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悦 胡映兰
摘 要: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注重家风、培育什么样的家风、怎样推进家风建设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新时代家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其主要表现为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深入人心,家庭文明创建活动亮点纷呈,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加速推进,家风建设法规制度日臻完善。与此同时,新时代家风建设也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包括坚持家国一体的正确方向、拓展返本开新的传承路径、遵循成风化俗的一般规律、构建广泛参与的培育格局。
关键词:家风建设;主要成就;基本经验;文化传承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2.019
中图分类号:D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2-0130-07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十三届全国妇联领导班子谈话时强调:“要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1]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倡导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摆在重要位置,推动新时代家风建设在理论、实践、制度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入研究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对于团结亿万家庭奋进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注重家风、培育什么样的家风、怎样推进家风建设等问题展开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从价值论、目标论、方法论三个层面深化了我们党对家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既是新时代家风建设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又为进一步培育优良家风提供了根本遵循。
1.家风建设价值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阐明了家风建设的多重价值。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注重家风建设是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历来称赞尊老爱幼、相夫教子、知书达礼的处世之道。这些传统的家庭美德,早已“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3]因此,新时代家风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与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相结合,以彰显齐家先贤的思想智慧,赓续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
从道德建设的角度看,注重家风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表达,是汇聚众力、凝聚民心的强大力量。良好的家风家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只有“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落细落小落实,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因此,新时代家风建设必须围绕中心主旨,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
从管党治党的角度看,注重家风建设是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家风不仅关系每个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5]领导干部作风不正影响配偶子女,配偶子女为谋私利又使领导干部贪赃枉法,表现出“裙带腐败”“衙内腐败”的特点。[6]由于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不仅会对家庭成员产生立竿见影的效力,更会牵动公众舆论,成为老百姓观察党风政风的晴雨表。因此,新时代家风建设必须回应现实关切,使家庭成为拒腐防变的重要阵地,使家风成为涵养作风的源头活水,为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提供有力支持。
2.家风建设目标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7]这就精辟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家庭、培育什么样的家风的重大问题。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8],更丰富拓展了家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
第一,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道兴盛与国运昌隆息息相关。一方面,家庭好,国家才会好。这是因为国家强盛“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9]另一方面,国家好,家庭才能好。这是因为“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10]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长征路上,广大家庭更应把握家国相依的辩证关系,坚持爱国与爱家的统一、民族梦与家庭梦的统一。
第二,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一是孝老爱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优良家风,强化“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11]二是夫妻和睦。坚持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坚决制止家庭暴力,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倡夫妻共同决策家庭事务、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做到互敬互爱、互助互让。三是科学教子。既言传身教,又德智并重,以耳濡目染的熏陶教育和身体力行的示范引导,帮助下一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第三,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一是对党忠诚。“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12]二是清正廉洁。廉以修身、廉以持家,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决同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斗争。三是勤俭节约。让娃娃从小接受节约粮食的严格家教,使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四是热爱劳动。抓住日常性家务劳动的实践机会,“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13]五是健康高尚。领导干部应把好学乐学作为一种习惯与爱好。工作之余则应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庸俗之物不能近身,以达成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境界。
第四,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从家庭内部看,要“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14]当然,丈夫要同妻子共担家庭责任。从家庭外部看,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共建体系。家长应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学校要统筹协调各种资源,更加注重家校合作,努力形成育人全链条。党和政府要着力培树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为家风建设创造更好氛围。
3.家风建设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15]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怎样培育优良家风,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论述,为谋划推进家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是自省自励。严以律己、慎终如初是陶冶品格、涵养家风的基本功。个人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16]首先要珍惜名节,防微杜渐。只有自觉用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检视心灵、校准坐标,才能做到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成为一个洁身自好、一尘不染的人。更关键的是要增强定力,暗室不欺。只有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加强约束、严格要求,才能心存敬畏,不亏大德。
二是榜样示范。向古代那些子孙多贤达的名门学习。从北宋杨家将帅满门的忠肝义胆中感受家风的分量;从孟母择邻、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经典故事中体悟家风的传承;从《颜氏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诸葛亮《诫子书》等传世名篇中领会家风的真谛。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17]向新时代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学习,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先进人物的活动,推动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
三是德法共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18]加强家风建设必须两条腿走路,既立基于德治又保障于法治,实现德法并举,相得益彰。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大力培育新时代家风文化,激励人们知荣辱、守善德。同时,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把家风建设的理念要求融入宪法法律、社会规范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规定,并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不断强化法律对家风培育的促进保障作用。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实践成效
在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各地各部门充分认识家风培育的重大意义,积极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稳步推进一整套创新性实践,使家风家教愈加醇正,党风民风持续向好。新时代以来家风建设的全方位成就,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深入人心
一是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中宣部宣教局整理编写《重读抗战家书》《百年革命家书》,以质朴的家信再现革命英烈的热血忠诚与真挚大爱。中央电视台利用传统佳节涵育家风文化,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使更多的人在万家团圆的时刻用心品味家风家教的恒久价值。上海市奉贤区以敬奉贤人的地方文化为基石,深入开展“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活动,以家风化乡风,以乡风促民风。浙江省“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福建省“厅堂悬挂家训,培育文明家风”活动,倡导家家户户撰写、展示、诵读家训,推动好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陕西省打造省、市、县、乡、村、户六级家风馆,构建起172个实体家风馆+67个网上VR展馆+38个流动临时展馆的立体布局。[19]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妇联集中开展以“颂党恩、传家风”为主题的红色家风故事接力宣讲活动,激励广大家庭感悟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谱系。
二是大力传播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贯彻实施《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普遍设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学校的建校(站)率达到90%,农村社区(村)、学校的建校(站)率达到80%。[20]教育部组织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学校卷和家长卷,修订印发《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教观念,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全国妇联开展家庭情景剧展演、亲子阅读、家庭教育大讲堂及“母亲课堂”等活动,引导家长传承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2022年5月9日至15日是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各地开设一批专题专栏,推出一批教子典型,在助力“双减”政策执行落实、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喻户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家庭文明创建活动亮点纷呈
一是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创建文明家庭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国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2016年,中央文明委启动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荐评选工作,并规定:“从2017年开始,每三年一届,与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一同评选表彰。”[21]这标志着家庭文明建设正式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本次评选活动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为标准,经过宣传发动、择优推荐、材料审核、媒体公示等环节,最终在全国范围选出了300户文明家庭。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国亿万家庭的殷切期望。2020年,中央文明委又开展了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为499户家庭授予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家庭是家庭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央文明委不仅在推荐评选中从严把关、优中选优,而且在日常管理中实行定期复查、动态退出的机制,防止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老问题,确保这一荣誉称号的含金量。
二是寻找“最美家庭”活动。2013年,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妇联要搞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如评选模范人物、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模范家庭的典型等,通过树立典型,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22]为此,全国妇联从2014年起推出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活动不设门槛、不定标准、不限名额,把寻找的主动权和最美的决定权交给群众,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活动通过自荐互评、交流分享等面对面的方式和线上点赞、网络投票等键对键的形式,引导广大妇女晒家庭幸福生活、议良好家风家教、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活动运用全媒体传播理念,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借助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矩阵功能,形成强劲的宣传声势。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使最美家庭成为全国文明家庭的蓄水池和后备队,也使文明家庭评选工作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梯度布局。
3.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加速推进
一是坚持正风肃纪,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对配偶、子女的教育约束。作为党风政风在生活层面的集中反映,党员干部的家风从来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琐事。党的十八大一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告诫大家:“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而且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谋私利,决不搞特权”。[23]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他将“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列入“五个必须”的政治规矩之中。[24]此后,他又多次要求党员干部严格家教家风、守好亲情关,“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25]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下,各级党委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严肃查处一批家风不正、亲清不分的贪污腐败分子;编写党员干部家风读本,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家庭助廉活动,落实廉情家访制度等。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2015年5月,上海市率先开启这项改革的试点,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2016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决定,在上海先行一步的基础上,继续在北京、广东、重庆、新疆开展试点。随后,党中央多次修订《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将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的情况纳入报告范围,更加突出了与权力行为密切关联的家事家产项目。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使这项工作在各地各部门全面铺开,成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成果。党中央以先试点再推广、先地方再中央的方式渐次铺开集中规范工作,这对于防止利益冲突、防范廉政风险、促进家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制度成就
法安天下,德润民心。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将培育好家风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是推进家风治理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之策。新时代以来,家风建设正由以家训家规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规政策为驱动的新模式迭代升级。
1.国家立法的重大进展
2020年5月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编纂法典的先河。民法典不是现行民事法律的简单汇编,而是结合社会发展,对若干法条进行修订增补。在三审婚姻家庭篇草案时,有人建议:增加“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的条文。全国人大采纳了这一建议,形成了第一千零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26]这充分体现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现实关切,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正式出台一部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民意所向、众望所归。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施行,使“小家之事”上升为“大国之治”,实现了家教工作者的夙愿。这部法律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品德教育主题主线,不仅规定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主体责任,还要求“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27],成为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投身家教事业的法律支撑。此外,全国人大还通过立改废释纂并举,不断完善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支持家庭功能优化发展的法律体系。出台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创设人身安全保护令等制度;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让“常回家看看”于法有据、有规可循;启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工作,充分发挥良好家风在教育矫治未成年人中的正面作用。
2.政策文件的颁布推行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多次对家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九大报告将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相提并论,共同作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四大着力点。二十大报告首次写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8],表述更加明晰,份量更加实足。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29]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30]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31]作为新时代社会建设的重大成就,写入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党和政府将培育优良家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纳入城乡公共服务重要事项。“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一次设置“加强家庭建设”专节,提出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完善家教指导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的家庭服务等具体任务。[32]《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分别增写了“妇女与家庭建设”和“儿童与家庭”的章节,并充实完善了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政策措施。
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部门还印发了两份专门针对家风建设的政策性文件。2016年8月,中央文明委下发《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从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方面梳理了家庭文明建设的内在理路;以家庭、家教、家风的布局谋划了家庭文明建设的行动逻辑;用营造氛围、强化法治、加强领导等举措构筑了家庭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2021年6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更描绘出新时代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实施意见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以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关键,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又有务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是推动家风建设走深走实的一份重要文献。
3.齐抓共管的制度设计
在专项治理之外,新时代家风建设还与其他相关工作密切配合、同向同行,形成了协力并进、齐抓共管的培育机制。一是在健全完善党内法规的同时,提升家风建设的制度化水平,使树立优良家风由软约束上升为硬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33]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门针对“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的情况,增补了处分规定。[34]二是以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扩展家风建设的深度广度,使树立优良家风由不起眼的日常事务上升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员干部“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35],推动家风党风不断好转。为了配合党史学习教育,各地又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家风的宣教活动,“通过巡讲、主题展、快闪、家庭故事汇等方式讲述感人家风故事。”[36]三是在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嵌入家风建设的目标要求,使树立优良家风由家之小事上升为国之大者。从2015年起,每年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家风建设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如按照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的精神,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优良家风;又如把移风易俗专项治理与涵育家风主题活动相衔接,利用村规民约、家教家风助推农村婚丧嫁娶习俗的改革。
四、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基本经验
新时代家风建设在传承中深耕,在开拓中奋进,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非凡业绩,又积累了可资借鉴的新鲜经验。总结运用这些宝贵经验,是记录信史,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更是继往开来,汲取前行力量的必然要求。
1.坚持家国一体的正确方向
“正家,而天下定矣。”中华民族历来崇信家国同构的理想形态,追求修齐治平的远大志向。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所在,繁衍生息之所由。坚持家国一体的正确方向,就是要熔骨肉亲情与爱国热情为一炉,化整齐门内与振兴中华为一体,既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全局认识把握家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又以家风建设的实绩实效助力实现黼国黻家的美好愿景。其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坚持党对家庭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37],确保新时代家风建设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其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家庭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其三,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紧扣时代主题、围绕中心工作,把家庭文明这个“魂”与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体”贯穿起来,把家风建设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合起来,以家风民风的持续向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拓展返本开新的传承路径
新时代家风建设既要不忘本来、承载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丰富发展。首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文化之根、精神之魂。要整理家训、家规等传世古籍,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治家理念与齐家之道。汲取古代家文化的思想精华,探讨忠厚传家久、积善有余庆、家和万事兴等传统观念的当代价值。针对家庭功能弱化、家风文化断层等问题,借鉴古人以德立家、以礼治家、以文兴家的有益经验,用继往纳新的态度赓续中华传统家风文化。其次,把红色家风利用好、传承好、发扬好。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锤炼锻造的家庭伦理,是新时代家风建设极为宝贵的精神资源。要多讲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多讲各条战线优秀干部的家风故事,使干部群众常受震撼,常受洗礼。要把革命先烈那些感人至深的家书编辑成册,把领袖伟人那些流芳至远的家事汇录成籍,使干部群众铭记一生,影响一生。要用好旧址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场馆,用好遗物、资料、照片等红色文物,使干部群众感受风范,砥砺品行。最后,以新时代家庭观引领新时代家风建设。新时代家庭观是中国共产党培育家风百年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当代中国家庭美德与家教规范的高度凝练,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价值依归。要丰富家风家教的外延内涵,创新家庭工作的话语表达,使新时代家庭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新时代家风建设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要善于运用日常化场景和具象化载体,把家风家教的实践养成与生活、学习、工作结合起来,使新时代家庭观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3.遵循成风化俗的一般规律
遵循道德涵育的基本原则,运用成风化俗的一般规律是新时代家风建设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第一,坚持扬善与抑恶相统一。善于利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中国好人的示范作用,持续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宣传活动,增强道德大讲堂、家教公开课、家风评议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崇德向善的同时,还必须濯污清垢。应利用一些因家风不正而违法违纪的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让人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要加大惩罚力度,守住道德底线,坚决防止恶性事件发生。第二,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家风建设重在主观自觉,贵在严以律己。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践行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要求,锤炼正心明道、怀德自重的本领,达致心有所戒、行有所止的境界。当然,仅仅依靠自律是不够的,仍需施加强大的外部推力。要畅通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渠道,形成正家品、美家风的鞭策效应。要把新时代家庭观体现到各项管理政策中,体现到各类行为准则中,发挥党纪国法、村规民约的震慑效应。第三,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统一。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本位的式微,许多家庭出现了重少轻老、重智轻德的问题,一些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也愈加世俗和功利。针对家庭领域的突出问题,党和政府加强专项治理,迅速扭转了道德滑坡的趋势。但家风建设是慢工细活,需要在春风化雨中积蓄正能量,在润物无声中生成新动能。要由表及里推动家风建设落地生根,一点一滴融化在心灵里,一步一步体现在行动中。要以上导下推动家风建设薪火相传,先辈做给晚辈看,一代接着一代传,实现家范恒久远、家风永流传。
4.构建广泛参与的培育格局
家风建设是一项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一方面,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履职尽责、群团发挥作用的培育格局,解决工作力量分散、职责定位不清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家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要履行好统筹协调、督促评估的职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建设成效。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依托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教育。教育部门要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精选家训名言、家教典例、家风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形成携手共建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重点人群的带动作用,集众人之智,汇八方之力,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父母是家庭的第一监护人,是家教的首要执行者。要帮助他们用正确的理念、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时时处处给子女做榜样。老年人在家风培育方面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鼓励他们向年轻人分享人生阅历、传承优良品行,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传帮带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是清朗党风的塑造者,也是醇正家风的示范者。要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为全社会树立廉洁齐家的旗帜和标杆。社会公众人物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具有名人效应。要引导他们遵守公序良俗,承担家庭责任,接受舆论监督,为全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先进典型是家庭文明新风尚的践行者,是可敬可亲、可学可及的身边榜样。要组织他们现场巡讲、现身说法,激励广大家庭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形成同心共育好家风的正向效应,谱写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绚丽华章。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力量[N].人民日报,2023-10-31(1).
[2][8][9][10][13][14][15][16][22][23]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70,11,6,20,5,6,41,64,45.
[3][7][17][28]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44,548,547,37.
[4]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5.
[5][11][1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65,90,116.
[6][30]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87,288.
[12] 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21):4-13.
[19] 杨昊.绘就家和万事兴的幸福图景[N].人民日报,2022-05-16(12).
[20] 妇女儿童工作文选(2016)[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8:644.
[21][37] 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年鉴(2017)[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32,78-79.
[24][29][35]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57,438,225.
[25] 习近平.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J].求是,2023(13):4-16.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N].人民日报,2020-06-02(17).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N].人民日报,2021-10-25(13).
[3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7).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13).
[33]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26.
[34]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619.
[36] 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N].人民日报,2021-05-26(1).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