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能纳声

2024-06-24 08:22叶春雷
党员文摘 2024年10期
关键词:人马沈括臣子

叶春雷

北宋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

“矢服”是用皮革做成的箭袋。箭袋中空,放在地上当枕头时,几里外有人马声,立刻就能听见,相当于报警器。沈括总结道:“盖虚能纳声也。”箭袋之所以灵敏性高,正因为其“中虚”。因为“中虚”,所以数里内的各种声音,哪怕极其微弱,也会震动它“敏感的神经”。

为人处世,如果能敞开心怀,何愁听不到中肯的意见?

唐太宗就是一个“虚能纳声”的典范。唐太宗平日严肃庄重,大臣们都很怕他,他为了消除臣子的顾虑,诚恳地说:“你们平日里向我禀报政务,都战战兢兢的,如果你们想劝我改正某个观点或者做法,更怕触犯我。从今往后,你们劝谏我的话,即使不合我的心意,我也不觉得是对我的冒犯。假如我因此责怪你们,你们更加不敢开口了,这将不利于社稷。”

唐太宗的意思很明白:你们做臣子的,不要怕说错话,我的心宽着呢。所谓“广开言路”,没有虚心纳谏的气度,那就只是一句空话。

楚汉相争时,项羽本来握有一把好牌,却把这一把好牌打烂了。司马迁评价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自以为是,心中被“自矜”的茅草堵塞得严严实实,听不进他人的建议,因此败北。

古人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大约只有如箭袋般“中虚”的人,才有这种气度吧。

(摘自《思维与智慧》)

猜你喜欢
人马沈括臣子
人马情
沈括
按兵不动
沈括的登山包
沈括与《梦溪笔谈》
铩羽而归的末路英雄——关于约翰·勒卡雷小说《史迈利的人马》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
词语逗趣
臣子与飞蛾
臣子与飞蛾