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规则”看当代艺术

2024-06-25 11:21史家誌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游戏规则高阶当代艺术

时下艺术发展中,当代性问题一直备受 关注且难以界定,但这又是当代艺术必须解决 的课题。本文从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则入 手,分析其演变的规律,为了解当代艺术提供 一个新的视角。

每当谈论当代艺术,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 也绕不开的——那就是“什么是当代艺术”。 对于当代艺术的定义,其与传统艺术、现代艺 术的区别又是什么,甚至当代艺术起源于何 时,都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当代艺术从定义、 时代、背景、精神、特征各个方面,都有很 多可讨论的内容,本文试着撕开一个缺口,来 窥探当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的区别。 我们不妨这样想一下:不论艺术发展到哪个时 期,都会受其社会生产条件、科技条件、社会 构成及价值体系的影响,产生相应的审美倾向 和创作原则,我们称之为“游戏规则”。如果 我们浅析“游戏规则”的确立和演变,应该会 对当代艺术有一个新的认识。

一、古典艺术确立“游戏规则”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古典艺术确立了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不再因循中世纪宗教 绘画的示意性实用风格,而是将绘画尽量贴近 现实生活、贴近自然景观、贴近客观视觉体验。 也就是说,让绘画更具有真实性,以唤起观者 切实的共情。所以,从形体(我们在这里所说 的形体,不仅指外貌轮廓,即绘画术语中所说 的“形”,还包括塑造手法,包括体感、光影 和空间的塑造)和色彩以及构图等方面,都尽 量再现现实事物,尽量将外界投射于人眼的景 象转移到画布上,以营造“真实”的感受。此 阶段的艺术标准,我们可以暂时称其为“初阶 准则”。

例如形体方面,对形体、结构、比例、透 视、解剖等方面的研究,加上对光影表达的科 学化推进及经验的不断丰富,使画家较为准确 地将形象展现给观众成为可能,这也就达到了 我们之前所说的“初阶准则”,即贴近视觉经 验。

然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不仅 探得了路径,还在技术层面的经验基础上,升 华出了更具精神性的准则。这些准则慢慢地在 绘画中占据核心地位,成为定义绘画作品是否 能够成为艺术品的标准。也就是说在那个时期,这个标准成为艺术的“游戏规则”。我们暂且 称之为“高阶准则”。

到了这一阶段,更高的理想就成为画家们 艺术追求中的必然选择——那就是通过描绘可 视的形体,来传达人的精神面貌,展现内心世 界。画家要通过画看得见摸得着的肢体、五官 等,来描画出看得见摸不着的神情、眼神等, 甚至要表达出看不见摸不着的喜悦、悲伤等情 感。也就是说,要做到形神兼备。此时,对神 态、神情、情感的表现, 就成为“高阶准则”。

而“高阶准则”,此时不仅是绘画艺术中 的最高要求,还慢慢地成为本质性的要求。这 一时期的画家们,已不再满足于将形象画得准 确严谨,而是醉心于描绘惟妙惟肖的神情和微 妙复杂的内心情感。如果未能实现后者,那么 作品的品质则会大受影响,甚至会被认为是不 成功的。如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 琪罗的《最后的审判》、哈尔斯的《吉卜赛女 郎》、委拉士贵兹的《英诺森十世》 ……在这 些杰作中,无论神秘安详、开朗愉悦,还是哀 号绝望、阴沉多疑,这些内心深处的涟漪都被 画家们准确地传达出来,为绘画史增添惊艳一 笔。

在色彩方面,也有类似的两阶段式的发 展脉络,可以说和形体方面的趋势是一致的。 从起初追求色彩准确,到结合光色原理的研究 成果,画家致力于使画面中的色彩更加具有真 实感。与形体方面略有不同的是,色彩有着特 殊的两条脉络,即再现性和装饰性之争。再现 性就是画家所调和的颜色与现实事物的颜色的 一致性,即准确而理性地再现现实。装饰性是 绘画中对颜色饱和度和色彩丰富程度的要求。 这点更多的是由绘画装饰功能及其创造美的最 初性质决定的。色彩方面这两条脉络的存在, 使画家们要同时兼顾色彩的亮丽和再现的准确 性。如果单纯地满足某一方面要求,总会失去 另一方面的加持,使画作的呈现效果趋于简单,魅力受损。那么,此时的“高阶准则”就 是将色彩的再现性和装饰性结合起来,画出既 准确沉稳又具有表现力的颜色。与是否能表现 准确的神情及精神面貌一样,能否使颜色既真 实又具有表现力成为衡量作品成败和考查画家 能力的参考标准之一。相比之下,仅满足单方 面要求,就成了“低阶准则”。

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高阶准则”,我们 在这里只浅析这两个方面。

遵循以上我们所谈到的“初阶准则”及  “高阶准则”,画家们尝试各种不同的形式进  行创作,也确立了多种不同的审美趣味,例如  样式主义、巴洛克主义、学院派古典主义、洛  可可风格、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相对于现  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我们将这些风格的艺术统  称为古典艺术),虽然手法和面貌发生了很大  变化,但核心的原则没有改变,即“游戏规则” 没有改变。但当时间线来到了现代艺术阶段,  “游戏规则”悄然发生了改变。

二、现代艺术延续“游戏规则”

现代艺术的出现,与社会生产方式转变、 社会意识变革有着巨大的关系,也与科技的发 展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这一切的转变使得画 家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思考绘画在新时代的意 义。画家们意识到再用之前的“游戏规则”来 指导当下的绘画行动是不可能了,必须做出本 质的改变。所以,现代艺术以极大的变革力度 令画家们在其画作的表现形式上做出了巨大而 多样的转变,由于样式多变,也在短时期内演 化出多个艺术派别,使现代艺术呈现出热烈而 饱含力量的面貌。

现代艺术诸流派的画家们,目标鲜明地变 革以往的绘画样式,面向当下甚至是未来进行 探索,但由于长期接受古典艺术的熏陶,这些 变革更多地集中于“初阶准则”领域,即对造型和颜色的再现性进行改革,而较少触及“高 阶准则”。究其原因,“高阶准则”已经在他 们心中成为绘画的本质性要求,关乎绘画是否 还具有艺术价值,是否还能称其为绘画的核心 问题。例如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 虽然 绘画形式上完全突破了古典主义手法的藩篱, 审美观念上也大异其趣,但在作品中人物的脸 上,依然能清晰明确地看到对于神情的表达。 在非古典写实手法处理的画作的人物面部中, 画家仍将不同人的神态表情做了明显区分,以 表现出不同身份状态下各自的内心世界。类 似的情况在爱德华 · 蒙克的作品中也能略见 一二。在他的作品中,透过扭动不安的笔触和 夸张扭曲的造型,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或压抑崩 溃或忧愁伤感或惊恐躁动的神情。

我们再来看看现代艺术诸流派的色彩特 征。现代主义色彩最直观的特点是用色大胆, 突出主观意识,颜色不再受现实条件及科学规 律的限制。但品味这些色彩,又都有沉重之 感。在色彩得到释放的情况下,却少有轻松之 感,且这并非某个画家的用色习惯,而是那个 时代的普遍特征。如果我们考虑一下前面所说 的色彩方面的“高阶准则”,可能就不难理解 此时画家们的用色倾向了。明亮鲜艳的颜色涂 抹在画布上,未经调和,完全不符合“游戏规 则”中的色彩要求。所以现代艺术画家们在大 胆使用颜色后,又反向回溯,使高纯度的颜色 尽量含蓄,使之符合浓艳而又不浮夸的“游戏 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多次反复,在 “是否过灰了”和“是否过纯了”之间徘徊, 颜色及色层都呈现出深沉且略带压抑之感也就 不足为奇了。

三、当代艺术改写“游戏规则”

那么当代艺术面对以往的“游戏规则”, 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和改变呢?顺着现代艺术对古典艺术的接续与变革,我们大致可以推断 出,当代艺术会在“高阶准则”方面提出自己 的要求。

当经过现代艺术的洗礼后,画家们对绘画  的本质性思考变得更开放也更具创造性。而此  时创造的源泉,不再是以往改良式的局部变化,  而是从根本上彻底扭转既往根深蒂固的思维模  式,颠覆性地否定模式化思想,即完全改变“游  戏规则”。由于有了现代艺术的铺垫,形式手  法革故鼎新的观念已经慢慢转化为形式多样、  手法丰富地确立新时代的标准了,不论什么样  的形式技巧,皆可为绘画服务。所以对于“初  阶准则”,可以选择继续突破,也可以选择回  归再现。再现客观世界与以各种方式解构客观  世界之辩,此时已经不再具有重要意义了,当  代艺术的开放包容说明艺术已经完全从主客观  世界的辩证关系中走出,实现了自由选择的胜  利。更大的突破在于当代艺术对“游戏规则” 的反思——经过变革的长期的多样的尝试后,  由“初阶准则”推进到“高阶准则”。确立新  的审美标准成为画家们共同的意识。面对丰富  多变、日新月异的当代生活,如果想在作品中  体现这个时代的变革精神,那么仅以曾经的标  准来衡量这种创新是否成功,无疑是对创新本  身最大的否定。新时代新的自我意识的确立,  意味着艺术已完全独立于曾经的辉煌与成就。  如果说现代艺术是一个过渡阶段,改变正在进  行的话,那区别于原有体系的画作已经在当代  艺术领域中出现,并慢慢建立属于这个时代的  “游戏规则”。

我们看英国画家卢西安 ·弗洛伊德和照相 写实主义先锋查克 ·克洛斯的作品,能更了解 当代艺术的开放性及其对规则的思辨。虽然他 们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形式和技巧上的巨大差 别,但在人物的表情和精神的传达上,却有着 出人意料的相似性:无表情或者空洞化的面部 描绘贯穿他们的作品。不论利用何种技巧,此时皆与表现神情无关,仅描绘一张脸或一具躯 体,冲破了长久以来的习惯,让观者对以原 有标准来衡量画作而得出的结论产生迷茫。而 这种迷茫甚至恐慌中,似乎蕴含着新的时代意 义。时代的心理凝结在平静麻木的表情中,似 乎在告诉大家:曾经向观者讲述热烈浓醇的形 象的时代已经过去,唯美的幻境终将走向震颤 人心的现实,呼唤我们直面自己的时代。

如果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卢西安 ·弗洛 伊德的作品并未描绘神情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那么下面我们要谈的画家则更加典型——弗朗 西斯 ·培根。他的作品总会给观者极为强烈的 印象,扭曲、血腥、惊悚几乎成为其作品的标 签。在他扭曲变形的手法中,传统的“游戏规 则”被彻底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表现形 式和审美趣味。人物的面部完全被肆意挥洒的 笔触所覆盖,抹掉了其面部特征,表情神态更 是无从谈及。这种对“高阶准则”的突破并非 出于无意识,这恰是他对当代社会的主动性思 考,也是对当下物质生活中人性困境的焦虑与 诘问。这种抹掉面部、模糊人物神情甚至身份 的创作理念完全颠覆了以往绘画中明确的叙事 性,将混沌且不安的感受直接抛给了观众,引 起当代人共有的灵魂反思。站在他的作品前, 我们对画中人物的身份完全失去认知,情感交 流完全割断。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 要做什么?他们会不会是观者自己?这种模糊 的处理方式将当代人自身的迷茫与焦虑投射到 作品中,使观众在感受上与作品建立了联系, 这种联系远超视觉联系。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青年画家艾芙瑞 ·辛格 的作品,她以全新的方式构思和绘制画作,不 仅完全打破了“游戏规则”,还进一步加强了 与当代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她用建筑设计方面经常应用的软件来构建画面的主题,并 以此搭建并纠正最初的创作灵感。当画面主体 内容及形式确定后,画家还可以利用软件寻找 最佳的呈现角度,而后将其定格为可以在架上 实现的蓝本。在绘制过程中,她放弃了传统的 画笔,取而代之的是微型喷枪及胶条的组合。 先以胶条贴出要喷绘的区域,然后大面积喷涂, 之后揭下胶条,在其余地方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直至完成整幅作品。

在艾芙瑞 ·辛格的作品中,人物及场景均 以几何体构成,与立体主义不同的是,此时的 几何体不再是结构世界的手段,而是构筑画面 的真正主体,数字领域的理性化呈现此时已经 被视为一种全新的审美趣味。而喷绘配合胶条 拼贴的效果,使模块化的形体得到了完美展现。 此时画面中不再有运笔所带来的情感流露以及 肢体动作的痕迹,工业化的创作方式与艺术构 思达到了平衡。在色彩方面,艾芙瑞 ·辛格更 多地采用纯色和黑白色相结合的方式,在理性 的黑白灰色调中,夹杂着简明的纯色,产生强 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开启了新颖的色彩模式。

当代艺术纷繁复杂,形式多样,风格迥 异。在当代艺术正在发展的现今来讨论当代艺 术的演变问题,这本身就极具挑战性。同样,  探讨“游戏规则”的前世今生,恐怕也是一个 复杂的话题。但只有弄清当代艺术的由来,了 解其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的差异,才能更靠 近其本质内涵。在这里,我们只浅析“游戏规 则”的形成与流变,列举几个实例,希望借此 为理清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 作者简介 ] 史家誌,男,汉族,天津人,天津 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当代绘 画语言研究。

猜你喜欢
游戏规则高阶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游戏规则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