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索

2024-06-25 09:27梁云张海明唐荣静韦微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资助育人高职院校

梁云 张海明 唐荣静 韦微

摘 要: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党史学习教育与资助育人工作目标趋向一致、发展相辅相成,探索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在“育德”“赋能”“聚力”三个方面同时发力,重视价值引领对受助学生进行德育浸润,通过“述、道、演、践”等方式提高受助学生的能力,加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从而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和资助工作协同育人的新范式,探索新时代育人工作的新手段、新途径。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资助育人;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2-0045-04

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要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举措和成效,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学生资助工作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在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构建与之契合的制度体系,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推动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引领层面:心理健康、诚信及感恩教育存在短板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资助工作中存在重视经济、物质层面的资助,对学生心理健康、思想层面关注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心理援助跟进不及时、诚信与感恩教育被弱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来自农村,面临着经济、心理的双重负担,致使其相对敏感内向,缺乏沟通的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影响身心健康。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援助不够,未能及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以下现象:少数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伪造材料、夸大事实等弄虚作假的行为来获取助学金;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无偿资助后,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受到资助,对国家、社会、学校缺乏感恩之心。这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开展诚信与感恩教育存在不足,需要加大开展诚信与感恩教育的力度,帮助学生端正思想,避免被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

(二)能力培养层面:资助育人形式单一且存在与学业实践脱节的情况

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协调好资助和育人的关系,资助育人形式单一且存在与学业实践脱节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分配资助名额到评审名单公布,高职院校有一套规范的程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育人环节和重要的点被忽视,不利于学生体会资助的真正意义和把握受助的机会提升自我。此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得资助后多用于生活花销,缺少资金支持课余素质拓展活动,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但部分学生囿于经济困顿状况,在选择勤工俭学工作时主要从经济层面考量,倾向于体力劳动,不敢挑战智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与自身的学业实践脱节,更没有关注自我提升及职业规划,因而难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三)育人主体层面:认知不够到位且尚未形成合力

在资助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未能落实全员育人。在一些高职院校中,长期以来资助工作多由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主导,存在资助育人的责任仅由辅导员和学校相关资助部门承担的错误认知。由于学生管理事务繁琐,占据了辅导员的大量工作时间,辅导员对受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难免力不从心。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尚未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由于在社会层面进行相关宣传的力度不够大,很多企业及社会团体对学生资助工作认知不深,参与热情不高。企业除可以为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渠道。但是,现阶段由于社会力量参与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为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资源有限。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可行性分析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资助育人工作的内在关系

1.二者的目标趋向一致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明确要求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高职院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价值进而让青年学生在感悟百年党史的过程中增强历史自觉、汲取精神力量,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人才,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新内容。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时,既要在物质上帮扶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更要兼顾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奉献和服务中学会感恩,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养高的人才。可见,资助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是相统一的[2]。

2.二者的发展相辅相成

高职院校在推进资助育人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生活上的帮扶、思想上的引领,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用党的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创造精神涵养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可以促进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发展,激励学生做新时代的好青年。这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又赋予资助育人工作深刻的时代内涵。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伴随着资助育人工作的不断完善,更多获得资助和帮扶的学子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从政策的宣讲、落实到具体资助措施的制定、施行,资助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基础与保障。可见,资助育人与党史学习教育是相通的,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作用

一是有益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百年党史所蕴含的革命理论、革命精神是学生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的有力武器。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鼓舞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激发学生回馈社会的责任心及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促使学生自觉担当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二是有益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囿于家庭经济状况,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障碍时,容易否定自我,怯于尝试,致使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受限。学习党史的过程是把握客观规律、实现精神升华与启迪社会实践的统一过程。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可以党史内涵为指导,引导学生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主动拓展课外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给自己设限,积极勇敢探索,充分释放潜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是有益于探索资助育人模式。党史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是提高资助育人工作水平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建党百年以来,党的建设工作的宝贵经验之一是基于时代进步、人民需求及社会实践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党对资助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其与学生资助工作相结合,统筹兼顾,有利于拓宽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思路、丰富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内容、促进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策略

(一)聚焦价值引领,强化“育德”,擦亮思想底色

高职院校应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重视对受助学生的价值引领,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浸润,促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

一是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精神传承相结合,在思政课、专业课上,在资助主题班会、讲座、培训等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和资助育人之间的关联,深化受助学生对党史知识、党的理论、国家制度的理解,引导受助学生汲取养分、增长智慧,进而坚定理想信念、涵养爱国之情。

二是定期组织资助育人研学活动。高职院校可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契机,以研学活动为锚点,发挥红色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陈列馆等的宣传教育功能,带领受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历史,赓续红色基因。例如,组织受助学生前往百色开展“忆百年征程,行红色之旅”活动,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获取精神力量,进而坚定求学报国的理想与信念。

三是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应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普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持续关注其心理状态,将党史元素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例如,通过邀请心理辅导专家开展“党建领航,心理护航”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开展“青春筑梦新时代,资助伴我向未来”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及时预防,积极疏导,引导受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训练受助学生的耐挫力,教育受助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

四是注重培育诚信及感恩意识。高职院校可以将党史元素渗透到学生日常管理中,常态化开展诚信及感恩教育,通过拍摄短视频、举办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围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爱国、励志、感恩、诚信”等主题,引导受助学生挖掘党史中的诚信及感恩元素,以学增智,以知促行,塑造学生的阳光心态和感恩诚信品质。同时,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学习长廊等宣传媒介,构建宣传矩阵,优化环境育人,浸润式培养受助学生的诚信及感恩意识,激发受助学生立志成才报党恩的热情。

(二)“述、道、演、践”并行,强化“赋能”,砥砺能力成色

高职院校应推行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将党史学习教育渗透到受助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化“赋能”,“述、道、演、践”并行,引导受助学生知史、爱国、爱党、自尊、自信、自强,提高受助学生的能力。

一是聚焦“述、道、演”,创新“赋能”载体。高职院校可以紧扣传承红色基因主线,运用党史相关红色资源,以受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述”(主题征文、手绘设计、书画摄影等)、“道”(青年榜样说、主题演讲、读书分享、情境诵读等)、“演”(红歌比赛、文艺汇演、情景剧、微视频展播等)的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围绕“感党恩跟党走,助学筑梦成才”等主题,多维度、多层次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中,引导受助学生在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悟党史、讲述弘扬党史、用文艺作品演绎党史,以小故事反映大道理、以小场景反映大主题,引导受助学生探索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进而促进价值意识发展、强化政治认同、激发爱党爱国情怀、涵养感恩意识。

二是聚焦“外化于行”,以“践”强化“造血”功能。把党史学习教育渗透到实验、实习、社会服务等环节,强化“造血”功能,提升受助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依托广西区内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推动受助学生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受助学生在基层走访、社区座谈、企业调研等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另一方面,结合专业特色和特长,组织开展“党建领航,情暖重阳”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受助学生锤炼专业技能,通过行动展现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提升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依托实践基地为受助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提升受助学生的学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受助学生对企业和社会有直观的认知,增强其未来就业竞争力,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式发展。

(三)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强化“聚力”,增添育人亮色

资助育人工作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各方共同努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增添资助育人工作亮色。

一是注重校内协同育人,发挥不同人员的育人优势。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因此,需加强党对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学生工作部、宣传部、二级学院等有关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发挥各部门的育人优势,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和资助育人工作的共融,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例如,宣传部可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及校道宣传展板等易于学生接受的载体,广泛宣传资助政策和党史知识,营造“学政策,忆党史,强信念”的浓厚氛围;学生党支部作为最贴近学生的基层党组织,可依托党支部活动组织受助学生用青春之声讲好党史故事,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党员亮身份、做表率,以朋辈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带动受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向上。

二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整合校外资源。高职院校要通过广泛宣传,让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资助育人工作,进一步丰富资助育人的内容和创新资助育人的形式。例如,鼓励校友企业家设立励志奖助学金,扩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面,以榜样激励受助学生奋勇拼搏;借助企业力量,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丰富资助育人实践活动,培养受助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强与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的合作,开展红色基地参观、红色研学等活动,提升思想引领效果;通过联动周边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做实事”“红色领读进社区”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构建家校沟通桥梁,以走访慰问等方式详细宣传讲解国家资助政策,增强受助学生及其家长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特点,通过探索资助育人“育德”“赋能”“聚力”三位一体的模式和行动框架,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和资助工作协同育人的新范式,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成长成才的平台,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EB/OL].[2022-03-21].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21/content_5680294.htm?eqid=f57ac053003e126200000002649551a7.

[2]赵洁,林玲玲.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2,38(4):35-38.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学生资助专项课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2022ZJY26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资助育人高职院校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