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点名之后:“院士之乡”的反思和追赶

2024-06-24 08:22翟星理刘妍
党员文摘 2024年10期
关键词:桐城市桐城人才

翟星理 刘妍

2024年3月底,安徽省桐城市人才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刘根杰带队到江苏省宜兴市,学习长三角先进经验、改进桐城的人才工作。

引进人才、“外联老乡”是2023年桐城“痛定思痛”之后确立的重点工作之一。之所以“痛定思痛”,是因为被省长点了名。

2023年1月14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参加安庆代表团(桐城由安庆代管)审议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桐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出了这么多的院士、企业家,在安徽县域经济实力排名却从第二掉到了第十六,没有成为前五?”

事后,桐城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剖析,也确定了赶超的愿景。

差距拉大

根据《安徽统计年鉴》,1998年至2004年,桐城在安徽县域经济排行榜上的名次虽然有所波动,但多数年份位居前四。

桐城的产业结构中,“四小”很有特色,也奠定了桐城良好的工业基础。“四小”指小袋子、小刷子、小盖子、小配件。“在改革开放初期,桐城的发展从这些灵活、敢拼的民营企业受益很多。”桐城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林阳说。

但2005年,桐城的经济实力排名从一年前的第三跌至第十一,一年后又跌到第十三。根据《安徽统计年鉴》,桐城市200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负增长,从2004年的57.48亿元降至55.55亿元。

此后,桐城经济距安徽县域经济榜“榜首”的差距逐年拉大。2023年,“榜首”肥西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153.8亿元,排在第十六名的桐城只有476.4亿元。

2023年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王清宪布置了一个任务:广泛征集桐城籍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意见,要形成一篇调研报告,为桐城的发展“把脉问诊”。

接近一年,报告逐步形成。

报告中,在分析错失转型升级的窗口期而导致发展掉队的原因时,桐城找出的一个原因是“行政资源、经济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碎片化,政策扶持存在‘撒胡椒面现象”。

多年来,桐城先后提出发展绿色包装、智能制造、生态家纺、节能环保、智能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产业定位不够清晰,发展思路摇摆不定。

发展思路的摇摆不定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招商引资存在走偏现象。调研报告称,近五年桐城招商引资的264个签约项目中,塑料包装类项目有150个,占比 56.8%,多数为传统型、低附加值项目,且存在为了完成硬性考核指标任务,让一些质量不高的项目签约落地,这些项目不仅很难入统入规,更是占用了本就不多的要素资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官方调研报告,甚至罕见地点明了桐城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生态曾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干部队伍不敢担当、不敢斗争。

“不能再踏错一步”

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桐城,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区,距省会合肥一百多公里,距旅游胜地黄山两百多公里。

2009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桐城市是创始成员之一。后来,合肥经济圈升格为合肥都市圈。

当前,桐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力融入大合肥都市圈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杨林阳说:“在产业发展方面,除了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桐城还选定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医工医药三个方向,并且都已有项目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桐城引进的稳定同位素项目是全国唯一有技术能力能够量产的,预估产值上百亿元。稳定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是国家提倡的医疗领域的战略性产业。

桐城对稳定同位素项目寄予厚望,以该项目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医工医药3个行业的招商引资项目都处于落地初期的建设或规划中,尚未兑现产能。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桐城的希望。

“这是新一轮的产业机会。桐城是真的不能再踏错一步了。”桐城市招商中心主任谢婷说。

2023年7月,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的中环(桐城)新能源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在桐城落地。为了给企业及时提供服务,桐城市委书记章周中,市长刘存磊,市委常委、副市长、桐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徐良平等市委主要领导和招商中心工作人员都加入了项目推进专班的微信群。

联络在外的桐城籍人才也作为过去一年桐城人才工作的抓手。刘根杰介绍,桐城按照人才的不同类型确定对接领导的层级,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进京拜会高校的桐城籍高端人才;处于成长期的桐城籍博士或行业潜力人物,则由市领导、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分别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读的本科生、研究生,桐城也安排户籍所在地的不同层级领导干部分别联络,村镇负责兜底。这一举措,在桐城被称作“雏雁计划”。

桐城市规定,来桐城就业的人才,包括工厂里的技能型人才都能按条件领取政府补贴。这笔资金由财政部门优先保障,经人才办统计汇总,每月交分管的常务副市长签字,再由财政部门支付。

如何脱颖而出?

桐城市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毅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在桐城发展的同时,其他县市也在发展,桐城如何脱颖而出,实现突围?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可行的路径是‘错位竞争,发挥特色优势。”张毅说,桐城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四小”,“传统特色产业转型、新兴特色产业兑现产能,也许就是桐城突围的方向”。

但是张毅也强调,传统产业不仅是转型要引导,科技创新也需要引导。

在调研中,不少专家指出,桐城“同时也有思想解放不够、营商服务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

杨林阳有过切身体会。他曾在浙江某县挂职过三个月。据他观察,挂职县在浙江省内的情况和桐城在安徽的情况相仿,两地都没有矿产资源,区位优势也不明显。但是,该县的经济发展成果颇有亮点。杨林阳总结了两个原因:政策延续性好,机制体制灵活。

杨林阳举例说,在他挂职的县,当地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横跨多部门的一些具体工作需要市委办、市政府办出面协调,而“两办”此前只是一正两副的领导配置,日常疲于应付,而由“两办”普通工作人员协调,成效又远不如领导亲自出马。

因此,当地“两办”就配置了六七个副主任。而在桐城,突破“两办”副职编制人数的限制,显然并非朝夕可望。

而关于桐城的发展前景问题,桐城也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进十强、冲千亿。

“其实我更希望用桐城发展进步的事实来说明问题。”谢婷说,“但是经济发展有自身规律,再给桐城一些时间。”

(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桐城市桐城人才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人才云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安徽桐城六尺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