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医院图书馆建设

2024-06-25 09:26:44王韧之
文化产业 2024年13期
关键词:医护馆员工作者

王韧之

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模拟人脑思维和计算方式,为用户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一种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研发和探索阶段,但高效服务、便捷应用等功能,使其在社会众多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医院图书馆智能建设也随之进一步推进,并驱动医院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升级。把握医院图书馆智能角色发展定位,探寻医院智能图书馆发展路径,实现人机共存、人机互助,从而推动医院图书馆为医疗工作者、为社会医疗事业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医院图书馆作用

第一,医院图书馆是文献、科研成果等资源储存部门。医院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具有相同作用,即在社会发展中,搜集、整理和保存各行业发展以及各时期发展的重要史实资料、科研成果以及重要文献资源等。医院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不同之处在于,医院图书馆对社会医学研究成果、临床研究成果和自身医院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医学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保存,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特点。医院通过各渠道,搜集最新、最权威的医学期刊文献、临床治疗技术和科技研发成果,并及时补足和更新医院馆藏资源,形成种类丰富且齐全的资源库,为医院工作者提供学习和研究服务。

第二,医院图书馆为提高医院临床治疗和服务能力提供支撑。医院建设宗旨是“救死扶伤,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是驱动和保障医院发展的根本。提高临床治疗水平,需要充分了解和准确掌握现阶段临床治疗方案。医院图书馆在医疗研究和教育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医疗工作者获取专业知识的宝库,也是他们汲取历史经验、参照现阶段技术发展理论的重要场所。同时,医院图书馆保存和整理了医院发展中的服务制度和服务方法,参照实际发展中医院医疗服务现状,结合实际工作,便于医疗工作者探寻出最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方案,有利于促进医院临床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人工智能背景下医院图书馆角色定位

图书馆作为信息承载和信息发散地,在医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结合我国公立医院发展情况来看,医院图书馆在医院发展和建设中并未发挥较大作用。可以说,医院图书馆保存的重要医疗文献、临床研究成果和科研研究技术等并未得到医院医疗工作者的充分使用。原因在于,图书馆硬件设施不完善,医护工作者缺乏舒适的阅读和学习环境;缺乏智能检索系统,获取资源、信息耗时较长,迫使医护工作者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文献资源。2016年,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击败人类顶尖围棋手李世石,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在社会各领域展开应用探索。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院图书馆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然。人工智能在医院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医院图书馆在功能、作用上发生重要转变。

首先,科研文献整理、传播的功能转变。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科研和学术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应全面发挥其在搜集、整理、贮藏和传播重要文献及科研技术方面的作用。然而,由于场地、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限制,导致其信息传播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院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医院图书馆文献整理、收藏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并能够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信息传播功能。例如,智能芯片、智能检索、智能识别等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基于医护工作者不同需求,医院图书馆可以为其提供专业的阅读刊物,个性化和针对性服务能力提升,提高医院图书馆使用率的同时,也使图书馆中重要文献和科研技术得到广泛传播。

其次,人工智能图书馆实现传统服务升级。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不仅单一且较为局限。例如,向读者提供书籍、期刊借阅服务,为读者提供图书检索系统等。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医院图书馆中,使图书馆服务载体和服务形式发生巨大变革。服务载体方面,将传统的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为融合智能技术、网站、网址、App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同级、同地区医院图书馆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了医院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例如,医护工作者可以在医院图书馆智能服务终端输入关键词,即可得到对应书籍、期刊等信息。多元服务载体的出现能够优化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使图书馆服务功能得以更好体现和彰显。服务形式方式,将图书馆书籍借阅服务升级为书籍即时可读服务。信息社会的形成不仅加快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减少了人们学习时间。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适应工作变化的需要,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互联网,通过智能服务终端,为医院图书馆的用户提供了全新的线上阅读体验,有助于满足医护工作者的学习需求。此外,图书馆智能终端基于用户网上浏览数据,准确掌握用户爱好和需求,为其提供最新书籍、期刊等推送服务,既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也能够提高医院图书馆服务的效率,更利于推进医院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院图书馆中的应用,彰显医院图书馆教育作用。传统医院图书馆教育作用仅体现在书籍、期刊、文献和科研成果对读者的学习作用上,是基于读者的自身学习和知识转化。在人工智能视域下,医院图书馆教育作用体现在对读者的帮助以及对管理者的素质提升方面。对读者的教育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提高读者信息素养。读者通过智能终端系统和程序检索阅读书籍,根据检索提示到对应区域获取书籍,以此提高医护工作者信息获取的效率,达到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二是实现智能服务。智能终端系统以用户为核心,为其提供书籍借阅和归还等服务,并为读者提供阅读交流平台。管理者素质提升,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使馆员有更多时间同读者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医院人文关怀,使读者获得更温暖和人性的服务。此外,医院图书馆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建设,也将促使馆员为给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而不断学习,使馆员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人工智能背景下医院图书馆发展路径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愈发成熟,医院图书馆也从传统图书馆升级转变为数字图书馆和智能图书馆,实现人机共存、人机共治、人机共管的图书馆管理和运行模式。人工智能环境下,医院如何为医护工作者提供阅读、学习和研究等服务,需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树立智能服务意识

首先,构建智能图书馆。构建智能图书馆是实现医院图书馆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智能服务模式升级的关键。构建医院智能图书馆,应从硬件设施完善,软件技术升级和匹配设施建设三方面着手。硬件设施方面,针对终端操作系统计算机、智能引领AI机器人等加强引进和建设;软件技术方面,实现无线局域网全面覆盖,引入最新5G网络通信技术以及Web Services技术等,给予读者多元搜索技术服务支撑;匹配设置方面,应给医护工作者提供舒适阅读环境,基于医护工作者阅读和学习需要,提供对应研究场域,从而帮助医护工作者实现及时阅读提高知识转化效率。

其次,树立智能服务意识。建立智能图书馆,主要作用是为社会以及医学服务,对医学研究期刊文献、临床技术等,进行搜集、整理和储存。然而,对于医院图书馆而言,其核心职责依然是通过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学习和阅读服务,即医院智能图书馆建设的本质是实现智能服务。因此,需要医院图书馆管理者树立智能服务意识,从为医护工作者提供精准的借阅书籍咨询服务,转向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多选择性的阅读服务。根据医护工作者提供的书籍、刊物、文献等关键词,指导医护工作者在对应智能终端系统内完成检索。此外,根据医护工作者在智能终端系统保存阅读痕迹,建立与之对应读者档案库,通过对读者阅读的喜好分析,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的阅读刊物。不仅如此,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还需强化临床医学研究选题和申报意识,针对医院科室定期推送科研热点和科研成果,将最新专业信息推送给一线医护工作者和有需求的医护工作者,并为其提供科研选题和课题申报等代检服务。

利用智能技术实现高效服务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院图书馆中,可以使该图书馆获得海量资源,包括药理学、病理学、临床、中医、西医等。将海量信息进行针对性处理,建立对应关联检索系统,一方面实现碎片化知识整合,另一方面以集成化、系统化知识系统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多方位且精准性服务,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医院图书馆服务质量。以中医为例,中医的形成与发展与我国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中医形成了众多流派。例如,以学术观点为核心的中医学派,以地域环境为“聚派因素”的中医医派和注重学科内部“分流”的专科流派等。但不论是哪个流派,都展现了我国独有的中医文化。医院图书馆将其分类整理并以中医作为检索关键词,串联各个时期、各个地域以及各个流派中医医药资源,建立了独特的中医药资源库,使读者在全面了解我国中医文化的同时,为读者提供准确且全面的研究和学习服务。

此外,利用智能技术提供“跟踪式”和“一站式”服务。根据医护工作者在智能检索平台和线上阅读平台阅读痕迹,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分析医护工作者的阅读行为和兴趣爱好等,并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在对应医药文献、临床科研等出现在医院智能图书馆检索系统时,通过医护工作者原始或最近阅读路径推送相关信息,同时完成医护工作者最新阅读书籍的更新和保存。由此实现“跟踪式”服务和“一站式”阅读服务。

调整优化智能服务

传统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书籍借阅服务,即通过读者咨询阅读书籍,馆员为其提供馆藏位置,并完成读者借阅书籍登记记录。此服务模式是大多数图书馆共有的一种服务模式,也是当前数字图书馆或智能图书馆存在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图书馆的馆藏、借阅和保管作用,但馆员与读者缺乏互动,使得书籍价值无法得到进一步扩大,即图书馆馆藏资源价值未能被广泛传播。因此,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应积极搭建阅读交流平台,实现与医护工作者对书籍阅读交流和讨论,并将其发布和展示在智能检索平台和馆内公示区域,为相关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信息。

第一,完善智能借阅、登记服务。完善智能借阅登记系统建设,以读者下载、扫描官方二维码或登录智能终端服务系统方式,为读者提供高效检索、实时浏览、在线预约等服务,简化借阅流程,给读者提供更便捷阅读服务。

第二,搭建智能互动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模拟人脑思维和工作方式,为读者提供解决问题方案。例如,AI智能机器人可通过读者提出的问题,或者是通过输入关键词,AI智能系统会提供问题解决方法和对应信息。医院图书馆一方面可通过AI人工智能机器人实现实时互动,另一方面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完成自动回复,即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线上回复形式,与读者建立书籍、期刊咨询、借阅等服务。总之,医院建设智能图书馆,就是要实现人机共管模式,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工作实效,又通过线下工作人员解决突发问题,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服务。

第三,加强数据分析反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喜好进行分析,并根据读者提出的意见优化医院图书馆智能服务形式和模式。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因此要基于用户反馈对其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实施数据分析,加强与读者沟通,既有利于提高医院图书馆服务质量,也有利于推进人工智能研发。

提升医院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

医院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是提升图书馆馆员的能力,为医护工作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和准确阅读服务。一是要加强现有图书馆馆员智能技术学习和操作培训,使其掌握智能终端信息检索、下载、保存和登记等技能,提高图书馆馆员服务的专业性。二是调整医院图书馆馆员结构,聘用医疗工作人员作为医院图书馆馆员,为有需求的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三是针对医院科室划分,构建基于科室医护工作服务人员团队和组织。分类划分科室,便于医院进行管理和提高医疗救护水平,实施科室图书学习、借阅服务。基于研究型、治疗型、护理型等科室实际工作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对于减少医护工作者烦琐和重复检索具有重要帮助。四是根据馆员服务职责,精确划分服务形式。例如,结合医院图书馆智能服务形式,将工作人员划分为智能检索指引馆员、线上和线下咨询馆员、信息馆员和读者阅读信息分析馆员等。通过清晰的职责划分,可以强化工作职责,实现智能高效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社会各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使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智能建设既是趋势,也是必然。医院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使医院图书馆文献、科研、临床研究成果整理和保存作用更加突出,也使医院图书馆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学习、研究服务作用更加清晰,唯有依托人工智能发展,探寻医院智能图书馆建设发展和管理路径,才可实现医院图书馆智能升级,为医院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儿童医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医护馆员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金卡生活(2021年7期)2021-07-07 05:14:40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2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