 富了影视作品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

二、中国版《花木兰》与迪士尼版《花木兰》 的对比分析

( 一 )主角木兰的形象性格差异

1. 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出演中国版《花木兰》的演员,有着高高 的鼻子、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和飘逸的长 发。相较而言,迪士尼版《花木兰》中的花木 兰有着“齐肩披发”“唐朝仕女妆”,这与花 木兰所处的时代明显不符,花木兰的形象在这 里经过了夸张的艺术处理:她乌黑的长发、标 志性的黑色丹凤三角眼和纤细的身姿都被特别 强调。中国传统审美中的美人经过美国审美的 调整,柳叶眉变成了浓眉,小巧的嘴唇变成了 更为饱满的双唇,原本白皙的肤色也被调整为 更加黝黑的颜色。

2. 人物性格对比分析

两位花木兰的内核完全不同。在中国版 《花木兰》中,花木兰自幼练习武艺,热衷于 伸张正义,同时也恪守着中国古代女性遵循的 “三从四德”,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温柔和慈悲。 相比之下,迪士尼版《花木兰》中的花木兰更 像是典型的美国主人公——她充满活力,感情 起伏大,服装秀丽,动作也富有戏剧性。在美国那种开放和热情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 化的含蓄和克制可能难以触动他们的心弦,这 种性格塑造与中国观众的期待可能稍有冲突。

在迪士尼版《花木兰》中,花木兰具有 大胆的反抗精神和坚定不移追求幸福的毅力。 面对选秀的压力,她巧妙地将答案隐秘地书写 于手臂之上,不仅展示了她对传统规范的挑 战,也体现了她独特的魅力。迪士尼版《花木 兰》男扮女装代替父亲从军,正是因为这一性 格特点。两个版本的花木兰都展现了智慧,但 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智慧。通过比较中国版 《花木兰》与迪士尼版《花木兰》中的花木兰 形象,可以看到中国版《花木兰》中的花木兰 是一个领导千军万马的人物,具备杰出的军事 领导才能。而迪士尼版《花木兰》中的花木兰 则更多是展现了一种机智和幽默感。迪士尼版 《花木兰》改变了花木兰的形象,将其转化为 一个更具戏剧性和现代感的角色,使之更贴近 美国的审美观念,获得了更广泛的文化认同。

在中国版《花木兰》中,花木兰是一个坚 强、勇敢、聪明的女性。她打破了传统性别的 界限,勇敢地代替父亲参军,并最终以自己的 智慧和勇气带领军队取得了胜利,成为一名英 雄。而在迪士尼版《花木兰》中,花木兰的形 象更加突出了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她 的冒险和自我发现之旅凸显了女性在现代社会 中独立自主的权利。相比之下,迪士尼版《花 木兰》更注重女性的内在美和自我实现的旅 程,塑造了一个更符合西方观众审美和价值观 的女性形象。

(二)两部电影中配角的不同之处

在中国版《花木兰》中,忠孝义的主题在 配角小武的角色塑造中得以充分体现。小武在 义气和集体利益的驱使下,坚定不移地维护着 花木兰的“男性身份”,这一行为展现了他对 友情和荣誉的高度珍视。而花木兰为了集体利益,不惜放弃了小武的生命,这种牺牲精神和 对国家使命的忠诚,使得她成为中国观众心中 的英雄形象。影片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和音乐 的配合,将这段情节的氛围和情感提升至高潮, 使观众对这两位角色的付出和牺牲充满了赞誉 和感动,加深了观众对于故事的投入,体现了 中国传统的忠义精神。

另一方面,在中国版《花木兰》中,皇子  文泰的形象对应着迪士尼版《花木兰》中花木  兰的爱人将军李翔。迪士尼动画常常将爱情故  事描绘成“王子与公主相爱并幸福生活在一起” 的完美结局,而这也是西方文化中对于爱情的  典型想象。然而,在中国版《花木兰》中,并  没有设计这样一个幸福的结局。出于国家和民  族利益的考量,皇子文泰最终不得不与他人联  姻,而与花木兰的爱情也未能圆满。这种传统  的家长制婚姻所带来的无奈与矛盾,使得影片  的情节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了中国传统社  会中婚姻观念和家族责任的复杂性。这样的结  局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角色的内心挣  扎和社会环境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从而增强  了影片的情感共鸣和故事的代入感。

总的来说,中国版《花木兰》通过配角小 武和皇子文泰的塑造,深刻展现了忠孝义的传 统价值观和家国情怀。他们的命运与抉择反映 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责 任关系。相比之下,迪士尼版《花木兰》虽然 也有涉及爱情和友情的情节,但更多地强调了 个人英雄主义和自我价值的追求,更符合西方 观众对于爱情与幸福结局的期待。这种角色命 运的对比,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者 对于人性和社会关系的理解,也丰富了观众对 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的认识。

(三)商业与市场

中国版《花木兰》的成功不仅仅源自其优 秀的制作水准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更在于其在商业化方面的成功运作。在中国上映时, 影片特意强调了中国元素和文化特色,积极响 应了中国观众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通过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电影成功吸引 了国内观众的注意力,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 绩。同时,影片还通过全球化的营销策略,将 中国文化与国际观众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使得 影片在全球范围内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 可。这种商业化策略的成功,不仅促进了影片 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还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文 化的全球影响力。

相比之下,迪士尼版《花木兰》作为迪士 尼的改编版本,其成功更多地依赖于品牌的影 响力和市场的预期。迪士尼通过在全球范围内 的推广和宣传,将迪士尼版《花木兰》打造成 备受期待的电影,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作 为世界上最大的娱乐品牌之一,迪士尼拥有强 大的营销团队和广泛的影响力,让该片在全球 市场有着相当活跃的表现。这一品牌优势为影 片的宣传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观众对 影片的期待倍增,电影票房成绩更上一层楼。

两者在商业化路径上的差异体现了中外媒 体在市场开拓和定位上的不同策略与表现。中 国版《花木兰》通过强调本土文化元素和全球 化营销的结合,成功实现了跨文化传播和商业 价值的双赢。而迪士尼版《花木兰》则更多地 依赖于迪士尼品牌的影响力和全球化市场的预 期,从而实现了商业化路径上的成功突围。这 两种不同的商业化策略为中外影视作品的跨文 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未来的影 视制作和市场开拓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三、中国版《花木兰》与迪士尼版《花木兰》 人物自我价值的实现

中国版《花木兰》的制作风格注重历史气息和现实表现,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 再现。这部电影的服装、道具和布景都很细致,  让观众感觉自己置身于中国古代战场。此外,  影片还通过高水准的动作场面和战斗特技,展 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和风采,使得影片在国际 市场上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和认可。相比之下,  迪士尼版《花木兰》更注重动画的视觉效果和 幻想色彩,其画面更加绚丽多彩,更适合年轻 观众欣赏。影片的制作风格和审美取向体现了 中外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不同审美需求和趋势。

在中国版《花木兰》的叙事终章中,花木 兰放弃了名利双收的机会,选择返回家中,恢 复她那贤淑的女性本色。相比之下,迪士尼版 《花木兰》中的花木兰被提拔为皇帝的亲信辅 佐,民众对她俯首称臣,她的个人成就在此刻 获得了极致的认可。美国的文化偏向个人主义, 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自我的探索和价值。 而中国的英雄主义则更加注重成熟与稳重,有 时甚至需要个人为了更高的集体利益而做出牺 牲。

四、结语

迪士尼对花木兰这一中国传统形象的重新 编码,实质上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想象性重构。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应该追求二次编码,使得 文化传播本身成为能够被本土及国际观众所接 受和认同的信息与文化符号。中国在这一过程 中应当警惕自我定位为“东方”的倾向,同时 在保持话语权的基础上,吸取国际成功经验, 拓宽电影的创作视野,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展现出独特的声音。

[ 作者简介 ] 彭佳禾,女,汉族,陕西西安人,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 为西方现代文学、跨文化叙事。

猜你喜欢
花木兰迪士尼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花木兰
华特·迪士尼——制造快乐的梦想家
如果迪士尼的公主们真实存在……
花木兰
谁远谁近?
安阳有个“花木兰”
迪士尼与Netflix如何相杀?
迪士尼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